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十年後的拼多多、淘寶、京東,你更看好哪個?

用戶50929582429


電商十年:從淘寶、京東、網易,到拼多多

本文約3600字,閱讀全文需要約5分鐘
電商發展了十多個年頭,撈快錢的時代早已經結束,流量的天花板也早已出現,最大的變數,還是迎合經濟規律的商業規則。

文 | 張賀飛

零售老闆內參獨家專稿

2016年雲棲大會上,馬雲提出新零售,“純電商時代將會很快結束,未來的10年、20年,將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

過去兩年時間裡,新零售浪潮席捲整個行業,成了炙手可熱的風口。

最近,創立只有34個月的拼多多火急火燎上市,並伴隨山寨假貨問題招致鋪天蓋地的質疑,讓電商又重回公眾的視線。

《零售老闆內參》APP(微信ID:lslb168)認為,過去十年,是電商行業風雲際會的黃金時代。“十年”也是觀察這個行業的一個很好的時間節點,對電商從業者來說,過去的十年恐怕並不輕鬆。

- 1 -電商江湖的持續性動盪

早在2016年的時候,淘寶上的賣家就超過1000萬,活躍賣家300多萬,而這只是阿里一家的數據。

以杭州為例,在這個電商之都,中小電商賣家足以寫一部電商從業者的底層物語。而底層電商從業者的搖擺,又恰恰折射了行業端的變革,至少可以歸結出下面幾個端倪:

1.流水的電商新貴。

十年前的淘寶,還沒有加上“萬能”的稱號,收購了卓越網的亞馬遜還有機會和淘寶抗衡,而賣掉了卓越網的陳年開啟了VANCL的新徵程。那時候的京東剛剛被徐新的今日資本看上,噹噹網的李國慶可能還沒有把劉強東放在眼裡,騰訊對於電商領域還充滿信心……

有趣的是,除了淘寶和京東,幾乎所有誕生在2010年前的電商新貴都失去了色彩,今天活躍在電商舞臺上的新貴們,拼多多起步於2015年,網易考拉始於2014年,網易的另一個電商平臺嚴選開始於2015年。

一直強調 “專注自己熟悉的領域” 、不追風口的丁磊,對電商卻是一個“例外”,丁磊自己曾坦言 “如果沒有跨境電商,網易是不會碰電商的”。網易趕上的卻是一輛“末班車”,直到2014年前後才正式發力電商,網易考拉又偏偏成為電商格局中最大的變數之一。

期間,並非沒有佼佼者出現,只是大多數沒能堅持到今天,而和曾經的新貴們一起隕落的,還有大批敢於嚐鮮、敢於冒險的普通從業者。不同的是,平臺逐漸被忘記,電商從業者在忙著轉換陣地。

2.迭代的商業模式。

淘寶是C2C的代名詞,也是21世紀初電商的主旋律,京東是B2C裡面的代表,2010年後逐漸步入正軌,如今又出現了網易等新一批從自營入手的電商玩家。和舞臺上的輪番登場有幾分相似,舞臺下的商業模式也在不斷迭代。

商業模式的迭代映射了電商的三個階段:C2C是電商草莽發展的階段,賣的最好的是兩百塊的LV、三百塊的勞力士……人們對網購還不適應,習慣性找一個試錯成本低的品類,本身就知道是“假貨”,心理預期是和真貨有多像;B2C的大行其道,預示著電商進入了標品時代,3C數碼、化妝品、國際大品牌等等,產品高度標準化,價格高度透明,不僅要買真貨,還要比線下便宜;某種程度上說,自營電商是衝動性消費的產物,服裝、箱包、鞋帽、飾品、化妝品等,多一件不嫌多,少一件也不嫌少,幾乎形象刻畫了網易考拉等跨境電商的品類和核心受眾。

3.輪換的流量風口。

電商領域從來都不缺少創新,十年前淘寶還沒有普及的時候,七星視頻購物就講出了支付和零售結合的故事,大意是這樣的:支付可以為零售提供擴充邊界的手段,且零售的渠道和資源都離不開支付,還可以幫助零售商挖掘用戶消費偏好。今天流行的新零售、無界零售等,何嘗不是同一個邏輯?

