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國500強出爐,京東營業收入超過阿里,但是阿里利潤卻遠超京東,這是為何?

自卑毀人一生


就在昨天,財富中文網發佈了最新一期的《財富》中國500強榜單,在互聯網公司的領域內,京東以3623億元營業收入位居榜首,在整個榜單裡排名第18名,而騰訊集團以2377.6億元排在33名,阿里巴巴以2269億元排在了第35名。

理論上營收越多,可能賺的錢越多,特別是兩家電商企業,經營的很類似,但是京東和阿里的的利潤卻完全反了過來,京東利潤僅有1.16億元,而阿里巴巴達到670.7億元,相當於京東的578倍,這是為什麼呢?

京東收入高於阿里的原因

雖然阿里巴巴與京東都是電商平臺,但是兩個的經營模式是完全不一樣的。簡單來說,京東是B2C模式,也就是商對客模式,它以直營為主,加盟為輔。我們在京東上買東西常常會看到商品是京東自營,也就是說京東類似於一個實體的大型超市,開了一個APP讓我們直接網上購買,我們在這個超市裡買東西,都會算進他的營收中;

而阿里是B2C模式,也就是個人對個人的電子商務,阿里巴巴只是作為第三方平臺,他的收入的是廣告、交易佣金以及技術服務費等模式,在平臺上的商戶銷售的交易流水並不會計入它的營業收入中。

簡單的來說,京東像一家實體超市,自己進貨自己賣;而阿里巴巴房東,出租平臺收取費用。

比如:2017年雙11京東最終的銷售額超過了1271億(除了少數加盟商的銷售額,絕大部分算進京東的營業收入),而同樣的天貓雙11的銷售額為1682億元(但這些卻一分錢都不計入阿里巴巴的營收,他賺的主要是雙11,各個企業在平臺上做的廣告費用,營收可能就是幾億或者十幾個億)。

京東利潤低於阿里的原因?

雖然京東營收比阿里高很多,但是利潤確是沒法比,阿里的廣告、交易佣金以及技術服務費,錢到手了基本就是營業利潤;而京東則不是,錢到手了,首先要扣除進貨的成本,而且因為自營(人手更多)及自行配送(人工、建築、運營費用)的問題,需要支付的成本遠遠比阿里更多,所以利潤要遠低於阿里。

PS:京東在全國光配送的員工就超過了10萬人,僅僅是在配送人員上的支持,一年都要花費百億元,且所有的倉庫的配套設施以及維護,每年的土地佔有成本都是一大筆支出。

舉個簡單例子:一臺筆記本電腦京東以5000元的價格進貨,以5300元的價格賣出,那京東的營收就是5300元,毛利300元,扣除人工成本及運營費用後,淨利潤可能只有50元。

但是到了淘寶卻不一樣,比如筆記本電腦商到淘寶上開店,賣了一臺筆記本5300元,這5300元是計入筆記本商的營收的,當然為了在淘寶上賣貨,可能他得支付給淘寶200元的租金及廣告費,扣除人工成本及運營費用後,阿里淨利潤可能還有150元。

總結

上述就是兩家企業銷售收入及利潤倒置的原因了,至於為了京東不採用和阿里一樣的經營模式,這個話題要寫又是一大段,就不在細說了,可以說的是京東的前景更好,這也是為何阿里近年來也在開始佈局無論(蜂鳥配送)以及自營(天貓超市)的原因。


鯉行者


這是因為兩者的模式不同,淘寶和天貓賣出去的商品營收算商家的,阿里收租金和推廣費用京東自營為主,賣出去的東西營收算京東的。

以華為手機為例,京東以1800元/的價格進了1萬臺手機,以2000元/臺的價格賣出去,那京東的營收就是2000萬,毛利200萬,淨利潤可能只有50萬。

換成阿里就是,華為手機去天貓開店繳納各種服務費用和推廣費用200萬,同樣以2000元/臺價格賣出去1萬臺,那這2000萬的營收算華為的不是阿里的,阿里營收就是華為繳納的那200萬,淨利潤可能高達150萬。

所以按營收來計算京東的營收比BAT都高,也是中國互聯網企業中最高的。


看下2017年京東的營收構成情況,自營業務收入3318億元,佔總營收的91.58%;服務業務和其他業務收入305億元,中在線直銷業務收入佔據公司總收入的91.58%。

再看下阿里的營收構成,2017財年電商板塊的收入為1339億元,佔總營收的85%,雲計算業務2017財年增長121%至67億元,數字媒體娛樂業務收入增長271%至147億元,創新類和其他業務收入增長65%至30億元。

