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在我們寶寶成長群,補充劑一直是熱門話題,先來感受下這些花式小問↓

寶寶幾個月需要補鈣?

益生菌啥牌子好?

寶寶貧血了要不要補鐵?

DHA有沒有必要補?

日常瀏覽權威醫學及育兒網站,評測過VD、DHA、益生菌等各類補充劑,乾媽發現,不少寶媽對該補啥,別補啥尚存困惑,跟風就補的不在少數。今天,咱們就來詳細聊聊補充劑的那些事兒。

真·萬字長文 建議先收藏再閱讀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吃補充劑前,這些問題要搞清

服用補充劑別跟風,這些問題很重要

想要給娃“大補”之前,乾媽勸你先stop!知道這個成分是啥麼?缺乏了到底會怎樣?到底缺不缺?能不能從食物中獲得?不能食補,該選什麼類型的產品?

沒搞清楚前,千萬別亂補。接下來,乾媽一個一個來解答,內容較長,建議抱好充電寶、準備瓜子花生,慢慢觀看。

關於攝入量,這幾個指標影響健康

平均需要量(EAR)

滿足50%個體每日的營養需求。

推薦攝入量(RNI)

能滿足個體(97%-98%)對營養素的需要,還可以保持健康。我們應以這個值作為每天攝入的目標值。

適宜攝入量(AI)

資料不足無法算出RNI時,可以相當於RNI。比如足月兒的營養全部來自母乳,母乳中的大多數營養素的含量就可認為是寶寶的需要量。

可耐最高受攝入量(UL)

每天攝入營養素的最高限量。低於這個值,是沒有安全問題的;高於這個值,可能會有危害。

觀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劑量(LOAEL)

最低的中毒或產生副作用的劑量。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攝入情況下,發現產生危害反應的最低攝入劑量。

此處敲個黑板:可耐最高受攝入量(UL)不等於中毒劑量,目前很多營養素並沒有制定中毒劑量。謹慎起見,每天攝入量建議低於UL

字母看完有點蒙?別急,乾媽畫張圖給你捋一捋↓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要不要補充,我們得相信誰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不同的專業書籍、權威網站,對某種成分的作用、補充的劑量等描述可能會有出入。

個人經驗、醫生建議、教科書還是權威機構的觀點...到底該信誰?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個概念,循證醫學/營養學。

什麼是循證醫學?維基百科上對其解釋也不是很清晰。乾媽根據自己的消化理解,大致做一個介紹:

循證醫學是一套醫學評價體系,蒐集大量的相關證據,並對這些證據進行質量高低的評價,從而得出結論。

目前醫學界認為,循證醫學是指導臨床實踐的金標準。

循證醫學是分等級的,其中專家的經驗為最低等級。不是說經驗沒用,只是經驗有時沒有普適性,有時會滯後於國際權威的科學研究。

所以,乾媽會以專業建議作為主要的觀點支撐,並平衡收益和損害,給出可行的建議。

最後,本文的建議對象均為健康的足月兒,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的營養需求特殊,在補充時建議諮詢專業醫生。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花式補充劑,來了解一下?

沒事兒別亂補

十年前,媽媽們熱衷於給寶寶補鈣,現在雖然很多人意識到喝奶的寶寶並不容易缺鈣,但還是經常有人問這個問題。

這不,前兩天還有寶媽在群裡問↓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 寶寶一天需要多少鈣?

看錶↓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 需要的鈣可以從哪裡獲取?

母乳:母乳中的鈣含量能夠滿足健康足月兒0-6個月的營養需求。

配方奶:奶粉中強化鈣,吸收正常的寶寶喝合格的奶粉一般也不會缺鈣。

天然食物:豐富來源及含量見下表↓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雖然一些食物鈣含量比奶高,但因為食用量少或吸收率低,整體效果不如奶類,但可做一部分鈣的來源。

所以,從上表也不難看出,鈣的優質來源是奶類及奶製品,奶中的VD、乳糖可以促進鈣的吸收,鈣磷比例也較為恰當。

| 正常飲奶,寶寶不易缺鈣

0-1歲的寶寶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飲奶正常、消化吸收正常的寶寶不需要額外補鈣。

