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表示不反對土耳其加入金磚國家,你怎麼看?

美國觀察室


【土耳其《自由報》(Hurriyet)本週日(7月29日)報道稱,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依普•埃爾多安在不久前到訪約翰內斯堡召開的金磚國家峰會期間表示,他不反對土耳其加入金磚國家。】

金磚國家發展成“金磚+”機制後,實際上已經成為新興經濟體的合作發展平臺,這對於G20來講其實已經成了很好的補充。G20是包含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的全球最重要經濟體的對話平臺,面向的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共同問題。但是,就像發達國家有解決自己問題的G7平臺,新興經濟體自身其實也需要有自己的合作發展平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擴大發展,其實有望成為這樣的合作對話平臺。

新興經濟體有許多合作話題是值得共同坐下來探討的。比如如何穩定市場、共建更好的貨幣避險機制;如何在發展中繞開“中等收入陷阱”,都是需要值得相互交流經驗並聯合研究與解決的課題。像最近土耳其與阿根廷的貨幣穩定,都遭遇了巨大挑戰,在美國“減稅+加息”的雙重虹吸效應下,本國資金快速被吸走,無法制止本國貨幣被拋售而迅速貶值。這對新興經濟體的進一步發展,避開“中等收入陷阱”是投上了巨大陰影的。

金磚國家機制成立以來,已經發展得越來越成熟,現在事實上已經有能力進一步擴容吸納新的成員。如果能進一步擴容與發展,必然將會增強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經濟合作中的集體議價能力,因此是值得認真對待的。因此,對土耳其所表露的意向應該歡迎。


建章君


木叔就這個問題談3點,一是金磚國家發展階段。二是談談擴容機制。三是土耳其的真實想法。說的有點多,2000字吧,大家可以對金磚國家有個相對詳細的瞭解。

木叔早在6年前就採訪金磚國家的話題,對該組織的觀察也一直在進行中。並且把金磚國家的發展歸納為三個階段:

2001年-2009年,這是金磚國家的“形成期”。

這是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奧尼爾2001年首次提出金磚四國的概念後,金磚國家逐漸成為一個實體機制的時期。當年6月中俄印巴領導人在俄羅斯首次會晤,被視為是金磚四國形成。


因為它們的英文首字母正好是BRIC,磚塊的意思,又因為當年這些國家經濟發展迅速,都是新興經濟體,因此被稱為“金磚”。

2009年-2011年可以被視為是金磚國家的“合作期”。

標誌是2009年金磚國家首次峰會,以及2011年金磚國家峰會首次擴容。所謂的擴容就是金磚國家接納新成員。南非進入金磚國家,四國集團變成五國集團,金磚四國的名字也正式改為金磚國家。各種機制體制也相應建立。

為什麼選南非?一是南非當年是非洲最大經濟體,金磚四國有亞洲、歐洲和拉美,沒有非洲的話顯得缺乏代表性。二是南非積極爭取。該國非常希望在金磚國家裡能扮演重要角色。而且這些國家和南非關係都ok,於是水到渠成。

2012年之後至今的6年,可以說是金磚國家的“深化期”。


這期間各國把金磚國家機制變得更具可行性,而不僅僅是對國際問題表達態度的論壇或者議事機構。比如各國要成立金磚銀行,嘗試進行組織內的非美元貿易交易等,這其實等於對現行國際體制進行了改革。

從第二點來看,金磚國家目前並未有實質的擴容機制出現。而且加入的話並不是一帆風順。

木叔幾年前曾就南非加入金磚國家採訪南非駐華大使蘭加。這位大使不簡單,曾是南非總統祖馬的秘書,對南非官方的態度瞭如指掌。所以他的話本質上可以代表南非的真實想法。

加入金磚國家的經濟規模應該有一定的條件,不是想加入就可以加入的。

比如提出金磚國家概念的高盛集團,當年就質疑南非的資格。現在回頭來看南非在金磚國家中的GDP,顯然是有些問題的。南非已經不是非洲第一大經濟體了,這個位子讓位給了尼日利亞。而且南非是從準發達國家淪為發展中國家的典型,人均GDP已經從上個世紀70年代的50多名,掉到了如今的80多名。