兩者有本質區別,京東除了購物體驗其它方面跟阿里比不了


萌哈科技


雖然我們經常把阿里和京東兩家企業放在一起做對比,但實質上,兩家企業的性質確實不同的。

同為電商領域的巨頭,阿里的天貓和淘寶,並沒有自己買過任何的一件商品,阿里更過的是為從事零售領域的上下游提供了一個平臺,嚴格意義上來說,天貓和淘寶做的應該是內容,而內容的主體就是商品。

而作為天貓和淘寶,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一些商家軟件服務年費、活動的收費,廣告位的收費,競價排名甚至銷售的分成。

由於沒有任何的實體上的開支,完全是輕資產的運作,利潤自然就非常高了。

而京東並不是這樣的,京東是以完全直營的模式起家的,然後慢慢的加入的第三方的賣家,但是,除非是有實力的第三方賣家,不然,想要真的做好,還是需要使用京東的物流服務的。

而京東最大的開支就是用來物流網絡和硬件設施的投入上。

京東在全國光配送的員工就超過了10萬人,僅僅是在配送人員上的支持,一年都要花費百億元。

而且倉庫、網點,都是需要資金來維持運作的。

所以,雖然京東商城、京東貿易、京東金融是賺錢的,但是京東物流確實一個大坑。

當然,京東物流的投入總是會有一個極限的,當京東在全國的佈網成熟以後,那就是京東物流的春天到來的時候。

到時候京東的利潤肯定會贏來一個上升期,到時候要超越阿里的天貓、淘寶也不是不可能。


會技術的葛大爺


那是因為兩者的模式是不同的,因此兩家的盈利點也是不一樣的。阿里的盈利點在於金融服務,要知道阿里方面是不賣任何產品的,其平臺上的商戶大部分賺錢不多,但是阿里能賺錢,阿里讓大量的用戶入住平臺,開始是免費的。

等到流量擴大以後,在收取費用。因為平臺已經有了用戶基礎,商家當然不捨得離開。同時,除平臺的費用之外,阿里還可以收取各種推廣費用。

這是阿里的高明之處。當然,阿里本身也能把握機遇,比如後來當網絡支付和網絡金融服務出現後,阿里便著手網絡支付和網絡金融服務平臺。所以,阿里現在最賺錢的是網絡支付和網絡金融服務。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就是一句話,阿里走的是輕資產模式。只要風險低、利潤高的那部分利潤,低利潤高風險的電商賺不賺錢與阿里沒有任何關係。有人賠錢離開了阿里的平臺,更多的商戶又入住了阿里的平臺。

而京東則不一樣,光是一個自建物流體系就屬於不折不扣的重模式。其電商平臺剛開始也是直營模式,庫存,採購,訂單,出貨,送貨……一條龍服務。實體商品的買賣我們是知道的,賺得錢得除去很大部分的經營成本。隨後才慢慢加入第三方賣家。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京東的能夠成長到現在,又與其模式是分不開的。比如我剛剛提到的自建物流體系,京東的很多用戶都被京東物流配送的效率所圈粉。可以這樣說,京東物流讓消費購物體驗直線上升,從而讓京東迎來了好的口碑。

從這一點來看的話,京東創始人劉強東當初力排眾議,走自建物流的道路還真沒差……


monkeyflowers


2018年7月10日晚間,財富中文網發佈了最新的《財富》中國500強榜單,在互聯網公司的領域內,京東獨佔鰲頭,遠遠的超越了阿里,京東位列榜單第18位,阿里列第35位

京東2017年全年營業收入362331.75百萬元

阿里2017年全年營業收入226913百萬元。

財富中文網的《財富》雜誌公佈的榜單排名,是按照全年的營業收入來進行排序的,這也會京東會超越阿里成為互聯網公司排名第一的原因,並不是說京東已經超過阿里成為電商平臺的一哥。

阿里和京東雖然都在做電商平臺,但是經營模式確實完全不同的兩條路線。阿里主要是做一個平臺商,營業收入主要來源是平臺內所有入駐的商戶的佣金和廣告費用,阿里本身並不經營實體生意;而京東則不同,京東目前是完全的直營模式加上引入少部分的第三方商戶,京東做的就是實體生意,營業收入來源就是賣貨。

說直白一點,阿里就是個小地主,收房租+抽成;而京東就是個大商販,乾的是賣貨的買賣。阿里實際走的是一個輕資產路線,京東走的是重資產路線。

至於說利潤方面,雖然京東營收比阿里高很多,但是利潤就沒得比了,阿里是個收租子的,錢到手了就是營業利潤,巴拉巴拉各種人工費用和其他開支,這就是純利潤了;京東則不是,錢到手了,首先要扣除進貨的成本,下來在扣除人工和其他開支,才是純利潤。所以說阿里的利潤率要遠遠高於京東,京東是連續虧損,今年才開始見到利潤,阿里可是美滋滋的賺的盆滿缽滿了。