1歲以後,每天飲奶量在300-500ml或者相當鈣含量的奶製品,也不需要額外補鈣。

但是家裡總會有各種補鈣“催手”,一看見孩子枕禿,愛出汗,不好好吃飯,甚至指甲蓋泛白,甭管三七二十一,就盲目開補,殊不知↓

| 鈣補多了,會有副作用

鈣會和脂肪酸結合成鈣皂,攝入過多,會增加便秘的概率,也會影響鈣和脂肪酸的吸收。

此外,鈣補充過多,可能會影響鋅、鐵等礦物質的吸收礦物質同時補充相互影響吸收,所以並不建議同時補充很多種礦物質。

當然了,並不是所有的寶寶都熱衷於喝奶或者家長重視餵奶,仍然會有一部分的寶寶缺鈣。

缺鈣會導致生長髮育遲緩,骨骼病變,嚴重者可能會導致佝僂病,此外,還會影響牙齒髮育,增加患齲齒的概率,缺鈣不容忽視。

| 這些情況,寶寶需要額外補鈣

第一種:平時飲食中鈣攝入不足

如果寶寶不喝奶(例如乳糖不耐受、牛奶過敏、素食)或者喝奶很少,通過正常飲食不容易獲得足夠的量。

第二種:出現佝僂病症狀

主要表現為O型腿、X型腿、肋骨串珠、雞胸等。注意是肋骨串珠,而不是肋骨外翻。

這倆有啥區別,具體見圖↓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第三種:排除維生素D缺乏

有時候缺鈣是因為缺乏維生素D造成的(VD缺乏導致鈣吸收不足),此時,單純補鈣毫無意義,更應該重視的是VD的補充。

如果孩子同時滿足上面3個條件,建議去醫院進行檢查。通過骨礦物質含量檢測發現骨礦物質含量不足,就可以判斷寶寶缺鈣,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補鈣。

不建議做骨密度和血鈣檢測

寶寶處於快速的生長髮育階段,骨密度的檢測並不適合。血鈣並不能體現骨骼中鈣的含量,因此,靜脈抽血或者指尖血測鈣也不適合。

此外,枕禿、出汗、夜啼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能作為缺鈣的判斷依據。

容易缺乏,但不被重視

如果要給寶寶最需要補的礦物質排個順序,乾媽認為一定是鐵。

| 為什麼礦物質裡最需要補鐵?

第一,發病率高。

《中國0-6歲兒童營養髮展報告(2012)》中提到:缺鐵性貧血是我國兒童最常見的營養缺乏性疾病。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第二,缺鐵性貧血對嬰幼兒影響大。

缺鐵性貧血會影響寶寶的生長髮育、運動和免疫功能,嚴重缺鐵會影響認知、學習能力和行為發育,並且這種影響並不能被逆轉。

| 那寶寶為什麼容易缺鐵呢?

母乳中鐵含量低,出生前4-6個月,寶寶利用自身儲備的鐵來維持身體所需。4-6個月時,自身鐵耗盡,急需從其他食物獲取鐵。

如果寶寶不能從輔食中獲得充足的鐵,在6至9個月時就會有缺鐵的風險。

要知道,很多人認為肉不好消化,不會很快給寶寶在輔食中引入肉類。而國產或正規進口的米粉,鐵含量並不算高。

這也是為什麼乾媽建議母乳寶寶和配方奶寶寶選米粉要區別對待的原因。另外,早產及低出生體重的寶寶也更容易缺鐵,建議注意補充。

| 寶寶需要多少鐵?

看錶↓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國內因缺少相關數據無法制定0-1歲的UL,不代表可以不限量

| 從哪裡可以補鐵?

母乳裡含鐵量很低,不過吸收率較高。配方奶中會強化鐵,但吸收率低。美國產的奶粉相比其他國家鐵含量更高。

強化鐵的食物:嬰兒米粉是最常見的強化鐵的食物。國產和正規進口的米粉含鐵量不高,適合以奶粉為主的寶寶;美版和澳版米粉含鐵量高,適合以母乳為主的寶寶。

天然食物分為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

血紅素鐵吸收率高,不受膳食因素的影響,平均25%,主要存在於肉類、動物內臟和血液裡。非血紅素鐵廣泛存在於食物中,但會受到草酸、植酸、多酚等成分的影響,吸收率1%-10%不等。

發酵的麵食和焯水的蔬菜植酸和草酸含量會減少,VC可促進非血紅素鐵的吸收。

乾媽梳理了一張常見食物中鐵含量的排序,不知道怎麼食補的可以參考↓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可見,傳說中的補鐵神器,什麼大棗、菠菜啥的,其實補鐵效果很一般。

蛋黃雖然鐵含量高,但因為是非血紅素鐵,並含有影響鐵吸收的卵黃高磷蛋白,所以吸收率僅為3%,並不是鐵的良好來源。

| 鐵劑需要額外補充嗎?

