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悼念和送別胡煒將軍側記

□謝石華

悼念和送别胡炜将军侧记

戰爭年代的胡煒。

悼念和送别胡炜将军侧记

2015年,作者謝石華向胡煒將軍贈送對聯。

悼念和送别胡炜将军侧记

新蔡縣四大班子敬獻的花圈。

6月22日上午一上班,就得知胡煒將軍於6月20日上午在京去世的消息,我趕忙向縣委組織部領導報告,然後到縣委辦詢問情況。縣委組織部領導已於昨晚知悉此事,但縣委辦尚未接到訃告。我打了幾次胡將軍長子的電話,都沒人接,有時佔線。我理解他這時應該很忙,或許根本顧不上接我的電話。我就發了一條短信。一是表示哀悼慰問,二是告知縣委辦電話,以方便他與縣委辦聯繫。

回想我2015年7月、2018年1月兩次赴京看望胡老將軍,往事歷歷,心潮難平,先是在朋友圈轉發胡煒將軍去世的消息和本人的悼念詩作,然後放下上級催要的稿子,連夜趕寫了一篇悼文《胡老將軍,一路走好》,連同我以前撰寫的《胡煒簡介》和《贊胡煒將軍》、《贈胡煒將軍》詩聯,一併發於當天的個人公眾號《華實文萃》上。

第二天一早,我發現僅僅過去幾個小時,這麼長的文章已有數百人瀏覽、點贊,甚至打賞,這對我來說是莫大的鼓勵。同時,我也看到網友對胡將軍去世的熱切關注,已開通網上紀念館,但主流媒體依然沒有什麼動靜。於是,一篇名為《又一開國少將逝世,今天,所有媒體都欠他一個頭條!》的博文在網絡上迅速流傳。

當天,我在個人公眾號上發表的《胡老將軍,一路走好》的瀏覽量突破上千人次,有媒體要求轉載。

夜晚,縣委辦接到胡煒同志治喪辦發來的訃告,決定以縣四大班子名義敬獻花圈,並委託縣政協主席魏中帶隊赴京出席胡煒同志告別儀式,我和有關同志陪同。次日上午,我奉命起草以縣四大班子名義致胡煒治喪辦的唁電,然後應報社友人之邀改寫悼文《德才堪柱國軍政卓不群——沉痛悼念胡煒將軍》。下午,我與縣老幹部局局長楊超群一起,陪同魏中主席赴京出席弔唁活動。我們子夜到京,在京老鄉黃主任等人接站。

6月25日上午9時許,我們在老鄉黃主任引導下,來到北京市翠微路21號院幹休所——胡將軍治喪事宜的承辦單位,首先由該所負責人李主任(副師級,安徽利辛人,早年曾在確山服役)介紹情況,然後陪同我們來到4號樓胡煒寓所,看望、慰問了胡將軍子女。胡將軍長子是部隊退休幹部,長居海外陪同孩子,但每年要回國半年陪護父親,我們見過兩次面,算是熟人。次子早逝,次媳帶著一個孫女陪同胡將軍生活。唯一的女兒在國外發展。得知是父親老家的代表來看望、慰問,他們非常感謝!

胡將軍住的樓房是十幾年前建的,有些老舊,室內擺設非常簡樸。這越發令人肅然起敬!

客來人往,不便久留,我們在胡將軍靈堂前鞠躬致禮,然後稍坐片刻便告辭。

6月26日上午10時,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原副總參謀長兼軍委辦公廳主任胡煒將軍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301醫院西院告別廳隆重舉行。

我和魏中、楊超群一行三人,8時45分來到告別廳入口,簽到、領取白花和《胡煒同志生平》,然後下到負一層告別大廳,花圈已擺滿四壁。我們縣四大班子合送的花圈被擺到右首顯著位置的第二排,前面是軍委辦公廳、聯合總參謀部的花圈。我帶著相機,趕忙拍下送花圈的所有鏡頭,趁空和一些來賓交流,留下了幾位朋友的電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導、研究室主任、前聯合國官員劉列勵顯得非常激動,請我幫他留了許多鏡頭。原來他是河南洛陽人,父親和胡將軍是開封高中時的同學,後來又是革命戰友,幾十年、幾代人的交情了,一定要參加胡將軍的遺體告別儀式,送胡將軍最後一程。當工作人員臨時清場時,我抓拍了胡將軍遺體入場的鏡頭。

退出大廳,門外擠滿了弔唁的人。在一個小門口,我又碰到昨天在胡將軍家遇到的那位88歲坐輪椅的老人,他是浙江東陽人,離休幹部,是胡煒將軍在西安工作時的秘書。聽說老首長去世,他一定要趕來送老首長一程。從他和孫女的衣著打扮看,他們的經濟條件不太好,但祖孫倆對胡老將軍的情誼真是令人感動!

