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跳槽,是年輕人對這個世界的溫和反抗

在種種現實壓力下,他們對生活喪失了鬥志,他們自嘲、焦慮、絕望,他們對一切無所謂,他們是漂泊在城市中的「低欲青年」

跳槽,是年輕人對這個世界的溫和反抗

一、

凌晨1點,空氣中漂浮著一股腐朽與沉悶的酸臭味道,這是有名的北漂社區回龍觀。

在這個只有10平米左右的單間內,就是張明宇日常居住的地方,他是去年畢業的,這裡每月的房租需要1600元。夜幕降臨,城市裡華燈初上,車水馬龍,道路兩邊淡黃色的光灑在地面上,顯得格外的好看。 在熱鬧的街市、喧囂的車水馬龍中,張明宇正在10平米的單間裡,修改著自己的簡歷。很難想象這個畢業不到1年的人已經換了2份工作了,最近他正在尋找新的職位。

在張明宇的眼裡,上班的日子就像是被一團霧霾籠罩著,壓抑,沉悶、更是煎熬。在職場上不受領導重視、不擅長與同事交際,整天做一些沒意義的事情,他覺得自己差不多快廢了。

最近幾個月張明宇一直失眠,頻繁的跳槽的經歷讓他在求職中處處碰壁,但眼下工作的枯燥、絕望,他不知道還該不該繼續。原本以為選擇北漂至少可以過得體面的生活,可低廉的薪水和無休止的加班,勉強只能維持基本的房租,讓張明宇不得不選擇新的工作。

走出去,好像每扇大門都對自己緊閉,走投無路;不出去,他實在難以忍受這苟延殘喘的生活,他對自己的未來一片茫然。像張明宇畢業沒多久的年輕人,在中國大概數以萬計。他們年輕向上、野心勃勃,他們履歷不凡、朝氣蓬勃,然而在工作一段時間後,有的適應環境,繼續堅持;有的難以忍受「平庸的生活」,果斷選擇辭職。

另外由“高房價”帶來的負面效應,籠罩在整個年輕群體之中。

跳槽,是年輕人對這個世界的溫和反抗

在種種現實壓力下,他們對生活喪失了鬥志,他們自嘲、焦慮、絕望,他們對一切無所謂,他們是漂泊在城市中的「低欲青年」。這種感受恐怕只有這些年輕人最清楚。

二、

今年3月前程無憂發佈了一項春節求職報告,報告顯示,在春節後第一週內一共有276萬人通過前程無憂發送了簡歷,其中90後佔到49.5%,80後佔到40.7%,90後成為換工作意願最強的群體。而在90後群體中,94年和95年所佔的比重最多。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新一代年輕人價值觀、求職觀念的變化,頻繁跳槽的現象在年輕人身上也越來越普遍。跳槽似乎成為了職場人士的一種習慣。從95後的擇業取向來看,與70後、80後謀求穩定不同,95後對工作趣味性挑戰性的要求遠超對工作穩定性的要求。

據《95後畢業生就業現狀調查》報告顯示,95後畢業生最青睞的新興職業排行榜中,35.32%的人渴望當主播/網紅。排在其後的是Coser佔比為20.03%,聲優佔比為16.15%,其次為網絡寫手、新媒體運營、網遊陪練、化妝師、遊戲測評師。

作為伴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對網絡更加依賴,而由互聯網催生的職業,自然受到了年輕一代的青睞。

三、

談到離職,馬雲說過一個很經典的話,員工的離職原因林林總總,其實無非就兩點“1、錢,沒給到位;2、心,委屈了。”

那在年輕群體中,跳槽的原因也不外乎以下幾種:

1.跟老闆相處不來,或者不喜歡公司的某個同事,工作得不開心,就辭職了;

2.公司給的薪資太低了,不能夠維持基本的生活;

3.現有的工作不喜歡,加班太多,和預期的不一樣,想換一份自己更加感興趣的工作;

4.隨大流,看到別人跳槽自己也跟著跳槽,對工作迷茫….