先來瞅一眼權威機構的建議↓

歐洲兒科胃腸病肝病營養學會:健康的足月兒不需要補鐵,輔食應提供富含鐵的食物。

美國兒科學會:從4個月開始,母乳餵養的足月兒,每天補鐵1mg/kg,直到嬰兒開始食用含鐵補充食品。配方奶粉餵養兒不需要額外補鐵(美國奶粉鐵含量高)。

世界衛生組織:飲食沒有強化鐵食物或生活在貧血率高於40%地區的6-23個月的嬰幼兒,建議每天補鐵2mg/kg。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足月兒純母乳餵養4-6個月,並及時添加富含鐵的輔食,必要時每天補鐵1mg/kg。配方奶粉餵養的寶寶無需補鐵,但也應注意補充含鐵的輔食。

乾媽更傾向於推薦中華醫學會的觀點,當寶寶出現食慾低下,易煩躁,面色蒼白、指甲脆薄、反甲等情況時,建議及時就醫,診斷為鐵缺乏或缺鐵性貧血則需要及時補鐵。

正常不用補,腹瀉期可適當補

說到鋅,媽媽們的第一反應是影響長個,導致挑食偏食。而這些後果,是家長能夠直觀感受到的,所以補鋅產品在媽媽圈也是很受歡迎。

| 寶寶需要多少鋅?

看錶↓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 能食補就食補,通常無需額外補充

首先,含鋅豐富的食物容易獲取。

母乳中鋅較為豐富,奶粉中也強化了鋅。鋅廣泛存在於天然食物中,如貝殼類食物、紅色肉類、動物內臟和堅果等(不建議給整粒的堅果,但可磨成粉加入食物中)。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其次,從嬰幼兒鋅的需要量來看,每天的推薦攝入量並不高。

此外,在國內常見的大型營養或流行病學調查中,並沒有多少關於我國寶寶缺鋅的情況。而常見缺乏的營養素為鐵、碘、維生素A和維生素D。

| 腹瀉時可適當補充

目前中華醫學會和WHO支持嬰幼兒腹瀉時補鋅: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當然,這也有一定的爭議。一些發達國家並沒有推薦腹瀉時補鋅,但循證醫學Cochrane關於兒童腹瀉補鋅的結論是“在缺鋅或營養不良率高的地區,鋅補充劑對六個月以上的兒童腹瀉有益。”

所以,雖然正常情況下不建議補鋅,但在腹瀉期,6個月以上的寶寶還是可以適當補鋅的。

| 腹瀉期如何補鋅?

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建議:每天為腹瀉兒童提供10mg至20mg的鋅;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建議:6個月以上感染性腹瀉,每天補充20mg鋅10-14天。

乾媽建議

健康狀態下一般不需要補鋅;

臨床診斷判定需要補鋅,建議遵醫囑。

腹瀉時,6個月以下寶寶,不用補鋅;6個月以上寶寶,如果營養良好,可不補鋅;如果飲食不均衡或處於鋅缺乏率高的地區,腹瀉期間每天補鋅20mg或在醫生建議下補充。

維生素A

爭議性很大的一種維生素

為啥爭議性大?

主要是因為市面上同時存在VD和AD兩類補充劑。目前,某品牌的AD已經充斥在醫院和藥店,而國外產品則純VD較多,因此關於補不補維生素A(以下簡稱“VA”)展開了激烈的談論: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正方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我國6歲以下的孩子VA缺乏率高,AD結合是考慮了中國國情。

國內AD多是廣告營銷的結果,醫院醫生推薦AD是因為利益驅使。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反方

看到這兒,感覺都有理,VA到底有什麼用,那到底要不要補充VA呢?

| 缺乏VA會有什麼影響嗎?

