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一家省級“引進外資”戰略試點國企的興衰歷程

一家省級“引進外資”戰略試點國企的興衰歷程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侯雋|北京報道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24期)

“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冰箱好”。這個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廣告語,可能就此成為絕唱。

6月6日,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河南新飛家電有限公司以及河南新飛製冷器具有限公司管理人擬通過拍賣標的的方式確定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河南新飛家電有限公司以及河南新飛製冷器具有限公司(以下合稱“新飛公司”)全部股權將進行公開拍賣活動,起拍價為4.5億元。此外,新飛公司名下的土地、房產等也將於7月5日開始拍賣,起拍價1.15億元。

新飛公司破產傳聞隨之而來。

6月11日,新飛電器公告稱,新飛公司並沒有破產清算,而是在有序進行重組程序,重整計劃已獲得河南省新鄉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計劃將通過股權公開拍賣的方式公平、公開、公正地招募重整投資人。

曾經的冰箱王怎麼了?是什麼使新飛最終走上重組之路呢?

一家省級“引進外資”戰略試點國企的興衰歷程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侯雋 攝)

新加坡豐隆“甩鍋”撤資

“從去年11月開始就沒人幹活了,倉庫都被貼上封條,過年的時候說找到了資金,但是又沒有下文。”新飛電器職工李飛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說。

2017年11月初,新飛全面停產。新飛電器發佈聲明,稱由於面臨市場競爭和收入下滑,新飛電器在過去幾年出現持續虧損,雖然外方股東給予大量的資金和支持,還是無法徹底扭轉局面,迫於資金鍊壓力,唯有停止生產活動。

4月13日,豐隆亞洲有限公司(新飛公司原大股東,下稱“豐隆亞洲”)發表公告表示,新飛公司自2011年以來一直在虧損,鑑於中國冰箱、冷櫃類家電行業整體產能過剩及競爭加劇,近年來其業績也一再惡化,在過去的兩年中,新飛公司分別在2016和2017年出現了1.20億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5.75億元)和1.28億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6.13億元)的稅後淨虧損。豐隆亞洲明確表示將從新飛公司撤資,並書面通知新鄉中院和管理人。

公開資料顯示,豐隆亞洲隸屬於新加坡豐隆集團,是新加坡最大的房地產和酒店業投資發展商及標杆企業。

上個世紀90年代,在中外合資辦廠的熱潮中,新飛冰箱成為河南省“引進外資嫁接和改造國有大中型企業”戰略的試點。在新鄉市政府的撮合下,新飛冰箱引入豐隆集團。

其中,代表新鄉市政府的大股東新飛集團控股49%,豐隆集團持股45%,剩餘6%的股份由河南省駐新加坡辦事處創辦的新加坡豫新電器持有。

自此,新飛冰箱變成了中外合資企業新飛電器。隨著後期一系列的股權轉讓,豐隆集團實現對新飛電器的絕對控制,股權佔比達90%,中方的經營管理權徹底喪失,“新飛”自此成為新加坡品牌。

“引入外資後遭遇水土不服是拖垮新飛的一大主要原因。”資深家電分析師梁振鵬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說,豐隆集團本身不做製造業務,對中國家電市場不大瞭解,致使新飛錯過了多元化發展的機遇。“而且豐隆控股後沒有很好地保留新飛原來的高管團隊和技術骨幹,人才大量流失也使得企業在經營管理上越來越不完善。”

從“四朵金花”到“冰箱之王”

新飛電器曾是中國冰箱行業巨頭,巔峰時和海爾、容聲、美菱並稱為冰箱品牌“四朵金花”。

和長虹等家電企業一樣,新飛的前身是小型地方軍工企業——1958年創建的新鄉市無線電設備廠。

1983年,劉炳銀成為該廠廠長。為了擺脫困境,劉炳銀前往當時最開放的廣東等沿海地區考察,發現南方地區很多家庭開始使用冰箱,決定上馬白色家用電器項目,作為企業的轉型之路。

“其實河南是最早有製冷專業和家電專業的地區,我們學校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開始向新飛、格力、容聲等企業輸送人才。河南的學生很多比較戀家,很多優秀的人才都去了新飛,而且當時他們的待遇也是同行業最好的。”河南輕工業大學自動化專業教授李淑君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回憶說。

1984年,新飛冰箱項目正式在國家輕工業部立項;1985年,公司從飛利浦引進了現代化冰箱生產線;1986年,新飛年產能10萬臺的電冰箱產線投產,“新鄉—飛利浦”品牌冰箱正式上市銷售,這也是新飛品牌名的來源。

從1986年開始,及時轉型的新飛公司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尤其是1990年,劉炳銀學習當年的海爾張瑞敏,當眾怒砸400臺不合格冰箱。新飛“砸冰箱事件”,不但增強了客戶信心,也提高了新飛人的質量意識。僅僅兩年不到的時間,新飛冰箱因品質優良,被國家領導人帶出國門,成為中國家電製造業的一張國際名片。

“海爾最輝煌也就佔17%的市場,我們到過20%。可以說,新飛當過全國老大!”作為新飛的老員工,李飛回憶起當年的盛況感慨無比,“我的工資1995年就達到1700元一個月了,當時在新鄉市,我那些同學一個月才500元。親朋好友都找我買冰箱,供不應求。”