當年這位大使迴避了所謂GDP的問題,而是說,南非是G20中唯一的非洲國家,也是G8擴大會議成員國。“雖然我們人口少,但是我們不是隻代表南非,我們代表整個非洲……通過南非,金磚國家可以完成對非洲大陸的經濟整合。”

因此土耳其要加入金磚,需要滿足基本的經濟條件。土耳其的GDP超過8500億美元,人均一萬美元左右,算是準發達國家了。其實這不能算一個好的條件。

因為金磚國家的定位是“新興國家”,土耳其似乎很快步入了發達國家行列。比如該國甚至還是OECD成員國。這可是被稱作富國俱樂部的地方啊。雖然這個組織大部分是歐洲國家,但是經濟是基礎,連五個金磚國家都不是成員,土耳其在這點上顯然高出金磚國家。

另外和金磚國家的關係問題,也是擴容的重要內容。換句話說,彼此利益應該相同或者相似,不能內部打起來吵起來吧!

土耳其和金磚國家彼此間的關係還不錯,可能和俄羅斯有點國際觀點上的分歧,但基本上也能維持友好關係。特別是在經濟上,彼此還是有很多互補地方的。這點會成為土耳其加入的重要條件。

第三點來看看埃爾多安是怎麼想的。木叔認為有兩點。

首先是看中了金磚國家的戰略價值。

雖然金磚國家只有5個國家,但在全球經濟中的份額已經超過20%,佔國際貿易的17%左右。金磚國家制造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工業產品,生產了一半的農產品。2017年金磚國家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對外貿易總額為5.9萬億美元。

其中的中國和印度,在過10幾20年,將成為全球第一和第三的經濟體。這將讓金磚國家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國際力量。

經濟決定政治,當這些國家越來越具有經濟話語權時,政治話語權也會隨之提升,國際上的一些重要問題離不開金磚國家的趨勢也會越來越大。土耳其當然得提前“抱大腿”。

其次是土耳其與西方關係的摩擦增多,雞蛋不能都放一個籃子裡。

埃爾多安長期執政,使得西方對突然他的態度並不太好。與美國的關係也出現不睦,比如圍繞牧師問題,特朗普竟然要對土耳其進行制裁。在敘利亞等問題上,土耳其和西方的關係也有一點不同。

在此背景下,土耳其肯定要尋求除了歐美之外的第三方勢力的平衡,使得該國能夠在大變革的國際關係條件下,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第三是土耳其的真正需求。

木叔看到的數據顯示,土耳其的統計機構的數據是去年土耳其與金磚國家的貿易額為607億美元,出口額為73億美元,進口額為534億美元。可見土耳其對金磚國家需求不小。

特別是土耳其經濟狀況波動很大,美國加息導致該國貨幣里拉的暴跌引發了該國經濟能否持續發展的懷疑。埃爾多安的執政基礎之一就是土耳其經濟長期發展,一旦這裡出了問題,埃爾多安執政都會受到波及。而在2025年的願景範圍裡,金磚國家集團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新的全球金融體系,其成員間將更積極地互相支持。這對土耳其未來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歡迎對此問題進行討論!

請言之有物!


