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熊貓在抗日時期是什麼處境?

等風來9966


在民國開始的時候,大熊貓幾乎是沒有什麼存在感的,因為他們生活在四川的深山老林裡,曝光率很低,再加上當時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連吃飯都是個問題,就不會去在乎大熊貓的問題了。

大熊貓地位的提高來自於它們在歐美國家的成名,之前外國人根本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種奇怪的物種,所以在一名歐洲神父發現的熊貓的蹤跡並將熊貓的信息帶回了歐洲後,當即在歐美國家引發了對熊貓的熱潮。


熊貓外交在現代的出現

不過跟大家想象中的不一樣,剛開始歐美國家的人根本就沒有被這種可愛的動物給打動心扉,他們對熊貓的表達方式就是獵捕。

他們拿起槍支來到了四川,獵殺了起碼幾十只熊貓製造成標本,並最終帶回了國內,隨著這些標本在歐美國家的展示,熊貓的熱潮在歐美國家越發高漲起來。

而歐美人對熊貓的看法是在有人把熊貓活著帶回到他們國家後發生改變的,活著的熊貓讓歐美人感受到了這種動物的可愛之處,所有人的心都被這種可愛的動物給萌化了,因此在很多人的抗議下,再也沒有人敢到中國獵殺熊貓,他們開始把熊貓擺上了神壇。


在抗日戰爭爆發後,蔣介石開始積極尋求起了美國的幫助,宋美齡在美國展開募捐活動的過程中,因為了解到了美國人對熊貓的喜愛,所以當即決定送了兩隻熊貓給美國人,這是熊貓外交的初端。

而宋美齡的這個舉動,也收穫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對後來的人給予了很多啟發。

熊貓在歷史中出現的身影

想必大家對熊貓的瞭解是隻限於現代的,但是據某些專家的估測,熊貓在上古時期其實就已經和人們有所接觸,在黃帝和蚩尤展開大戰的時候,黃帝一方是騎著巨熊和蚩尤作戰的,當時蚩尤一方的坐騎名叫食鐵曾,而食鐵獸很有可能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大熊貓。



而在唐朝的時候,武則天在給日本這個國家取名字的時候,也送了兩隻熊貓和70張熊貓皮給日本人,相比於宋美齡的做法,武則天是要早一千多年時間的。

歐美人對熊貓的喜愛以及熊貓的高昂租金

接下來我們再說到外國人對熊貓的喜愛,熊貓在現代之後一直在外交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成為了我國與許多國家友誼的象徵,剛開始的時候是有送出過不少熊貓給外國的。

不過當國家意識到熊貓的珍貴之後,就在上個世紀末期終止了贈送熊貓的行為,把送熊貓改為了租熊貓。

而租熊貓的價格現在是一對一年100萬美金左右,也就是一對一年600萬人民幣左右,這個還不是最重要的,在熊貓租出去之後,每年的熊貓的食物費用也高達100萬美金,總的相加,外國租中國的熊貓, 花費的金錢是一對一年1000萬左右。

外國的動物園並不是做慈善的,他們之所以會為了熊貓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熊貓能為他們賺到更多的錢,外國人對熊貓的喜愛是無以復加的,單單是人們買門票看熊貓的錢,就足以彌補他們付出的天價租借費用。

我忘了是哪個國家了,他們有一個動物園在臨近破產之際,花了大價錢從中國租了一隻熊貓,在熊貓進園之後他們的客流量開始增大起來,隨著熊貓的到來,他們也擺脫了破產的危機,生意開始變得紅火起來。

所以說熊貓在抗日戰爭開始的時候,其實是很尋常,後來是受到了歐美國家熊貓熱潮的影響,國民政府才開始重視起了熊貓,才開始給予了熊貓一絲關注,不過當時的老百姓們對熊貓卻沒有太大的感覺,因為當時人們正處在戰火的威脅下,連能不能活到明天都是個問題,誰有精力去關注動物問題?


