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取消教師職稱真得好嗎?

這裡的風景與眾不同


教師職稱的評定有它出現的歷史必然性,但是任何的評定都會出現一些負面的影響,這種影響到極致就是本來的教育一人為本變成了教育以職稱為本了。很多老師的職業生涯都被職稱評定牽著鼻子走,發展到後面都變成掛職不上課了,都違背了教育工作的本質了,這對於我們社會而言真的是災難性的,基於這個宏觀的原因,教師職稱目前的評定方式肯定是要調整改革的,改革的目的是要讓老師把工作的中心放到育人上面,而且老師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和職業操守才能夠教出身心健康,品學兼優的學生。基於目前的教師資格評定製度,有很多不合理不公平的因素

榮譽證書,一線教師的傷仲永

要評選職稱,每年下來文件的條條框框以及要求的各類證書都是阻擋一線教師的一道坎,一線教師基本上很難得到各種獎項的證書,有些優秀的一線教師默默耕耘了一輩子,桃李滿天下都沒有評上職稱,付出和收穫完全不匹配。

指標被校領導把持

評職稱就像績效工資一樣,變成了學校領導們的隱形福利,基本上都被學校領導瓜分,有些學校所以的職稱都在領導手裡,一線教師完全沒有機會。

論文、課題、指標造假嚴重

評職稱需要發表論文,很多教師為了評職稱出錢買論文、買課題、買關係、買指標……造假嚴重。有些老師雖然不上課,但是為了評職稱,掛課時,嚴重違背職業操守。

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是在職稱評選中出現的,讓和多默默耕耘在一線的優秀教師很受傷,所以教師職稱評定的確是到了不破不立的時候了。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無憂精英網


答案:我認為,取消職稱當然好了。

全球範圍上看,實施中國這種,工資只與職稱相關,職稱決定一切,職稱一切定死的職稱制度的國家,真的沒幾個。“取消職稱制度”包括三個內涵:(1)把職稱作為一種榮譽制度,作為教師榮譽保持下去;(2)職稱與教師工資脫鉤;(3)放寬職稱評審通道。

(1)把職稱作為一種榮譽制度

在過去,特別是二十年前左右,那個時候職稱是很重要的。

我舉一個例子:因為當時的職稱制度可以區分教育的能力,現在有一個詞叫做“教研組”,以前缺老師,能力好的老師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帶年輕教師(許多老師並沒有上過大學,不具有教學基本素養),手把手教他們。實際上這些教師承擔了比普通教師更多的責任——教師教育。類似這樣的情況很多。事實上是同酬不同工的現象催生了職稱制度。

時至今日,職稱高低已經不是工作量大小的表徵了,特別是高等教育發展到今天,教師所承擔的職能基本是均衡的。正如提問者說的那樣,中二教師不一定就比中一教師差,高級教師不一定比中級教師乾的活多,職稱制度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基本功能。

(2)職稱與教師工資脫鉤

前面說了,職稱工資制度主要的功能是在特殊的經濟時代起到區分勞動強度的功能。眾所周知,目前區分勞動強度的主要是績效工資制度。那麼既然有了績效工資制度,為什麼還需要職稱工資制度表達績效差異?

(3)放寬職稱評審通道

加強過程性評審,把教書育人作為教師第一使命。職稱評審可以說是“一評定終身”,而教書育人是一個過程,這是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要重視的是什麼?是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的具體表現,讓教師們認認真真教好每一天才是重要的,讓他們去當研究者做科研、寫論文重要嗎?重要!但是那應該是給科研人員做的事情,我們希望把教師從與教學無關的、維護學生健康成長無干的事務中真正解放出來。通過每年的考核,強化過程性的考核;通過每年的考核,強化教師職業的歸屬和認同,避免“一評定終身”的現象。

另外,取消了職稱工資,那麼教師差異化工資水平應該如何體現?基礎工資和教齡津貼。

目前,國家經常性教育支出已經佔到生產總值的4%,這是一個合理的數字,但是教師工資分配的不合理性,制約了4%的效果。弱化職稱差異工資,強化職稱榮譽屬性;強調基礎工資和教齡津貼,落實績效分配製度,是基礎教育一個值得思考的方向。


