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 我们用这种方式致敬鲁冠球传奇一生

我们用这种方式致敬鲁冠球传奇一生

弄潮儿传奇谢幕,企业家精神永存。2017年10月25日12时,万向集团创始人、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因病医治无效,在家中逝世,享年74岁。

2017年10月30日上午8时,鲁冠球追悼会将在万向集团公司多功能厅举行。

今天上午,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去萧山市心北路的童家塘——一代企业家代表、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的老宅前去吊唁,献上我们的花篮。车水马龙,花圈绵绵数里,四面八方涌来的思念和泪水汇聚在此,穿着一双白鞋的鲁伟鼎肃立在父亲灵堂前,泪水夺眶而出。四面林立的现代化高楼不见往昔的稻田,鲁主席魂归故里,这位从田野走向世界的钱塘江弄潮儿,又回归沙地母亲的怀抱,母亲温柔以待,轻轻揽入怀中:儿子,48年创业,每天一早5点50分起床,晚上18点45分才回家,零点睡觉,天天如此,累了,休息吧。

遗像上的鲁主席微微一笑:战士的终点就是坟墓。

泥土也该躺倒一会儿,谁不累呢?让泥土安静地睡一觉,不要打扰。

我们用这种方式致敬鲁冠球传奇一生

对于鲁冠球这棵浙商“常青树”,国家主席习近平一直赞誉有加。在2013年“五一”前夕举行的全国劳模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就曾评价:“鲁冠球同志是我们第一批乡镇企业改革家,现在仍然站在改革的前线。我在浙江工作过,鲁冠球同志就是依法合理,谦虚谨慎,一直保持务实低调,与时俱进。他始终琢磨万向,一直琢磨到现在,万向始终处于一个领导潮流的地位。”

追忆常青树

我们用这种方式致敬鲁冠球传奇一生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 马云:如果说鲁老身上最鲜明的东西是什么,我想就是他骨子里那种与生俱来的企业家精神。

正泰集团董事长 南存辉: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鲁老先生是当仁不让的风云人物;在中国民企站上世界舞台的历史底色中,鲁老先生是披荆斩棘的开路先锋。从修配厂到现代化跨国企业,从田野走向世界,一代常青树、浙商“教父级”人物鲁冠球。

复星集团董事长 郭广昌:我们一直在提倡中国的“企业家精神”,老鲁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案例。

传化集团董事长 徐冠巨:传化创业30年来,我一直难以忘怀在万向工作的岁月。像鲁主席这样老一辈企业家终身勤勉不倦、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敢于担当的责任情怀,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学习和发扬光大。

澎湃新闻副总编 胡宏伟:在我的观察视野里,至少在今天,鲁冠球仍是一座无法超越的碑!

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 汪力成:鲁老身上的创业故事、创业激情、责任担当一直激励和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的浙商勇往直前。

我们用这种方式致敬鲁冠球传奇一生

《鲁冠球观点》

我们用这种方式致敬鲁冠球传奇一生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内容简介》

《鲁冠球观点》是浙江日报前总编辑江坪根据与鲁冠球的言谈和书信写成的经典时评集合,通过梳理成六个板块,形成了鲁冠球的创新观、管理观、文化观、人才观、种子观、价值观、三农观、生态观、开放观、道德观、慈善观。本书旨在全方位展示鲁冠球在长期实践中对企业顶层设计的探索、对生产经营现状的深入剖析以及对现实问题“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思考,这与习近平主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万向重心》即将出版

我们用这种方式致敬鲁冠球传奇一生

序言

激荡年代的常青树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

我第一次见到鲁冠球是在1990年,那年我大学刚刚毕业,服务于一家通讯社。鲁冠球的万向节厂在杭州城外的一个小镇上,从他的办公室窗口望出去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直到今天我还记得他与我一起站在窗口看风景的情景,他用一口浓重的萧山话大声说:“我就是不进城,我要在这里造一个工业城。”

