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樑瑞安 : 14年期貨投資心得全在這倆個字

​​

梁瑞安 : 14年期貨投資心得全在這倆個字

11月11日上午,2017年第三屆操盤手大會在北京正式開幕,本屆主題是對話冠軍,歷屆冠軍的經驗分享,交易大佬群雄聚首,私募經理精英薈萃,公論博弈之道。上海砥俊資產管理中心總經理梁瑞安第一個做主題演講,梁瑞安,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碩士,16年股票投資經驗,15年期貨交易經驗,堅信供需決定價格,連續九年盈利。他的演講主題是“運用供需理論投資期市和股市”,以下為演講內容。

梁瑞安:尊敬的各位領導,尊敬的先生們、女士們,上午好!

今天很榮幸來到咱們操盤手大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這十幾年來在期貨和股票上面的一些心得。坦率講,這是我16年來首次在這麼大的大會上講我的理念,一直沒進過只參加過圓桌。交易是怎麼回事?做得好沒必要講,做得不好沒臉上來講,所以一直沒講。

我講兩個內容。過去十年,我一直在做供需的研究,為什麼在過去十年?其實我前面四年是走了彎路的,在期貨公司的四年,不斷地摸索不同方法,我本科學的數學,我記得2002年用過自己很高深的數學理論搞了兩年,錢還是賠光了。後來發現不對,還不如看技術分析,幾十本技術分析的書又搞了一年,錢還是賠掉了。後來想基本面,東聽聽、西聽聽還是不行,基本走上絕路。2006年到上海拜師學藝,就兩個字“供需”。供需用在商品期貨上很靈,用在股票上也是非常有效的。

投資這件事,我今天回過頭看它是很簡單的事情,簡單的好像也沒啥事可幹,我說的是方法論上的東西。你摸到投資,摸出“簡單”這兩個字確實花了十年。我做的第四年大概知道,是怎麼樣才能賺錢,摸到第十年,突然發現怎麼樣可以賺大錢。我第十年到現在已經過了五年,效果還是非常好。

因為我喜歡寫微博,前幾天我想什麼叫“投資”“投機”這個事情也想了20年。我1997年上數學系看投資者定義搞得蠻複雜的,然後資本操作了十幾年也沒定義出什麼叫投資。今天我覺得投資是賺自己看得懂的錢,投機是對自己看不懂的下注。很多人比如我給他講一個股票他就買了,三個月沒掙錢就跑了。過一陣子這個股票漲了50%,他會跟你說一回頭就跑了,因為他沒理解。如果你當初理解了,肯定可以拿走。

投資許多人都在這裡面摸索,像期貨成功率也很低,可能大家都在摸索,有些人平均半年就犧牲掉了,有些人摸索5年、有些人摸索10年,可能還沒摸對路。投資是理念端正,四處碰壁時要自己摸索出一條有效的道,理念要端正。我也是這麼過來的,覺得這個理念挺好的。怎麼賺大錢?要有大局觀,不拘泥於小節,不拘泥於中小機會,不拘泥於某個市場,為了賺大錢不斷地掐。我自己總結,也是一個北大的師兄跟我說的,他說你的交易風格我可以用幾個字總結,他說“將軍趕路,不追小兔”,我說這個很契合的,做十幾年沒想到這是我的風格,所以我把這幾個字寫大字掛在我辦公室門口。

梁瑞安 : 14年期貨投資心得全在這倆個字

還有一個例子也是很經典的,沒做過商品的人,比如茅臺,2012年開始反腐幾年。為什麼一瓶茅臺能從兩千二跌到2016年夏天的八百七。比如政務需求裡面有百分之三十四是茅臺消費,突然政府不讓喝酒反腐,變成零了。

需求突變了,需求從D2移到D1價格一定是暴跌的。我們經歷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你就會發現需求突然下降一定暴跌。但有些人不信邪,終端產品降一半股價有可能跌60%、70%,你再死抗會很搞笑。