有些不幸,七星購物隨著電視購物的泡沫一同破裂,也被證實電視購物這個流量入口不可靠,但電商對於流量入口的痴迷才剛剛開始。先是團購的興起,試圖將互聯網流量輸送給線下,並上演了一場“百團大戰”,隨後興起的O2O有著同樣的思路,即便是一小撮固定的流量,也成了垂直電商平臺眼中的藍海。

就好像大家在感慨沒有流量的電商是做不下去的,行業內更是不乏這種論斷,可總覺得哪裡出了問題,在風口論最盛的2010年前後,卻至今沒有誕生任何一家百億美金的電商平臺。

北大的邱凌雲教授對電商的本質有著一針見血的解釋:“一是對經濟規律的熟知,二是對人性的洞察。”鑽研學術的邱教授是電商行業的旁觀者,對電商的見解卻很通透,沒有什麼事情能違背經濟發展的規律,也沒有任何用戶行為能夠跳出人性的範疇。電商領域的一個個風口,要麼是對經濟規律的誤判,要麼曲解了用戶需求,要麼是有人故意在興風作浪,畢竟當局者迷。

- 2 -“做了斷”並沒有出現

電商觀察者黃若老師可能就是一個當局者,曾經對2014年的電商江湖做出了這樣的論斷:該贏的贏了,該輸的輸了,該掙的掙了,該賠的賠了。過去那些年大家對於電商的探討,今年基本做個了斷,塵埃落定。

這裡並沒有diss黃若老師的意思,而是觀察電商的視角出了偏差,黃若老師在2014年的判斷是站在IPO的角度上的,“上市是一個分水嶺,存活下來的公司可能會越來越強大,規模、資金鍊、品牌知名度、影響力蒸蒸日上;其他公司可能會越來越困難。”至少可以看到,黃若老師高估了資本的價值,忽略了本質的經濟規律和人性洞察。

丁磊和黃崢算是為數不多的“旁觀者”,網易考拉和拼多多這兩個電商格局的最大變數正是出自二人之手。即將IPO的拼多多逐漸演化成一家現象級公司,為何在阿里、京東都在摒棄廉價符號的時候,拼多多得以後發爭先?

在《零售老闆內參》APP(微信ID:lslb168)看來,原因也不難解釋,阿里、京東、蘇寧等在2015年也開始到農村刷牆,但剛剛觸網的五六線城市用戶對於電商還處於低成本試錯的階段,阿里、京東等成熟且為一二三線城市用戶量身定製的模式,在這些地區還是有門檻的。拼多多找到了拼團這一快速挖掘流量的捷徑,“九塊九包郵”的低成本恰其滿足了“電商新一代”對性價比的苛求。

據傳丁磊和黃崢在MSN時代就已經是好友,丁磊也是黃崢的天使投資人之一,但當網易進軍電商的時候卻走了和拼多多相反的方向。無論是網易考拉、網易嚴選還是味央,瞄準的都是“電商的老一代”,很多人是電商的常客,只是傳統的電商已經不能滿足其消費升級的訴求。

跨境電商的崛起,無疑是消費者追求品質商品的表現,網易先是用考拉去卡位跨境電商,然後又從製造一線將品價發揮到極致。

網易和拼多多看似站在了電商的對立面,其實是押注了不同的經濟規律和不同的目標人群。正如很多電商創業者喊出來的口號:儘管阿里和京東成了電商市場的雙子星,但我們還有機會成為電商第三極。可衝刺電商第三極的先天條件是什麼呢,在流量、資源上和阿里們拼刺刀並不現實,唯一的途徑或許就是在經濟規律和人性洞察上彎道超車。

而從電商的進化趨勢來看,似乎從不缺少變數:

1.從低效到高效。

“萬能的淘寶”有10億種以上的商品,可這是否是件好事還很難講,比如電商這個名詞已經讓位給零售,競爭的核心變成了效率。

京東、阿里、亞馬遜、蘇寧等玩家的著力點是物流效率,網易、拼多多抓住的其實是選擇效率,前者以精選和品質降低用戶的選擇門檻,後者藉助拼團的形式降低了用戶做決斷的時間,相信還會有更多提升效率的手段出現。