帥氣的小眼神


我在大學工作,去年剛評完副教授,對於評職稱裡面的艱辛,特別有感觸。

先說這個問題,在大學階段,取消評職稱當然是不好了。

第一,對教師來說,不好。

很多教師,在仕途上沒什麼追求,一輩子工作的希望就是評個職稱。說取消就取消,這些老師們也未必答應,不論是評上的還是沒評上的,估計都不會同意。再說,老師的收入與職稱直接掛鉤。雖然有人說,取消職稱,還可以實行年薪制,並於工作年限掛鉤。但是,那種方式,第一不太可能,第二,毫無激勵效應,第三,即便是採取其他方式,也一樣會壓縮教師的利益。那麼,還不如就現在這樣,至少,評職稱的方式越來越完善,量化之後,也相對畢竟公平。

如果廢除職稱,教師們可能連個追求的東西都沒有了。這也不利於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啊。

第二,對高等教育本身,不好。

評職稱是全世界通行的辦法,那教授、副教授的職稱,拿到之後,在國際學術界都會有一定認可度的。如果取消的話,那就等於自廢武功,參加個國際學術會議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這樣,也不利於高等教育的發展。

如果對整個行業產生不良影響,對行業的從業者也產生消極影響,那最終受害的還是學生。

因此,在大學階段,是不能取消評職稱的。

現在的問題是,要儘量使職稱評定的程序、標準等更加規範化。特別是要杜絕其中的利益輸送問題。


新媒田宇


建議取消職稱的人未必針對的是職稱,而是職稱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問題。

首先,是很多人認為評審中的一些不公問題,比如評審條件中的論文,英語,計算機等等,評審過程中的不公開,以及人為規定的名額限制等等。

第二,關於評聘分開的問題,同樣因為編制問題,職稱不能及時與工資掛鉤,引發吐槽。

第三,職稱的引導作用。職稱晉升被成為某些人眼中的人生唯一目標,評上高級職稱則實現了人生追求,年輕教師的心理出現了同工不同酬的問題。

其實,客觀地講,職稱評審無論條件如何設定,都是建立在一個相對公平的前提之下,能夠晉升高級職稱的人員也大多是在教育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的,但是相對於公務員的晉升機制,教師只有評審一條路導致很多老教師三四十年教齡甚至連個中級職稱都沒評上,未免感到心寒。

探索兩條腿走路,有能力的、成績突出的人才可以參加正常的評審甚至破格晉升,一般人員參照公務員的晉升辦法達到一定的年限自動晉升,這樣既能鼓勵拔尖人才,又能照顧到大多數,或許是比較好的方法。


笑口常開201808026


取消教師職稱有利,也有弊

教師職稱取消的好處:

1、取消教師職可以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教師職稱評聘制度導致教師工資實施“按職稱分配”的原則。一些教師評上高級職稱後,就產生“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想法,工作上不再挑重擔,慢慢失去進取心。而許多沒有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在工作上勇挑重擔,卻拿著比有高級職稱的教師低很多的工資,工作熱情受到嚴重挫傷。

2、取消教師職稱各種不正之風會銷聲匿跡

職稱高低造成收入的巨大差距促使一些學校的教師們為了評職稱而爭指標、爭先進,影響人際關係和正常教學秩序。因為近幾年很多學校沒有指標和崗位,偶爾有一個指標或崗位,有些教師就不惜花錢發表論文,花錢評獎,催生腐敗,扭曲了教師的心靈,敗壞了校園的風氣。

3、取消職稱才能讓教師真正的迴歸到教學當中,才能激勵教師的專業發展,讓多勞多得、優績優酬變為現實。

教師職稱終身製成為阻礙教育發展的絆腳石。世界的發展日新月異,教師的知識是需要不斷更新的,而教師職稱終身制使一些已經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不再有動力學習新的知識。這樣不利於教師成長,使教師之間缺乏良性競爭。因此打破教師職稱終身制勢在必行。

教師職稱取消的壞處:

教師職稱的存在給老師設立了前進的目標,教師職稱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教師的專業水平,如果取消教師職稱不知道該如何評定一個教師教學的好壞?好多教師也將失去前進的目標。

你怎麼看待教師職稱?你認為教師職稱應該取消嗎?


