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喜大普奔,農民的節日來啦!

喜大普奔,農民的節日來啦!

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覆,

自2018年起,

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

歷年全國人代會期間,

都會有人大代表提出設立豐收節的有關建議。

2017年,

有45名代表提出相關建議。

如今,億萬農民終於有自己的節日了!

2017年7月16日,農業部對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7453號建議的答覆中表示,45名代表提出的關於設立“國家豐收節”的建議收悉。

當前,隨著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增強,農業正在從衣食農業向經濟農業轉變;隨著新型城鎮化率的逐步提高,農業農村資源將成為稀缺資源;隨著城鄉居民消費層次的升級,人們對優質、綠色、營養和品牌農產品需求大幅度增加。

各地在發展農業經濟功能的同時,順應市場需求,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拓展農業的多功能性,彰顯農業帶動就業的社會功能、傳承農耕文明的文化功能、美化鄉村環境的生態功能和促進基層村民自治的政治功能。

在此背景下,設立“國家豐收節”,放大農業的文化溢價、生態溢價和多功能溢價,實現農業豐收和農民增收並舉的時機基本成熟。

為啥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億萬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節日,也是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生動體現。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1.進一步彰顯“三農”工作的重要地位。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能夠進一步強化“三農”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引起各個方面對於農業、農村、農民的關注和重視,營造重農強農的濃厚氛圍,凝聚愛農支農的強大力量,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農業農村加快發展。

2.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給農民一個專屬的節日,通過舉辦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農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動,可以豐富廣大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展示新時代新農民的精神風貌,這順應了億萬農民的期待,有利於滿足農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3.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和優秀文化傳統。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的過程中,人們對傳統農耕文化的記憶正在淡化。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樹立一個鮮明的文化符號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可以讓人們以節為媒,釋放情感、傳承文化、尋找歸屬,可以匯聚人民對那座山、那片水、那塊田的情感寄託,從而享受農耕文化的精神薰陶。

為啥設立在每年秋分?

俗話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豐收節和農事傳統密切相關。

節氣上看,春種秋收,春華秋實,秋分時節碩果累累,最能體現豐收。另外,秋分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晝夜平分,秋高氣爽,既是秋收、秋耕、秋種的重要時節,也是稻穀飄香、蟹肥菊黃、踏秋賞景的大好時節。

區域上看,我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各地收穫的時節有所不同,但多數地方都在秋季,秋收作物是大頭。因此,將秋分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便於城鄉群眾、農民群眾參與,也利於展示包括科技成果和農民的創造在內的農業豐收成果,具有鮮明的農事特點。

民俗上看,我們國家有十幾個少數民族設有慶祝豐收的傳統節日,如畲族的豐收節、藏族的望果節、彝族的火把節,大多都在下半年。在國家層面設立一個各民族共同參與、共慶豐收的節日,有利於促進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團結和發展。

這個節日將如何推動鄉村振興?

“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將會呼應和促進鄉村振興戰略。

1.激勵廣大農民投身鄉村振興。農民是農業農村發展的主體,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體。推進鄉村振興,是為了農民,也要依靠農民。舉辦豐收節可以讓廣大農民參與進來、投身進來,充分發揮億萬農民的主體作用,激發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所以,“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對農民兄弟是莫大鼓舞,在精神層面必將增強億萬農民振興鄉村的熱情和信心。

2.營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良好氛圍。

鄉村振興將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提供厚實的經濟社會基礎,豐收節將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營造濃厚氛圍。今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在開局之年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有助於把各方面的力量、各方面的資源動員起來、聚集起來,有助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動鄉村實現全面振興。

3.滿足農民美好生活需要。鄉村振興戰略五句話二十個字中,生活富裕是根本。生活富裕不僅表現在物質層面,也體現在精神層面。“中國農民豐收節”本身就很美好,辦這個節也是農民美好生活的體現。通過這個載體,展示廣大農民的勞動成果,為農民群眾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務、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多樣化的文化產品,可以讓全社會都感受到,農業是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是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是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