京東雖然連年虧損,但是企業擁有強大的現金流,運轉的情況還非常好,而且京東做了很多的事情,佈局了龐大的物流體系,今年開始盈利,也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守得雲開見月明瞭。



不立而立


世界500強的統計排名主要就是依靠銷售的收入,也就是說銷售的收入越高,公司的排名越靠前,這和淨利潤是無關的,所以2018年的中國500強也是按照銷售的收入計算的,和公司的利潤是無關的。

我們可以看到,京東的營業收入是高於阿里的營業收入,也就是說京東在500強裡面可以佔據比阿里更高的排名,排名會靠前,這就是中國500強的計算規則,因為規則裡面只按照銷售收入來計算,和淨利潤是毫無關係的。

阿里巴巴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模式就是自己不賣貨,為買家和賣家提供一個平臺,阿里巴巴的收入主要來源於商品排名廣告收入,而京東和阿里巴巴是不一樣的,京東有自營的·業務,也就是說是自己賣貨,那麼這一部分的銷售就會算到京東的銷售收入裡面,所以京東的銷售收入是高於阿里巴巴的。

但是阿里巴巴的模式是輕模式,毛利較高,京東的模式是重模式,毛利較低,而且依賴於自營等業務,所以就會出現阿里巴巴的營業收入低,但是利潤比較高的情況。

京東已經虧損了接近十年了,直到今年才開始實現了盈利,這也是和京東的重模式的分不開的。打字不易,希望大家點贊支持一下,歡迎關注我,為大家帶來更多的回答。

財道


因為京東是自己進貨自己賣,他們賺的是商品利潤,阿里不進貨賣貨,他們賺的是流量。

京東就像是傳統意義上的百貨商店,庫存,採購,訂單,出貨,送貨……一條龍服務。但實體商品的買賣我們是知道的,賺得錢得除去很大部分的經營成本。

而阿里巴巴則不同,阿里更像是“包租婆”,有大量的直通車,廣告活動位置和自帶流量。不需要自己搭建倉庫,只需要管理好這個生態圈。

雖然京東也有將賣貨位置留給別人但基本還是自己賣貨為主。所以京東是自營平臺,阿里是電商平臺。

所以這就導致京東就算營業收入2600多億,但市場估值卻只有約500億。而阿里雖然營業只有1000億,但市值卻有3000億。因為很可能京東賺得2600有一大半都是成本,除去成本後,真正入兜兒的估計就沒多少了。(但在市場上來說還是很多的)

所以阿里的精力都放在如何把技術搞好,如何讓平臺更開放。這點上做得很成功,但京東則不同,得先把成本壓低。像京東這樣的平臺的複製性太高了,所以前幾年就優惠券,庫存,物流導致京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這兩年才好起來。所以會發現,京東都是老總和老總夫人自己代言。也是為了節約一大筆開銷。

另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阿里旗下的支付寶,如此龐大的支付系統。別的都不用說了,就拿馬雲自己的話:我把阿里股份稀釋得這麼低,居然還這麼有錢。


鎂客網


7月10日,2018年中國500強榜單出爐了,京東超過阿里、騰訊排名靠前。看完題主的簡述,也能看出,年世界500強的排名並不是按照利潤高低排的,而實際按照營收。其實,這樣的排名方式,對於成本投入較大的公司,也是一個機遇。

騰訊和阿里,按道理來說,實際利潤都是比京東要多的,因為成本投入比較低。近年來,阿里從2016年推出新零售之後,開始佈局線下零售業,從收購沃爾瑪到阿里的盒馬鮮生,以及開始自建落地配公司,都是在佈局新零售。可反觀來看,阿里真正的優勢,卻在於阿里的雲計算,在新零售這一塊,投入最多的就是收購,尤其在電商這一塊,按照成本來說,是比較少的。

京東近年來發展速度的確是比較快,2017年京東的整體營收較往年都在快速的提升,在雙十一和618活動中也是尤為突出,加上京東智慧物流體系的推出,消費購物體驗直線上升,也迎來了好的口碑。而到了2018年,雖說在2018Q1季,財報的增長速度達到了最低,但整體的情況還是在盈利,而京東的成本投入,真正的是在於京東物流和京東線下零售。今年京東名618活動,京東銷售額創了歷史新高,達到了1592億元,增長利潤同比達到了37%,讓京東2018年的營收又上了一層。