2.從產品到服務。

用正變得越來越挑剔,電商平臺的應對之策就是從渠道方轉變為服務方,比如淘寶、京東等電商APP上加入了迎合用戶興趣的內容,在商品推薦上採用了千人千面的算法,比拼的不只是品類的豐富與否,還有服務的滿意度。就好像小紅書的崛起是個意外,服務上還有很多值得嘗試的方向。

3.從入口到鏈條。

電商平臺以往的競爭是佔領入口,典型的就是一直試圖用社交流量哺育電商的騰訊,但最終和阿里有機會對抗的卻也在物流上下苦功夫的京東。而就近幾年流行的趨勢來看,網易考拉工廠店、小米有品等已經滲透到了工廠端,介入到工廠的選品、生產、品牌等,電商或已進化成產業鏈的競爭。

4.從線上到線下。

很多年前就出現了線上線下融合的說法,歷史經驗證明,線上的流量越來越貴,像雷哥那樣的底層玩家只能選擇性放棄,而大的平臺廠商則開始採用線上線下混搭的形式,手機廠商就是例證。可以預見的是,線上線下的競爭將超越零和遊戲,最終不再區分線上和線下,這也將是一種經濟現象。

5.從工具到基建。

阿里研究院將電商的發展歸結為四個階段,即工具、渠道、基礎設施和經濟體,至於電商是否已經進化到經濟體的階段我不敢苟同,但電商作為基礎設施已是不爭的事實,成為滲透到生產、運輸到消費的一張網,也勢必會出現全球化、C2B等更為廣泛的電商形態。

一言以蔽之,過去十年中電商平臺存在無窮的變數,未來十年恐怕將繼續“動盪”,缺少的是順勢而為的勇氣。

當然,這裡的順勢不是跟潮流追風口,而是篤定經濟發展和用戶訴求的必然規律,就如同在同行們追求低成本的時候,京東經營的是看起來很難盈利的物流;在對手們押注平臺化的時候,網易選擇的是品質度的迴歸,向上改變市場觀念,拼多多繼續下挖流量紅利和利潤空間。

(更多有關新零售、餐飲、便利店、服裝、門店運營等信息,歡迎關注“零售老闆內參”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零售老闆內參


不用說十年後,就現在來說,從未買過拼多多。沒京東的時候買淘寶,有京東後買京東。現在京東買得也少,淘寶更少。為什麼。

拼多多就不說了吧。它大約是城裡那些最沒錢的人的至愛,明顯不是我的菜。拼多多基本屬於在城鎮的最低收入階層的至愛。但是這樣的人群在十年後,照樣和現在一樣多。這一點都不奇怪。中國改革開放之初,義烏小商品市場就是這樣子的。滿目的廉價商品,當然牌子上就不用計較了,最多是看似像那麼回事情。於是浙江有好事的,請了日本的磚家來幫著分析,這東西能不能繼續走下去。日本磚家一看,這遲早會完蛋,不用發展它。實際上,30幾年過去了,義烏小商品市場依舊在,還成就了一大批富豪。所以拼多多並不會按照哪個人的好惡而生死。市場就是這樣的市場,和收入就是這樣的收入一樣,它會延續下去。美國不照樣一大片窮人。帳篷裡的都是。十年後,三十年後,照樣有需要拼多多的。

淘寶的優勢品種齊全。想找一個不太容易買到的小東西,比如水嘴裡面的一個起泡器。淘寶依舊有一大批賣家,忠實的守候著。我就是用淘寶來買這些的。太方便了。今天剛買了兩個汽車剎車燈泡。這燈泡還不太好買。自己拆換也很方便。淘寶上,型號輸入,產品出來了。

京東有很多的企業自辦的旗艦店。這個很方便,當然有些旗艦店在網上買的東西質量和實體店不一致的。拿到手就給它退了。並且屏蔽這種店。其他沒問題的保留著。京東最享受的是服務,這點淘寶不用跳腳。服務就是京東的好。

所以我主要是買京東。京東現在還有很多國外廠家入駐。這就很方便了。

就我看,三家都有能活下去的路子,因為他們面對的是不同的客戶,不同的需求。我想每個人看好的不會太一致。人群分佈上,未必會拼多多:淘寶:京東=1:1:1,但是最終,他們的銷售額上,淘寶會勝出。但是我希望大家的生活水平都能更好些,讓拼多多倒閉會比較符合中國的發展態勢。


大舟財經觀


從目前電商行業的發展,以及近期電商領域出現的眾多問題來看,首先被out掉的就是拼多多。至於說為什麼呢?

