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現代戰鬥機和二戰時期的戰鬥機哪個更難駕駛?為什麼?

戰鬥機解說家


二戰時期的戰鬥機要比現在的難開10倍。一名飛行員技術不好,他開現代戰鬥機就只是開不好而已。而讓他去開二戰戰鬥機很可能直接摔死。

二戰時期的活塞戰鬥機,光是控制發動機你要控制的就包括:槳距,節流閥,發動機轉速,滑油散熱器,發動機散熱器,油氣混合比,油路,增壓器轉速,增壓器檔位。如果你開的二戰活塞戰鬥機在發動機上只有這些東西要控制,那麼恭喜你,你開的飛機已經是當時自動化程度很高的了。因為還可能需要你控制發動機進氣壓縮比等十多項參數。

而現代戰鬥機,發動機自動化程度高的只需要控制發動機轉速,節流閥。

說完發動機再說說控制飛機飛行。二戰時期的戰鬥機,其採用的活塞發動機螺旋槳會輸出一個轉速,這個轉速也會帶來航向上的扭矩,飛機自身就會帶有一個偏航傾向,要平衡這個偏航傾向需要踩舵,也就是垂直尾翼。不要覺得很容易,那個時候的飛機飛上兩個小時你就會覺得大汗淋漓累的1B,因為根據速度,高度的不同,需要配平的舵量是不同的,踩舵需要的力度也不同。而且沒有電傳操控,如果攻角拉大了會失速,攻角拉小了轉彎慢被別人直接打死,如何儘可能快的轉彎還不失速尾旋這個還全憑感覺。

你以為這就完了?二戰時期的飛機大多沒有機械助力,飛機的杆力會隨著飛行速度的提高急劇增大,沒有強健的肌肉那麼飛機稍微飛快點你可能連拉桿都拉不動。

這還沒完,二戰時期的飛機沒有導航系統,飛行員導航全靠羅盤地圖。而這些東西在現代戰鬥機上都不是問題。

二戰時期的飛機就單單是飛起來都比現代的飛機要難很多,就更不要提戰鬥了。那個時候的飛機沒有電傳,遇到氣流顛簸還得靠自己修正,低空格鬥不注意就失速摔死了。這些問題在現代戰鬥機上都是沒有的。

現代戰鬥機飛行員真正進步的地方,在於對空戰理論的掌握更深刻。但是你叫現代這些飛行員去開二戰飛機,不好好練一段時間是開不好的。


貞觀防務


喜歡看戰爭片的朋友一定對《敦刻爾克》中空軍飛行員駕駛戰機激戰的畫面印象深刻,該電影的導演“諾蘭”可以說是極其精準地還原了二戰時期戰鬥機交鋒的場景。看過電影的朋友可能也會十分好奇,似乎二戰時期的戰鬥機操作起來較為簡單,不像現代戰機那樣充滿著各種各樣的儀表盤,十分複雜。

那麼,現代戰鬥機和二戰戰鬥機,究竟哪一個駕駛起來難度更大呢?

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而且聽起來都挺有道理。

有人認為,毫無疑問是現代戰鬥機駕駛起來更加複雜。光是看看現代戰機那些複雜的座艙、電子雷達、頭盔顯示器等科技含量爆棚的基礎設備,就可以想象要“駕馭”其難度有多大。甚至可以直言,現代戰鬥機飛行員必須得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什麼無線電理論電磁波理論通通都得掌握,否則就會出現一臉懵逼的狀態。事實也就是這樣,現代化飛行員執照至少比駕照難考!

而反觀二戰時期的戰鬥機,相比之下,操作界面簡直精簡到不能再精簡,有些飛機甚至連雷達都沒有,對飛行員要求極低很多平民經過短暫訓練之後就能上機參戰,二戰時期的飛行員大多都是20幾歲的年輕人,著名的超級空戰王牌“漢斯-馬爾塞尤”戰死的時候採21歲,而現代化戰鬥機飛行員不可能有這麼年輕的人存在。

然而,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有人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觀點。事實還是之前所提到的那些事實,現代戰鬥機技術含量高儀器設備先進,二戰時期的戰鬥機技術含量低儀器設備落後。正因此,駕駛現代戰機有更多的安全保障,由於戰機本身就很先進,飛行員的駕駛難度也就大大降低。而二戰時期的戰鬥機功能落後,通過一己之力將其成功“駕馭”,需要飛行員自身擁有極高的個人素質這是在訓練中難以獲得的,因此說到底哪一種戰機容易駕馭真的很難說。

(一戰時期的飛機真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


利刃號


毫無疑問,肯定是現代戰鬥機越來越難駕駛。只有學霸,而且是能文能武的學霸,才能駕駛先進的現代戰鬥機。

從萊特兄弟造出第一架飛機,到一戰王牌紅男爵里希特霍芬的福克Dr.I,再到二戰王牌哈特曼的Bf109,再到當代的F-22,戰鬥機的發展趨勢是越來越重,越來越快,越來越複雜。早期的飛機用木頭就能建,一些小國和小廠也都能造戰鬥機。越到後來,能造戰鬥機的國家就越少。這是因為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不再是小國玩得轉的。

