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混職場,尷尬的30歲

混職場,尷尬的30歲

今天,我被人力資源叫去參加了一場面試。

來面試的是一個90年的小姐姐,公司內部員工推薦來的。

小姐姐碩士畢業4年了,學校一般,在一家公司工作了4年。今年過年的時候決定換個工作,便讓朋友介紹來我們公司面試。

我看上她一點,簡歷上寫著“已婚已育”。

當我問她為什麼要換工作的時候,大概她也沒好好想過這個問題,大意就是想找個“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

對啊,我也想找一個“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這世界上自虐的人不多吧?

我在她身上彷彿也看到了自己的樣子。

30歲,職場媽媽,家裡有個嗷嗷待哺的小孩兒,和老公兩個人都工作,只能由老人帶孩子,下班以後就希望能早點回家。

以前週末沒事兒還能經常參加聚會,約三五好友出去浪一圈。現在只要不上班,都會跟孩子綁在一起。

以前工作是有自己的職業規劃的,總是向著更高的職級暗暗努力著。如今只要能有個工作,就行了,要是能離家近點就更好了。

她有這種離職再找工作的意願,我甚至都有點兒佩服了。

但是最終她還是沒能通過面試,理由是,職場媽媽可能不會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是啊,現在的職場,似乎不那麼歡迎職場媽媽。一是時間精力顧家更多一點,二是融入滿是年輕人的環境並不那麼容易。

沒錯,就像很多文章寫的,這個社會對女同胞顯得格外苛刻。

混職場,尷尬的30歲

去年我也面試過一個人,是個男同志,31歲。

普通本科,畢業8年,在一家國企工作,供應商管理崗位。在國企混了8年,按理說也該升職了吧,但他還是個基層員工

深聊之後確實發現了一些問題。我問他目前工資是多少,他說稅前4000多吧。

我確實震驚了。

要知道就連我們公司最基礎的生產線操作人員,工資也不止4000,更何況一二線城市的開銷,4000都不夠自己一個人花吧。

我大概也知道了他的問題所在,一是業務能力差,幹品質這行,卻連基本的管理方法都說不出來。二是憤世嫉俗,把自己所有的失敗都歸結於上級領導,可是他的上級領導都換了N波兒,只有他還是在這個位置。

這樣的人,就連我們公司的生產線經理都看不上。

其實30歲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從來不反思的自己的人。

有些人換工作是昇華,工資翻倍,職位晉升,隨之而來的是更大地發展空間。

而另一些人換工作,可能只是逃避失敗的現狀,想換個地方開始,至於為什麼會失敗,他從來沒有多想過。

混職場,尷尬的30歲

今年我還面試過好多人。

有個某位領導推薦的朋友,男,36歲,14年工作經驗,業務也對口,人性格也不錯。

最終沒有錄取,是因為他36歲還沒結婚,甚至都沒女朋友。

聊到為什麼不結婚,他會說,現在的女孩太物質,嫌我窮,我媽說不能找那樣的媳婦兒。

敢情是個媽寶男。

還有一個女面試者,31歲,工作經驗豐富,業務能力也很強。

最終沒有錄取只是因為她“已婚未育”。

她也說到家裡父母已經催著她生孩子了。

我是非常理解為什麼老闆們不願意招女員工,特別是已婚未育的女員工。

我們部門差不多同時會有4個女同事處於懷孕狀態,一大堆活兒安排不下去也就算了,她們還說請假就請假,上班也會花很長時間補營養,更別說幾個月的帶薪產假,老闆可不心疼嘛。

混職場,尷尬的30歲

我會格外關注那些30歲以上的面試者,就像我自己正在經歷同樣的事兒一樣。

每一次看到他們被拒絕,就會反思一下我自己。

過了30歲,找一次工作,就被打一次臉,我覺得一點都不誇張。

30歲以後,如果你是女同胞,我希望你好好照顧家庭,培養孩子需要付出的心血,並不比上班少。

30歲以後,如果你是女同胞,但還是想努力尋求一份“事業”,那就拿出你的決心和行動,永遠也不要成為特例。

30歲以後,如果你是男同胞,想通過換工作提升個人價值,我建議你選好行業,很多時候選擇比努力重要。

30歲以後,如果你是男同胞,只是想逃離現在的這個失敗的處境,我建議你好好反思自己,找到癥結所在。

或者說,30歲以後,如果你還要自己出來找工作,而不是被獵頭公司挖,不是被更有實力的業界同行挖,那麼,找工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沒錯,歷害的人不用找工作。

頭條號:互聯網大妞,互聯網技術公司部門經理,8年職場工作經驗。

個人觀點:溝通表達、情商逆商決定人的職業高度,如果你也認同,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