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如何辨別P2P平臺自融?

龐氏騙局,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經常聽到一個詞語。

今天,就給大家來個簡單的科普,什麼是旁氏騙局,面對現在的P2P平臺如何辨別平臺是否自融。。。

先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20世紀初,有一個名叫龐茲的意大利人,天天都想著人在家中坐,錢從天上來,夢想著5年存8萬,目前差10萬。

恰逢當時一戰過後,世界經濟混亂,龐茲就靈機一動,想出了空手套白狼的騙錢方法。他改頭換面來到美國,向人宣稱有個賺錢方法:買歐洲的某種郵政票據,賣到美國就可以掙錢。再加上龐茲用花言巧語,把這個模式說的複雜高深,美國人民一聽,不明覺厲啊(不明白這是什麼但是覺得很厲害),就開始有第一批吃瓜群眾上當了。龐茲向他們承諾,所有的投資都可以在90天內獲得40%的回報。

但是,本身就是窮光蛋的龐茲拿什麼來利息來回報給第一批吃瓜群眾呢?

於是就拆東牆補西牆!

在遊說了第二批吃瓜群眾進行投資後,他把第二批投資的資金作為利息來回報給第一批,被矇在鼓裡的第一批吃瓜群眾就拿到了所謂的高額利息,一個忍不住,就向身邊的人開始宣傳、鼓吹,就有更多的吃瓜群眾上當了。

龐茲就靠著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辦法,圈到了1500萬美元。當沒有後續的吃瓜群眾送錢之後,這個騙局就繼續不下去了。

最後龐茲死的時候,身無分文。

後來更多的騙局就是根據這個“龐氏騙局”衍生變化而來的。

就比如現在P2P行業中的自融。

如何辨別P2P平臺自融?

什麼是自融?

在P2P中,正規的標的應該是由一個第三人或者第三方向平臺申請借款,平臺審核借款方的資質之後,就可以發出標的,然後投資人進行投資。

而自融就是,有些平臺自身的資金鍊斷裂,或急需用錢,就自發標的,冒充第三方借款人,為自身進行融資。

那麼本息如何返給投資人呢?為了繼續圓這個謊,平臺就要繼續發假標融資。

到這裡是不是有點熟悉?對了,拆東牆補西牆的“龐氏騙局”在P2P裡,就被稱作自融。

那對於投資人來說,自融平臺可能會有短時間的歌舞太平,但你永遠不知道你是不是最後一批上岸的人。

最典型的,就是線下理財。

線下理財公司,可以說就是在大街上經常見到的xx財富公司,xx財富管理公司。這些平臺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把門店佈置得高大上,然後組織中老年人參加旅遊,給留守的老年人送油送米,帶他們去聚餐,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俘虜一批老年人的心,從而獲得客源。

這些平臺會吹噓把錢投資到各種高新技術的項目中,比如“區塊鏈”、“生物科技”、“共享經濟”、“旅遊度假村”,年化收益能達到10%、20%、30%甚至100%。

中老年人、理財小白聽到這麼高大上的理財方式,紛紛跳入坑。因為拉人還有回佣拿,所以很多人順便把身邊的朋友親戚拉下水。

由此可知,線下理財平臺的很多投資人都是熟人相互介紹。畢竟這些騙局就像“擊鼓傳花”的遊戲一樣,如果沒有新來的人參與,這朵“花”就傳不下去了。

另外,在購買產品時,很多都是直接刷POS機消費,收款方直接為xx公司的財務賬戶。總之,你的錢是轉到私人賬戶上了。

所以如何辨別自融平臺,就成了行走江湖的必備絕技。

如何辨別P2P平臺自融?

如何辨別自融?

1.看資金存管

雖然銀行存管在現今也不是說就一定靠譜,但是它起碼增加了自融的難度。你會發現,大多數沒有銀行存管的平臺都會出現提現困難。在銀行存管已是標配的今天,還是有許多小平臺是沒有存管的。姑且不論為何,遠離總歸是好的。

比如響噹噹,對外宣稱正式引入央企中商國能集團有限公司投資,但卻沒有銀行存管,後來被指涉嫌集資詐騙。

2.看收益

為了快速圈錢,平臺總會想些辦法,比如用高額的利息來吸引投資人。一個平臺的運營週轉需要多方面的費用:員工工資、企業日常維護、營銷廣告、還有投資人的利息等。

一個蛋糕就那麼大,如果投資人的利息過高,就會影響到其他費用。那麼一個想要正常運營的平臺,利息是不會超過15%的。對於投資人而言,收益超過15%的平臺都要小心謹慎一些。真的不要過分貪心,一時昏了頭。

3.看標的透明性

所謂做賊心虛,為了不讓投資人識別出自融,平臺不會公開太多標的信息,這就會造成信息不透明。

當投資人在考察一個平臺時,需要重點關注平臺標的的信息披露。

4.看資金流向、投資方式

比如說,如果需要投資人是在線下籤紙質協議,用轉賬或者刷POS機等方式把錢打到公司賬戶或者私人賬戶,這就屬於典型的線下理財,可千萬不能碰。

最典型的就是前段時間才爆雷的善林金融,線下門店眾多。這些方法只能幫助投資人最大程度的避開假標,但並非絕對。常在河邊走,要想不溼鞋,還是要經常看看新套路,學學新知識,才好早日實現財務自由,感受投資理財的樂趣。(注·車賺平臺資料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