在面試官以及老闆眼裡,他們對年輕人頻繁跳槽往往沒有好感,甚至越來越多90後因為頻繁跳槽被貼上“浮躁”、“缺乏職業精神和職場定力”等諸如此類的負面標籤。 但是除了年輕人自身存在的問題外,社會現實的「落差感」「壓迫感」某種程度上刺激了年輕人跳槽的行為。

2016年,一篇《985、211大學生為何憤懣焦慮:“預備中產”之殤》的文章,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文章首先提出了一個預備中產階層的概念,其特徵是:一批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985、211畢業生)群體,在大眾媒體時代掌握知識和話語權,卻沒有得到相應的經濟支撐(焦點在房產)。作者認為,在一線城市的中產階層和預備中產階層之間,「戶口」「房產」建立起了兩道柵欄。

在過去人們相信只要努力奮鬥,也能在北京、上海等超一線城市擁有體面的生活,而如今被高房價深深籠罩,面臨強烈的生存壓力。

跳槽,是年輕人對這個世界的溫和反抗

於是這批群體產生了“預備中產階層”的絕望感,自嘲、焦慮、絕望。由“高房價”帶來的負面效應,讓這批群體認清了今日中國資本化和階層固化的現實。

最近看了一期《圓桌派》,主題是“跳槽——跳槽季,越跳越迷茫”,看完之後,還挺有感觸的。

關於年輕人為什麼喜歡跳槽?蔣方舟在節目裡說:

“大部分年輕人是很難獲得戶口的,互聯網公司一般都不能提供戶口,加上不斷上漲的房價壓力,使得年輕人根本買不起房子,所以某種程度上給了年輕人很大的自由,跳到這和跳到那本質上沒有區別,不像過去由體制內選擇下海,會經歷明顯的身份變化,那對於年輕人而言只是一個工資多和工資少的問題。”

梁文道認為對於剛畢業的年輕人而言,既然買不起房子也沒有戶口,但是很需要儲存更多的錢,那通常每跳槽一次基本上都會比上一份工作薪資要高,所以年輕人為什麼不跳?

跳槽,是年輕人對這個世界的溫和反抗

另外,蔣方舟說現在的社會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的社會是隻要你守規矩、腳踏實地、按部就班,熬工齡,你就可以看得見自己的未來,也可以等來房子這些實質的保障,因為社會已經幫你準備好了這一切。

她說自己原來以為這種一眼望得到頭的生活,是一種平庸的生活,是一種很可怕的生活。但她現在忽然發現,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一眼望得到頭的一種生活,是一種特別有安全感的生活,是一種很奢侈的生活。

跳槽,是年輕人對這個世界的溫和反抗

這種所謂平庸生活,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講,太奢侈,是不可求的,求而不得的。

四、

隨著社交平臺的興起,一種以自嘲、頹廢、麻木生活方式為特徵的“喪文化”正在部分青年群體中流行。 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喪文化”是指一些90後的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失去目標和希望,陷入頹廢和絕望的泥沼而難以自拔的活著,他們漫無目的、蹣跚而行。放眼在職場上,對於年輕人而言,比起虛無縹緲的個人夢想、職業理想,他們更關心的是下個月的房租是否有著落。

可能這話聽起來讓人覺得有點喪,之前還有個段子稱985/211等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他們的人生的目標竟然是在北京買套房,而不是思考國家的未來,令人唏噓不已。

難道他們真的不想思考未來嗎?我覺得恰恰相反,年輕人並非不想追求理想實現人生價值,而是因為社會現實長期的

挫敗感導致他們被動地喪失了追求的慾望。

對於大部分人而言,一生的奮鬥目標大致相同,都是努力學習、辛苦賺錢、買房買車、最後娶妻生子,能安享晚年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但這個目標太難實現了,這是大多數中國年輕人奮鬥不能解決的現實問題。

