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喪文化”,反雞湯式的餐飲營銷爆紅指南

從“葛優躺”到《馬男波傑克》,反雞湯文化由於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追捧而佔據流行高地,各行各業都敏銳地發現這一變化,積極做出應對。餐飲行業營銷策略也從為消費者發掘生活中每一個“微小而確定的幸福”,轉向迎合消費者負面情緒尋求共鳴的模式。

“喪文化”,反雞湯式的餐飲營銷爆紅指南

“喪”式營銷的躥紅

前陣子網絡上火熱的 “反正你都夠胖了,少喝一杯也不會變輕的。”“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但如何有錢才是你最大的問題。”等“喪”能量爆棚的文案,出自於只營業了4天的快閃店——“喪茶”。 雖然只營業 4 天,但是喪茶卻在餐飲行業掀起了不小“喪”式營銷的浪潮。陰暗感的黑色為主色調的裝修風格,門口一直表情悲傷的網紅代言人草泥馬王三三,將喪進行到底的產品名稱如:“加油你是最胖的紅茶拿鐵”、“加班不止加薪無望綠茶”、“前男友過得比你好果茶”等等,將品牌定位發揮到了極致。

“喪文化”,反雞湯式的餐飲營銷爆紅指南

往日主打清新正能量的“一籠小確幸”港式餐廳,也緊跟潮流打出了“小確喪”的概念。首先在微博上放出小確幸PK小確喪的預熱海報,並將贈送客人的籤語餅,變成了小確幸和小確喪兩種,又研發了“一談戀愛就瞎黑松露蝦餃”、“負能量爆炸榴蓮泡芙”一系列濃郁“喪”氣質的黑色系點心。

日本品牌UCC咖啡,也是“喪”式營銷中的佼佼者。因為品牌形象非常合適喪文化,與Facebook“每天來點負能量”的網紅進行合作,號召大家分享負能量,並且舉辦了一場腹黑語錄分享大賽。藉助負能量的文案道出了都市人的煩惱,給消費者帶來一種更貼近生活、更真實的印象。

“喪文化”,反雞湯式的餐飲營銷爆紅指南

“喪文化”背後的意義?

這些品牌的“喪”式營銷被廣泛定義為——“喪文化”,迎合消費者的負面情緒,整理出生活中那些不盡人意的情節,並以此引通過文案起共鳴。

第一、喚起消費者共鳴

關於“喪”文化的營銷文案,以生活中、情感中得不到宣洩的內容為主,找到消費者心中的抱怨點,配合自身產品的特色,在不觸碰人性的底線的原則下進行宣傳。

第二、生活化的自嘲式代入感

營銷點要生活化,有生活氣息的語氣和場景,讓描述更加具體,用一種吐槽的方式,使消費者更容易與現實生活相聯繫,產生共鳴。

第三、對消費者的積極心裡暗示

喪文案看似在用悲觀的態度去宣傳,但實際上是強調自己的產品價值同時,讓消費者感受到,即使生活不如意,但人生還是要繼續向前走的道理。

第四、強調品牌調性

以往的品牌營銷喜歡用填鴨式的文案,去灌輸產品理念,而新一代年輕消費者對“說教”式營銷普遍反感,品牌調性與他們的消費觀是否匹配,才是他們會選擇的原因。

“喪文化”,反雞湯式的餐飲營銷爆紅指南

總結:

積極正能量的環境下然們難免不為了生活追求而焦慮,餐飲行業的“喪文化”只是用看似反正能量,反積極,反奮鬥的方式,給大家在焦慮中增添安全感。

“喪文化”營銷通過對生活中大多數人內心焦慮的提煉,讓用戶感同身受,併產生對品牌的認同感。

至於“喪文化”普及之後是否會走回傳統雞湯營銷的老路?我們目前還不得而知。

-------------------------------------------------------------

沒有哪個勝利者信仰機遇,關注“微餐謀”(ID:vcanmou),用數據開啟新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