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朱雀投資:機寓於危

6月15日特朗普簽署命令,決定對中國500億美金商品加徵25%關稅,中國政府作出迅速回應,決定對美國同等規模和同等質量的商品加徵同等幅度的稅收。昨日白宮發言人揚言,特朗普可能繼續對中國2000億美金商品加徵10%關稅。19日,A股開盤後即跌破3000點,盤中一度跌破2900點,並再現“千股跌停”,截止至收盤,全天上證指數下跌3.78%,創業板指下跌5.76%,兩市跌幅超過9%的公司超過1600家。

大跌是誰的“鍋”?

19日A股市場大跌,其導火索是貿易談判後美方出爾反爾,導致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同時,疊加陸家嘴論壇期間,一行兩會高層發言中傳達出更嚴監管的預期。在國內外影響因素同時、突然強化之下,市場擔憂頓增、投資者情緒瞬間冰點,從而引發恐慌性下跌。

為何跌了那麼多?

今年以來,A股市場一直面臨著三大風險點:其一,擔憂國內內需變弱;其二,擔憂金融監管使得資金緊張並影響實體經濟;其三,擔憂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影響外需和國內轉型。由於這三大風險均需要長時間的數據來證偽,因此它們的存在,便猶如高懸在2018年A股市場之上的“達摩克斯之劍”,持續壓制了A股市場的向上動力。

同時,在19日大跌之前,市場上已經存在著一些壓制投資者情緒的因素,比如:(1)臨近6月底資金面偏緊,疊加CDR、IPO、央企結構調整基金等帶來的流動性擔憂;(2)資管新規、信用違約的交叉影響及其他影響,如機構對場外股票質押的政策趨緊;(3)中美貿易摩擦的激烈程度與持續程度超預期;(4)對宏觀經濟向下,信用緊縮的擔憂;(5)上證指數跌破3040前低後,股市技術形態較差;(6)持續下跌後投資者離場,產品止損的負反饋;(7)信用資金成本的切實抬升;(8)對海外市場動盪的擔憂。

此外,近年來A股市場參與者中機構投資者的佔比不斷上升,市場有效性大幅提升的同時,也導致某一時段內市場容易出現過高的一致性預期或同步性操作, 這會導致短期市場波動率提升。

綜上所述,在這種市場上行乏力、投資者情緒持續低位、波動率提升的情況下,特朗普的出爾反爾殺傷力可想而知。

怎麼看待嚴監管?

金融去槓桿是三大攻堅戰之一,監管層已反覆強調有效化解系統性風險有利於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認為投資者對監管的邊際變化有一個逐步適應與自學習的過程,未來監管政策實施的協調性與有效性將進一步提高,投資者的適應能力也將進一步增強,監管對市場的影響勢必會逐漸緩和。

接下來朱雀怎麼看?

19日劇烈調整之後,市場系統性風險在調整之後得到充分消化,目前仍需關注的因素有:高層反覆強調高度警惕引發系統性風險,有效化解有利於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貿易戰以中美結構性矛盾為背景,由美方主導並升級。但本屆政府過往所表現出的決策力、執行力,讓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隨著未來應對政策的落地,當前局面會大概率向好的方向發展。

同時,我們還注意到19日大跌後,A股市場整體估值已低於2016年熔斷後低點,不少行業估值甚至已創造或接近歷史最低記錄。從歷史上看,在經濟社會總體穩定的背景下,類似的市場帶有情緒性的恐慌性大跌往往會為長期投資者提供買入優質標的的良機,我們內部的自下而上擇股指標也顯示出:目前指數已跌入較確定的絕對收益區域。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基本面穩定,內需對經濟拉動不斷提升,黨的19大對下一步改革開放已經做出了全面部署。A股市場槓桿率與整體估值都遠較2015年同期健康。自上而下觀察,大可不必悲觀。

因此,我們傾向於認為在當前社會經濟整體穩定的背景下,市場的恐慌性大跌,恰好為價值投資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資佈局良機。整體上,我們會維持對2018年“指數小年、結構大年”、“一個震盪格局”的基本判斷,市場系統性風險在調整之後得到充分消化,後續價值股和成長股都將存在結構性機會。投資的關鍵還是在於公司的選擇,我們將從行業空間、公司核心競爭力、管理層能力、估值的合理性等方面出發,通過深入、精細的產業研究,自下而上發掘最優質個股,為投資者創造長期穩健的收益。具體操作上,我們會在充分準備外生衝擊的投研預案前提下,優化組合結構並進行積極投資,新能源、現代農業、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消費升級與新零售、金融、TMT等都是我們長期看好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