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田家炳:不僅是“百校之父”

<table> 田家炳:不僅是“百校之父”

田家炳。 丘佳納 攝

/<table><table> 田家炳:不僅是“百校之父”

田家炳的祖居拱辰樓。 袁群華 攝

/<table>

大埔的學校、醫院、道路和橋樑,很多都是田家炳捐建的。他不僅是對家鄉慷慨捐資,全國各地都一樣。

11日傍晚,天空下起了濛濛細雨,天是灰色的,猶如人們沉重的心情。

18時30分,大埔縣田家炳實驗中學廣場上,哀樂低迴,哀思綿綿。“大埔人民深情懷念田家炳老先生”追思會舉行,大埔縣委、縣政府相關領導,縣直單位主要負責人,田家炳系列學校師生,田家炳系列醫院醫務人員,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近5000人從各地趕來,深切緬懷田家炳先生,追思他對祖國、對家鄉大埔發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追思他留給後人無盡的精神財富……

南方日報記者 唐林珍 陳 萍 馬吉池 張柳青 通訊員 劉招迎

“他對每位鄉親都很親切”

田家炳1919年9月28日出生於大埔縣高陂鎮銀灘村,16歲父逝輟學,挑起持家重擔。18歲起不辭艱苦,先後輾轉越南、印尼、香港等地艱辛創業,憑著堅毅精神和辛勤耕耘,創辦化工企業,成為業界翹楚。

1982年,田家炳在香港創立田家炳基金會,以“回饋社會、貢獻國家”為宗旨,致力捐辦社會公益事業,尤重教育。其中,僅在家鄉大埔就捐資近3億元,捐建中學11所、小學22所、幼兒園3所、橋樑128座、道路6條,還有醫院等。1994年,中國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將編號2886的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

“大埔學生就讀的學校、患者就醫的醫院、人們行走的道路和橋樑,很多都是他捐建的。”大埔縣委書記朱漢東說。

10日,記者來到田家炳的家鄉大埔縣高陂鎮銀灘村,與當地村民一起追憶這位把自己總資產的80%用於慈善事業的鄉親。

在銀灘村,一條寬敞的水泥道路從村頭蜿蜒到村尾,這是田家炳上世紀80年代初為家鄉捐建的村道。沿著村道走到中間,一座黛瓦米白牆的古樸客家古民居格外引人注目,那是田家炳的祖居拱辰樓。

“我們最敬重的鄉親——家炳叔公走了……”站在拱辰樓前,銀灘村黨支部書記田維清的聲音低沉。

“得知這個消息,鄉親們心裡都很沉重。”田維清說,不少鄉親在商量準備到香港悼念田家炳先生。

銀灘村現有463戶約1900人,村中有兩所學校,分別為玉瑚小學和玉瑚中學,“這兩個學校是家炳叔公捐建的。”田維清說。

“除修路建學校外,田老還給我們村捐建了水電站。”田維清說,這座水電站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一直在運營。

“家炳叔公是大慈善家,對家鄉有很深的感情。”銀灘村村民何端芳說,上世紀70年代,田家炳回到家鄉,給全村每人發了30元,當時的工人每月的工資才24元。今年57歲的何端芳,是田家炳祖居拱辰樓的日常管理者。田家炳的祖居由拱辰樓、萬卷樓兩座建築組成,建於清嘉慶元年(1796),為田家炳高祖父田振多所建,佔地面積約310平方米。田家炳1919年在拱辰樓出生,先後在越南、印尼、香港創業,成為商界鉅子。

“早些年,家炳叔公經常會回來家鄉走走看看,後來隨著年事漸高就很少回來了。”何端芳說,他最後一次回來探親是8年前,當時銀灘村村民很歡喜,敲鑼打鼓熱烈歡迎他。在何端芳的印象中,田家炳慈眉善目,“說話中氣很足,但聲音很溫柔,對每位鄉親都很親切。”