VA維持暗光視覺、維持皮膚黏膜完整性、維持和促進免疫功能、促進生長髮育和維持生殖功能等。

輕度缺乏會導致乾眼症(眼睛乾澀),重度缺乏會導致夜盲症(黑暗中看不清東西)、免疫力下降、增加兒童感染性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所以對寶寶而言VA是非常重要的。

| 寶寶會不會缺乏VA?

乾媽先來介紹下目前我國兒童VA缺乏的現狀。

中國疾控中心官網:維生素A缺乏是世界三大微量營養素缺乏性疾病之一,我國呈中度流行(>10%),無明顯臨床表現、但介於正常和VA缺乏之間的邊緣型VA缺乏高達30%~40%。

《中國 0-6 歲兒童營養髮展報告(2012)》:1982 年-2006 年,5 歲 以下兒童VA 缺乏率為 10%左右,改善不明顯。

可見,我國兒童VA的缺乏率還是比較高的。

| 寶寶需要多少VA?

看錶↓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一些產品上VA的單位是IU,屬於國際單位

1IU=0.3μgRAE

| 從哪些食物中可獲取VA?

母乳:母乳中VA的含量和媽媽飲食密切相關。根據僅有的幾篇文獻,我國母乳樣品中的VA含量在世界範圍內較低。所以媽媽們還需要重視自己的飲食。

配方奶:配方奶粉中強化了維生素A,以奶粉為主的寶寶不需要額外補充。

天然食物:動物肝臟中VA含量最為豐富,牛奶和蛋黃中也較為豐富。另外,綠色和橘色的蔬果中含有β-胡蘿蔔素,也可轉化為VA。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強化VA的食物:目前我國強化VA的食物並不多,個別牛奶中有強化,需留意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

補充劑:目前VA的補充劑大多是和VD在一起的,主要包括AD製劑和魚肝油。

| 如何判斷我家寶寶是不是缺VA?

同樣,通過觀察並不容易判斷寶寶是否缺VA。你需要做兩件事:

第一,回顧寶寶日常飲食,初步判斷VA是否充足;第二,如果懷疑VA缺乏,可以進行醫學診斷。根據WS/T 553—2017《人群維生素 A 缺乏篩查方法》,如符合以下情況,屬於邊緣型缺乏和缺乏。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邊緣型缺乏:體內VA可以維持正常生理功能,但是補充VA後血清(血漿)中視黃醇水平上升。

缺乏:體內VA不足以維持正常生理功能,血清(血漿)中視黃醇水平低於判定界限,並可能出現眼、皮膚等的病理改變。

| 我家寶寶要不要補VA?

大多數國家的官方建議是寶寶出生後及時補充VD,並沒有給出VA的補充建議。

WHO在《0-5個月》和《6-59月齡》維生素A的補充建議中提到:

不建議0-5個月的寶寶補充維生素A,建議在VA缺乏已經構成公共問題的地區,6個月到6歲的寶寶進行補充。

補充建議如下↓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不過,這個並不針對你家寶寶的情況。如果有以下情況之一,建議補充。

純母乳寶寶:媽媽飲食不均衡,以素為主,母乳中維生素A含量少。

輔食寶寶:寶寶添加輔食後奶喝得少,飲食中缺VA(肝類、深色蔬果吃得少)。

幼兒:斷奶後寶寶通過飲食無法獲得充足的VA。

當然,如果母乳媽媽食物攝入維生素A充足、配方奶粉寶寶飲奶量充足、寶寶輔食中維生素A攝入充足(例如,雞肝20g或豬肝42.5g/周),都不需要額外補充。

| VA補多了會不會中毒?

WHO在《指南:6-59月齡嬰兒和兒童補充維生素A》提到,大多數6-59月齡嬰兒和兒童對10萬~20萬IU的維生素A耐受良好。

儘管報告有3%~7%的兒童出現頭痛、噁心/嘔吐和腹瀉等副作用。不過,這些症狀通常為一過性的,絕大多數在攝入後24小時內發生和消失。

迄今尚無單純因維生素A ,攝入過量導致維生素A中毒而死亡的病例報道。

但乾媽還是提醒大家,VA大量攝入會蓄積中毒,會對肝臟造成損害。如果補充,不要超過可耐受最高攝入量。

維生素D

難以通過食物獲取,可一直補到老

相信所有媽媽都知道維生素D。從出生後兩週就建議開始補充,但關於維生素D,還是有很多人會有疑問。

維生素D(以下簡稱VD),又稱為“陽光維生素”,是脂溶性維生素,有D2和D3兩種形式。VD促進鈣、磷的吸收,維持血液中鈣、磷的動態平衡。這也是為啥,VD缺乏和鈣缺乏的症狀很相似。

對於嬰幼兒來講,VD缺乏會影響鈣的吸收,造成佝僂病。主要表現同鈣缺乏一樣,出現O型腿、X型腿肋骨串珠、雞胸等症狀。當嬰幼兒出現骨骼病變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不是缺鈣,而是缺VD。

| 寶寶需要多少VD?