孤客生


我們的國寶大熊貓,曾經被外國人隨意捕殺,還曾被當成哈巴狗來養,有一隻熊貓還成為了英國人的戰鬥英雄。

那是一個時局動盪,風雨飄零的年代。1862年到1874年,法國傳教士戴維聽說四川寶興一帶有很多的珍稀動物,就到了寶興一教堂擔任傳教士。1869年,戴維在一家農戶家裡發現了一個從沒見過的黑白相間的奇特動物毛皮,農戶告訴他這是一種叫“白熊”、“竹熊”、“花熊”的溫順動物。戴維激動壞了,認為這是一種從未從未發現的全新物種,於是僱傭了20個獵人為他抓捕。可是為了運輸,獵人殺死了好不容易找到的一隻“白熊”。
又過了兩個月,戴維終於捕捉到了一隻活的“白熊


”,戴維為它取名叫“黑白熊”,它憨態可掬的樣子十分討喜,戴維十分喜愛。經過一段時間的餵養,戴維打算把它帶回法國,沒想到“黑白熊”根本經不起環境變化和路途的顛簸,剛到成都就奄奄一息了。戴維只好把它做成了標本,帶回了巴黎的國家博物館展覽,世界上第一個大熊貓的標本誕生了。

博物館主認為這種動物既不是貓也不是熊,和西藏發現的一種貓熊有些相似,就起名“大貓熊”。後來重慶平陽動物園舉辦了一次展覽,其中貓熊標本最受人關注。只不過當時展覽用的國際書寫格式從左到右“貓熊”,可當時的人們喜歡從右往左“熊貓”,熊貓之名就傳了起來,成了習慣,大熊貓也就定了下來。

大熊貓的發現在全世界引起了轟動,一批又一批的西方探險者、獵人、博物館標本採集員來到中國尋找這種珍貴的動物,其中包括羅斯福的兩個兒子西奧多·羅斯福和克米特·羅斯福,他們在大涼山開槍打死了一隻大熊貓,帶回了美國製成了標本。以後又有德國和英國等國的探險者從中國獵人手上購買到了大熊貓,於是世界上很多國家博物館都有了大熊貓標本,但他們從來沒有捕捉到活的大熊貓。

1936年四月,紐約的女服裝設計師露絲·哈克利斯為了完成丈夫的遺願,組成了兩人探險隊來到汶川,設置陷阱捕捉大熊貓。11月探險隊另一個成員——美籍華人楊廷昆在樹洞裡捕捉到了一隻西方人夢寐以求的活體大熊貓。露絲把大熊貓裝進了一個大柳條筐裡,在海關登記表上寫了“隨身攜帶哈巴狗一隻”,就輕鬆混出了海關。美國人在舊金山碼頭為大熊貓舉辦了盛大的歡迎儀式,還準備了最豪華的套房。只不過這隻大熊貓只活了一年,後被製成了標本。
1936年到1941年,僅美國就從中國弄走了9只大熊貓。成都的教會學校華西大學在其中幫了大忙。在大熊貓產區呆了20年,有“熊貓王”之稱的英國人丹吉爾·史密斯在1936年到1938年的3年間,共收購了9只活的大熊貓,並把其中6只帶到了英國。二戰期間倫敦動物園的大熊貓“明”,在德機的轟炸下鎮定自若、嬉戲玩耍,成為了倫敦人民心目中的戰鬥英雄。“明”在1944年死去,等到二戰結束,英國人組織了一個200人的探險隊通過外交手段進入汶川大搜捕,終於又找到一隻大熊貓帶回了英國。

像中國的許多事物一樣,熊貓在國外大出風頭以後,在中國的地位迅速攀升。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政府開始限制外國人的捕獵活動。


悅寵喵大俠


我們先看一下,大熊貓的發展歷程是怎麼樣的吧。

作為我們的國寶,大熊貓一向都是以萌萌的樣子出現在世人面前。但是我們都知道,大熊貓在上古時期被稱為食鐵獸,相傳蚩尤作戰的時候,大熊貓就是他的坐騎,真是沒想到大熊貓在上古時期這麼兇猛。

