05.04 《心經》講什麼?一切困難都是紙老虎

《心經》究竟說了什麼?因何而成圖騰?

《心經》作為佛教最為經典的著作,充滿智慧,確切說,本身就是論述智慧的哲學文章。寥寥百字,將智慧的最高境界表述明白。

《心經》有數不清的論述文章,也大相徑庭。從佛學角度,從人生角度等等不一而足,但最基本的描述應該都可歸結為關於生活智慧的哲學。

如何更好的理解《心經》,重要的是對“空”的理解,理解了“空”其他問題就迎刃而解。對於“空”,有很多種解讀,不同的人,甚至解釋完全不一樣。但都可以歸結為是對生活終極目標或理想的看法。對生活終極目標的不同看法,對“空”也就有了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撇開各類解釋,統一為生活的終極目標或理想,對《心經》的理解及其所述哲學思想也就有了鑰匙。

在《心經》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個互文讓很多人無從理解。其實,這也是《心經》尊為哲學的原因,“空”和“色”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既對立又統一。“色”只是“五蘊”(色受想行識)中的一個,“五蘊”即為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就是生活的不同形式,包括“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及其他的佛學概念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這樣,我們也就理解了這句話的哲學含義,也就是:生活需要目標的指引,但目標也只能在生活中實現。它所述說的就是理想和生活的哲學關係。

道路曲折坎坷,但就在腳下。“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往前走,理想就會更近!

下文是在十多年前翻譯的《心經》,常讀常自省。

一切困難都是紙老虎

----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有一位在世界風雲變幻中改造自己的智者,歷經波折,不懈地追求、感悟人生的大智慧。他成功地到達彼岸,完成夙願的時候發現:

外界的誘惑和暫時的慾望對自己成功做一件事情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當你看穿誘惑,能有效控制非份慾望的時候,你就可以超越一切艱難困苦。成功到達彼岸的智者都知道:生活需要目標的指引,但目標也只能在生活中實現。不管世界多麼色彩繽紛,自己的幻想多麼美好,誘惑的感覺多麼迷人,享受的滋味如何流連忘返,對於自己要做的事情都是阻力。所有與目標無關的慾望和享受都是沒有幫助的。它們不會對目標有促進作用,也不會減少進取路上的困難。因此,在進取的道路上,不要用任何誘惑與慾望的滿足來麻痺自己。不要因為眼睛、耳朵、鼻子、舌頭、意念等帶來的暫時感官快樂讓自己沉醉不已,忘了自己前進的方向,進而毀滅自己。

如果不沉迷於感官帶給你的滿足,不拘泥於暫時的成敗,你的心中就沒有任何艱辛,沒有任何對目標的懷疑和動搖,對目標的實現也不會有迷惑和不明白的地方,不會有進取過程中克服艱難帶給你的不順與痛苦,更不會磨滅你對目標的執著追求。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心更遠的路。當你將所有的心思集中到一點的時候,你的智慧就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在你向彼岸的前進過程中,如果心中沒有需要滿足的其他慾望和放心不下的記掛,在你行進的路上就不會有絆腳石,更不會有對目標的煩惱、恐懼和不切實際的幻想。這就是你的大智慧,也是你戰勝一切困難的法寶。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它都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因此,成功到達彼岸的奧妙就是看穿一切與目標無關的誘惑與慾望,脫離煩惱的低級趣味,將所有的心思與精力用在一件事情上,你就能掃除所有的障礙。

所有的困難都源於自己的觀念和心態,它就像魔鬼一樣。當你心中產生畏難情緒的時候,一切牛鬼蛇神會迎面撲來,前面將是遍地荊棘,路途坎坷;當你藐視他們的時候,它們就會瞬間灰飛煙滅,前面將是陽關大道,無限美好。

追求,追求,讓我們一起去追求,一起成功到達光輝的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