木春山談天下


這次土耳其是伊斯蘭合作組織(OIR)主席國的身份應邀出席金磚國家會議的。從這也可以看出,土耳其本身已經對自己身份有了一個清晰的定位,不再一條路走到黑,去抱住歐美大腿不放。這次峰會確實給土耳其帶來了擴展國際影響力的一次機會。如果能夠強化與金磚國家之間的合作,甚至能夠在不久的將來加入金磚國家,無疑會給土耳其本身的政治經濟發展提供一個新的平臺。金磚國家當中確實缺少一個伊斯蘭世界的代表性國家,土耳其加入確實非常適合。這對於強化“南南合作”具有積極意義。

(埃爾多安與金磚國家領導人)

埃爾多安絕對是一個無利不起早的主,這次來約翰內斯堡很顯然是帶有目的性的,而且做了充足的準備,從其一行人的陣容就可以看出端倪。埃爾多安不但帶上了他的親信外交部長恰武什奧盧,還有財政部長、國防部長、商務部長以及正義與發展黨的高級官員。埃爾多安強調作為伊斯蘭合作組織多與金磚國家銀行展開合作。埃爾多安稱這個全球體系已經成為了少數國家的利益得到保證以外,其他國家無法獲利,土耳其有幸在去年成為首批獲得總額為82億美元援助的發展援助國之一。埃爾多安強調了這麼多的目的很顯然是向從金磚國家銀行中獲得相應的援助,來擺脫當先強勢美元所帶來的衝擊。

(峰會期間的埃爾多安)

現在土耳其的里拉貶值的很厲害,無疑這是因為美國方面的加息縮表的影響。在今年5月標普下調了土耳其的主權信用評級,降至垃圾區域,這影響到了國際資本對於土耳其市場的投資熱情,長期靠舉債投資告訴發展的土耳其經濟現在可能面臨崩潰的危險。所以埃爾多安一定要抓住任何一個國際場合來要錢,談合作和援助。金磚國家之中顯然有土豪大國,這讓埃爾多安不可小覷。土耳其一旦加入金磚國家,就意味著多了一個可以抵禦國際金融風險的重要支撐——金磚國家銀行。埃爾多安還提出希望建立一個新的國家信用評級機構體系。看來標準普爾給土耳其降級這件事確實讓他耿耿於懷。

(里拉與美元)

金磚國家是一個廣闊有潛力的平臺,但是其在國際社會的當中影響力目前還很有限。土耳其在伊斯蘭世界算是一個主導性的國家。其如果能夠加入,這無疑對於增加金磚國家的影響力具有積極因素。使金磚國家成為平衡G20當中的話語權的重要力量,而且代表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力量。

(滿臉期待的埃爾多安)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古姿


怎麼看?歡迎歡迎!當然,對於我們的有些戰略政策,必須支持,真誠的支持,而不是耍嘴皮子!

1.金磚國家已經從當年的BRIC到BRICS,再到去年廈門的BRICS+,再到如今的“金磚國家在非洲”,下一步勢必會成為南南合作的典範,同時也是中國主推的開放的系統,與美國的保守主義形成鮮明對比。

2.土耳其有這個資格嗎?實事求是講,土耳其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尤其是陸路來看(見下圖,有些關鍵詞不能談啊)。歐亞大陸的橋樑,土耳其絕對有這個資格。

3.隨著“金磚+”機制的形成,開放包容共享共贏的BRICS將會主動對標G7,而兩者的結合就是G20。其實,某種意義上來說,土耳其一直在我們的主打路線版圖中,只是需要拿出真誠,拿出具體行動就是了!

金磚+歡迎你!


英武


7月27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出席金磚國家和合作夥伴對話“金磚+”活動後,公開向媒體表示“如果你以平臺的名義邀請我們加入,我說我會答應”。埃爾多安明確表示願意加入金磚國家再次證明土耳其的國家戰略正在向東轉,同時如果土耳其加入金磚國家組織將有利於推動金磚國家組織向代表性更廣泛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交流平臺轉變。在特朗普威逼利誘歐盟、日本等發達經濟體意圖建立以美國為中心的發達國家經濟聯盟的情況下,金磚國家組織影響力和代表性的擴大,意義將更加重大。