我2015年為什麼看到茅臺的機會?很簡單,他把需求已經壓到零之後,供需平衡了,今天供需平衡,未來十年供需肯定不平衡,這是一個小案例。

價格和需求關係也是很簡單的,看經濟學茅臺兩千多喝悠著點,能喝兩瓶的喝一瓶省點。如果一瓶變成八百多,價格對需求有影響的。比如LV包三五萬不太心動,雙十一LV包六折可能排隊去買,就是簡單的道理。

我們有理念有方法論,還是有一些方法的。平衡表這個方法是2005年葉總他們摸出來的。原來你看平衡表是沒感覺的,後來大家知道,平衡表我們要知道未來半年、未來一年商品的供需平衡情況。

還要讀懂這個平衡表,很多人是讀不懂的,我們以前自己摸索的時候,其它基本不看,我們只是在會議室看這個東西。所有數據都是我們自己在擺弄,最多用權威的第三方的數據,從來不用第三方這些諮詢機構公司提供的。

因為核心競爭力在於怎麼解讀供需背後的東西,哪些數據是假、哪些數據是真,包括哪些低估了還是蠻有講究。我們把供需平衡每個分項,要把它精準地落實到月度數據,周度和日度數據裡面,有了這些東西我們能把握到機會。

一定要預判而不是人云亦云,一定要獨立思考,對一個行情有一個預判,我們掙的錢都是原來想好的,不是走到哪兒算哪兒。開倉那天知道要中倉,而不是走著走著中倉了。把這個事情研究好很激動,一研究好根據資金要翻幾倍,後來基本都能兌現。

最後是要緊密跟蹤,對原來很多假設要跟蹤,這基本是我們用到的方法。

2012年豆粕是我整個職業生涯屬於起點,2012年之前的十年對投資特別對商品有一個誤區。覺得應該在商品期貨穩定賺錢,其實這個思想是錯的。在商品期貨裡面不應該穩定賺錢,而是應該賺暴利,我穩定了十年其實也是錯了十年,每年賺三五十沒什麼意思。

我2012年豁然開朗,2012年做豆粕之前也在北京,在青島把相機摔了很不爽,沒出去旅遊。研究搞棉花(15205, 20.00, 0.13%)怎麼從600萬到20億。真的是花5天時間把所有東西讀一遍,發現做期貨是這樣做。

豆粕這個案例認識很多大佬,他們每天給我打電話,三千一可以做吧?他們問我什麼目標?四千肯定可以,一直做多。

兩個月做了十倍,這都是我重倉做期貨的起步,後來每年打一兩個品種,基本把錢花掉,槓桿都在十倍,少了都不痛快,三五倍都沒感覺了,搞了三年搞了一百倍。

這是鐵礦石2014年的經典案例,其實我2012年做豆粕,過年就想今年做豆粕怎麼回事?豆油(6094, -14.00, -0.23%)跟著講,我查平衡表豆油基本平衡不應該漲了,2013年肯定暴跌,2013年我開始謀劃空植物油,把不活躍的菜油空到活躍了。很多不做這個東西,我說挺好,空到第一名也行。我跟空頭第一名吃飯聊起這個事情。

國內那時鐵礦石沒活躍,當時鐵礦石不太活躍我控到前五名的倉位,後來崩掉了。有一次我在大會上講,只參加過圓桌論壇,我講鐵礦石也是千年等一回,你們二十年別想了,120美金20年別想,其實是很悲壯送別的價格,一定是這樣的。因為中國人蓋房子蓋到頭了才會有這種價格,崩下去別指望。

到了2015年,其實2015年之前我還做了一把股指期貨,2014年秋天做的,2015年1月16日全部清倉,為什麼我能跑?是因為2008年被坑過一回,知道什麼叫泡沫、什麼叫逃跑。2014年9月為什麼切入?也是跟一些大佬交流,有些人微博上說機會來了,我一看覺得有機會,跟一些朋友吃完飯我重倉,一路加到五千點,後來我跟一個朋友在香格里拉喝茶,然後拍照,五千多點拍照,我說這是頂,結果真被我說中了,在有泡沫的時候時刻要想著走。

慢慢總結出來,我讀研究生時演講過講買賺錢機器,逐年變多的上市公司,這個定義不太好,還是要長期稀缺的,我選一個公司一定自己問自己是不是長期稀缺,是的話才深入展開研究。

