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数据是最珍贵的资源,大数据技术也因此成为了各行各业争相合作的焦点,体育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在各种万众瞩目的职业体育比赛中,数据之争越来越激烈,大数据正在成为赛场之外的又一个赛场。不仅如此,数字技术在大众体育中的介入也越来越深。
大数据里有获胜的密码
“职业体育已经提前进入了数字化竞赛时代,仅靠球员天赋和教练经验的年代已经渐行渐远。”国家体育总局竞技司训练处处长袁守龙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八届北京体能大会上这样表示。
大数据服务,包括运动员运动表现、健康数据、比赛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正在成为那些职业俱乐部发现优势和不足,赢取胜利不可或缺的手段。
袁守龙介绍,以美国男篮职业联赛(NBA)为例,2014赛季NBA 所有球场中都安装了包括6 个摄像头和专门软件的SportVU 球员追踪系统。
该系统会提供持续的数据流和创新的统计数据,将所有运动员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距离、急停、变向、加速、队员间的动态距离、运动员各个关节动作模式,以及控球情况,如得分、篮板、助攻、盖帽、抢断、失误、犯规等一系列场上数据翔实而细致地进行统计分析,提供每一个运动员突破其局限和破解他人优势的建议。
球队围绕一项生理指标,就有几十家大数据公司同时为他们提供分析服务。一个科学的数据分析结果,可能就是一大技战术优势。
比如,到底是投三分球还是两分球更利于球队获胜?这个问题在没有数据支撑的时代,教练员都是依靠经验来作决策。
引入比赛数据分析后,教练员直接得到了答案——投三分。这样的分析结果也最终反馈到了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比赛中。
此外,足球运动中产生的数据量更是远远超出人们想象。10 名球员用3 个球进行训练,10分钟就能产生出700万个可供分析的数据点。
德国队是全球首支在比赛中使用大数据的国家足球队。凭借软件巨头SAP研发的“MatchInsights”系统,通过球员身上以及训练场、比赛场地的大量传感器,得以捕捉球员的各种动作细节与位置变化,由此产生的海量数据经过迅速处理,会实时传送到平台,供教练进行决策。
德国队为迎战世界杯制定了更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并改进了战略和战术。在世界杯期间,德国队也用它来进行赛后分析。
没有数据就没有训练
在中国,数字体育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阶段。“以体能训练为例,数字化已经成为体能训练质量把控的关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闫琪提到。
闫琪解释道,一个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包括了专项技能、专项智能、体能以及心理品质。尤其对于专项智能和专项技能都已经达到相当高度的优秀运动员来说,体能对他们运动生涯的影响可能是关键性的。
好的体能训练,可以帮助他们不断去接近运动能力的极限,还能有效防止运动损伤。因此,现代竞技体育对体能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过,体能训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力量训练、恢复与再生、身体功能训练、训练计划设计、专项特征分析、运动能力评估、周期性安排等等。
“如何让这样一项系统工程变得更加理性、可控,就必须依赖科学的数字化监控。”闫琪强调。
2016年7月,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建成了国内第一个“数字化体能训练实验室”,它的运行由体能评估系统、体能训练系统、体能恢复系统构成。
通过实验室自主研发的体能训练管理平台,可以实现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中的状态评估、训练质量实时监控、关键数据采集、训练信息分析等功能。
比如,每一位进入该实验室的运动员,都需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个体化档案。在训练起始阶段,首先进行全面的体能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便教练员掌握每个运动员的体能特点,然后才能周期性地制定可行的阶段体能训练计划。
随着体能训练的实施,教练员可以对训练质量进行精准的量化分析和评价,查找问题,即时调整训练方案。
数字化体能训练对于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升效果是明显的。在闫琪看来,同样重要的是,它也提高了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强化、稳固内心。
数字化与大众体育
人们可以看到,人体运动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是所有体育项目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运动健身中,不仅仅是竞技体育,数字技术在运动发烧友、运动爱好者、泛运动人群中的介入也越来越深。
跑步、自行车骑行、游泳是受众基础非常庞大的大众健身项目。很多爱好者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运动的目标也不再仅仅是强身健体、自娱自乐,他们开始参与到各种业余或者非业余的赛事中,这就对运动技术技能、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这部分人群而言,通过数据采集、分析,执行科学的训练,就成为了他们能否达成目标的关键。
上海体育学院与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在上海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健身趋势和2018全球健身趋势显示,用于数据采集、分析的可穿戴设备位列第二,主要包括体制追踪设备、智能手表、心率监测设备、GPS追踪设备等。
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于这些设备的需求程度是不同的。相较而言,在业余运动人群中,铁人三项对于训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也更需要数据的支撑。
中国第一位完成全球四大铁人三项赛的运动员、IRONMAN U认证教练胡春煦,就是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将爱好玩成了职业的。
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这项正在走向流行的运动项目中,许多业余选手都非常看重数据设备的重要性。其中,智能手表和功率计是必不可少的。
胡春煦从2012年接触铁人三项,一年以后入手了第一只智能手表。随着智能手表不断地升级换代,它对于训练状态和训练负荷分析的贡献越来越大。
胡春煦认为,它可以让参与者把抽象的身体感觉具象化,不再凭自己的感觉练习。
而功率计之于骑行而言,就好比心率计之于跑步。功率计可以用于结构化训练,反映真实的训练强度,并且作准确记录。
比赛时的数据也可以用于赛后分析,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点,从而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更有针对性。
不过,胡春煦也提到,许多运动爱好者对于可穿戴设备功能以及数据的理解,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和经验,才能更有效地监控和指导自己的训练。
《中国科学报》(2018-06-08 第3版 科普,《大数据:体育运动的另一赛场》)
请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
閱讀更多 中國科學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