跳槽,是年輕人對這個世界的溫和反抗

在職場上,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在各種成功學的薰陶下,還沒調整好身份就迫不及待的想仗劍走天涯了,覺得天下靠一把劍一壺酒就能把理想裝在心中肆意馳騁。但大多數人連根本的如何和同事打交道,如何快速融入公司文化都還沒有學會,由於對工作枯燥無味的不滿,對人際關係處理的不擅長,職場處處碰壁,迫於生活的壓力,不得不選擇了跳槽。他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也不在乎下一份工作是否適合,但很清楚自己不幹什麼,眼前的工作不喜歡,跳槽成了他們躲避世界的一種

「溫和反抗」

現在的年輕人比上一代都更看重個人價值的實現,不願意在重複、無趣的工作消磨自己的時間。而且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擺在他們面前的確也有更多機會,跳槽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焦慮、迷茫、失望、跳槽、自救,不同於傳統意義的消極、絕望,他們更多通過跳槽來反抗這個世界,對目前現狀不滿的逃避,本質上是一種對現實的無奈和無力感。

五、

《讀庫》的老闆張立憲在節目中坦言說自己想說一句“政治不正確的話”。

他認為有些年輕人,自帶悲劇感相比較那些清華、北大出來的學生,二本、三本甚至四本的人,“社會出身”上就有悲劇感。

跳槽,是年輕人對這個世界的溫和反抗

要是在過去,這番言論一定會受到網友們的口伐,但如今看來,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

由於社會成本高居不下,下層通道往上的空間逐漸已經堵塞,通過傳統努力已經難以實現生活的質變和階層的上升了,這種現象年輕人讓逐漸喪失了努力的信心。這種社會現象也造成了現代年輕人“喪”的心態,他們對身邊的一切都無所謂的態度,反正我也買不起房,也看不到自己的前景,就這樣過吧。

雖然不一定可以變得更好,但目前來看也不會變得更糟。

在這種現實的落差感和壓迫下,跳槽成為當下年輕群體在面對未知未來的焦慮與彷徨,這背後,又何嘗不是他們對未來的嚮往、卻又無可奈何的迷茫。

六、

過去人們是為了理想、為了熱愛而工作,現在更多的是為了工作而去工作,為了生存而工作。

你還記得你小時候的夢想嗎?

談到這個話題,張立憲舉了一個他當年採訪香港來大陸舉行夏令營學生的例子。當被問及未來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時,中國大陸的孩子各個都是志存高遠、目標遠大,而香港的一個孩子說,他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普通人

這種情景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從小學上課的時候,當老師問學生你的夢想是什麼?一個個都夢想著當數學家、科學家、發明家,當時你要是沒有一個光榮的夢想,註定會被老師和同學們鄙視。但現在那些人的夢想還在嗎?我們從小被灌輸的思想,所接受的教育,現在回頭看又是多麼可笑的一件事。

七、

兩年前,王博離開了老家山西,現在在沙河住在一間月租1500的出租屋裡,每天騎40分鐘的共享單車,去西二旗一家互聯網公司上班。和南方冬天的溼冷相比,北京的冬天是那種乾冷,只要進入十月之後,便是灰沙滿地,寒風刺骨。到冬天騎車是會有點冷,但王博說只要不下雪,就比擠地鐵強,因為他難以忍受擠地鐵的日子。

王博說打算在北京打拼五六年,等到攢夠一定的收入、積累一定經驗、資源、人脈後,就回老家創業。他說還是老家好,適合買房、養娃、過日子,還能照顧父母。

最近夏天到了,天也亮的早,為了早點到公司,王博晨少睡了1個小時,在路邊攤隨便吃點東西后,便騎著單車漸漸地消失在人群之中。

跳槽,是年輕人對這個世界的溫和反抗

《985、211大學生為何憤懣焦慮:“預備中產”之殤》《“喪”文化,是年輕人對這個世界的溫和反抗》《喪文化:人生苦短,及時行廢》《喪文化營銷完全指南》《圓桌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