圖一:里希特霍芬開過的福克Dr.I,只有兩挺機槍,連儀表都不多。開這種戰鬥機不需要識太多字。腦袋清楚體力好就行。

一戰和二戰這種世界大戰,有很多速成飛行員。美國有些是飛行學員,有些是開農用小飛機的民間飛行員。經過一段高強度的培訓,就可以駕駛戰鬥機上戰場。能夠速成本身也意味著掌握飛機相對簡單。甚至在抗美援朝時期,從陸軍轉行過來的志願軍飛行員,還能擊落美軍王牌飛行員。

以現代的F-22為例,具有最先進的氣動佈局設計,為了掌握併發揮出它的性能,飛行員必須精通空氣動力學,和過失速機動理論。F-22裝備的F-119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大推力發動機,飛行員不精通發動機理論,就不能掌握正確的發動機特性曲線。F-22還具有隱身性能,但隱身並不意味著100%的免疫雷達搜索,飛行員需要了解電磁理論,才能揚避短,在實戰中進入對手盲區。

圖二:朝鮮戰爭中的米格15,幾乎沒有值得一提的火控,跟二戰飛機操作區別不大。

F-22還具有強大的雷達火控,和武器系統。飛行員不光要掌握雷達操作模式,還需要有綜合使用中程空空導彈,近程空空導彈和機炮。F-22上有個神器,叫ALR94,它以被動模式工作,通過蒐集敵機的電磁信號,不需要開雷達就能定位。想學會用這個,不懂得無線電是肯定不行的。

我們在反推以前的戰鬥機,抗美援朝時期,晝間型米格15連雷達都沒有,F-86好歹還有彈道計算機和平顯。飛行員根本不需要學會雷達的使用。米格15和F-86也不裝備空空導彈,當時主要用機炮對射。所以飛行員也不需要學會空空導彈的使用,更不用去了解並掌握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和紅外空空導彈的區別。

圖三:張積慧在內的任何戰鬥英雄都特別重視理論學習,這樣才能掌握更多的飛行技能。

綜上,雖然先進的戰鬥機配備的計算機,在一定程度上能減輕飛行員的負擔,比如飛機的自動配平。但是計算機取代不了人,它能輔助但不能決策,飛行員也必須瞭解計算機背後操作的邏輯,而且還必須完成大量計算機處理不了的空戰和對地打擊任務。現代戰機的複雜程度是空前的,指望從菜鳥速成為第五代戰機飛行員的可能性很低。


厲兵


現在的戰鬥機和二戰時期的戰鬥機,哪一個更難駕駛?

那當然是現在的戰鬥機更容易駕駛,


可以這麼說,就算是沒有任何基礎的人培訓,上三分鐘就能把飛機開起來。至於降落。那是另一個問題。

戰爭雷霆玩多點,拉出去都能打恐怖分子。至於二戰時期的戰鬥機。但是培訓的時間短點兒,還真起不來。

比如說,收放起落架。現在的飛行員需要的僅僅是撥動按鈕就可以了,二戰時期的戰鬥機的話,飛行員只能拿一個杆子慢慢搖。(伊16)

收一個起落架,都得出一身汗。

而且現代戰鬥機擁有非常完善的,飛行管理系統。通過按鈕和屏幕就能完成大多數的操作。

就是當年的讓人頭疼無比的,發動機偏轉力矩也是不用擔心,一方面,噴氣式戰鬥機的偏轉力矩很小,另一方面因為有著靜不穩定佈局,所以戰鬥就能夠輕而易舉的抵消掉這個偏轉力矩,再加上自動駕駛功能。

所以當然是現代的飛機更好操作了。畢竟飛機怎麼也比汽車難。二戰時候的汽車沒沒點基礎的發動不了發動機,更別說發動機戰鬥機了


嘯鷹評


現在培養戰鬥機飛行員,要經過初教機(通常是螺槳機)、中教機、高教機、實機型號雙座機,最後才是上實機形成戰鬥力。目前我軍各階段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初教6、教練8(K8)、教練10、主力戰機雙座型及其單座型。其間還需在地面模擬器長學時熟悉和練習。為何如此嚴格,只因現代戰機速度快(M1.2~2.5)、過載大(-4G~+9G),各種儀表、飛行參數、飛行包線、戰術及武器性能和使用、特情處置、各種飛行狀態中的心理生理體驗這些都得熟習瞭解,因此說現在的飛飛都是用與等身的黃金同價的金錢堆出來的,而且除對飛飛智力要求高之外對身體素質要求也非常高。反觀二戰甚至一戰時的同行們,他們所駕馭的僅相當於現在的初教機至多是中教機,而整個學時更是無法相提並論,對學員智力和體力的篩選也遠沒現在嚴格,僅以這三點就可看出要成為當代戰鬥機的合格飛行員有多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