梅州共有47所學校冠名田家炳,其中中小學42所,職衛校5所。這47所學校中,有37所為大埔縣內的學校。此外田家炳基金會還給嘉應學院捐助了圖書館和多座教學樓。

這些田家炳學校的師生深受田家炳精神的影響。

蕉嶺縣田家炳實驗中學副校長黃進芳是通過田家炳基金會的微信群得知田老先生過世的消息,內心十分悲痛。“老先生就像是我們的親人,一時間,基金會、學校、老師、學生的微信群全都在懷念田老先生。”

2003年,田家炳基金會捐助300萬元為蕉嶺縣田家炳實驗中學建設教學樓,十多年來,田家炳基金會一直為學校教師提供培訓的機會。“田家炳基金會不僅捐助錢款建設校園,每年還會來學校指導工作,也會組織全國田家炳學校教師、校長進行培訓,把最先進的教育理念帶到學校。”

黃進芳說,蕉嶺縣田家炳實驗中學初一、初二年級設有4個家炳班,班上都是級裡品學兼優的學生。“家炳班是實驗班,傳承著田家炳先生勤、儉、誠、利己利人、拼搏的精神。”

謝海波是大埔縣家炳第一中學校長,據他介紹,他們學校是田家炳在大陸捐贈的第一所中學,每年,田家炳基金會還會向考入基金會指定高校的田家炳學校的高三考生提供5000元獎學金。

謝海波說:“他是我所認識的人中最無私的一個,他把自己的資產大部分用於慈善事業,很難再找得到像他這樣的人。”8年前,田家炳最後一次回到大埔,謝海波有幸在臺下聽了他發表演講。“在演講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田家炳對德育尤為重視,另外多次強調了要孝順。”謝海波說。

“他希望子孫有家鄉觀念”

在田家炳先生的家鄉梅州,隨處可見田家炳中學、田家炳醫院,提起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孩子們都叫他“田家炳爺爺”。

“我聽到消息以後非常悲痛,田老是一個非常好的人。”大埔縣僑聯主席範春芳回憶起與田家炳的點滴往事,聲音有些哽咽。

範春芳說,田家炳先生每次回大埔,對吃住從沒有特殊要求,還會特意叮囑一切從簡,儘量不要浪費,每一道家鄉的小吃他都會嘗一下,“最後一次見他是2010年,那時候他帶著他的家人回來大埔,他希望自己的子孫可以建立起家鄉觀念”。

範春芳除了在大埔接待田家炳先生,還曾去香港拜訪他,田家炳先生給她的印象就是十年如一日的低調、樸素。“他的家陳設簡單,一心撲在慈善事業上,不分區域,不僅是對家鄉慷慨捐資,全國各地都一樣。”

梅州市僑務局副局長鄧銳說,田老有件事令他印象深刻。事情發生在由田家炳先生捐資建設的高陂大橋奠基儀式上,當時有許多人看熱鬧,其中一個小孩不小心被車撞倒了,田家炳當場拿出錢給那個小孩療傷,並表示這件事因他而起,他應該負起責任。

孫淑元是香港大埔縣旅港同鄉會第25屆首席會長,她家與田家炳先生家是世交。“在同鄉會的工作中遇到難題了,我便會向他請教,有成績了,我也會向他彙報,每一件事他會非常耐心、非常認真對待。他以前常常跟我說,同鄉會就是要把大家團結在一起,凝聚力量,我一直謹記於心。”

大埔縣人民醫院院長黃裕堅2014年受田家炳基金會的邀請,前往香港拜訪田老先生。“田老先生為人非常熱情、隨和,雖然已經95歲高齡了,但仍然非常掛念家鄉醫療事業的建設”,回憶起四年前與田老先生會面的場景,黃裕堅至今記憶猶新,“對醫院的發展,田老始終很掛心,他一一詢問醫院的病房是否充足、群眾看病是否方便。”

分別的時候,田家炳先生向黃裕堅贈送了自己的自傳,並勉勵他要辦好家鄉的醫院,切實地為家鄉的老百姓服務。對於田老的教誨,黃裕堅表示自己一直銘記於心,今天聽到田老去世的消息,心裡感到悲痛的同時,也謹記要繼續認真辦好醫院,不辜負田老的囑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