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孫武一生未嘗一敗,伍子胥是他的貴人,終被封為兵聖

之前聽說一個笑話,說一個因關係當上將軍的無學之人,因心血來潮想要學習帶兵打仗,手底下的人便給他拿來了《孫子兵法》,這人看到這部兵法後說道:我不學《孫子兵法》,我要學《老子兵法》。下面的人說沒有老子兵法,只有孫子兵法。此人大怒,說道:騙我不識數?沒有老子兵法就沒有兒子兵法,沒有兒子兵法,就沒有孫子兵法,所以我要學就要學老子兵法。

當然這只是一個笑話而已,我們權且一笑。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孫子兵法》在古代軍旅的傳播廣度。基本上帶兵打仗,尤其作為將領,《孫子兵法》是必學科目。像‘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兵者,詭道也’等名句甚至連平民百姓都可以詳熟能誦,後來人們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把《孫子兵法》用在商場,用在政治方面,也是得心應手,遊刃有餘。那麼作為傳奇人物孫武到底有著怎樣傳奇的一生呢?

孫武一生未嘗一敗,伍子胥是他的貴人,終被封為兵聖

孫武,出生在晏子時代的齊國,當時齊國也算是實力較強的國家之一,晏嬰也是比較有能力的宰相。當時齊國把持朝政的是田鮑國高四大家族,孫氏是田氏家族的至交,所以也稱田孫家族。孫武幼年與國姓家族公子國無咎關係甚好,二人在一次戰爭中同時參軍,並因在戰場有功而有機會在當時名將田穰苴手下學習兵法韜略。這也為孫武打下了良好的兵法基礎。如果當時四大家族可以相處和睦,估計孫武一輩子也可以穩步發展,並且飛黃騰達,官至大夫。但是四大家族的內鬥不斷,你來我往,發展到白熱化的時候國高家族被孫氏所滅,孫武也一度心灰意冷,便離開了齊國,去了當時並不發達的吳國隱居。

孫武一生未嘗一敗,伍子胥是他的貴人,終被封為兵聖

就是在他隱居期間,寫下了著名的兵法十三篇。與此同時,伍子胥為報父兄之仇,便一手策劃了專諸刺殺王寮的好戲(那把劍就叫魚腸劍),成功讓當時的公子光也就是後來的吳王闔閭登上了吳國的王位。由於伍子胥對新朝建立有大功,所以便立馬成了吳王闔閭的心腹寵臣。而此時的伍子胥卻仍在為父兄死於楚王和費無極之手耿耿於懷,一心想滅了楚國並手刃此二人。但是攻打強大的楚國對於當時的吳國國力來說並不現實,於是伍子胥便對吳王闔閭說道打仗我可能不行,但是有一個人一定行,他就是孫武。然後伍子胥一天之內就向吳王闔閭引薦了孫武幾十次,最後搞得吳王都煩了,礙於面子,才不得不去見孫武。一見孫武,孫武便獻出了兵法十三篇,並且成功的吸引了闔閭。

孫武一生未嘗一敗,伍子胥是他的貴人,終被封為兵聖

闔閭第一次看到兵法奇書,加上伍子胥的鼓動下,便有意讓孫武領全國兵馬,助其完成霸業。但是其他的臣子不樂意了,說此人毫無資歷,不能服眾。孫武卻當眾誇下海口,說道:我的兵法連後宮婦女也能上陣殺敵,勇往無前!於是就有了力殺二妃,婦人演兵的故事。孫武的解釋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殺雞儆猴起到震懾作用後,本來亂做一團的婦女立馬嚴陣以待,攻守有序,闔閭也正式拜孫武為將,統領全國兵馬。

孫武一生未嘗一敗,伍子胥是他的貴人,終被封為兵聖

在孫武的指揮領導下,吳軍一路向楚國殺來,以少勝多,攻城略地,不在話下。最後一度攻破了楚國的國都,伍子胥對老楚王鞭屍洩憤,闔閭更是睡了老楚王的夫人,楚國幾乎陷入了滅亡的絕境。若不是申包胥痛哭求救於秦,想必楚國就要就滅亡了。孫武也因其在兵家的成就被後人尊為‘兵聖’。至於孫武結局如何,至今尚且沒有一個定法,據說後來是辭官歸隱,其後人孫臏也成了一個偉大的軍事家,與孫武合成二孫。

孫武一生未嘗一敗,伍子胥是他的貴人,終被封為兵聖

也正是由於孫武的結局不詳,加上孫武的事蹟都是以《史記》作為證據的,之前的《國語》和《左轉》都沒有關於孫武的記載,甚至攻楚之戰只有伍子胥的記載而沒有孫武,所以後人在孫武的考證上也有很大的異議。最重要的分歧觀點稱:孫武就是伍子胥!因為孫武的經歷在伍子胥身上都能夠出現,而武和伍又是諧音,很可能是司馬遷的《史記》中出了通假字或者是有個人感情而塑造的一個人物。該觀點認為《孫子兵法》就是伍子胥所做,並列舉什麼公孫、鮑孫氏等為旁證。

不管歷史如何,歷史已經成為歷史,我們權且不去詳細考證。但是《孫子兵法》及其帶給我們的東西才是前人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