早在抗日戰爭沒有發生的時候,在1869年,大熊貓才被發現並被命名大貓熊,但是在當時很多人不相信有這種動物,頂著一副黑眼圈,所以人們大都認為這是北極熊化妝變得。

一直到1936年,也就是抗戰爆發的五年後,一個美國人在四川捉到了活的大熊貓並帶回了美國(別問我熊貓能上飛機嗎,哈哈)。這時大熊貓在世界上才慢慢出名。

那麼我們就說一下,我們的國寶大熊貓在抗日時期的處境吧。

因為四川地理原因,雖然日本擬定好了進攻四川的作戰方案,但是因為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本軍力抽調,致使到抗戰結束,日軍都沒有踏入過四川境內一步,所以大熊貓並沒有收到什麼戰爭的波及。

但是,因為大熊貓太可愛了,同時也是我國獨有的動物,所以在被發現了之後,成為外國爭相寵愛的對象。那個時期大熊貓的數量還不像現在這麼稀少,所以我們的保護措施也並不嚴格。

那麼在抗戰期間,就有很多熊貓獵人活動在四川山區,他們受僱於西方歐美國家,在山林裡面捕捉大熊貓,活的送到各國的動物園,如果不小心殺死了也能做成標本,那段時間,可以說是整個大熊貓族的噩夢時期。

因為捕獵過於嚴重,很多人都以此為生,大熊貓的數量本來就不多,在捕獵的狀況下急劇下降,所以國民政府才開始啟動緊急措施,限制大熊貓的捕獵活動。這個時候開始,國民政府看到了大熊貓在各國的歡迎程度,於是大熊貓就成為了我們國家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說那個時候,誰和我們玩得好,大熊貓就能被送到哪裡去。

雖然現在我們的大熊貓去國外都是專機接送,而且都是各個國家建好了基地,並且我們的專家去評估合格後,我們才能租借給他們。但是在1936年到1945年期間,中國國民政府將大熊貓作為禮物送往歐洲各國共14只,其中蔣介石夫婦向美國贈送了一對大熊貓,在1946年,一隻大熊貓還被送往了英國。根據統計,我國送出去的大熊貓一共有40只左右。

直到1982年,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大熊貓本身生育就比較困難,這一受到環境影響,數量更加少了,我們的贈送才開始停止,到了1984年,大熊貓租借方案就被制定出來,我們可愛的國寶也慢慢開始了他們幸福的嚮往的生活。

根據調查,現在大熊貓的數量,一共不到1900只,其中還有300多隻生活在各個國家的動物園裡面,當然,他們現在的生活水平都很高啦。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小太陽D


2019年正好是熊貓被世界性發現的150週年。


在1869年,大熊貓被一位名叫戴維的法國人在四川發現並僱人捕獲他很興奮,歐洲人從沒見過熊貓,認為這是一個全新的物種,想著運回法國可以名震世界。在運往法國的途中,熊貓卻病死了。失望的他卻沒有灰心,於是便把熊貓做成標本,然後放到了巴黎的博物館中。

熊貓的聞名和經歷

由於歐洲人從沒有見過這麼可愛憨憨的動物,很是驚奇與歡喜,於是大熊貓就這樣在西方的世界裡引起了轟動。並且引起了一波前往中國四川捕捕捉熊貓的冒險家風潮,也導致了大熊貓的生存環境進一步惡化。



一開始,熊貓被捕捉之後,總是很快就死亡了,所以帶到歐洲的也只是標本。但後來,更多的歐洲人來捕捉熊貓,慢慢的就帶回去了幾隻活的,這更加轟動了,不僅各種有錢的上流人士前來觀看,連英國皇室都慕名而來,並且對憨態可掬的大熊貓非常的喜愛,視若珍寶。


後來不僅歐洲人,連美國人也來捕捉熊貓。在整個抗戰期間大約非法運往歐美各國的大熊貓就有十幾只,而作為標本的更是達到了可怕的上百隻之多,可見當時的熊貓生存環境已經被嚴重威脅。

熊貓外交。

這一情況直到1941年的四川政府知悉外國對熊貓的狂熱喜愛情況以及被盜捉的嚴峻形勢才有所改觀。當時全部精力都聚焦在抗戰國民政府,到此時才遲鈍的下令禁止捕捉熊貓,但有一個人腦子一轉,卻發現這可以成為與大國交好的一種機會,這個人就是宋美齡。