拼多多用了三年的時間發展到3億的用戶,這不得不說,拼多多的確是有它的優勢來吸引消費者。而拼多多的優勢在哪?就是低價和拼團。但是,在近段時間才成立三年的拼多多,就著急在美上市,剛上市期間,IPO得到了快速的增長,創始人黃崢的身價也是暴增,並且超過了劉強東。

可是這種好景並不長,在拼多多上市之後,各種負面消息源源不斷的被爆,又是山寨版商品、假貨橫生、被美國律師聯名告等等,這些讓拼多多的股票一下子又下跌,甚至還惹上了幾家官司。要說拼多多未來的發展前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是比較堪憂的。

而京東和淘寶,在拼多多發展起來之後,京東推出了京東拼購,在拼多多上市之後,支付寶又推出了拼購,兩家電商平臺也開始用低價和拼團的形式,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不過,從消費者的佈局和目前兩家平臺的發展來看。

淘寶最開始發展起來,和拼多多相似的一點,就是低價。低價的形式,讓淘寶吸引了很多的小商家入駐,也吸引很多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的消費者。說實話,淘寶的消費者是和拼多多的消費者在佈局這一塊是有很大部分相同的。之後,淘寶在假貨這一塊開始清理,也在支付寶上線了拼團的形式,再次吸引拼多多的一些用戶,但要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吸引一二線的用戶是比較難的。

而京東,京東主打的商品質量,以自營的商品為主,在質量有保障的前提下,商品價格這一塊,是比淘寶和拼多多都要高的,京東的主要用戶是佈局在三線及三線以上城市,主要的就是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京東在2018年初又開始重新上線京東拼購,明擺著也是要搶佔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的消費者,京東拼購首先做的是品質,之後價格上,也有一元、九塊九等拼購價,也是想利用低價的形式,吸引用戶。

從消費者的佈局上來看,其實京東在消費者佈局這一塊,是要比淘寶有優勢的,加上京東智慧物流的佈局,京東未來的發展前景和空間,可能會更好。


monkeyflowers


先說說時下最熱的拼多多:

一款小小的手機購物APP,可以或許在短短几年工夫做的在美國上市,但是就截止到今天來看:拼多多股價破發。對比上市當日305.31億億美元市值,跌到了207.3億美元,這才上市短短几天,就跌去了近百億美元,摺合660多億元人平易近幣。從體驗上來說:用過一次拼多多,購物體驗非常糟糕。

個人感覺是這樣的,一個app從未引起很多人關注,突然到美國上市,拋到了聚光燈下,各種問題和弊病就暴露出來了。

假貨以前淘寶說的比較多,現在成了拼多多的代名詞。老總的公關也是很厲害的,說了一個詞:白牌。就是山寨而不是假貨,網上段子各種笑梗讓拼多多品牌形象在這幾天深入人心。不可謂不風光。

就用這種傍名牌的模式,不去改變自己的經營策略,這已經不是十幾年前的中國了。對品牌的保護意識已經很強的今天,即使靠著金主爸爸和上市圈錢,終是不會長久。

不改變,等不到十年。不改變來的快,走的很會很快。當然他有他自己的用戶群體,但是我相信表面的繁華,掩蓋不了模式上的病根。


淘寶

網上購物最早進入廣大人民群眾視野的了。之前也深陷假貨危機,不過漸漸的天貓,旗艦店,之類的品牌自營類型的店面大量入住以後,東西的質量也提升了很多。

但是就他從全國各地不同地方發貨的時間來說還是比較長的。

淘寶上的東西比較全面,質量當然還是有些參差不齊。購物體驗越來越好。東西質量也在提高。

十年後的淘寶,難以預料,不知道會不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都更偏向旗艦店和正品保證的官方店鋪,而不是各種小商家,從而被天貓或者其他逐步取代。還是自己轉型,更發展,更繁榮,不好說。