那次调研的结果是我在《瞭望》周刊上发表了一篇《中国乡镇企业的常青树》,“常青树”一词从此与鲁冠球的名字连在了一起,而我与这家企业的长期交往亦从此开始。

鲁冠球成名实在太早了,早在1980年前后,他就成了浙江乃至全国乡镇企业的标杆,算来当年他刚过而立之年。他早年做过的四件事情,在当代企业改革史上,都有划时代的意义:

其一,他是最早具有专业主义精神的企业家。1980年,鲁冠球把挂在厂门口的七八块厂牌撤了下来,只剩下一块“萧山万向节厂”,决心今后只把精力投放到一个产品中,那就是汽车的易耗零配件“万向节”上。

其二,他是最早具有质量意识的企业家。20世纪80年代初,鲁冠球曾把40多万元的次品当废品卖掉,以此惊醒员工的质量观念。这一戏剧性的故事比“海尔张瑞敏砸冰箱”还要早两年,表明了出现于商品短缺时期的第一代企业家的自我蜕变正是从质量意识的觉醒开始的。

其三,他是最早具有产权意识的企业家。与同时代的大邱庄禹作敏、华西村吴仁宝等不同,鲁冠球和他的万向节厂,与当地的村级政权并非“一体两面”,他很早就开始着力于企业的产权清晰化,这为万向的长远壮大清除了最危险的体制障碍。

其四,他是最早具备阶层意识的企业家。乡镇企业家的群体性出现,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财富和人文景象之一。鲁冠球在很长时间里,自觉投入极大的热情,成了这一新生的商业阶层的代表人物。

我们用这种方式致敬鲁冠球传奇一生

就这些事实而言,鲁冠球确乎是一个“早慧型”的改革人物,是改革史上无法绕过去的存在。当年与他齐名的其他改革人物,如吴仁宝、冯根生、步鑫生等等,大多是20世纪30年代左右出生的,鲁冠球比他们要年轻一辈。而与他同龄者,如联想的柳传志、娃哈哈的宗庆后、华为的任正非等,则相继创业于80年代的中后期,当他们草根起步之时,鲁冠球已名满天下。

时间对人生的重塑往往出乎预料之外,特别是在一个激荡伟岸的时代,命运的莫测更是充满了令人好奇的气息。歌德曾言:“人要每日每夜去争取生活和自由,才配有自由和生活的享受。”此句用于鲁冠球这一代人最是合适不过。

今天为这部作品写序言,我不由得再次怀念起20多年前与他站在窗口前瞭望远方的情景。岁月如白驹过隙,鲁冠球离自己的梦想已经很接近了,他上宾的一些美国商人现在已成了他的下属。在每年的国内各种行业或财富排行榜上,他的家族总是能风雨不惊地排在前列。而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今日的鲁冠球则变得越来越沉静,他几乎不出现在喧嚣的商业场合,也很少撰文对外布道,他做的很多公益性项目绝少对外宣告,他涉足的产业越来越多,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庞大。在他的很多老朋友眼中,他越来越“神秘”和不可言说。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描述过许多早期资本主义企业家的职业特性,这些人毕生为积累财富而奋斗,但他们对财富的消费却不感兴趣。他们勤俭、自律、诚信、清洁和对单纯娱乐的厌恶,构成一种“现世的禁欲主义”。韦伯认为,这是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起源之一。让人好奇的是,我在鲁冠球的身上似乎看到了韦伯所描述的人格景象,在这个意义上,对鲁冠球的长期观察似乎仍然没有到下结论的时刻。

最后,我特别要提及的是这部著作的作者——周荣新老师,他是浙江新闻界的前辈,是我多年来非常尊重的媒体人,他与鲁冠球的结交已经30余年,可谓一段相知相惜的佳话。我记得很多年前,就亲耳听周老师说,当他从新闻岗位上退下来后,最大心愿是要为鲁冠球撰写一本书。近两年来,周老师查核素材,深入访谈,埋头写作,终成大文。当今之世,几事值得兑行,何人可以托付,“一诺不悔”已成一种近乎罕见的古典精神,我却不经意在此目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