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推進“一帶一路” 中小企業大有可為

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推進“一帶一路”成為全球矚目的重大課題。目前,加強“一帶一路”合作正逢其時、前景可期,加速推進的“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源源不斷地給沿線國家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國企和央企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主力軍和領頭羊,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相較之下,作為中國最具創新精神的群體,中小企業不僅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一帶一路”沿線建設項目不可或缺的參與者。

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發展,中小企業日益成為對外合作的主力軍,是世界各國對外經貿關係中最重要的合作領域之一。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和創新驅動戰略的深入實施,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將為中國中小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小企業是最為活躍的創新群體,能夠適應國際市場上技術更新快的特點,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往往更加貼近市場需求。中小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小,“船小好調頭”,對市場變化的反應敏銳,應對靈活,能夠根據國際市場環境的改變及時做出相應調整。

此外,中國中小企業產品豐富、競爭能力較強,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傢俱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支持中小企業依靠市場化力量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有利於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實現供需雙向的良性互動。中小企業的普遍參與有助於擴大“一帶一路”受益面,促進沿線國家人民“民心相通”,讓廣大民眾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受益者。

與此同時,中小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也會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中小企業普遍缺乏國際化經營人才和經驗,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往往處於弱勢地位。二是難以有效識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安全等方面存在的潛在風險,對沿線國家的行業政策、法律環境、風俗習慣等方面缺乏瞭解。三是中國大部分中小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處於價值鏈的低端,缺乏品牌和國際銷售渠道,國際競爭能力弱。

在政府方面,要為中小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創造良好的政治環境和政策環境,最大限度保障中小企業的投資安全和利益。政府可以通過國家行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工業園區,用園區吸引金融資本,以園區作為平臺,儘量規避非經濟風險,為中小企業提供包括安全防範在內的良好保護。

政府還可以與國企、央企合作開發全新產業鏈模式,進行科學的產業規劃,形成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同時,應積極探索大型國企與中小企業資本統籌的模式,以國企、央企聯動中小企業的形式帶動更多企業“走出去”,從而形成更大的規模效應。

針對中小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政府應組織和完善中小企業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構建支持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服務體系,深化中小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貿易投資、科技創新、產能合作、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在中小企業方面,各地區相關行業可以考慮成立海外協會、商會,進行統籌合作工作,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工商界增強互信、優勢互補、拓展合作,形成互惠互利的規模效應。

中小企業要認清自身及所在行業的優勢和劣勢,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強化品牌戰略意識,做到精而專。應當跟著國家政策、國企和央企的步伐前進,密切關注國家政策的實施及動向,依託國家政策選擇符合企業自身特點、定位和水平的建設項目。要全面瞭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風俗習慣,遵守當地的法律,為企業的長久發展打下基礎。

作為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一環,中國中小企業在參與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項目中大有可為。要發揮好中小企業的作用,政府要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大企業要形成引領作用,小企業自身也要積極主動發揮優勢,各行業、各方面要統籌協調,為推動“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推動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