京東


最出色的是有自己的物流和倉儲體系,發貨速度相當快,和在3C方面的良好口碑和客戶信任度。

但是我個人感覺來說申通,中通,菜鳥的那些快遞速度也越來越快,不是到京東的這個優勢還可以保存多久。

另一方面3C的品牌優勢在和蘇寧的對抗中也並不是十分明顯,蘇寧在數碼領域的深耕也給他帶來了非常好的口碑。

所以說京東的十年後的表現是和以後在和其他廠商競爭下的優勝略汰。誰活下去了,誰就是行業老大。


筆尖少年


問題肯定有,相信肯定也能夠解決,目前拼多多的用戶是屬於農村貧困戶,上市以後拼多多會從多方面融合城市用戶,不斷擴大日活量,提升商品品質,增加交易額,超過京東是遲早的事,所以2年後應該優於京東的價值。

因為拼多多,因為低價,因為便捷,實際上他在消滅的是每一個鄉鎮的集貿市場和小型經營戶,慢慢的影響各種代理批發市場,從而培養了一批不知道網購的消費群體,成就了眾多的小型廠家。相比淘寶拼多多走的是以貨找人的模式,開啟快速裂變用戶,顛覆了傳統的以人找人的互動模式,這就是最大的不同。也快速的成就了拼多多的今天!

2018.8.8日由杭州品兌網絡推出的顛覆性“去中心化智能融合電商《東拼》”!商品全部名牌,價格基本和天貓、淘寶、京東同步,消費者竟然真的可以實現免費購物,交易方式比拼多多更簡單,他們的口號是讓天下有“免費的午餐”,我感覺商業模式更值得[贊][贊][贊],能夠讓用戶真的可以免費享受心儀的商品,值得大家去看看!點擊“東拼”微信二維碼,識別關注後,100元話費竟然可以免費拿!


店商傳奇


如果對比淘寶、拼多多、與京東,個人最看好的是淘寶,其次京東,然後是拼多多。簡要分析:

1.淘寶:淘寶雖然准入門檻低,但是運營成本高,廣告成本高也非常高。但為啥我還是看好淘寶,是因為相比其他兩者,淘寶的玩法更加多元,商家、品類覆蓋非常齊全,生活服務類目不斷完善, 淘寶的配送體系也十分完善,運費成本顯著低於京東。在小城鎮地區、三四線城市,因為淘系快遞的原因淘寶的市場逐漸擴大,這一點在未來將更加明顯。

2.京東:京東優質的體驗與會員管理是它最大的優質所在。單單京東超級會員這一對別與其他電商平臺的優勢,就為京東帶來了大量的用戶轉化。京東高時效的配送也是它的優勢。但是相比淘寶而言,運費上成本高,在三四線城市對比淘寶會不佔優勢。

3.拼多多:拼多多是幾年來上升趨勢最快的電商平臺,其低價社交拼團模式最初確實為拼多多聚集了大量的客流。但是可惜平臺准入門檻比淘寶還低,假貨充斥,這個問題曾造成拼多多口碑急速下滑。未來挽回客流,拼多多平臺大力打壓假貨商家,可惜已經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不良的品牌形象。 因此潛力會弱於老牌電商巨頭淘寶與京東。


成就新零售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雖然現如今淘寶、京東、拼多多已成三隻鼎力之勢,十年之後又會是怎樣一副模樣呢?

如果沒有意外,淘寶依然會是實力最強的一個,畢竟在平臺、支付、物流、數據、金融方面,阿里毫無疑問是最強也是最平衡的那個。另外,阿里的領導和管控機制也更為成熟,不再完全依賴於馬雲這位“精神教父”。

京東依然會是一家出色的電商企業,甚至在某些方面會比阿里更優秀,但恐怕很難完全超越過阿里。理由也很簡單,阿里、京東都在拼命往前跑,如果老大依然很努力,而且加速度也不慢,老二能有多大機會呢?