當時宋美齡敏銳的觀察到美國人對大熊貓的,的狂熱喜愛。於是就借自己的名義送給美國兩隻大熊貓,希望藉此來討好美國民眾,從而達到讓美國政府援助中國抗戰的目的。這應該就是近代最開始的熊貓外交吧。當然在歷史上去說,武則天時期也向日本贈送過兩隻熊貓,看來我國政治女性素有這種送禮傳統啊。

送完熊貓之後的一個月,美國就正式參加對軸心國的反法西斯同盟,當然,並不是熊貓外交的巨大作用,最主要原因是,日本無腦襲擊了美國的珍珠港,激起了美國人民的強烈憤慨,從而堅決了美國對日作戰的決心!但來自盟友的禮物,也從而讓熊貓更加受到美國人的寵愛。



後來,中國政府更是頻繁的採用熊貓外交的方式來加深與友好國家的關係。作為國禮,送熊貓更是能夠顯示出一個國家與中國的關係緊密程度。有意思的是,日本第1次收到中國收到兩隻作為禮物的熊貓的時候,也引起了整個日本的國民轟動。


大熊“康康和蘭蘭”抵達日本時,簡直是國民偶像的氣派,不僅日本民眾夾道歡迎它的到來,更被譽為友好大使,在康康和蘭蘭到達的數天之內,觀看人數激增,一天之內就有30萬人觀看,不僅要排很長很長的隊,而且還要抽籤抽中了才有排隊資格。可以說大熊貓真是世界人民的心肝寶貝了!

只不過後來,中國政府認為,太頻繁的贈送給各國的話,會導致本來就頻危的大熊貓物種會變得更加稀有,因此就採取以租借的方式取代“贈送”的辦法,租借費用大概為每年95萬美金,但依舊有很多國家踴躍租借!


歷史好奇怪


只能說得虧當年日軍沒有打到熊貓的繁殖地啊,不然的話,全中國的熊貓都得被日本人搶走了。

現在日本幾乎全民有熊貓信仰。

沒熊貓的動物園,就給其它動物上黑白裝,偽裝成熊貓。

到了後面,終於有了。1972年9月,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外交正常化,中國就送給了日本大熊貓:康康和蘭蘭。

當時去的時候,是超規格待遇 ,有專機,有專門的空姐服務。

到了日本,沿路有日本人迎接。

日本人的人生願望單中就加了一條:到動物園看熊貓。

因為看的人太多了,所以要實行限號,以前靠抽籤,看不看得到,全靠運氣。這幾乎跟現在搖車號一樣了。後面改成了排隊,先到先得,到高峰期,動物園常常排了上千人,準備去看大熊貓。

熊貓抵達日本的七年後,就有近四分之一的日本到動物園看過熊貓了。

到了2017年,當時電臺正在請專家討論國家大事。消息傳來,不好意思,專家你停下來,我們有個重要消息要插播一下:日本上野動物園繁殖出了一隻大熊貓。

頓時,日本各大電視臺紛紛發來喜報。

動物園長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去年,中國的發佈會上, 還因為一隻新出生的熊貓鬧過笑話,=。

這隻熊貓叫香香,在日本出生,跟日本外交官名字發音相近。

可見,相比外交官以及外交事務什麼的,日本的記者更關心香香,因為按照規定,這個香香長大後是要回國的。

而第一個讓熊貓成網紅動物的是英國。當年有一個英國探險家把熊貓帶到英國,這是第一次出國門,去了英國,熊貓成為英國人的二戰吉祥物。因為德軍轟炸時,熊貓一點也不愁,該吃吃該喝喝,讓英國人大為敬佩,廣為宣傳,從此,熊貓就在全世界出名了。

一開始,世界各地到中國來抓熊貓,還真有抓有的,二戰結束後,中國就禁止捕獵了。

那英國人是怎麼發現的呢?我用一個視頻來回答。\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2c9709b648c68b75b35e1fde3c4b1407\

腦洞歷史觀


熊貓這個神奇的物種,以自己萌萌的外表征服了全世界,許多人對於大熊貓都情有獨鍾,而我們國家作為熊貓的唯一出生地,如今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申請向中國租借熊貓,大熊貓也成為了中國與世界友好關係的紐帶。