待首長們向遺體告別完畢,我們這些普通來賓依次每6個人一排進入大廳,向胡將軍三鞠躬、環繞一週、慰問親屬後離開大廳。

因為我們三人是代表130萬新蔡人民來送胡將軍最後一程的,看著這肅穆、隆重的場面,真是既感動又自豪。胡將軍已淡出政壇42年,仍有這麼多人在惦記他、景仰他,是什麼力量在起作用?是金錢、地位嗎?肯定不是。只有功業、人格、精神,才能永遠感召親友、感召世人!這也是網友為什麼這麼關注胡將軍去世情況的原因。

胡煒將軍是我們新蔡縣餘店鄉胡營村人,原名胡守德,1920年8月24日出生。幼年在胡營村和縣城讀書,1933年考入開封河南省立第一高中就讀,接受了進步思想。

1937年12月投筆從戎,參加豫南人民抗日獨立團,翌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新四軍4支隊8團6連指導員、團教導隊副指導員,5支隊8團政治處組織股長、一營教導員、10團政治處主任,2師5旅14團政委、4旅10團政委。1943年任甘泉縣委書記兼縣支隊司令員、政委。其間轉戰淮河南北,曾多次參加大規模“反掃蕩”和反頑作戰。在不到一年時間裡,把甘泉縣由偽化區轉變為抗日根據地,相繼建立了11個區、40多個鄉的甘南抗日民主政權,縣支隊由4個排發展到1500餘人。其間,入華中局黨校學習。

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2縱4師政治部主任,先後參加了朝陽集、泗縣、兩淮、宿北、白塔埠、孟良崮、南麻、臨朐、膠河、益林及淮海戰役。其選拔營以下基層幹部的經驗被華野政治部轉發各部隊借鑑。1949年任三野21軍61師師長。率部突破了國民黨軍長江防線,5月上旬解放杭州,切斷上海逃敵陸上退路。旋即解放蔣介石老家溪口鎮及奉化縣城,嚴格執行黨的政策,被譽為“仁義之師”。7月,參加了寧象戰役,殲敵一個團,解放寧海縣城及石浦港;8月,受命準備渡海作戰;10月,強佔六橫島,旋即攻佔桃花島,全殲守敵1300人,受到7兵團通電嘉獎。11月上旬,在登步島戰役中率5個營與海空支援下的6個團守敵血戰兩天三夜,殲敵3200餘人,然後押解400餘俘虜全身而退,避免了金門戰役的失利教訓,創造了我軍渡海登島作戰成功撤退的範例。翌年5月,舟山群島全部解放。

1952年升任21軍參謀長。翌年3月抗美援朝,參加金城反擊戰,完成東、西海岸守護任務。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8年歸國。

胡煒將軍1959年入北京高等軍事學院學習。同年春參加了青海、甘南藏區平叛作戰,戰後任21軍副軍長兼參謀長。1961年晉升少將。1963年任21軍政委,翌年任21軍軍長。1967年到陝西執行“三支兩軍”任務,帶病堅持工作,努力維護穩定,受到周總理的讚揚、毛主席的肯定。1969年升任蘭州軍區副司令兼21軍軍長,其間兼任陝西省“革委會”副主任、省委書記。1973年10月調總參幫助工作,翌年12月任副總參謀長兼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當選為九大、十大中央候補委員。1984年離休。1988年榮獲獨立自由功勳榮譽章。出版有回憶錄《征程紀事》及續集、《戰地日記》等。

他作戰勇敢,作風正派,組織紀律性強,生活簡樸,平易近人,能團結幹部、聯繫群眾,在他工作過的地方享有崇高的威望。離休後發揚革命傳統,積極奉獻餘熱,深受社會各界人士的愛戴。

胡煒將軍去世後,黨和國家領導人紛紛表示哀悼,並對其親屬表示慰問。軍委辦公廳、聯合總參部、陸軍部、國防動員部、北京衛戍區、胡煒將軍以前所在部隊、曾經戰鬥過的地方,新蔡縣四大班子和王克、張海陽、劉亞洲、陳昊蘇等軍、政界新老領導,胡煒親友、部屬敬獻花圈。胡將軍老戰友、老同事及軍內外各界代表近千人出席了遺體告別儀式。

據悉,按照胡煒將軍遺願,胡將軍遺體火化後,骨灰將擇日播撒在他戰鬥過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