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太陽是靠什麼燃燒的,能量耗盡會怎麼樣?

關中一刀斬


太陽起源於一個氫分子云,它的主要成分是氫元素,所以他燃燒的當然是氫。但它的燃燒可不是普通的燃燒。太陽的中心溫度有1500萬攝氏度,壓力相當於3000億個大氣壓,就是我們日常頭頂壓力的3000億倍。在這種環境下,隨時都在進行著4個氫核聚變成1個氦核的熱核反應,每秒鐘有6億噸的氫經過熱核反應變成了5.96億噸的氦,並釋放出400萬噸氫的能量。所以,太陽每秒鐘有400萬噸的物質轉換成能量,產生中微子和太陽輻射。在漫長的50億年時間裡,太陽已經轉化了100個地球質量的物質成為能量,這種轉換還能持續50億年。這就是太陽的主序星階段。

太陽的能量當然會最終燃燒殆盡。太陽隨著能量的消耗會逐步收縮,中心密度和壓力會越來越高,氫的熱核反應會越來越快,溫度和亮度也逐漸增強,對行星的熱輻射也會越來也大,包括地球溫度會越來越高。隨著太陽中心氫的燃盡,太陽會急劇的收縮,但外殼會因溫度升高而急劇膨脹,亮度增加2000倍,這樣太陽就變成了一個紅巨星。

這個紅巨星比現在的太陽直徑擴大了200倍,地球不是被吞噬,就是被巨大的潮汐力撕碎,這已經是太陽系的末日了。太陽紅巨星階段大約維持幾百萬年到數億年不等,最終控制不了外殼而使外層氣體逃逸成為星雲,中心部分繼續收縮成為一個密度極大的白矮星。這個時候,恐怕所以太陽的子子孫孫--各行星及小行星基本被撕碎或吸附,如僥倖逃脫也只能是沒爹媽的孩子自生自滅了。

地球生物不會僥倖存在到最後,太陽的亮度和溫度現在一直在增加,大概每過10億年就會增加10%,所以過了10億年,地球溫度可能早就不適宜居住了,隨著海水都被蒸發殆盡,人類如果不另謀出路,只有滅亡。這也是科學界以及霍金一再警告人類要努力發展科技尋求地外殖民的初衷。人類在地球的生存概率不會等到太陽滅亡的那一天,要早作打算。

時空通訊


在生命形成之初當太陽發出那絲光芒穿過了黑暗的太空到達地球的時候,這個星球開始享受到了外界給予他的溫暖。數百萬年來當然上說產生能量不斷地向周圍輻射著。而地球也得與太陽所散發出的能量。奠定了生命起源的基礎。

如今人類生活所需要的絕大部分能量都直接或者間接來源於太陽。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我說固定的太陽能轉化為了現在的煤炭,汽油。那其他的風能,水能,潮汐能等等都是來源於太陽。那麼忍淚不禁發出疑問,太陽究竟是靠什麼產生如此之多的能量?且數百萬年來,都不斷的燃燒著。


構成太陽的物質中3/4是氫元素。剩下的幾乎都是是氦。

儘管太陽看起來像是一顆巨大的火球,但是在棋內部進行的化學反應並不是燃燒。而是核聚變。從中心到0.25太陽半徑是太陽發射巨大能量的真正源頭,也稱為核反應區。在這裡太陽的核心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壓力高達3000億個大氣壓。正是這樣的環境為四個氫核聚變成一個氦核的熱核反應提供反應條件。核聚變,每秒鐘能產生巨大的能量。每秒鐘有質量為6億噸的氫經過熱核聚變反應為5.96億噸的氦,並釋放出相當於400萬噸氫的能量,正是這巨大的能源帶給了我們光和熱,這樣的能量損失,看起來雖然非常的巨大,但是太陽的總質量相比起來,卻不算什麼。據科學家的測定,大約還有50億年的壽命。

在太陽的能量消耗完之後,它將進入紅巨星的階段。簡單點來說就是它的核心,不斷地收縮。然後溫度開始急劇的上升。同時開始球體開始不斷地向外膨脹越來越大,據估計那是太陽的半徑會是現在的200倍左右。然後熱失控的氦聚變將導致氦閃,然後核心剩餘的氦進行穩定的聚變,漸漸的留存下來的就是恆星炙熱的核心——白矮星。