看錶↓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0-65歲對VD的每日需求量均為400IU

| VD從哪兒獲取?

大於90%的VD來自於日照後皮膚的合成,其餘的來自食物。

母乳中含量非常少(這也是為什麼寶寶出生後要補充VD的原因),配方奶粉中強化了VD。

天然食物中VD含量少,富含脂肪的海魚、動物肝臟、蛋黃和奶油中較多,其他食物中含量很少。

具體的含量可參考美國農業部的數據↓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以雞蛋為例,想每天補充400IU,起碼得吃10個50g的雞蛋。

| 不是所有的曬太陽都能合成VD

紫外線分為UVA、UVB、UVC三類,只有UVB可以促進皮膚合成VD。

如果在室外光線不足(緯度高的地區)或者有霧霾再或者露出的皮膚少,都會影響到VD的合成。

不僅如此,即使以上都不是問題,但皮膚較黑、塗抹防曬霜、穿防曬衣、隔著玻璃曬太陽,VD的合成也大打折扣。玻璃可以阻止大部分UVB穿過,防曬霜中的SPF值,不就是屏蔽UVB波段的嗎?

所以說,只要你老宅著或者日常防曬,VD真的可以補到老。

| 不建議曬太陽補充VD

防曬不光是為了防止曬黑,而是能更好的保護皮膚健康,減少皮膚病變和癌變的機率。

小寶寶的皮膚比成人薄,發育不完善,更應該重視防曬。關於如何給寶寶防曬,內容太多,乾媽準備單獨寫一篇。

說了這麼多,乾媽認為,皮膚的健康重於VD的合成。所以外出注意給寶寶防曬,至於VD嘛,完全可以單獨補充。

如果你的寶寶防曬工作做得斷斷續續,可以選擇隔幾天補充一次。

| 母乳還是奶粉餵養,補充建議不同

母乳中因為幾乎沒有VD,所以需要額外補充,每天400IU(10μg)。

奶粉中強化了VD,一般認為如果每天能喝到900ml以上的奶,則不需要額外補充。但實際上,大多數寶寶並不能保證每天這麼多奶量的攝入。

這種情況下,可以根據奶粉罐上100ml奶液中VD的含量,再結合寶寶每天的飲奶量,算出通過配方奶獲得的VD。然後再用補充劑補到400IU。

舉個,每天奶粉攝入300IU,那麼一天只需要補充100IU的VD就可以了。

一粒400IU的,怎麼給?

因為VD是可以蓄積的,所以可以吃一粒400IU,再停3天。這樣平均到每天就相當於額外補充100IU的VD了。

| VD補到幾歲?

這個問題,請看乾媽答疑(點擊傳送門)

| 如何給寶寶挑選合適的VD?

乾媽年初測了市面上主流的幾款VD,發現坑還是挺多的。

當然,這個坑也只能通過檢測才能發現,而除了實際含量外,我們還需要注意其他的幾點:

為了防止變質,建議選擇:食用週期短+棕色瓶身或膠囊型產品+添加了VE或者輔料是椰子油/橄欖油的產品。

為了防止挑食,建議選擇:無添加糖或香精香料的產品。

為了防止過敏,建議選擇:根據寶寶的過敏原,選擇不含此類成分的產品。如寶寶對花生過敏,建議選擇不含花生油的產品。

維生素C

不能預防感冒,日常飲食足夠

VC是一種很常見的水溶性維生素。水溶性和脂溶性最大的區別是如果攝入過量,可以隨汗液、尿液排出體外,一般不容易蓄積中毒,所以也需要每天補充。

VC的作用大家都不陌生。抗氧化唄!沒錯,VC確實抗氧化。不過ta還有其他的作用。例如促進鐵的吸收、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

| VC並不能增強抵抗力,預防感冒

乾媽在流感盛行的年初寫了篇文章,這裡就不贅述,具體請戳(點擊傳送門)

| 寶寶需要多少VC?

