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孔丘:我是如何从老师变成至圣(干货!)

要了解,孔丘是如何从老师变成至圣的,首先我们要理解宋代集邮墙上一句非常牛皮的话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短短十字,散发着不可抗拒的霸气,如果没有仲尼出世,那中国依旧笼罩在黑暗中,即使茫茫亘古不过是没有尽头的黑夜

孔丘:我是如何从老师变成至圣(干货!)

仲尼是谁?仲尼当然是孔子,孔子名丘,中国古代以伯仲叔季进行排辈

孔子在家中排行第二,字仲尼,至于为什么不叫仲丘,这个问题恐怕只有孔子的父母能够解答

我们今天要解释的是为什么孔子对中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孔子提出的儒家学说为何被历代统治者奉为思想根基

因为儒家学说为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提供正当性,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今天,我们仍然无法否认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评判一件事的好与坏有各自不同的标准

中国文化背景下,评判标准便是儒家的学说中的道德,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与否,主要看它符不符合道德

如果这样说太过空泛的话,我们找一个例子来进行类别,西方是和东方截然相反的两种文明

西方对一件事物的评判标准是合不合法,法律是外在的规范,道德是自我的约束,但是法律也有自觉遵守的一面

而孔子也将道德表面化,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难道不是外在的规范吗?

所以就其本身而言,并没有多大差别,道德和法律真正的差别体现在判断标准上,两者都是判断事物的对错与否

法律背后的判断标准是正义,正义这种东西仅凭人的主观是无法肯定的,它具有客观性

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西方的法律又称为自然法,因为自然是客观存在,判断正义的标准也来源于客观

孔丘:我是如何从老师变成至圣(干货!)

道德背后判断标准是善,什么是善?许多“好”组成善,两者是包含集合的关系,许多“好”组成一个概念善

善也是道德的评判标准,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内心来判断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将认为是好的东西扩大到所有人,这就是善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什么,自己不想要做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就是道德的含义

孔子将道德的真正含义概念化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孔子之后,道德彻底作为一种概念植根在每一个人的骨子里,无法否认,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受道德的影响

孔子提出将道德作为国家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正当性,我们可以看在孔子以前,一个政权统治基础并不是那么明确

在孔子以前的商代,以巫古文化作为统治基础

通过甲骨文我们可以得知,商代的任何决策都是要通过占卜等方式来进行决定

处于奴隶社会的商朝更像是一个宗教政权,商朝推翻夏朝的经历更是奇特

“天生玄鸟,降生于商”因为玄鸟的降生于商,所以商朝才推翻夏朝的统治

商朝是通过宗教鬼神的思想来或许政权的合法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名正言顺

但这种巫古文化统治的王朝的政权极不稳定,果不其然,当纣王昏庸无道,西岐的姬昌姬发父子起来伐纣时,天下一同响应,这时的人们认为周朝才是天命所归

孔丘:我是如何从老师变成至圣(干货!)

而周朝也吸取了商朝灭亡的教训,仅凭鬼神来威慑众人,远不足以巩固政权,还需要一种思想的力量,于此之下,周礼应运而生

礼是周代的政治制度,也是一套规定等级的制度,所有人有各自的身份

不同的身份对应着不同的礼仪,大到觐见、封国,小到穿衣、吃饭不同的身份有着不同的礼仪

甚至对于使用何种器具吃饭周礼也有详细的规定,周礼通过事无巨细的礼仪制定,规定不同身份的人的礼仪

周礼实际上是想要通过制度来控制人,这种方式的弊端力量一旦发生变化极容易产生动乱

到了东周末期,诸侯的权利力量明显大于天子,周礼自然也就名存实亡,产生不了不大的效果

孔子主张也是恢复周礼,可如果仅仅恢复周礼,孔子远没有现在的地位

孔子最大的成就是将道德概念化,将道德的评判标准植根在每个人的心中,在通过周礼的制度进行辅助,达到统治众生的目的

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受价值观的影响,当你的评判事物的标准是儒家的道德时,自然而然便要顺从

孔丘:我是如何从老师变成至圣(干货!)

每代统治者正是看待道德的巨大统治威力,所以尊崇儒家,因为孔子的儒家学说是将道德概念化并植根在人的思想中

此后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儒家道德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汉武帝会采取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因为利于统治,或许就连孔子自己也没想到自己在后世的地位会如此尊崇

可惜,孔子一生主张克己复礼,但是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兼并争霸才是主流,而儒家道德这一套适用于和平时代

自汉代之后,儒家的道德思想一直作为统治的思想根基,为政权的存在提供正当性,提出这些的孔子,地位也越来越尊崇,历代帝王皆尊崇孔子,因为这关系到统治

慢慢的历经时间的洗礼,孔子逐渐有春秋时期的老师变成天纵之圣,变成了普天下所有人的老师

历代封建统治者知道,商朝时期的鬼神统治,无法维护政权的长久性

而西周时期的周礼通过规章制度也不能维护政权的稳定

只有孔子提出的道德化概念,深刻影响着每个人的行为方式

思想上的控制,才能长治久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