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是中國政府實施大熊貓等瀕危野生動物遷地保護工程的主要研究基地之一,是我國乃至全球知名的集大熊貓科研繁育、保護教育、教育旅遊、熊貓文化建設為一體的大熊貓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研究機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位於成都北郊斧頭山山側的淺丘上,建成了科研大樓、開放研究實驗室、獸醫院、獸舍和熊貓活動場、天鵝湖、大熊貓博物館、大熊貓醫院、大熊貓廚房等,形成竹木蒼翠,鳥語花香,集自然山野風光和優美人工景觀為一體,適宜大熊貓及多種珍稀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生態環境。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是以造園手法模擬大熊貓野外生態環境,綠化覆蓋率達96%,營建了適宜大熊貓及多種珍稀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生態環境。這裡常年養著80餘隻大熊貓以及小熊貓、黑頸鶴、白鶴等珍稀動物。

成都熊貓基地最重要的教育功能是:讓公眾瞭解瀕危物種的狀況、自然棲息地保護的必要性、人類的保護行為、圈養種群的基本需求以及人類與非人類動物互動交流的樂趣等。

成都熊貓基地是國家授予的“國家科普教育基地”。我們是中國第一個擁有專門保護教育部門和專業、專職教育工作者的瀕危動物保護機構,定期開展保護項目。我們是中國首家與外國就地保護教育專家合作,並在城市和邊遠農村開展保護教育的機構。我們已經設計了針對大學、中學和小學的保護教育教程,設立了年輕動物學家、志願者、教師研討班和季節性露營等保護教育項目,以幫助更多人瞭解並保護大熊貓及其它野生動物。

成都熊貓基地著重於推進中國野生動物保護的研究。大熊貓是最主要研究的目標物種之一,其它物種還包括華南虎、小熊貓及金絲猴等。研究領域包括繁殖、營養、獸醫及行為學等。在這些領域取得的進展使我們能夠為圈養物種提供最好的保護。此外,相關遷地保護和就地保護研究成果同樣可用於促進野生和圈養大熊貓種群的管理。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主要景點

  • 基地現種植有觀音竹、琴絲竹等景觀竹,經過多年的栽培,在園區內已形成了與大熊貓特色旅遊景區自然環境和諧交融的竹林參觀道。同時,植被豐富,種有櫻花、大葉樟等多種具有觀賞價值的特色植物。

  • 園區內還飼養了小熊貓、白天鵝及孔雀等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多種野生鳥類、蝴蝶和數百種昆蟲也在此生息繁衍,吸引了眾多海內外遊客前來觀光。

  • 與大熊貓親密接觸是基地最大的旅遊特色和亮點。在仿生運動場,遊客可近距離觀看不同年齡段的大熊貓的生活狀態,看大熊貓或臥或坐,或飲或嬉,或進或出的嬉戲畫面;在大熊貓產房,可零距離欣賞大熊貓母親哺育幼仔的生動場景,被譽為“中外遊客與國寶親密接觸的最佳旅遊目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