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三年前的6·12,我用一招小勝了一把!

三年前的6·12,我用一招小勝了一把!

2018全國高考結束了,深受大家“吐槽”作文題也出來,但這屆感覺股民能得高分:

高考作文題

全國卷

《寫給未來2035年的那個他》——記得千萬別炒股

北京卷一

《新時代青年》-敢於進股市的新股民

北京卷二

《綠水青山圖》--請打開A股K線發揮

三年前的6·12,我用一招小勝了一把!

高考結束後的今天是2018年6月12日, 遙想三年前……

Wind數據顯示,2015年6月12日上證綜指在盤中達到最高點5178.18點,創下那一年的牛市最高點隨即迎來慘痛下跌,在之後的十幾個交易日裡,截至2015年7月7日,上證綜指下跌27.23%。

Jun

12

雖然市場震盪有點小心塞,但是如果那時的你在堅持定投,收穫的可能是不一樣的feel。

定投吧,請開始你的表演!

小歐選取不同時間段,回顧過往A股歲月,看看定投和一次性投資的效果如何,定投是不是你的抗震神器呢?

1

2015年6月12日至2018年6月12日

定投金額:1000元/月

定投週期:月定投

定投標的:滬深300指數

分紅方式:紅利再投資

三年前的6·12,我用一招小勝了一把!

在這期間,與一把梭相比,通過定投,雖然不能說大賺一把,但是略微小勝了一局。滬深300指數在2015年6月12日至2018年6月12日期間,滬深300指數下跌了27.9%,但是定投收益率為6.97%。

2

2016年1月4日至2017年12月31日

定投金額:1000元/月

定投週期:月定投

定投標的:滬深300指數

分紅方式:紅利再投資

三年前的6·12,我用一招小勝了一把!

2016年初遭遇熔斷,歷經2年時間,一次性投資滬深300指數的收益已有所回暖,但是和定投滬深300相比,定投的勝率更大一些。

3

2007年10月16日至2017年10月16日

定投金額:1000元/月

定投週期:月定投

定投標的:滬深300指數

分紅方式:紅利再投資

三年前的6·12,我用一招小勝了一把!

2007年10月16日堪稱股災1.0時代, 10年過去,滬深300指數下跌32.78%,而期間定投的收益率為35.17%。

三年前的6·12,我用一招小勝了一把!

通過上面三個栗子,在市場震盪的歲月裡,定投豈不是你的“抗震神器”嗎?雖然可能不能大勝,但是相比一次性投資心驚膽戰,定投帶給你的收益也許是很暖很貼心喏。

我們可以總結個小點,市場震盪不可怕,通過定投這種投資策略或是不錯的選擇。我們以滬深300指數定投為例,聽小歐細細道來↓↓↓

三年前的6·12,我用一招小勝了一把!

(來源:wind,統計區間2015.6.12—2018.6.12)

我們可以看到,在2015年6月12日至2018年6月12日期間,一次性投資滬深300,要體會“上上下下”般心跳加速度,而定投滬深300雖然在前期經歷了一些小痛苦,但是隻要你堅持定投,後期定投的收益率要好於一次性投資的。

細心的基友發現沒,滬深300已經走過幾個定投“微笑曲線”,尤其是在2015年6月12日至2017年9月12日期間,滬深300指數還未回到前期高點,但是定投已經開始盈利了,定投期間累計收益率為2.34%。

舉一反三,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在定投計劃有什麼正確的姿勢呢?

三年前的6·12,我用一招小勝了一把!

定投有難過的時候,請堅持啊

定投有時候會走點虧損的道路,上面滬深300指數的例子,2015年6月12日後,市場下跌,定投的收益有點虧損,但相比同期一次性投資滬深30指數,虧損程度稍微好點。

雖然定投虧了,心理有落差,換個思路想下,只要在堅持下,往往可以走過一個“微笑曲線”,會迎來自己的定投“時間玫瑰”。

市場低點堅持扣款

面對市場下跌,定投是不是可以停止扣款了呢?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投資者如果一直堅持基金投資、扣款,定投自帶“低點多買,高點少買”的屬性,在市場低迷時將可以用較低的成本獲取籌碼,攤薄成本,那麼當市場回升時,投資者將獲得盈利。市場低點不可怕,你是在用低成本買入更多籌碼不是嗎?定投的魔力就是如此。

定投是場長跑賽,短期定投效果不明顯,不如把眼光放長,因為在定投計劃中,時間是熨平波動的最好武器,保持耐心,定投的花總會開的。

注:定投收益率計算公式:

M=a(1+x)[-1+(1+x)^n]/x

M:預期收益

a:每期定投金額

x:收益率

n:定投期數(公式中為n次方)

以上材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應認真閱讀相關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

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者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並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者獲取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