很早之前,西方人就到中國“捕熊貓”。當時不少西方人士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偷偷的獵殺熊貓,他們往往以“參觀”的由頭讓當地人帶領他們作戰熊貓,找到以後就原形畢露,獵殺熊貓。更可笑的是,對於西方人的這種做法,國民政府竟然絲毫不反對,所以民國時期的熊貓處境其實很不好。

等到了抗日時期,由於國家危急,大多數人的性命都得不到保障,更不要說熊貓的安全問題了。它們的生存保障是在“熊貓外交”發生以後。


當時宋美齡前往美國尋求美國的對華援助,得知西方人特別喜歡中國的熊貓,於是以國禮贈送兩隻熊貓給美國人,美國人很是高興。不久,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美過對華援助開始源源不斷。可以說中國熊貓在抗日的外交史上也留下了濃重一筆。

熊貓的歷史其實很早了。在中國古書中,熊貓第一次出現是以“蚩尤坐騎”的身份,那時候它的名字叫做“食鐵獸”。到了唐朝時期,熊貓就以“國禮”的形式被贈予外國,武則天就曾經送給日本人兩隻熊貓和七十張熊貓皮。


我是頭條作者歷史十二郎,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是阿維啊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熊貓同志表示:“俺萌故俺在!”

全世界人民表示:“四川這嘎達的人天天的都是騎著這貨上下班!老舒坦了,那回頭率是槓槓的!這幫熊孩子沒事還會抱大腿撒嬌呢?真的哦!”

老梁拿著棒槌一樣的牙籤挑著牙縫,強烈表示:“拉倒吧!吹牛不上稅是咋的!個頂個的吹,天上的牛形雲朵都是你們吹出來的。”

不可否認熊貓大兄弟確實挺萌的圓腦殼,黑耳朵,高鼻樑,白臉盤上配著黑眼圈,肥碩的身材還內八字,走起路來,小屁股扭來扭去很誘人,老梁表示很想上去摸一把。

這還不是重點,挺大個的熊,您這脾氣還溫順,第一次瞅見人,要麼低頭,要麼拿倆黑巴掌捂著黑眼眶,生怕別人瞅見你咋的,扭扭捏捏的不像頭熊,像個老孃們。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說了:“這不是挺萌的嗎?你咋說人家吹牛?”

是挺萌的,老梁也沒反對啊。可您的萌和您抗日戰爭時期的處境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好了,在進入正題之前,老梁插一句.剛剛全世界人民的表示四川人民騎熊貓上下班,這事俺就不回答了,因為四川人民表示:“俺們不會和沒見過世面的人較真的!”

好了,咱再把話題扯回來。

抗日戰爭時期的熊貓。

老梁表示那個時候的他們是沒有一丟丟的存在感。為嘛呢?四川那嘎達的老林子比較多,這萌物都是鑽老林子的主,所以知道他們存在的只有獵人和當地老百姓。

而且哪個時候,咱華夏大地那叫個亂,個頭不足一米五的小鬼子挺著個三八大蓋,腰裡彆著個王八盒子,一步三晃悠的滿世界的禍禍人,咱地頭上的老百姓吃飯都成問題,那還會主意熊貓的存在。

那麼這熊貓是咋出現在世人的眼前呢?

這事得從一個叫戴維的法國傳教士身上說起。這人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搞地質,搞動植物的科學家。

咋說呢?那個時候的外國人不管想幹啥的,都喜歡掛一個傳教士的身份,沒啥稀奇的,那時候咱這地頭上發生點啥事(尤其是滿清的時候),只要牽扯到外國人大多都有著傳教士的身份。

好了這不是今天的重點,咱把話頭拉回來接著聊。

戴維這人開頭的時候蹲在上海,聽說四川這嘎達有老多的動植物,有些聽都沒聽過,於是就申請去擋穆坪東河鄧池溝教堂的神父,這一傢伙就從上海蹦到了四川寶興。

他在當神父期間,有一天路過一個姓李的獵人家,擱牆上就瞅見一張黑白相間的毛皮。

這種毛皮他沒見過,戴上眼鏡這頓摸,好比十八年都沒見過面的老夫妻,激動翻了。

“這是啥玩意?”