土耳其對歐盟和美國喪失信心,向俄、中等國家靠攏

土耳其從建國以來,一直奉行向西方靠攏的基本國策,通過加入北約,與西方國家實現軍事上的一體化;通過加入歐盟,實現與西方國家政治、經濟上的一體化,但是土耳其長期以來的理想正在受到了重大的打擊。土耳其自1987年開始申請加入歐盟以來,30年過去了,入盟談判只完成了很小的一部分,比土耳其晚申請加入歐盟的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東歐國家都已經順利入盟,而土耳其入盟進程仍然遙遙無期。土耳其加入歐盟之所以如此困難,除了經濟方面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土耳其是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為主的國家,而歐洲則是傳統的基督教地區,加之歷史上數次十字軍東征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歐盟在接納土耳其入盟問題上始終有心理陰影。

2003年,現任總統埃爾多安執掌土耳其大權之後,開始逐步改變土耳其親西方的一貫立場,土耳其與西方的關係逐步惡化。近期,土耳其與美國在採購S400防空系統中發生嚴重分歧,美國威脅停止銷售F35戰機,而土耳其則號稱將退出北約。在敘利亞戰場上,土耳其也改變了長期以來美國打手的角色定位,開始尋求與俄羅斯、伊朗合作,共同對抗西方國家。

此次,埃爾多安公開表示希望加入金磚國家組織,意味著土耳其在經濟政策方面上也做出了一定的決斷,那就是基本放棄加入歐盟,尋求與俄、中等國家結盟。金磚國家組織是一個獨立國家的聯合體,雖然沒有歐盟那麼嚴密,但是也不可能接受一個歐盟成員國加入,不然如果土耳其加入金磚國家組織又加入歐盟,他在金磚國家組織中到底是代表土耳其的利益還是歐盟的利益呢?可以說,土耳其加入金磚國家組織就基本上就放棄了成為歐盟成員國的打算,這對於土耳其是重大戰略決策。

金磚國家組織擴大有利於與美國在經濟領域抗衡

特朗普上任以來,雖然在經濟領域的手法非常粗暴,但是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要整合發達國家的市場和優勢,在今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博弈中,佔得更多的利益。一旦特朗普的如意算盤打響,發達國家的經濟聯盟建成,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受到的衝擊將會最大。

現在的金磚五國的人口總量佔到全球人口總量的42%,GDP總量佔全球的27%,是國際經濟大博弈當之無愧的參與者,絕不會輕易被美國等西方國家邊緣化。如果金磚國家組織能夠吸引類似土耳其這樣有活力的新興經濟體加入,金磚國家的經濟實力、影響力和代表性將進一步增強。如果將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類似WTO、G20這種場合討價還價。發達國家可以通過類似G7這種場合達成統一的要價,發展中國家也可以在金磚國家組織這一框架下,事先協調立場。新興經濟體只有以一個統一的聲音一致對外,才有可能在國際規則制定的過程中,捍衛自己的利益,享受更多的好處。

在貿易戰的背景下,金磚國家組織吸收新成員也有特殊意義。“唇亡齒寒”的道理所有金磚國家都非常清楚,美國現在的第一目標是東亞國家,但是一旦撂倒了東亞國家,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就更加沒有還手之力。如果讓東亞國家一家硬抗美國可能難度很大,但是如果印、中等國家聯手,俄羅斯、南非、巴西、土耳其從旁策應,美國的如意算盤就沒有那麼容易達成。


衝擊時評


近年來,身為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一直有想加入上合組織和“金磚”國家的想法,這讓外界很少意外,但其實這是土耳其外交漸變的結果。

首先,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對其外交政策有著重大影響,橫跨歐亞的奧斯曼帝國曾經擁有巴爾幹、高加索和阿拉伯地區領土,這也讓土耳其與以上地區有著不同的聯繫,獨立後的中亞有四國採用突厥語言,因此亞洲與土耳其可以說有著某種親緣關係。

其次,土耳其的西化政策已經走到了一個轉折點,近代以來,奧斯曼帝國一直在奉行著一種“脫亞入歐”政策,推動著國家現代化,這一政策更是演變為凱末爾的全盤西化政策,並且在二戰後定型。從政治、軍事、外交、經濟和文化上,土耳其全面融入了西方。

