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學攝影到底是靠天賦還是靠勤奮?有的人投入大量資金、時間和精力,攝影水平總是停滯不前;而有的人一點就通,舉一反三,大片總是很容易。

今天我們採訪了一位攝友,學習手機攝影才一年的時間,就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如果你經常閱讀我們每週一的《攝影作品周展》文章,那麼你對 @靜待花開 這個ID一定不會陌生。

首先

我們一起來欣賞@靜待花開的部分手機攝影作品

風光類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冬日裡的龍王海》

藍天白雲、雪山映襯下的龍王海,拍攝於四川畢棚溝。由於上山晚錯過了最佳拍攝時間,天空的雲層缺乏層次,所以後期轉為黑白。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邛海晨光》

抓拍於西昌邛海邊。當時天空很漂亮,還有海鷗在空中盤旋,便定格下了這個畫面。後期通過基礎調整,色調對比度、曲線,突出細節調整,使畫面更加通透。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春天裡》

手機+微距鏡頭拍攝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海鷗》組圖

西昌冬日的陽光溫暖和煦,在邛海越冬的候鳥越來越多。這些是今年在邛海邊抓拍的一組海鷗的照片。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喂海鷗的老人》

人像類

世界攝影大師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曾經說過,“你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上妝》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青衣》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寬窄人生》

最早拍人像,鏡頭是不敢對著陌生人的,後來發現成都寬窄巷子可以拍戲曲人像,還歡迎拍攝。川劇演員在化妝的過程中,基本上是處於相對靜止狀態,就有充分的時間構圖、對焦、調整曝光,經過多次練習也就不再害怕了。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街頭藝人》

拍攝於成都寬窄巷子,抓拍陶醉在音樂裡的民謠大師兄。因背景雜亂,用了人像模式虛化並轉黑白突出主體。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白族老人》

拍攝於四川西昌,正月初二在廣場上翩翩起舞等待民俗表演的老人吸引了我,徵得同意後,在交談過程中拍到了這張表情自然放鬆狀態下的已七十八歲高齡的老人。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穿越·對視》

攝於成都寬窄巷子。圖中的妹子是位大四學生,一行五人快畢業前來成都旅遊。在她們的主動要求下,我為五人分別拍照,按照我的建議擺拍,最後加了微信傳了照片,看後非常開心並表示感謝。攝影既悅己又悅人,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色影街頭》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街頭光影》

這兩張是上完老師的街頭光影人像課後,就開始滿大街的尋找光影和色彩,好照片是走出來的也是等出來的。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老成都的記憶》

書信曾經是人們重要的通信手段,隨著網絡化時代的到來,已逐漸淡出了我們的生活。

靜物美食類

今年五月初,因體檢發現身體出了狀況不得不接受手術,住院期間學了老師的第一期靜物美食課,因為太喜歡這個課程,出院後就迫不及待的試拍了幾張,沒想到一張被視覺中國發來了邀約圖片通知,上傳入庫銷售。另外一張入選了Fotor“手機也能拍大片”活動裡的熱門圖片,對靜物的拍攝也就更有了興趣。

這兩張圖在我後來補交的課後作業裡只得了3分(滿分5分)。但看了老師的點評受益匪淺,也正是有了老師的嚴格要求,才有了後來更多更好的作品。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在這一個多月裡,有陽光的日子就在窗戶邊追逐光影拍暗調靜物,陰天就拍亮調靜物,像這樣的卡片陸續收到了37張。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水果玉米》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油桃》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鮮果》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影子》

這四張上榜“Fotor-靈感”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靜思》

學手機攝影一年,她收到了「視覺中國」的供稿邀約

《非洲菊》

這兩張收到了視覺中國邀約供稿通知

看完 @靜待花開 的作品,相信你也被震撼到了,構圖非常巧妙,對光影的運用、人物細節、瞬間的抓拍都非常純熟,可以說是把手機攝影的優勢功能都體現得淋漓盡致。

順便也向 @靜待花開 採訪了幾個問題,來看看她的回答:

@楊精坤: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吧?

@靜待花開:我的網名叫靜待花開,四川成都人,手機攝影愛好者。曾經在一家國有銀行從事金融工作,現在是全職媽媽。學手機攝影一年,作品在《手機攝影技巧》、《一日一圖》、《瀚圖影像》、視覺中國、Fotor等多個攝影平臺投稿,多幅作品獲得編輯推薦和精選,常用的攝影手機是iPhone 8P。

@楊精坤:什麼時候開始學攝影的?為什麼喜歡用手機攝影?

@靜待花開:每一個愛生活的人都關注了“手機攝影技巧”,所以我也不例外。從2017年5月關注公眾號後便進入到了攝影的世界,每篇必看,收穫頗多。從攝影小白開始成為手機攝影班21期的學員跟老師學攝影,現在基本上學完了老師所有的課程(鐵桿粉絲無疑了)。

幾年前買了尼康D90,只會自動模式。單反太重,旅行也沒帶出去,基本上就處於閒置狀態,就沒了學的動力,旅行中拍照基本上都是用的手機。記得在青海湖邊見到過的最美的彩霞滿天還是用行車記錄儀拍的。所以每次回看照片都會覺得特別遺憾,看過的美景和遇到的人沒能很好的記錄下來。喜歡手機攝影因為它靈活、便利,能讓你發現原本發現不了的瞬間和生活之美;手機也可以拍大片,隨時隨地很輕鬆的去記錄身邊的美。

@楊精坤:主要通過哪些方式學習攝影呢?

@靜待花開:很幸運,學攝影基本上沒走過彎路。主要是跟著老師的課程學習,加上閱讀攝影書籍。看優秀的攝影作品學習、借鑑別人的長處,然後再大量的實踐拍攝,這才是最重要的。

@楊精坤:學習手機攝影的過程中有遇到什麼瓶頸嗎?

@靜待花開:學了一段時間就遇到過:一是怎麼拍都差不多,難以再向上突破,再就是不知道該拍啥,這種情況過一段時間又會出現。

@楊精坤:學習攝影后,對自己的心態、眼界或生活有沒有什麼改變呢?

@靜待花開:手機攝影已成為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幾乎每天都會拍。曾經喜歡的種花種菜、烘焙、追美劇等等都沒有一樣像攝影這樣讓我痴迷。學攝影,不僅僅能學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培養一顆發現美好事物的心。攝影也能讓心靜下來,褪去浮躁,更加熱愛生活了。

@楊精坤:對於新手攝友們,有沒有什麼攝影學習建議呢?

@靜待花開:

對於剛開始學手機攝影的朋友,主要有幾個小建議:

1、熟悉手機拍照的各項功能和基本操作,能最快速的打開相機,不錯過“決定性瞬間”。

2、保持手機鏡頭的清潔,確保畫質清晰。

3、懂得熟練的運用攝影語言,給照片加分。

4、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多實踐、多總結;多看優秀的作品,不斷提高審美趣味。

5、後期適度,寧欠勿過。

6、學攝影沒有捷徑,除了勤奮;另外,選擇一位好老師也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通過這段對話,相信大家都能瞭解到,攝影水平的提升,除了找對方法之外,更關鍵的是需要大量的練習,不間斷的拍攝。作為攝影愛好者(並非職業攝影),@靜待花開 一年的時間,就產出了數百張優秀的攝影作品,這種勤奮度是難能可貴的。

只要按照正確的方式,一直勤奮下去,就一定會有回報!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攝友採訪,希望通過@靜待花開的作品和經歷,能夠給攝友們更多拍攝的動力,用手機也能創作出精彩的作品。

...........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