當然,這也和兩家的經營模式有關,京東主要以自營為主,京東自營業務的營收,都是京東的整體營收,而阿里的業務模式營收主要以賣家的廣告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其實,從京東、阿里和騰訊三家都上榜中國500強之後,京東的整體營收一直是比阿里和騰訊要高的,京東目前的業務形式,對自身的發展是有很大益處的。但京東的成本投入也是三家最高的,京東物流就是成本投入最大的一環,倉配一體化到智慧物流體系再到無人化配送運營常態化,長期的資金投入,這種重資產的模式,拉低了京東的整體利潤,但這也是京東後期的重大優勢之一。


不論怎麼說,京東、阿里和騰訊在今年的排行榜中排名都有提升,雖說京東的利潤不如阿里,但整體的營收也比較可觀。


lDexter


最根本的原因是京東走的是重資產模式,而阿里裡走的是輕資產模式,京東主要營收來自於自營,而阿里核心營收主要來源於平臺抽傭和增值服務。



我們以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為例

2018財年第四季度即2018年1月1日至3月31日(一般公司稱為2018年第一季度),阿里收入達619.32億元,同比增長61%,淨利潤為人民幣140.99億元,同比增長35%

而京東2018年第一季度淨收入1001億元人民幣(約160億美元),同比增長33.1%,淨利潤為15.249億元人民幣(約2.431億美元)。

雖然兩者的營收都得到了迅猛發展,但是阿里的淨利潤率為22.7%,而京東淨利潤率卻只有可憐的1.5%。

為什麼京東買營收比阿里多382億人民幣,而利潤卻不足阿里的一個零頭?

最根本的原因是阿里提供的是平臺,而京東走的是自營道路,而且是重資產模式。

阿里的營收主要來源於淘寶、阿里巴巴等平臺的服務費,比如商家賣家每年技術服務費年費6000元/年;超級賣霸,基本每個賣家3000-8000不等;天天特價,金牌秒殺也是收費服務;P4P的KA框架服務,大概一年150萬起步;廣告展示費,比如使用的鑽石展位業務,千次展示價值,首頁展示等等。

這些服務幾乎沒有什麼成本,最大的成本主要是運營成本、人工成本,稅收成本、服務器等硬件成本,所以雖然阿里營收雖然沒有京東高,但是利潤卻很可觀。

反過來再看下京東,京東重資產模式決定了他的高成本,前幾年京東一直是處於虧損狀態,直到去年物流體系開始盈利才開始扭虧為盈。

京東的鉅額成本主要有幾個方面:

自營產品的進貨成本,當然這個不是影響利潤的主要原因。

拉低京東利潤最大的成本是物流體系的成本分攤。



2007年年初,劉強東便在一片質疑聲中,開始自建物流,隨後京東投入巨資建設物流體系。

截止2017年,京東已在全國範圍構建大型倉庫256個,擁有6906個配送站和自提點,並已實現了7個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亞洲一號”的正常運營。目前,京東自營配送已經覆蓋全國98%的人口,將流通成本降低了70%,

到2018年3月31日,京東物流已經建成並運營515個大型倉庫,總面積約1090萬平方米。



此外為了配合物流體系的建設,京東還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研發無人倉庫,無人車,無人機等項目。



所以過去10年由於京東將鉅額資金投入物流體系的建設,基本都處於燒錢狀態,因此連年虧損,導致淨利潤很低。

不過京東前期鉅額投入建設物流體系現在有了回報,2017年京東物流外單已經實現盈利。

最關鍵的是京東物流目前已經成為京東最具競爭力的一環,高效的物流配送大大提高了購物者的體驗,所以目前很多人都習慣於在京東上購物。

所以預計未來京東淨利潤將會迎來大幅增長,未來五年京東的淨利潤甚至可能超過阿里巴巴。


貸款教授


目前市場上所謂的2018年中國500強全稱其實是《財富》中國500強,是由中金公司財富管理部聯手《財富》(中文版)整編的一份針對中國上市企業包括A股和海外的排榜,而排名的依據是營業收入。

如你題中所說,京東排名18,營業收入為362,331.75百萬元,阿里營業收入為226913百萬元,按照該榜單的排名規則京東是要高於阿里巴巴的。至於為何京東的營業收入更高,但為何淨利潤卻比阿里巴巴低得多?

這裡面涉及到毛利率的問題,一個企業並不是營業收入高就盈利多的,阿里巴巴的商業體系尤其互聯網電商這一塊早已經度過了燒錢推廣的階段,成熟盈利並不斷優化,而京東作為後期之秀,多年的燒錢推廣,2016年才第一次實現盈利,如今還處於優化的階段,在成本控制和商業體系等因素影響下,自然毛利率還難以和阿里巴巴比較,也就出現了營業收入高的京東利潤卻遠低於阿里的一幕。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