但是,土耳其的國家利益和地緣政治決定了它與西方國家也會存在著矛盾,如歐美對庫爾德人的支持,對土耳其加入歐盟的拖延等,而俄羅斯與土耳其在冷戰結束後也不斷在改善關係,雙方的軍火貿易成為了土耳其與西方惡化的一個導火索。

第三,周邊形勢的變化和土耳其經濟發展的加強,也促成了土耳其外交的轉向,土耳其從冷戰後的親西方政策,更多的走向了多邊主義的安全合作,並且土耳其也在於阿拉伯國家改善關係,疏遠美國和以色列,且介入高加索、中亞等地區事務,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

中東劇變發生後,土耳其與西方關係有緩和,但矛盾卻沒有消失,相反,由於難民問題和內政問題上和歐盟的衝突,雙方矛盾越來越趨向表面化,而上合組織的不斷擴大,“金磚”組織也在積極發展,由此,土耳其產生加入的意願也就不足為奇了。


環球網


土耳其看到了金磚國家的巨大影響。自2009年以來,金磚國家領導人開始會晤,自從南非加入以來,其影響力越來越大,金磚國家的GDP總量已佔到世界的五分之一,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已越過50%。此外金磚國家還設立了銀行,不斷擴大與世界上發展中國家的聯繫。這是土耳其不反對加入的原因之一;



土耳其近年來與美歐的關係發展不順。一方面,土耳其一直申請加入歐盟,成為歐洲發達國家的一員。但由於宗教民族、經濟發展水平等各方面的原因,土耳其的歐盟夢越來越渺茫;另一方面,土耳其雖為北約成員國,但美歐一直沒有真正把土耳其當盟友對待,並且還在土耳其的政權及庫爾德人問題上不斷製造麻煩,令埃爾多安比較惱火。這也是土耳其把目光投向金磚集團的另一原因;


土耳其之所以表示不反對加入金磚國家,而不是直接申請加入,主要因為土耳其目前只是一種試探,它並沒有完全下定決心加入。對於金磚國家來說,目前會不會擴容,如何納入新成員都還是未知數;對於美歐來說,它們對待土耳其加入金磚集團的態度如何也不確定。所以土耳其需要試探一下各方的反應,再下最後的決定。


姜運倉


埃爾多安表示不排除土耳其加入金磚國家,木人觀點對土耳其的加入應該持歡迎態度,這也正如俗話所說"朋友多了路好走",更何況土耳其重要的戰略位置無論是對東方大國的一帶一路戰略,還是俄羅斯能獲得利益最大化的戰略安全保障,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首先來說,土耳其和金磚國家也具有太多相似的國情!

如:人均收入低並因此能提供充足的廉價勞動力或受過高等教育的普通型人才,並由此獲得國際產業轉移的機會,儘管是以高能耗,高汙染,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低端的知識產業為主,但卻通過產業的轉移獲得了經濟的快速經濟增長!正是因為土耳其和金磚四國″門當戶對"的關係,土耳其加入金磚四國後,不僅在這個"朋友圈"內能獲得更多平等的地位和話語權,也由於金磚四國的巨大市場需求,不論是對土耳其的對外貿易,還是旅遊業的發展,都有具大的提升空間!

其次,金磚四國也是個極具潛力的ⅤⅠP股。

金磚四國雖然在國際金融,高科技的核心技術以及尖端的製造業同西方發達國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是東方大國的第二經濟地位,以及製造業的硬件實力以及資本方面在世界範圍內都佔有重要的一席地位。

俄羅斯擁有能同美國相抗衡的戰略核武和油氣,以及多種礦資源的優勢!

巴西擁有資源和市場的優勢!

印度擁有軟件和消費市場的巨大優勢!

因此說,"金磚四國是擁有全球30億人口的巨大潛力消費市場,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是全球最有誘惑力和前景需求的市場!

