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為什麼很多大學生畢業後還是找不到工作,他們在大學做什麼?

網友一:

大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已經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已經引起了大學生本身、社會企業、各級部門的聯合關注和解決。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話,究其原因有以下幾種:

1.專業能力不足。到了大學裡面,很多大學生放鬆學習,轉向吃喝玩樂,尤其是現在的很多大學生偏向於打遊戲、看電視劇等,荒廢了大學期間寶貴的學習時間,自己的專業沒有好好學習,導致了所選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不足。進而到了工作崗位上,沒有能力完成工作。

2.眼高手低。很多大學生以為上了大學就能後找到理想的工作,就不用太辛苦,所以很多大學生傾向於那種薪酬比較高、不加班不辛苦、又倍有面子的工作。但是在當下大學生氾濫的前提下,這種想法早已經過時了,可是很多大學生依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從而導致了眼高手低,不願意從小事做起,從基層做起,從而找不到工作。

為什麼很多大學生畢業後還是找不到工作,他們在大學做什麼?

網友二:

大學教育和社會需求脫節。

大學是教書育人的象牙塔,是人生的啟迪,是生命價值觀和人生信仰觀形成及發展的最重要的地方。這種觀點準確來說,是90年代-00年代時期,中國當時興起的文學潮、哲學潮形成的觀點,不代表現在社會的主流觀點。因此目前的大學教育依然是在精神層次的修養更為重要,而忽略很多技術技能層次的鍛鍊和培養,即使是大學老師也不會太注意這一點,所以造成了大學教育和社會需求脫節,學生在大學裡面根本學不到更好的技能,一畢業自然而然失業了。

網友三:

現在不要說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了,就很多研究生畢業了也找不到工作,為什麼呢?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我還要不要上大學?需要選擇什麼專業才能找到好的工作?這是上大學前很多人都必須的思考的問題。

1.大學中和初高中不一樣,沒有老師管,全靠自覺,也就印證了“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句話。課程上就只能學到簡單的知識,還是要自己平時多專研,實踐。

2.大學生活豐富多彩,好不容易經歷了壓力山大的高考後可以輕鬆輕鬆,同學一起打遊戲,聚餐,逛街,旅遊,各種亂七八糟的事情很多。四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一晃就過去了,等到想學習的時候,已經沒有時間啦。

3.現在的技術、科技那麼發達,每一年畢業的人那麼多,但是退休的人又有多少?新曾的職位又有多少?就連賣苦力都比不過那些在外已經工作好幾年的人。

為什麼很多大學生畢業後還是找不到工作,他們在大學做什麼?

網友四:

社會上有種說法叫做大學生畢業就是失業,這句話當然有些誇張的成分。表面看是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其實真正的是大學生找不到自己認可的工作,大學生往往偏向於找的工作要麼是熱門行業,要麼是行業的較高的級別工作,或者收入較高的工作。收入低或者冷門比如製造業等,大學生不願意去。有的甚至不屑於去找這類工作。表面上看是大學生一畢業就失業,但是其實情況是找不到自己認可的工作。

網友五:

畢業季就是失業季。曾經的“天之驕子”,應該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啊,怎麼會是如此的狼狽?昔日的大學生是何等的風光?而如今的大學生面對就業卻眉頭緊皺、望洋興嘆。而另外一面,卻是社會用工荒。這又是為何?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試著為大家揭秘這到底是為什麼?各大招聘網站上的招聘信息漫天飛足可以看出,這個社會並不是缺乏就業崗位。可為什麼大學生還是找不到工作?

我覺得主要還是大學生對自己的定位不準確,眼高手低。剛才說了這個社會並不缺工作,也不缺機會,一個沒有文憑的農民工都可以賺得一份高工資,養活一家老小,而你卻連工作都找不到?笑話!很明顯,很多學生由於對自身定位過高,沒有做出正確的自我評價。

為什麼很多大學生畢業後還是找不到工作,他們在大學做什麼?

網友六: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大學生這個群體,都是屬於整個社會中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群體。以現行的教育制度來看,一個接受了完整的系統教育的大學生,到大學畢業時,已經接受了17-19年的教育。這個過程,無論是社會還是家庭,乃至學生本人,都付出了大量成本。臨到大學畢業,無論是學生家庭,還是學生本人,一般都希望能找到一個比較滿意的工作,也就是對找的工作有一個較高的心理預期。

而大學的擴招、經濟運行的週期性、個人能力和素養的差異,使得不少大學生在就業市場並不具備足夠的競爭力,現實中可以提供的就業機會和工作崗位與大學生本人的心理預期並不匹配,使得不少人在預期與現實的碰撞中,選擇了放棄可以得到的低於自己心理預期的工作機會,而出現了畢業即失業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