“白熊!”

老梁在這裡插一句,這白熊其實就是熊貓,那個時候這萌物還不叫熊貓,但他的花名卻有很多,比方花熊,竹熊,食鐵獸指的都是他。

戴維激動壞了,他知道這可是新物種啊,世界動物課本上可還沒有這萌物的。於是這人掏錢僱傭了二十多個獵人開始抓。

這沒有多久,倒是抓到了一隻,這一下把個戴維高興壞了,就給人家直接定了一個官名“黑白熊”。

戴維抓到熊貓的目的就是讓全世界知道有這麼個動物,捎帶著告訴大傢伙這是他發現的,於是沒有多久他就想將這熊貓帶到法國。

可沒成想熊貓水土不服,加上叮呤咣啷一路的顛簸下來,走到成都就整的剩下一口氣倒騰了,眼瞅著就快不行了。

戴維沒辦法這就將這頭熊貓給剝了皮整成了標本,這世界上第一頭熊貓的標本在這個時間點上就誕生了。

為啥叫熊貓呢?

後來這標本就被運到了法國博物館,而這裡的館主瞅了標本老半天,下了個結論,認為熊貓他即不是熊,也不是貓,和咱西藏地頭上的貓熊很相似,只是體格大了不少,於是正式命名“貓熊”也叫“大貓熊”

這事情到這裡還沒有完,時間到了1939年的時候,重慶動物園搞了一次動物標本展覽,這貓熊的標本就出展了。當時那牌子上是按照國際的書寫格式是從左往右寫的,結果咱華夏地頭上人都喜歡從右往左的念,於是貓熊就被讀成了熊貓。

這時間稍微的一長,大傢伙都知道叫錯了,但感覺叫熊貓比叫貓熊要順口,乾脆就不改了,於是就這麼一直的叫了下來。

發現後的劫掠

這熊貓一經發現,這一傢伙就把個西方動物界給轟動了,一幫子老外拿著槍,抗著繩子,拉著抬槓這就跑到了熊貓的產區。

咋說呢?這段時間西方那博物館沒有一頭熊貓的標本撐撐場子那都叫不好意思,被殺的熊貓海了去了。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了:“有沒有活著的?”

老梁很明確的告訴大傢伙,有,但數量很少,但有一隻很傳奇的,老梁給大傢伙聊聊。

那麼這只是咋出去的呢?這麼說吧,當時咱中國人對這熊貓的認識是零,外國人發瘋一樣的在四川的地頭上找熊貓,儘管他們知道這是瀕危物種,但依然毫不猶疑的拿起手中的槍,就是為了獲得他們的皮,搞一個標本標榜自己的能力。

而其中有這麼一對夫妻,也想獲得一隻熊貓,倆人就上路了,結果丈夫威廉到了上海就得病死了,妻子露絲決定完成丈夫的遺願,還是進了四川。

她的運氣很好,找了一隻活體大熊貓,是個不到三斤的小傢伙。於是露絲想要把這小傢伙帶到美國,最後她通過賄賂的方式,登上了美國的輪船,以哈巴狗的名義偷運出了中國。

這小傢伙一到美國,恰好是聖誕節的前一天,聽到信的美國人,在碼頭上聚集起來搞了一個盛大的歡迎儀式,而且還給露絲開了一間總統套房,順道搞了一個歡迎晚會。

一大票的動物園都想將露絲團團圍住,就是想將這小傢伙拉到自家的動物園圍觀。

最後通過激烈的競爭,芝加哥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得到了,結果就是美國佬像潮水一樣烏央烏央的往動物園裡擠,這還不算大傢伙都擠在一個籠子前瞅。

最多的時候,這動物園一天就接待四萬的人,到現在都是這動物園的最高紀錄。

說不好聽的,小傢伙放了個啥,都能登到報紙上大家的渲染。一天之內,美國佬的大街上到處都是熊貓的形象產品,熊貓圖案的泳裝,起著熊貓名字的雞尾酒,最後還整了一部小傢伙和露絲做主角的書出來,跟著就是電影也拍了出來。