中公教師


廣大教師取消職稱 ,非常不好。 我認為這是教師 當中有人自我貶低。

教師就是屬於專業技術人員。 什麼是專業技術人員呢 ?從廣義上來說, 專業技術人員指的是,指擁有特定的專業技術,並以其專業技術從事專業工作,並因此獲得相應利益的人。從狹義上說指在企業和事業單位(含非公有制經濟實體)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以及在外商投資企業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中方人員。

在這一群人當中 ,有註冊設備工程師等工程技術人員;有農牧師等技術人員、科研人員;有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等技術人員;有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高級教師、教師等人員(含高等院校、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中學、小學、);有民用航空飛行技術人員、船舶技術人員;有經濟師、助理經濟師、經濟員;有法律顧問;有高級會計師、會計師、助理會計師、會計員;有統計師、助理統計師、統計員;有翻譯、助理翻譯等人員、圖書資料、檔案館的館員、助理館員、文博人員、新聞、出版人員、律師、公證員、廣播電視播音人員、工藝美術人員、體育人員、藝術人員及政工人員。


教師歸為專業技術人員, 說明國家對教師的高度肯定,認為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人是具有專業技術能力的人。教師隊伍有人嚷嚷取消教師職稱 ,是不是一種自我貶低的行為呢 ?這樣說的人恐怕要仔細思量一下。

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門類繁多,除了教師隊伍有人嚷嚷取消職稱, 沒有哪一個部門嚷嚷說要取消職稱。難道只有教育部門最黑暗, 其他地方都陽光普照嗎?職稱評定都不困難?顯然,這是教師隊伍中有人英雄氣短。

建議廣大的教師不要自我貶低 。一旦取消職稱,教師歸為哪一類呢 ?教師自己在那嚷嚷說要取消職稱 ,是不是在告訴別人, 人人都可以取代自己在教育領域工作呢?

建議我親愛的同行們自己在教育領域學習新的知識, 增長新的技能, 真正的符合一個專業技術人員才具有的水準。不要在這要求取消職稱 ,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丟臉的事情。


教育之象


正是因為職稱制度存在得太久了,大家已經習慣了,所以才會產生這樣的問題。


不過,不知道題主是從哪兒聽說取消職稱的消息的,我從來沒有聽到過這樣的傳聞,但關於職稱制度改革,倒是有一些說法。


國外教育界也是有職稱制度的,美國大學也有教授啊,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吧。


我並不主張取消職稱制度,但職稱制度必須要改革,另外,要從制度上打破同工不同酬的現象。


什麼叫同工不同酬?這是職稱制度最害人的地方,也是職稱競爭慘烈的最重要原因。同樣是教師,一個教授,一個講師,上一樣的課,工作量相等,那個教授也許40多歲,而講師也許50多了。而教授的工資是講師的兩倍!


可是,那位50多歲的講師也是認真講課的呀,他只是不太會寫論文而已,也找不到門路去發表自己的論文。不過,也許他很擅長閱讀別人的文章,並把別人的觀點巧妙地融入自己的課堂,給學生收穫。


這樣的老師,憑什麼只領取那麼低的薪水呢?


教師職稱制度應當如何改革呢?我覺得比較好的辦法是積分制,分數夠了,直接晉升,不需要接受職稱評定委員會的考評。經歷過職稱評定的教師都知道,這個委員會,實在是太厲害了,他們的權力很大……


積分標準也要多元,不能只看課題和論文,有的教師特別喜歡上課,投入了大量精力,有的老師喜歡帶著學生開展藝術創作,幫助學生提高了創作水平。這些都是教學成果,都應當得到肯定和重視。廣泛、多元地認可教師的教學、研究成果,可以打破現存職稱評定製度中的不公平現象,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也會提高。