下面講講估值,股票估值有很多方法、角度,我只認這個。我把上市公司形容成會下金蛋的母雞,這個公司未來三五十年產生自由現金流折回來就是今天的價值,股票價格和價值距離是你的邊界,這個東西如果不深入人心是做不了戰略投資者。

段永平說DCF模型是思維方式,我沒有精算過,在我的辦公室裡面,固定電腦沒有隻有一個小筆記本帶來帶去,還有一個小計算機幾年前買的三十塊錢。我投資拿計算機按按,這有一個理念“買股票等於買公司”,PK誰看得遠。

因為N是無限遠的,其實整個金融圈看事情看得很短,比如新財富第一名到我們公司路演,二季度路演給我三季度,三季度要換一批股票,四季度又換另一批。像種地拔樹苗一樣,這季度種幾棵樹,下季度換掉怎麼長成大樹呢?

他的策略變化太快了,不要太關心未來兩三年業績,比如2015年茅臺沒有業績,我對它很興奮,我想它未來一二十年是怎麼樣的,我覺得很興奮它兩千億估值,十年前可能是兩萬億。如果琢磨2015年業績、2016年業績不敢買,盯準這兩年做不好,盯著一二十年可以做好,通過長期歷史分析可以看到。

很多分析師觀點不對,他說過去五年毛利率怎麼樣,這不好使。只要新增產能出來,毛利率可能腰斬,我們做螺紋鋼清楚,一噸掙一千多,假如市場化沒有政府控制,一千多利潤可以達到一百,這是充分競爭沒壁壘的東西。我們看問題想未來怎麼樣,要調研要跟上市公司高管聊這個行業的格局,而且要從競爭對手反過來聊這個公司。不行業前三名要跑遍才知道,這個交易能不能做下去,能不能做三五年,十年二十年。我們對短期的輸贏、短期格局不是很關心,而是關心十年後它是不是江湖老大,十年後想不出來不要做。

梁瑞安 : 14年期貨投資心得全在這倆個字

講講中國的機會。中國機會也是大得不得了,這張圖是我最喜歡的一張圖,很多人看問題主要看得太多,我喜歡把它看長一點,比如中國GDP佔世界,像200年之前中國是老大。然後在七八年改革開放之前的一百多年,是屈辱的一百年,加上建國之前的38年都是很混亂的,殖民地、多個政權在那裡亂搞。

咱們GDP走到今天世界什麼佔比,未來十年總量會超過美國,十年一轉眼就過去了,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點,中國在崛起,而且在崛起的前夜,現在真正開始突飛猛進的時候。股市裡面機會多得是,茅臺、騰訊能天天創新高嗎盯著GDP?所以角度有問題。

股市在全球是領先的,一個經濟要驅動有什麼因素?第一穩定的政權,第二人力,第三資本。我們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沒有錢引進外資,但是我們有人,我們城市化之前富餘農村勞動力都進場,廉價勞動力加上外資能突飛猛進。

十年前什麼概念,2007年我們通過引進外資、引進技術已經學到很多東西,再走十年走到今天操作業已經成功了,發現我們很多行業已經世界第一了。我們家電世界第一、安防世界第一、互聯網世界第一、金融科技的應用也世界第一。金融科技的應用是排前列排第一名的,日本是倒數的,我一年去日本幾回有體會。中國十幾億人口,別說老齡化,我們消費剛剛噴發出來,所以機會就在眼前。

梁瑞安 : 14年期貨投資心得全在這倆個字

這幾個紅字大家沒看見的話,基本今年投資沒多少了。未來三十年就是中國盛世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要做什麼?投優質上市公司抓龍頭。為什麼龍頭都被人哄搶?星期五這種行情有點亂,哄搶,外資幾年前已經在進入中國的股市,目前已經搶到一萬億,國家隊才管四萬億,他已經搶到一萬億未來還在搶。如果很多散戶沒開戶很可憐,被別人搶掉了。