一年後小傢伙同樣的水土不服,走了,又被整成了標本,送進了博物館。但這件事也讓大熊貓從博物館走出來活生生的走到了大眾的面前,讓人們知道,大熊貓不僅少而且可愛。

此後美國又從四川弄走了九隻活的大熊貓,而且都是通過教會搞到的。

英國人也從這裡搞到了九隻,但運回英國只有六隻。二戰期間,英國佬的腦殼上飛著德國佬的飛機,而報紙上還在刊登熊貓的日常生活。

二戰結束後,也就是1945年,英國人又通過外交途徑整了一支二百人的隊伍,又抓到了一隻運回了英國。從這個時候開始,咱中國人對大熊貓才重視起來。基本上二戰一結束,就已經停止了抓大熊貓,沒有政府的同意,誰抓誰吃槍子。

當然一開頭僅僅是送,現在你只能租,就算是在租賃期間有了娃娃,這娃娃他的屁股上永遠貼著中國萌物的標籤。

到了現在熊貓走到哪裡回頭率那也是槓槓的。

熊貓的待遇

就拿小鬼子來說事,搞不到熊貓,整幾頭鱷魚刷上黑白顏色冒充熊貓的。

當年小鬼子的首相田中角榮好不容易搞到一對,回小鬼子那破島子的時候,人家有專機接送,還有專門的空姐為人家單獨服務。

到了地,別說是機場了,連路上都是夾道歡迎。而在小鬼子的人生願望清單中必然有一條:“這輩子能瞅一眼熊貓就好了!”

這對大熊貓一開園,由於看的人比較對,都整限號了,想看?行!他們就得抽籤,能不能瞅上一眼全靠人品大爆發出來的運氣。

這到後來人們鬧騰厲害了,這才改成了排隊,天天的都有上千人去瞅。

這七年過去了,小鬼子一億兩千萬的人口就有四分之一的人瞅過大熊貓,厲害不!

老梁再說一件奇葩的事,當年小鬼子整了一個節目,邀請所謂的專家蹲電視臺聊他們的國家大事,這話題聊了一半,主持人就接到了臺長的通知:“把節目先停了,咱這對大熊貓生小崽子了!”

得,就這麼一句話,專家話頭剛說了一半,直接就“咔”了 ,專家的腦門上就懟上了一堆字母,大熊貓生寶寶了,大傢伙呱唧呱唧,就這時間點上小鬼子所有的電視節目都停下來播報這通知。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現在熊貓是我國的珍稀保護動物,並且是“外交大臣”,“和平使者”。

大熊貓在我國的地位本來並不高,只是普通的動物,但是在唐朝時期,武則天就曾經將大熊貓作為禮物送給日本天皇,開啟了大熊貓“外交大臣”生涯的開端。

1936年12月24日,第一隻活的大熊貓“蘇琳”偷渡到美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從此大熊貓開始走上世界舞臺,成為了動物明星。

這一時期正是抗日戰爭最為慘烈的年代,當時國民政府也沒有對大熊貓採取特別的保護手段,各國紛紛派遣探險者到中國搜捕大熊貓,使得大熊貓逐漸流失到世界各國,並且逐漸成為了二戰期間各國人民心目中的“和平使者”。

但是毫無疑問,他們都是偷獵者。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自顧不暇,根本顧不上這些珍貴的可愛的大熊貓。

並且當時國民政府非常需要西方國家包括美國的支持、支援,不可能因為大熊貓而拒絕西方國家的要求。因此,通過外交等手段,西方國家派出大規模的探險者到中國抓捕大熊貓。

這也導致了大熊貓的數量急劇減少。

另外,著名的“熊貓外交”就是從抗日戰爭時期開始的。

為了得到西方國家的支持,國民政府多次向西方國家贈送大熊貓。

1936年到1949年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歲月裡,國民政府曾先後向西方國家贈送了14只大熊貓,並且大熊貓的地位越來越高,逐漸成為了“國禮”。