鷹眼小組


在瞭解職稱取消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職稱對老師帶來的實際利益。

對於老師而言,職稱最直接的作用莫過於工資了。

有高級職稱的老老師的工資比初級的要高很多。比年輕老師要多很多,加上教齡,甚至是兩三倍。

由於教師行業的工資水平相對社會行業普遍較低,評職稱在教師之間似乎是重中之重。有些老師的教學水平、對學生和工作,經常就是得過且過,而30來歲就已經評到了高級職稱。由於職稱評審缺乏真正的公開和陽光操作,使得職稱評審中一些醜惡現象常常已合情合理的形式出現與發生,導致部分青年教師在工作中除了教書就是顧著跟教務主任年級組長校長打好關係,畢竟誰晉誰不晉最終由領導來定。最終使我國的一些政策條例被變形走樣的發揮作用,也被很多教師所詬病。搞得職稱評審工作一地雞毛。

影響著教師圈子風氣,敗壞教師團結、阻礙教師整體素質。

職稱評定應該是促進教師工作的一種舉措,應該讓教師心中高興,但現在卻成了教師的痛,每年有那麼多教師承受職稱評定之痛,是對教師隊伍團結的破壞,是對教師整體素質提高的阻礙,更是對教師心理的一種傷害。教師行業相比其他社會行業從職場上來講是比較溫和及“友好”的,但是每每到了評定職稱季節,其樂融融的同事們開始撕下臉皮,人與群分了,開始站隊,為了幾分而掙個面紅耳赤。冷嘲熱諷成了常態。就是和你要爭個上下。這種影響教師關係的陣痛隨著教齡的增加反而不是那麼容易治癒。

花錢買文章發表,論文湊數。請槍手參加考試,敗壞了風氣的同時還搞花招。事業單位工資公開制度,評上職稱的老師收入高了,好像就多麼了不起,在普通老師面前就能高人一等。更容易讓老師之間產生猜疑,教師行業普遍又是女性居多,女老師之間愛八卦,某某高職稱女老師跟男校長關係私下頗好,是不是有什麼潛規則,引出風言風語。

有貢獻的不受尊重,老油條卻風光無限。

自1986年建立的教師職稱制度,有個重要的一點,職稱必須一級一級評。有的老老師常年處於中級教師職稱,與領導關係不親、沒什麼背景,偏不擅長溜鬚拍馬。正直、老實的教師次次被相關條例忽悠,與高一級職稱無緣。明明吃了半輩子粉筆灰、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的老老師,貢獻最多,卻在評職稱和收入上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讓老老師感到傷心,寒心,甚至是噁心。

綜上,個人認為,取消職稱對於廣大教師而言利大於弊,不知道各位怎麼看。


青年麥芒


我是一位高中教師,學校有一百多教師,高級職稱的是多數,近年由於定編,入學人數又減少,進的年青人很少,職稱造成的問題很大,我覺得很當把它取消掉。原因如下:

一是,評審問題大。儘管評審規定了具體要求,但實際評審過程中黑幕太大。託關係是基礎,沒有關係的,真的難以通過;整材料弄虛作假,有些證件來歷不明,也不能說明教學能力;極少參與教學的,甚至沒有參加教學的行政崗,能輕而易舉地通過職評,怎麼體現專業技術。問題多多,不想深究,我想,凡是參加過職評的老師都明白。

二是,按職稱定工資,是獎懶罰勤。在我們單位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多,大多還是年紀大的,由於拿職稱工資,他們的工資高高在上,但是他們承擔的教學任務最輕,因為,“船到碼頭車到岸”。而年青人由於職稱低,錢最少,但承擔著最繁重的教學任務。老老師有資歷,要照顧,上課混堂,除了家長有意見,校長也沒辦法。結果,不思進取,比誰輕鬆成為時髦。其中甘苦,一言難盡。

三是,人為製造矛盾。學校的很多工作是依靠個體完成的,並沒有多少工作上的矛盾,但是每年職稱晉級,評審職稱鬧得雞飛狗跳,矛盾極大。說實在的,這並非一定是校長在裡面攪和,而是制度使然,職稱一方面關係到收入,另一方面又關係到臉面,所以每個老師很看重,很正常,但是職稱又不能反映如實的情況,所以矛盾多多。每次看到同事們因為職稱鬧得面紅耳赤,心裡難受。

