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切記!別把“出錦”的多肉當“化水”的扔了

最近在網上看到有網友說自己的多肉“化水”了,但是又沒有死,不知道該不該仍掉。在網上曬出照片後,也有不少網友留言說多肉不是“化水”是“出錦”了。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出錦”?

多肉出錦是多肉基因發生變異的結果,類似於動物的白化病,但是多肉出錦並不是病,基本上不會影響多肉的健康,只是在葉片的顏色上產生了比較明顯的變化,比如熊童子的白錦和黃錦。

切記!別把“出錦”的多肉當“化水”的扔了

多肉出錦和綴化一樣,都是在養殖過程中受到溫度、光照、環境的影響而產生的基因變異,不同的是,出錦之後的肉肉有遺傳性,繁殖出來的新株大部分也都會出錦。但是綴化則不是,不僅不能遺傳,而且還有可能在養護過程中綴化消失。

出錦後的多肉因為葉片的顏色比較罕見,身價會翻倍地增長。多肉錦主要有白錦和黃錦兩種,黃錦就是葉片顏色變黃,比較常見,但是有可能會褪變回原來的顏色;一般黃錦之後就是白錦,價值更高。還有一種紅錦,更具觀賞性,也更受歡迎。

切記!別把“出錦”的多肉當“化水”的扔了

因為多肉出錦是多肉體內葉綠素的缺失造成的變異,所以不能暴曬,過分的光照會造成錦化消失或者全錦死亡,也有可能會造成肉肉直接被曬死。另外,葉綠素減少意味著光合作用降低,多肉的生長速度變慢,養護過程中要更加小心。

出錦的多肉的確好看,但也不要強求。雖然可以利用藥物來刺激多肉出錦,但是藥物出錦一般保持的時間並不長久,而且長時間使用藥物會造成多肉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害。所以,不要過分地“虐”多肉,正常養護,即便不出錦,多肉的狀態也是很美的。

(整合與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