大熊貓的壽命一般是25年,但是早先出國的大熊貓,因為不適應環境等原因,或者說當時對於大熊貓的保護技術不夠完善,大都死於消化類疾病。

所以大熊貓作為“中國國寶”,真的為中國抗戰和外交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熊貓因為長得非常的軟萌可愛所以受到了很多人們的喜愛,同時因為它數量的稀少,面臨著被滅絕的危險,所以我們國家就將他保護了起來,熊貓也就成為了我們國家的國寶,熊貓也是我們國家特有的動物,在別的國家是沒有的,所以後來熊貓還成為了我國和各國聯繫關係的一個紐帶,很多西方國家也都希望我們國家送他們幾隻熊貓,他們對熊貓的喜歡也到了狂熱的地步。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時候,我們國家就遭受到了小日本的攻擊,我們的中國的人民也就受到了小日本的欺辱,那麼那個時候的大熊貓的處境到底怎麼樣呢?

外國人其實並沒有現在這麼喜歡大熊貓,當時也有外國人注意到了大熊貓,他也只是採集了一些信息帶回他的國家,從此大熊貓在外國也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甚至有很多的人來到中國捕殺大熊貓,目的只是讓他們國家的人看一下這個奇特的物種。

在民國時代普通人眼裡,大熊貓幾乎是沒有什麼存在感的,因為他們生活在深山老林裡,曝光率很低,再加上當時的人生活水平很低,連溫飽都是個問題,哪有閒情雅緻去管大熊貓


圖上談兵


公元685年九月十八日,中日外交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出現了,武則天送給日本的兩隻活體大熊貓從長安上路,揭開了中日兩國外交的新篇章。

公元1931年九月十八日,在日本少壯派軍人的挑釁下,中日兩國關係進入了新的一頁,對於中國來說,這也是苦難的一頁,長達14年的對日抗戰由此開始。

熊貓在民國這14年期間的地位,也有了顯著的變化,從籍籍無名,發展成了中外親善大使。

1869年,一位法國神父意外“發現”了這種不一樣的熊,把這個消息帶回了歐美,引發小規模的小眾關注。

1929年,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兩個兒子組成的探險隊,前來四川一帶射殺大熊貓,他們成功獵殺了一隻雄性大熊貓,他們把這隻標本帶回美國,併成功的引來了更多國際捕手前來探險。他們持之不懈的從中國運走十幾個活體熊貓,當有一隻叫蘇琳的熊貓在美國的動物園公開展出時,小羅斯福再度與這種動物相逢,他流下了痛悔的淚水:“假如現在讓我把這個可愛的小傢伙當成我槍下的紀念品,我寧願用我的兒子小小羅斯福來代替!”

連當年的劊子手小羅斯福也被熊貓滾滾融化,可以想見當時滾滾們在西方的受歡迎程度,也正是因為西方人持續的造勢,也使得民國政府深刻理解到了熊貓的珍貴性和重要性,三十年代後期,政府開始對野生大熊貓實施嚴格的保護措施,禁捕禁獵、禁止運送出國境,外國人再也不能跑到中國獵殺熊貓了。

原本帶到國外的活體熊貓數量太少,又極其分散,形不成繁衍生育的起步標準,而民間熊貓熱又持續升溫,呼喚更多的熊貓走到他們的視野中,在這種歷史條件下,民國政府也開始利用這種可愛的動物打起了熊貓外交牌,並獲得了成功。

日本襲擊美國珍珠港之前,國民政府一直寄希望於美國人的調停,由於宋美齡的留美背景,這副重任就交給了她。她敏銳的注意到了美國民間的熊貓熱,於1941年11月代表國民政府宣佈贈送兩隻熊貓,引發了美國人民對中國抗戰的同情和支持,一個月後,珍珠港事件爆發,美國與中國徹底站在了同一處戰壕。

宋美齡與熊貓同框

宋美齡與熊貓玩偶

與中美兩國熱烈的熊貓外交奠定的盟友友誼相比,敵方日本國內的報紙當時對熊貓也有報道,但日本人始終沒有打到熊貓的地盤,無緣親近芳蹤,也就沒有在國內掀起熊貓熱潮,直到戰後的六十年代末,他們才如夢方醒,並終於在1972年獲贈大熊貓“康康”和“蘭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