至於拼多多,如果不能及時蛻變的話,恐怕會最先被淘汰掉。首先,拼多多是三者中實力最弱小的一位,在人才、技術、經驗方面都比不過別人;其次,拼多多的低價拼團模式對賣家的傷害不小,價格戰是沒有未來的,甚至滋生了粗製濫造和假冒偽劣;再次,上拼多多就是買便宜貨漸成刻板印象,會推著一些成長起來的消費者離開這樣的平臺。

綜上,十年之後淘寶、京東可能依然活的很好,拼多多很難保證不出現滑鐵盧。


文言狀語


由於淘寶初期出現不少假貨,還以低價為營銷手段,當然淘寶一直都打壓假貨,可惜第一印象給別人就是低價假貨。但是淘寶通過自身調整已經減少假貨出現。

由於低價假貨口碑已經深深刻在買家口碑裡,從而買家更需要的是好貨,現在的人基本都不缺錢,但是也不傻。京東這個時候就崛起了,給買家的印象就是正品,比淘寶的貴一點。但能保證正品。週而復始的買買買,模式都是登錄網站或者app購買。

拼多多以拼團模式出現,有強大的流量後臺騰訊支持,新的模式佔領電商平臺不少份額。

如果說按消費人群來劃分

1,京東---相比於淘寶和拼多多,京東屬於高端人群。他們有錢,也不會貪小便宜。只要保證正品。價格合理就是他們購買的心態。

2,拼多多---消費人群大多劃分為34線城市的消費升級。有錢貪小便宜,也是他們的對象。

3,淘寶---萬能的淘寶,一個電商平臺的老大,消費人群都兼有。

如果一定要做出一個選擇,那麼堅持做好商品,融合多元化購物方式,保證正品的平臺會將擁有10年後一批巨大的用戶群體


唔準少355


十年後的拼多多,淘寶,京東會是什麼樣子?這是誰都無法預測的,互聯網時代,可能一晚上就能使你一個產品退出歷史舞臺,也可能一晚上讓你的產品做到無人不曉,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現實。

這三者就目前而言來說,淘寶和京東依然是主流,拼多多和這兩個比稍微有點劣勢,這都是個人觀點。

淘寶上沒有買不到的東西,好的壞的只要你想要就能買的到,這裡邊有許多不同消費群體,因而它的範圍就比較廣;淘寶的客服也是態度很熱情,優惠活動也多,因此以目前的形式發展下去,再沒有新平臺競爭的出現,就算不改進也不會差到哪裡!

京東是絕對質保的良心賣家,“便宜東西上淘寶,質保東西上京東”也不會是瞎說的,就去年的京東新通路,對京東也是一個絕對的優勢。

拼多多這樣的銷售平臺,我個人認為就是一個推廣平臺,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拉攏客源,因而導致它的質保,售後,以及客服服務都有很大的不足,總是便宜東西隨便賣,貴的的東西便宜賣,結果全是不保質的貨物。

因此這三者比較,京東和淘寶各有各的優勢,不存在一家獨大的情況,拼多多照目前的形式發展,也可能永遠停留在這個水平。

(此篇都是個人觀點,不存在任何商業色彩。)





不靠譜的生活情感


關於發展十年的問題,我覺得京東淘寶起碼是有跡可循的吧,阿里巴巴在1999年成立於浙江杭州,劉強東在2004年正式成立了京東公司,到現在兩家公司這些年取得的發展和進步,相信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也都有所體會吧。

拼多多現在出現在我們生活當中的頻率也是也來越高了,其實總的來看,拼多多的成長還是一個挺勵志的故事的,短短三年時間,便是從創立走到了上市這一步,感覺像是一個奇蹟般的存在啊,最重要的是拼多多是在京東和阿里的包圍下衝出來的。

但是野蠻生長的代價看上去也不低,拼多多自打上市之後,也是遇見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呢,首先還是要完整的解決掉,然後再談平臺未來的發展空間吧。

京東和淘寶作為國內最大的兩個電商平臺,現在也是依然處於不斷的發展和創新當中,京東的自營和淘寶的純平臺模式都有各自的發展好處和忠實用戶,相信未來的發展也不會差。就拿京東來舉例吧,京東的自營+物流模式一直是比較受消費者青睞的,在未來,京東肯定依然要致力於這方面業務的發展。

現在對於京東來說比較好的消息呢,就是京東物流的獨立運營,並且表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自打年初京東物流完成了獨立融資之後,就開始陸陸續續推出了一些智慧物流以及黑科技的手段,各種無人技術的應用、配送機器人的投入使用等等。

這些在未來,都是支持著京東去進一步發展,贏得更多消費者青睞的方式,這樣看來京東在未來還是有不小發展空間的。所以只要這些平臺還在不斷的發展和創新,那他們在十年後,就一定會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