1996年以來,新飛連續8年產銷電冰箱突破100萬臺,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位居中國電冰箱行業前列;1997年新飛品牌價值已高達31.84億元;2002年9月,新飛冰箱、新飛冷櫃被認定為“中國名牌產品”,成為中原地區唯一的擁有兩個“中國名牌產品”的家電企業。2002年,新飛冰箱的產銷總量躍居中國冰箱行業前兩強,扣除出口因素,僅國內市場佔有率就高達18.88%以上。

可以說,當年的新飛盛極一時,打敗過三星、西門子,遠勝海爾、格力,一度被譽為中國“冰箱之王”。

錯過多元化轉型

彼時,外界認為合資後的新飛電器可以利用外資在資金、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優勢,增強市場競爭力。

根據媒體報道,1996年到2000年,新飛冰箱的銷售量從120萬臺增長到160萬臺,銷售額在20億元至30億元區間浮動,不過,利潤率從1996年的16%逐漸跌到2000年的6%以下。

從那時開始,海爾、美的等企業走向多元化道路,而新飛似乎並沒有趕上多元化的步伐。

2011年出版的《廣告到底》一書中寫道,劉炳銀曾表示:“大而全有啥用?海爾不是搞了許多新玩意嗎?實踐證明也沒啥值得可牛的嘛,實現利稅還沒有我的1/3多呢。”

對於上市,劉炳銀也有自己的理解,“北京的、上海的、深圳的……一撥一撥中介跑過來‘鼓搗’新飛上市,一分錢不要,白幫忙,我都沒動心。我對他們說,上市不就是搞錢嘛,我的錢還沒地方花嘞,銀行還向我貸款哩”。

不過,多名新飛員工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透露,新飛也在多元化道路上進行過嘗試。“現在外界都說劉總當年反對多元化,其實當時情況很複雜,我們也開了新的無氟冰箱生產線,也有收購其他企業,但是一言難盡。”李飛回憶說。

1997年,劉炳銀想帶領新飛進入空調市場,彼時惠而浦正準備賣掉藍波空調,不過這一方案被董事會駁回;2000年,劉炳銀又試圖收購廣東三榮空調,仍舊被董事會否決。

命運偏偏在最關鍵的時候發生了變化。

2001年,劉炳銀突然因癌症病逝,李根繼任。有新飛員工介紹說,李根無論從號召力還是性格上都無法和強勢的劉炳銀相比。2005年,新鄉市政府將新飛集團在新飛電器所持有的39%國有股權作價5.1億元轉讓給豐隆亞洲,此後李根逐漸淡出。2006年,豐隆方面的張冬貴全面接管新飛,並空降400多名員工,將新飛的中高層進行“大換血”。

自此,新飛長達10年的內耗開始。

據多名新飛老員工回憶,張冬貴接管後,因中外員工待遇相差巨大,合資後10多年沒給工人們漲薪,2012年一線工人的工資仍是千元左右,一度出現員工大罷工的局面。此後豐隆不斷空降換人,但雙方的矛盾依然不可調和。

有業內人士評論稱,在全球尤其是中國,家電行業競爭如此激烈,失去人才、沒有核心技術、還在內耗的新飛,在產品、品牌、服務、營銷上全線潰敗,只是時間問題。

償還所有債務或有困難

內外交困的新飛,還因決策失誤,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2011年5月,新飛電器投資2億元擴充冰箱產能。新飛當時對未來5年的市場預測較為樂觀,將冰箱總產能提升至年產1000萬臺以上。而2013年1月31日家電下鄉補貼政策的全面結束,迎面潑來了一盆冷水,新飛過高估計市場,導致大量庫存難以消化。

中怡康數據研究顯示,2011年,新飛市場份額已由之前的行業第二位,跌出國內品牌前五位。奧維德數據則顯示,2012年新飛冰箱銷量同比下滑37%,市場份額開始連年下跌,並於2014年徹底跌出國產冰箱品牌前十名行列。

新加坡豐隆公佈的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6年,新飛電器的虧損金額分別為5166萬新加坡元、1.17億新加坡元、3763萬新加坡元、6064萬新加坡元、1.1億新加坡元、1.3億新加坡元,6年時間虧損總計5.07億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24.32億元)。

目前,阿里拍賣上已經掛出了新飛公司的股權拍賣信息。豐隆亞洲董事會認為,如果提議的股權轉讓成功,將降低豐隆亞洲在中國高度競爭消費品市場的虧損,並剝離不良和無利可圖的資產。

雖然離6月28日正式拍賣日還有一段時間,但新飛的股權拍賣已吸引上萬人次 “圍觀”。有數據顯示,上千人對該拍賣設置了“提醒”。相關人士分析,新飛的品牌仍具有一定影響力,也許將吸引眾多“接盤者”參拍。

根據河南新鄉中級人民法院指定的新飛公司管理人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制訂的新飛三公司重整計劃摘要,新飛破產後會清退所有員工,預計補償金額達到1.58億元,債權申報總額超過25億元。而據業內人士估算,新飛賬面總資產不到11億元,即使是算上新飛電器/土地的拍賣價,償還所有債務或還存在困難。

“重整成功後,新飛公司將獲得重生,新飛雄鷹將再次展翅翱翔!”新飛公司表示。

此前,新飛在2012年與2013年分別遭遇過停產危機,但在政府的介入與幫助下度過兩劫。此次危機否能再次度過,新飛是否就此成為絕唱,尚待揭曉。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