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老字號建新園米線,讓昆明人天天都回味的美食

如果說每個城市都有他們固定的城市飲食情結的話,那麼在昆明“米線情結”似乎可以算作其中一個。據說,人的味蕾習慣在5 歲以前就已形成,也就是所謂的口味習慣。正如廣東人愛喝湯,北方人愛吃餃子一樣,昆明人的米線也是一種從小培養的習慣,即使他們遠在天邊,說起米線就全部想起了建新園的過橋米線。建新園於1906年建立,原名三合春。1952年公私合營成立後更名為建新園。

老字號建新園米線,讓昆明人天天都回味的美食

其實過橋米線是昆明最家常、最普通的小吃,家裡可以吃;食堂可以吃;街邊小販那裡也可以吃,但建新園的米線卻紅火了100年,這無疑可以在昆明地方史上佔一席之地了。把一碗吃食搞得有些歷史含義,需要用時間來證明,100年,這個時間足夠了。

老字號建新園米線,讓昆明人天天都回味的美食

一碗純正的過橋米線據說是最具雲南風味的特色飲食,拌上魚、肉、蛋、菌、菜等同吃,用料豐盛,吃法也別有一種悠閒的技巧,經濟又實惠。昆明建新園的過橋米線是昆明小吃的薈萃出的小吃精華,來用餐的本土居民經常在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

老字號建新園米線,讓昆明人天天都回味的美食

近年來,米粉米線行業總體增長比較平穩,從需求結構來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檔米粉的需求量有所增長,高檔米粉的市場佔有率整個米粉市場的消費比例有所增加。昆明建新園的過橋米線,隨著我國經濟穩定快速的增長,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明顯提高,米線市場表現出旺盛的發展勢頭,米線消費成為拉動消費需求穩定增長的重要力量。

老字號建新園米線,讓昆明人天天都回味的美食

從昆明老字號的歷史上看,特別是飲食業的老店,很多老店拆除後基本壽終正寢,而建新園在昆明城市歷次大規模拆遷中得以存留,這值得慶幸。如今寶善街雖然高樓林立,但你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得到建新園老店。說起米線就無一例外地想起了建新園的燜肉米線。常年穿梭於酒樓食肆的人們常說“還是家裡味道好”,一般說來自家搞的家常口味用料當然講究,這也造成了個人口味挑剔的參照標準,但建新園調製出來的口味,大眾“吃了都說好”。

老字號建新園米線,讓昆明人天天都回味的美食

建新園在這類家常吃食上對家菜的挑戰,其實就是在用料上的家庭活,據說,建新園燜肉原料的選擇很是挑剔,在原料上的挑剔是建新園燜肉常年不怕複製,常年飄香全城的秘訣。吃了60年建新園米線的張二春老先生說,他現在還每天吃一碗這裡的米線,總之建新園的味道他這輩子是忘不了了。

老字號建新園米線,讓昆明人天天都回味的美食

一個具有百年建店歷史的雲南餐飲名店,其獨特的風味,吸引著中外眾多食客。2001 年12 月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中華餐飲名店”、“全國綠色餐飲企業”。其經營的產品“四喜涼食”榮獲“中華名小吃”稱號,“脆旺米線”、“雞湯米線”被評為“中國名點”,“過橋米線”被評為“雲南名小吃”,成為雲南飲食行業中的一塊“金字招牌”。

更多中華老字號文化,敬請關注老號營;文章來源於老號營,如有轉載,註明出處。若任何團隊及個人私自轉載盜用,一律追究相關責任,敬請知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