消費不得了,看這圖消費佔GDP也是起來的,基建投資我都不感興趣,一定壓住消費。消費吃、喝、玩、樂,抓住吃,有白酒、牛奶,我抓白酒,肯定抓茅臺,抓最高端的。茅臺為什麼好?中國人一年要喝掉一千萬噸白酒,我只有不到三萬噸是茅臺,你們搶吧,千分之三。

第二個是製造業升級。因為我們消費升級了,消費升級有很多證據,比如日常生活家裡冰箱原來是一開門現在雙開門,底下抽屜原來一個變兩個,叫消費升級。以前大家買轎車,這幾年消費最火的SUV都在升級。咱們現在還注重體驗,以前隨便買個東西行了,現在要洗茶再喝杯茶。

第三個是太陽能行業,未來十年新能源。天然氣石油已經走到窮途末路了,未來是新能源。比如風電、太陽能,最陽光的就是太陽能,我們通過二十多年摸索,馬上就能實現,估錯不到三五年,估準三年上來,需求能爆發。現在我們的補貼都是冰山一角,在噴發前夜一點量已經不得了,三五年之後一定會暴漲。

煤炭石油股票連研究都不要研究了。醫藥,老齡化,中國勞動力拐點出現第七年了,再過幾年老齡化慢慢出現,醫藥的東西消費慢慢起來,未來三十年也是值得投的。醫藥消費不是噴發而是逐步上升,吃藥不能抓太多。

還有科技,大家很清楚全球股市市值前十、二十慢慢有中國公司了,科技偷懶買騰訊就行了,騰訊一千億投子公司,把未來有潛力的都抓住了,買騰訊相當於買科技指數,這是最簡單、最安全、最穩妥躺著可以賺錢的。

好公司也是很簡單,如果咱們不懂就抓個龍頭,只要確定未來一二十年這個龍頭還是龍頭,別這個龍頭過三五年變成老二、老三我們押錯了,希望買進去未來一二十年是龍頭,財務報表找基因,要跟管理層調研,現場看細節,落實我們的想法是不是好公司。

好價格,這個蠻有意思的,一百多茅臺漲到六百多了,危轉機。一百五能買嗎?三百八能買嗎?每個人觀點不一樣。這個東西一百一買結果漲到一千一眼睛綠掉了,這個事情每個人看法不一樣,這是關於價格。不是像所謂安全邊際,一塊錢東西五毛錢買,哪有那麼好的機會?

梁瑞安 : 14年期貨投資心得全在這倆個字

好公司要落實,研判公司發展階段、真實增速、替代風險,如果原來買諾基亞可能也崩潰了,後來被蘋果手機替代了。

好公司標準是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怎麼算?我一直想這個公司最好是賺錢機器又有好的商業模式。就比如茅臺和伊利什麼差別?伊利銷售團隊一萬多人,茅臺銷售團隊不到一千人,我當然喜歡不要吹牛能賣出去,海天醬油也是一萬多人賣的醬油,茅臺幾百人,有一個好的品牌銷售就少。

好價格我自己是這樣想的,可以採取定投的方式。這是我們這兩三年經典的案例,我2015年秋天想明白了,當時估值2000億附近。它庫存裡面它的酒大概五年出來,庫存就值2000億,百年產能白送,可能值一兩萬,當時市場給它嚴重錯。難道市場傻瓜?其實市場就是傻瓜,市場三五年都是傻瓜,千萬不要覺得你看見的東西都是真的。前幾年你看見茅臺二百是真的嗎?不是真的,一兩千是真的,那桿秤在你的心裡不在盤裡。我從來不看盤,我一天交易十分鐘,剩下都在開會看K線背後的東西。

期貨和股票的差異。都用在供需,期貨供需比較便捷週期短,容量小,這個市場是暴利的,股票成功率比較高,股票成功率10%,價值投資50%,它可以複利增長。

研究商品和上市公司有什麼差別?供需是一樣的,行業供需分析,多了競爭優勢和管理能力,競爭優勢需要上門調研慢慢品的。

怎麼配置這兩個市場?期貨還是圖暴利,圖暴利的東西配少一點大概配10%以內。做複利一輩子的東西配得多一點八九十配在裡面。

我的演講就到這。謝謝大家!

梁瑞安 : 14年期貨投資心得全在這倆個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