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我從不知道我的身體裡可以住24個人,可當我發現時已經晚了

《24個比利》 by:丹尼爾·凱斯

我從不知道我的身體裡可以住24個人,可當我發現時已經晚了

簡介:1977年,美國俄亥俄州連續強暴案嫌犯比利·米利根被警方逮捕,但是他對自己犯下的罪行居然毫無記憶。事實上,在他體內總共有24個人格存在,這些人格不僅在性格上,甚至連智商、年齡、國籍、語言、性別等方面也都不盡相同。這些不可思議的人格,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他到底是個欺騙公眾的騙子,或只是個不幸的受害者?

父親自殺,繼父百般虐待,這讓比利一方面迫切地渴望逃避這個世界──多次自殺,另一方面求生的本能又來安慰、保護自己,這兩種力量紐結在一起,將比利撕成碎片……

當比利閉上眼睛,會有守護者里根出來擊退施虐者,會有8歲的承受者戴維哭泣,女同性戀阿達拉娜、流氓菲利普、職業騙子凱文、小丑利伊、工作狂馬克……像是一個隊伍,每個人承擔不同任務

一個人格來承受我的痛苦

一個人格來表現我的快樂

一個人格來保護我的身體

一個人格來享受他人的關愛

一個人格來學習逃脫

……

《24個比利》,多重人格分裂紀實小說!心理紀實的巔峰!世界上第一位在四名精神病醫生和一名心理學家共同見證下接受徹底檢查的多重人格症患者!

當悲傷太多的時候,一個人已經無法承受,我就把投注在一個人身上的所有煎熬分別來接受。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為之等待20年的“故事”,改編電影《擁擠的房間》(The Crowded Room)正在製作。啟發了《搏擊俱樂部》《致命ID》《禁閉島》等一系列燒腦電影!

我從不知道我的身體裡可以住24個人,可當我發現時已經晚了

評:十二個小時,逐字逐句的閱讀,絕不囫圇。開始是好奇,後來是同情,再後來就陷入了深深的絕望。我感同身受,為善良的比利哀悼。開始我對真實性有所懷疑。

後來我全盤相信了。再牛逼的編劇也編不出如此匪夷所思的心靈世界。 同時也感覺在中國人人標榜美國的“自由”也有如此大的死角。政客們的別有用心,人們自詡高姿態的道德審判。對無力抗爭的比利都是致命一擊。

看完這本書需要一些時間讓自己脫離陰鬱的情緒。 值得一讀。 對了解自己也有幫助。

我從不知道我的身體裡可以住24個人,可當我發現時已經晚了

400+頁的紀實小說,讀完後,居然是一種酣暢淋漓後的的無限憂愁,那種痛,難以述說卻揮之不去。想到的,居然是上面這句話。

小說一開始,並不見得有多討喜。想想看,文學類外版圖書,再高能的譯者也無法100%再現原作,文化差異,背景不同,語言障礙,不可避免的,都會影響到譯作的神韻。

而當這一切都存在,額外加上10個左右的“主人公”交替同時出現,沒有絲毫症狀時,讀這樣的小說,註定了要不斷跳來跳去,前後翻頁。考驗記憶力的時候又到了。

所以,文前部分的人格特質TIPS顯得尤其貼心。

慢慢的,當我越來越接近這些人格,不得不承認,作者平白直接的敘事方式,略有些樸實簡單的表述,反而無形中打動了我。沒有一般小說的跌宕起伏,沒有刻意堆砌的華麗辭藻,只是用最真切的筆觸,純粹還原了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當我讀完最後一個字,那種徹悟感,原來前文那些大段看似乏味的章節,無非都是為了襯托結局的高潮。

我從不知道我的身體裡可以住24個人,可當我發現時已經晚了

一切鋪墊與對比,轉承高低起伏,不到小說結尾,都難以體味其貌似不經心的神妙之筆。原來,一切都會走到暫時的終點。

故事的主人公,真實存在,是美國曆史上第一個重罪犯卻被無罪釋放的多重人格分裂患者,一時之間,輿論譁然,受到了高度的社會關注。

這本書,是作者的採訪記錄還原,並且記錄了大量比利從童年到被捕後的詳細事件,以及他的精神狀態和24個人格之間的交流與矛盾。

“我不過是一具行屍走肉,躺在空空蕩蕩的洞穴裡。我乾裂的嘴唇中滲出了唾液,說明抗精神藥物正在與我的精神、靈魂和肉體搏鬥。我能抵抗藥物,還是藥物最終會戰勝我?我是為了躲避鐵窗之外的悲慘命運才來到這裡的嗎?與社會不相容的靈魂已經被扔進了垃圾箱,它還有繼續存在的價值嗎?困在這鋼筋水泥鑄就的箱子裡,對著一面不斷嘲弄我、向我逼近的牆,我對人類能有什麼貢獻?”

多年來,社會各界的爭議聲音,從未斷過。有罪VS無罪,似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說辭。傷害與傷痛,活生生擺在那裡,沒有人能夠完全忽略。

是弱者還是強者,是該被同情還是被毀滅,這樣此起彼伏的聲音,一遍又一遍,挑戰著比利脆弱的神經。

可是,他又能怎麼辦呢?“當悲傷太多的時候,一個人已經無法承受,我就把投注在一個人身上的所有煎熬分別來接受。”

從無望到有希望再到絕望,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掙扎反抗無奈,該何去何從?生亦何哀,死亦何苦?沒有人真的知道,此時此刻,究竟是生,抑或是死,哪一條,才有的選。

我從不知道我的身體裡可以住24個人,可當我發現時已經晚了

威廉·密里根(William Milligan )(1955.02.14~2014.12.12),也被稱作比利·密里根(簡稱”比利“),於2014年12月12日在俄亥俄州的療養院內逝世。在真實世界中,時間永遠是掌權的決策者。或許很多人會認為,對於比利而言,早該如此來解脫吧。可是,每一個造物主恩賜的生命,不該得到該有的理解與尊重嗎?

有些小說,是用來消遣打發時間,而另一些,卻會直達靈魂深處,那是一種無法忽略的力量。《24個比利》,無疑稱得上是後者。


日讀:喜歡記得關注我們,每天有好看的小說推薦,與你一同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