四十五度歷史


太陽是一顆恆星,我們地球繞著太陽轉,地球離不開太陽,可太陽是用什麼才能燃燒這麼長時間呢,他可足足燃燒了46億年呢,到現在還在燃燒,其實,太陽根本就不是像我們地球上燒的氧化反應,而是核聚變,意思就是說,將兩個原子對撞在一起,形成更重的原則以及能量,就是那一部分能量,使得讓太陽發光發熱。太陽就是靠對撞氫原子來燃燒的。秋原子對撞完後就會開始對撞氦原子,一直下去,當然燒到碳原子時,太陽就不會繼續燃燒了,那時太陽內部的壓力再也不能讓碳原子繼續對撞了,太陽是由氣體組成的,氣體受熱後會膨脹,所以太陽現在正在脹得越來越大,它就會變成一顆紅巨星,把地球吞掉。



所以太陽是靠核聚變燃燒的,能源耗盡太陽就會變成一顆紅巨星,毀掉地球。


文史大世界


太陽當然是靠其內部的輕核聚變產生能量,簡單來說,就是靠燃燒氫原子產生能量。輕核聚變產生的能量比重核聚變產生的多,也是清潔能源。

當其能量不斷釋放後,太陽會進入不同的時期,有的是紅巨星階段,有的是白矮星,還有的是中子星。有的超巨大恆星最後會演變為黑洞。

嗯,就是這樣的。


流逝之月


太陽靠氫原子核聚變獲得能量。

太陽是氣態恆星,在耗盡氫原子後會因為溫度降低而收縮,這和氣體熱脹冷縮的情況一樣。


在收縮過程中太陽各部分的距離變近,萬有引力變大,因此太陽內部的壓力會超過之前的壓力。在太陽內部壓縮的過程中,溫度也重新升高,直到升高的壓力和溫度引燃新的氦原子核聚變反應,此後太陽因為再次得得更充足能量而獲得新生。

在氦原子核聚變的加熱下,太陽再次膨脹得更大加巨大,變為一顆紅巨星。


飛魚科普


我們常說地球孕育了生命,但是光有地球是不夠的,有太陽提供的光和熱才使地球這個理想環境產生了生命。所以生命是在太陽和地球的共同配合下出現的,就像男女搭配才能創造出生命來一樣。

那麼,太陽一直在那燃燒,原料是什麼,多久才會耗盡呢?

據科學家分析,太陽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45.7億年前一片氫分子云在坍縮中形成一個高溫高壓的核心,並引發核聚變,在這個過程的持續下形成了太陽,它的光和熱正是來自源源不斷的氫核聚變,氫聚變產生氦。



每秒鐘有超過400萬噸的氫在消耗,但是相較於太陽的體積和質量,這只是微不足道的,其內部氫含量還能持續聚變50~60億年,也就是說我們頭頂的太陽還要溫暖得給我們提供至少50億年的熱量,所以完全不用擔心太陽燃燒殆盡,因為50億年後我們要麼早已滅絕,要麼已經移民其它星系。


而當太陽的氫耗盡時,它會進一步坍縮,以氦元素進行核聚變形成碳元素,並且溫度會上升,太陽的外層將膨脹延伸到地球或者火星目前運行的軌道處。這些膨脹出去的部分會成為行星狀星雲,留下一個炙熱的核心——白矮星,並在數十億年中逐漸冷卻和黯淡,這是太陽最後的歸屬。


百列滿滿


我覺得核聚變也好,什麼燃燒也好,不可能燃燒或者反應上億年而沒有枯竭,也不可能所放出的熱能一成不變。我猜想太陽周圍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磁場,不斷的旋轉著給太陽加熱,才使得太陽發光。由於該磁場一直恆定的存在著,也就使得太陽一直被加熱而發著光。


紫元29168999


首先是太陽依靠超級內壓促進核心物質發熱放光,表面會產生氫氦等物質燃燒。其二是太陽的能量不會耗盡,當光輻射帶走巨量的物質之後,太陽質量下降到和行星一樣小,但高熱還要持續很多萬年,最後剩餘質量遠遠小於行星。他將變成一個灰黑色的碳芯電池星球,電吸引力巨大!對周圍物質開始下一輪積累!變成行星,然後繼續成長為下一輪恆星……


用戶64763398449


太陽是依靠氫的同位素通過在超高溫超高壓下發生核聚變反應產生的巨大的熱量。由於巨大熱量的產生而發光發熱,不是我們生活中的火的燃燒。太空中也沒有氧氣,無法燃燒。這個原理和普通原理大不一樣。太陽是有氫元素通過重力作用聚合在一起,又因為如此大量的氫元素的超大壓力發生核聚變的,當有一天太陽用完了能量,就會變成一個密度特別大的白矮星,失去光芒,永遠黑暗,地球也不在溫暖


子之821


你們不要笑太陽就是天上神仙發的電,用完了會有新的神仙發你們等著,我就不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