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國和日本都有狐狸精、狐妖的傳說,古人為何對狐狸另眼相看呢?

黑妹李麗霞


小的時候老輩人經常告誡我們,遇到狐狸、黃鼠狼千萬不能打,一旦打了,輕的會出門丟錢包,走道摔跟頭,上廁所發現忘記帶紙了,嚴重的性命都堪憂啊!

後來上學唸書了,知道這些都是封建迷信思想,但是有些老輩人傳下來的囑咐,我感覺還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古時候就流傳著:無狐媚不成村。狐狸在古代那可是相當的受歡迎,受誰的歡迎?當然是最受作者們的歡迎了。有很多著作都跟狐狸有關係,甚至還是主角。

其實,在更早的時候,狐狸不光受作者們的歡迎,還受到平頭老百姓的歡迎,尤其是女性。傳說在古代,家家戶戶都供著一個神龕,拜著狐狸,據說女人拜狐狸,家裡老爺們無二心,當然這只是個傳說,信不信由你了。

而到了秦、兩漢的時候,狐狸的地位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跟龍、麒麟、鳳凰,一起並列為四大祥瑞。

可從漢代再往後,狐狸的地位就急轉直下了,以前對狐狸那些好詞都沒有了,而且生活作風還出現問題,極其淫邪。上到宮廷,下到百姓家裡,都禍害了一遍。

也不知道是哪個好事之徒,給著狐狸賦予了“狐狸精”這個詞,似乎不是很純潔,讓人聯想頗豐啊!後來逐漸就變成了罵大街的用語。

當然了,不管是褒義,還是貶義,一提到狐狸,都離不開靈異事件。據山海經上所記載,說有座山上有九條尾巴的狐狸,它的叫聲跟嬰兒似的,有時候還吃人。傳說誰要是吃了這九尾狐的肉,可以驅邪除妖,還有傳說對著九尾狐許願,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願望。

雖然日本人的狐狸文化咱不太瞭解,但是那個動漫卻看過,九尾妖狐嘛!最厲害,查克拉最多是吧!

據說,狐狸找一個骷髏頭,如果帶在腦袋上掉不掉不下來,它便去拜北斗七星修行,最後就能化作人形。而且,所化的人形大多是俊男美女,用外貌來勾引那些漢子或者是少女。

也有傳說,這狐狸嘴裡有一顆媚珠,如果誰得到了,便會人見人愛。

正所謂:深山修煉渡千年,今朝脫骨成狐仙。半顰半笑炫秋水,一姿一態醉春山。風姿卓越無人識,界外桃源自流連啊!


超人講故事


關於狐狸精、狐仙的傳說,在中國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出現。最早的文本記載應該是《山海經》。在《山海經》裡面,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地方有許多九尾狐,要是人能吃了九尾狐的肉,就可以變聰明起來,不會受到蠱惑。

應該說,在遠古時期,狐狸就被當成是聰明的動物,能夠通人性,再加上狐狸非常撫媚,所以狐狸後來就成為了專指會魅惑的女性的代名詞。

電影《畫皮》裡面周迅扮演的狐狸精


那麼,狐狸怎麼就變成了中國傳統中影響非常廣的形象呢?這主要因為狐狸本身的形象被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拿來,成為它們信仰體系中的一支。比如,在佛教經典裡,狐狸都被當成是擾亂修佛者心性的魔障,經常化為人身,引誘學佛者墮落。因此,在中古時期,也就是佛教流行的魏晉、唐宋時期,狐狸的形象就深深引入了中國人的腦海中。

此外,還有道教,不過在道教裡面,狐狸的形象就稍微好了很多,它被稱之為“狐仙”,還受到了人們的供養。在美國學者康笑非的著作《說狐》裡面,就考差了狐狸作為神仙,與道教的碧霞元君同為神仙被供奉。狐仙被認為是有靈驗的能力,雖然不是正統的神仙,但是因為它代表著邊緣的群體,所以受到產婆、媒人、太監、少婦等女性信仰者的敬拜。

我們知道,在古代,女性的地位不是很高,經常被以男性主導的社會所壓制,所以,女性就需要通過信仰來緩解這樣的一種焦慮。狐仙可以說很好的讓它們趙大了突破口。所以,後來,到了明清時期,狐仙還被當成了可以為女性伸張正義的神仙。不過,因為狐狸信仰的敬拜群體屬於邊緣者,所以狐狸的形象在文人士大夫之間越來越汙名化,於是就有了《聊齋志異》等小說裡面狐妖的出現。


兮兮說事兒


狐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是一個說不出好壞的形象。最早的有關狐狸的記載,應該是大禹治水時出過力的塗山氏,據說夏啟就是大禹娶了塗山氏的女兒生下的孩子。所以我們華夏民族,說不好,也是狐仙的後代。