四是,違背社會發展趨勢。今天的社會,早已是按勞分配,按能分配。職稱多少有點論資排輩,很多行業都是國家組織考試,只考不評,可以減少一些矛盾。學校按勞分配,你職稱高,但教學不突出,不可以拿高工資。我最難受的是,有些人每節課混堂,結果課時津貼比我還高,因為他職稱高。想到學校按職稱發錢,心裡就憋悶。社會的發展早已過了論資排輩,學校還抱殘守拙。職稱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論資排輩的遮羞布。

以上,說法可能有點偏頗,但可以討論,如果有點類似感受的,請關注我,要交流的請留言。


木葉看人間


作為一名中學教師,辛勤耕耘講臺30年了,對於自己當初的選擇始終無怨無悔。近日,屢見媒體口誅筆伐,其中不乏許多專家,乃至於基層教師都在奔走呼籲,強烈要求取消教師職稱。

實事求是講,我對此舉實在不敢苟同,難道取消教師職稱對教師真的有益處嗎?1986年開始建立的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對調動廣大中小學教師的積極性,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促進基礎教育事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迄今為止,運行30餘年的教師職稱制度,國家不可能說取消就取消,何況目前沒有一種可代替的制度。所以教師職稱不能取消,但必須完善,克服弊端,發揮效能。這裡針對教師職稱弊端談談自己的認識,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職稱評定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是客觀存在的現實。但是,無論媒體還是專家學者抑或基層教師,在職稱評定的影響上,特別是消極意義上,明顯誇大其詞。



一是夠條件,沒指標。八、九十年代,職稱評定基本上符合條件和要求,就能評上。2000年以後,名額逐步減少,但不是沒有機會,只是競爭愈加激烈。並且職稱評定不是夠條件就上,存在優中選優問題,不可否認的是,當前指標分配名額明顯不足。

城鄉差異大,城市教師,特別是大城市按規定嚴重超編,農村地區普遍缺編。造成城市職稱指標嚴重不足,主要集中在中、高級職稱上,在農村學校依然沒有機會,確實是人事部門規定的中、高級人數比例存在不合理因素。這裡需要解決的是指標分配問題,需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職稱評定製度,而不是一刀切取消職稱。




二是職稱低、待遇差。教師職業本身就是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職業,現在職稱低,待遇差,主要是集中在年輕教師身上。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不論在哪個行業,與該行業從事時間比較長的人相比,都面臨這一問題,這不是教育行業獨有的現象。

年輕教師需要一個歷練的過程,不能入行後就抱怨,畢竟,教師行業待遇低是客觀事實,不僅僅是年輕教師,老教師何嘗不是待遇低?也就是說,待遇差不是職稱造成的,而是系統問題。



三是晉完職,不幹活。這樣的現象在教師群體確實存在,特別是高級教師認為職稱基本到頭了,根本不在想正高的事情,自然有所懈怠。其實,這個問題本身不是職稱造成的,不能因為有評上職稱不想再積極工作的,就取消職稱,這是“因噎廢食”。

職稱是提升教師工資待遇的一項重要內容,畢竟還有許許多多的教師評完職稱依然積極工作。需要解決的是進一步完善職稱評定機制,如何讓職稱更能提升人的積極性,而不是急於取消職稱。




四是不公平,潛規則。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各行各業都有“潛規則”。教師職稱評定的背後確實滋生了一些腐敗現象,買論文,買專著,託關係,走後門……

大家都很痛恨這種“潛規則”,既然有了“潛規則”,應該做的是完善評職稱的過程,減少“潛規則”,而不是因為“潛規則”,就取消了這項制度。何況“潛規則”,並不是職稱制度本身帶來的。



我們不能過多地關注職稱制度的消極一面,更不要過度渲染職稱評定過程中細節的東西,甚至是見不得光的陰暗面,反而忽略了職稱評定的積極意義。應當針對存在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讓職稱制度更有益於教師的專業發展,有益於教師生活質量的提升,有利於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