所以,如果土耳其加入金磚四國後,不僅戰略安全方面和經濟領域能夠得到有效保障,就是對土耳其的對外貿易發展,也是有巨大的現實利益!

通過俄羅斯和土耳其的對比我們不難看出,這兩個國家都是具有歐亞性質的國家,也都有過融入西方歐洲大家庭的積極想法和美好的遠景,而兩國的結局卻可以用殊途同歸來形容!,俄羅斯是除了被打壓和羞辱外可以說是一無所獲!而土耳其除了淪落為替北約國家"站崗放哨"和充當遏制土耳其的工具外,可以說是在加入歐盟前景的問題上依然是遙遙無期!最讓土耳其丟臉和傷心的莫過於,土耳其在積極的同俄羅斯對抗的過程中,因擊落俄機後,美國不僅看土耳其的笑話,反而策劃了推翻土耳其的軍事政變。所以,土耳其發出向東看的態度,也是再情理之中了!



相忘江湖71941665


埃爾多安的表態說明,在國家間單打獨鬥不容易,幹什麼大事都顯得困難重重,所以需要“組織”。

土耳其因為地緣關係,在北約、在歐洲那裡都“吃得開”,“走的拽”,所以他是北約成員國,且是武力排名第二的成員國;在歐盟哪兒表面上也不錯,實際上卻是處處碰“軟釘子”角兒。就如同有的人與人相處,看似客客氣氣,但總覺得彼此之間隔著一層薄膜,“生分”依舊。

尤其是,土耳其的軍事未遂政變。土耳其和北約老大美國橫生裂隙至今還在為該事件裡的重要人物去留而產生重大分歧——美國保護埃爾多安認為是政變首腦居倫,而埃爾多安軟禁了美籍牧師布倫森。為此,前幾天,美國凍結了土耳其內政部長和財政部長的在美國的資產,作為報復,土耳其今天也是宣佈凍結美國內政部長和財政部長在土耳其的資產。雖然象徵意義遠遠大於實際意義,但也足以證明土耳其和美國的關係漸行漸遠。更別說土耳其執意購買俄羅斯的S400防禦系統,美國便滯留給土耳其的F35飛機,不信任的氛圍愈加濃厚,即使沒有達到撕破臉皮的地步,但是,現階段能夠維持關係的也僅僅是雙方的臉皮而已!(圖片來自網絡)

我想,“金磚國家”組織是一個純經濟組織,是新興國家的代表。2017年開始打造經貿財金、政治安全、人文交流“三輪驅動”合作升級版。在接納新成員方面,並沒有提上議事日程,畢竟,國際形勢變化太快,金磚國家間更需要提高凝聚力、合作力、影響力,擴容或擴容太快,導致形式大於內容反而不利於金磚國家的發展!

當金磚組織各自國家經濟發展向好,社會安定平穩,彼此間合作關係更加緊密,影響與日俱增之後,正如南非峰會所說,“金磚國家大門是敞開的”。

土耳其的表態,是一種思想傾向,更是一種希望,成功與否。需要長時間來觀察!

吸納新成員,壯大組織也是大勢所趨!

今天報道,土耳其的貨幣里拉繼續大幅貶值,埃爾多安更需要組織的幫助!


見腫消世界


反觀金磚國家本著“開放透明、團結互助、深化合作、共謀發展”的原則,與所謂的西方經濟聯盟有著天壤之別。而且金磚國家已佔世界經濟總量40%,並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雖然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卻不能溶入歐盟,土耳其己對北約失去耐心。有著奧斯曼帝國夢想的埃爾多安,想振興土耳其經濟,加入金磚國家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這次在南非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之所以邀請22個國家和1000多名經濟學家參加,就是這些國家和學者一致認為,美國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己經嚴重攪亂了全球經濟秩序。新興國家領導人和經濟學家一致意見,堅決捍衛經濟全球化和多邊貿易體制。當然不僅土耳其,也歡迎更多的國家參與進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