故事裡的狐妖常常變化成人來勾引凡人,《太平廣記》裡就有記載女子被狐狸魅惑之後的情狀。也有善良的妖狐,在唐人傳奇的《任氏傳》中,狐精任氏守貞潔,持家有道。《太平廣記》中還有記載,狐狸化作的的妻子死前告訴丈夫自己是狐狸,但丈夫依舊愛她。

我家裡有一套《聊齋志異》,裡面也是一篇又一篇常狐仙與凡人相戀的故事。

在中國北方則有狐仙信仰,狐仙更是民間供奉的五仙之一,鄉民日夜供奉以乞求狐仙保祐。

其實狐狸,應該是狐和狸兩種動物的合稱。按照科學的生物學分類,狐是犬科,狸是貓科,這兩個放在一起,也算是貓狗雙全了。中國人向來對這兩個動物是寵愛有加的,畢竟這倆貨也陪了人類幾千年了,給它們編排各種各樣的故事傳說,就像我們愛給身邊人編排各種段子一樣一樣的。

你家的貓貓狗狗正等著你給它們寫個故事呢


好餓


我認為中國和日本對狐狸這種動物,也就是其衍生的狐狸精另眼相待,主要還是因為“狐”通“狐媚”的原因,這同時和“狐狸”到“狐狸精”的文化衍生也有關係。

我查了查資料,狐狸被喻比狐狸精,也就是狐狸精最早的詞語出現,並用以表示女性“狐媚”,“風騷“,”妖豔“等定義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狐狸毛髮鮮豔美麗,閒著無聊的門閥士子們就創造出了”狐狸精“一詞,比如《北齊書·後主紀》就記載了:“是月,鄴都 、 幷州並有狐媚,多截人發。”這裡的狐媚僅僅表示好看,妖豔,並沒有“貶義”,更多的還是門閥士子們對於美女的意淫。

但是到了隋唐時期,特別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的出現,更是被當時許多名士所鄙視甚至引發了“狐狸精”貶義的高潮。比如初唐四傑中的駱賓王就在《討武檄》中直接用“狐媚”稱之。隨之而來的是在唐小說中把歷史上那些禍國的女性全部冠上了“狐狸精”的名義,比如說妲己、褒姒、趙飛燕等,而狐狸精一次也在“美豔”之後添加了“奸詐”、“風騷”等貶義的含義,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狐狸精了。這也是為什麼武則天在小說和影視作品中又叫“武媚娘”的原因。

當然了,為什麼古人會選擇“狐狸”,而不是選擇其他動物,畢竟毛髮漂亮的動物又不止狐狸一種,其實歸根結底就是在早年的動物神化崇拜中,狐狸是唯一可男可女的中性神。而且狐狸由於本性狡猾,也另獵人們頭疼的要死,這些所有的性格和人性的重合,自然就使古人們創造出了“狐狸精”一詞。

問題中還提到的是日本的狐狸精,其實日本的狐狸精叫做玉藻前,是日本平安三大巨妖之一,也是日本最早的本土妖精之一。和我國魏晉時期對於狐狸精的定義一樣,玉藻前原本是由白麵金毛九尾狐所化的絕世美女,多才多藝。後來中日文化融合,特別是唐文化對日本文化的輸出,玉藻前在日本小說中逐漸開始和我國對於“狐狸精”的定義方向發展,最終兩者重合,成為了同一個概念。


三觀粉碎機


日本的狐狸不知道,不過我知道中國很多的狐狸化身為人的傳說,流傳下來的她們一般都是為女性,而且很美麗,有一點我是真的不明白,在古代女權很低,男權至上,為什麼那麼強大的狐狸不化身為男性而要化身為女性和其他的女人共享一個丈夫?

神話故事中成功魅惑男人的狐狸精一般都是九尾狐,《山海經》青丘九尾狐很是出名,在古力娜扎的《青丘狐傳說》就有很多美顏的九尾狐和赤狐;《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裡,白淺上神和青丘帝姬鳳九分別是九尾白狐和九尾紅狐;

大禹的妻子據說也是青丘九尾狐;《封神演義》和《鳳鳴岐山》裡的妲己也是紅色九尾狐,妲己本來是要敗了商朝成仙的,可惜沒有控制好自己的獸性,大幹了一場沒有成仙,還被追殺了!《西遊記》裡,牛魔王喜歡的玉面狐狸也是九尾狐,可以說是牛魔王的小三;《活佛濟公2》裡面的百靈是白色的九尾狐,很善良,對待愛情專一;《天天有喜之人間有愛》裡的九妹是白色的狐狸,而且九妹一家都是狐狸,她的母親是一胎九子,九妹的性格也是很討喜,可愛中帶點野蠻;《劉海戲金蟾》裡胡秀英也是小狐狸。

狐狸本身就很聰明而且不易養活,從外形上來看,它們本身的面貌要比狗和貓好看多了,要寫神話,用本來就很美和神秘的動物來寫小說,比自己想出來的人物形象更更有信服力,古人隊狐狸另眼相看可能也是看上了狐狸的美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