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遞延所得稅資產與遞延所得稅負債屬於什麼科目?

本文來源於會計網(http://www.kuaiji.com/),若想了解更多會計政策、賬務稅務實操、考證信息,可以搜索100多萬會計人都在關注的微信號——會計網(ID:wwwkuaijicom),獲取最有價值的行業信息!

我們知道,遞延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餘額-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餘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餘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餘額),那一正一負就存在了遞延所得稅資產與遞延所得稅負債。這兩者之間還能有哪些更好的理解呢?會計網為你解答。

關注微信公眾號:學會計有方法,每週都有不同的福利,回覆“關注有禮”,送上第一份見面禮!

由於資產或者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差別造成的。

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負債的賬面價值小於計稅基礎,形成的是遞延所得稅負債;

資產的賬面價值小於計稅基礎,負債的賬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形成的是遞延所得稅資產;

遞延所得稅資產就是現在先納稅,以後有權利可以抵稅,所以叫資產;

遞延所得稅負債就是現在不納稅,以後要納稅,所以叫負債。

舉例:

企業擁有固定資產原值500 000 000元,會計處理採用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當年折舊額64 000 000元,累計折舊額244 000 000元,無減值準備;稅務處理採用平均年限法,當年折舊額50 000 000元,累計稅前扣除折舊額150 000 000元,預計使用年限及預計淨殘值與會計處理不存在差異。

按照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確認暫時性差異及其遞延所得稅。 固定資產賬面價值 = 500 000 000–244 000 000 = 256 000 000元 固定資產計稅基礎 = 500 000 000–150 000 000 = 350 000 000元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 350 000 000–256 000 000 = 94 000 000元 (該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表明,企業未來在使用、處置該固定資產時,根據稅法的規定,需調減應納稅所得額94 000 000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 = 94 000 000 * 33% = 31 020 000元 (由於該固定資產在未來使用、處置時需依稅法規定調減應納稅所得額,即意味著企業未來可少交所得稅31 020 000元,由此形成當期期末企業的一項資產) 當期應增計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 31 020 000–26 400 000 = 4 620 000元 (由於企業當期期初已存在遞延所得稅資產26 400 000元,因此,只需在此基礎上補計至31 020 000元即可)###遞延所得稅資產是指對於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以未來期間很可能取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的一項資產。而對於所有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均應確認為一項遞延所得稅負債,但某些特殊情況除外。

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是和暫時性差異相對應的,可抵減暫時性差異是將來可用來抵稅的部分,是應該收回的資產,所以對應遞延所得稅資產;

遞延所得稅負債是由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對於影響利潤的暫時性差異,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所得稅費用”。例如會計折舊小於稅法折舊,導致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如果產品已經對外銷售了,就會影響利潤,所以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當期的所得稅費用。

如果暫時性差異不影響利潤,而是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則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資本公積。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按照公允價值來計量的,公允價值產升高了,會計上調增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並確認的資本公積,因為不影響利潤,所以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不能調整所得稅費用,而應該調整資本公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