看錶↓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 寶寶可以從哪裡獲取VC?

母乳中存在VC,配方奶中也強化了VC。

除此之外,添加輔食後,寶寶還可以從食物中獲得VC。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按照一天40mg的VC計算,寶寶吃半個獼猴桃或者3、4顆鮮棗就完全滿足一天的需求了。

| 寶寶需不需要額外補充?

一般不需要。母乳和配方奶中有VC。新鮮的蔬菜水果中VC很豐富。

當然,蔬菜烹調後VC會被不同程度的破壞,但生吃的蔬菜和水果沒有經過加熱,是獲取VC很好的來源。

DHA

不能讓寶寶變得聰明,但大腦需要它

乾媽生娃沒多久,有朋友好心送了瓶DHA,並叮囑我從3個月開始給妞兒補充。乾媽的知識庫裡沒有DHA的補充建議呀,難不成是知識該更新了?

乾媽趕緊查資料,發現補DHA並沒有依據。雖然很多商家宣稱DHA可以讓寶寶更聰明,但並沒有相關的證據證明這一點。

那是不是寶寶不需要DHA?

當然不是

寶寶的大腦和視網膜中含有大量的DHA,所以即便不能讓寶寶更聰明,DHA也是大腦和視網膜很重要的成分。

有人給羅猴喂缺乏DHA的飼料,發現其視網膜中的DHA明顯減少,視力受損。而在飼料中補充DHA後,視網膜中的含量增加,視力恢復正常。

DHA維持了腦和視網膜的正常生長和發育。否則,中國營養學會也不會制定嬰幼兒DHA 的需要量了。

當然,每個國家的建議並不相同,比如美國雖然認為DHA很重要,但並沒有制定DHA的推薦攝入量,0-1歲只制定了ω-3脂肪酸(主要包括α-亞麻酸、DHA和EPA)的總量。

DHA,學名二十二碳六烯酸,俗名“腦黃金”,是一種ω-3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因為有很多不飽和鍵,所以不是很穩定,保存不當容易氧化變質。

P.S. 所以乾媽評測DHA產品時,好幾款過氧化值或酸價超標。

高濃度的DHA存在於腦和視網膜的細胞膜中,DHA在視網膜中的積累通過出生完成,而大腦中的積累在整個出生後的頭兩年持續。

| 寶寶需要多少DHA?

看錶↓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雖然沒有UL,但並不代表可以越多越好。

DHA攝入過量,不僅浪費錢,可能還有較輕的副作用。

一方面,吃多了浪費,畢竟是脂肪酸,當作能量消耗了。

另一方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認為EPA+DHA的總量每天補充應少於2g,但並沒有強調年齡,也沒有強調單獨補充DHA造成的危害。

況且,推薦100mg的DHA,吃到2g也是很罕見的。EPA+DHA攝入過量可能會造成胃腸道的不適,例如口臭、燒心、噁心、腹瀉、頭痛和汗臭等。

| 從哪裡可以獲得DHA?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母乳:母乳中有DHA,但同VA一樣,會受到媽媽飲食的影響。

配方奶粉:大多數配方奶粉中會強化DHA。但目前奶粉中添加DHA在國內並不是強制的,而歐盟的奶粉新政要求,所有奶粉均需要強化DHA。

天然食物:主要存在於富含脂肪的魚類中。不同品種的魚,DHA含量差別很大,三文魚、虹鱒、金槍魚等DHA含量高。在給寶寶選魚時,除了關注DHA含量,還要了解汞汙染程度和魚刺是否過多。

乾媽整理了寶寶選魚的攻略,請戳(傳送門)

體內合成:必需脂肪酸α-亞麻酸可以在體內轉化為DHA。但是轉化的效率非常低,不作為DHA的良好來源。

| 我家寶寶需要額外補充DHA嗎?

乾媽鼓勵優先從食物中獲取。當確定食物中缺乏DHA時,再考慮額外補充。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可見,只要哺乳媽媽注意補充DHA,或者選擇強化了DHA的奶粉,或者輔食能經常吃富含DHA的魚類,寶寶一般不需要額外補充。

益生菌

營銷和使用率已超過實際的用途和好處

如果說10年前大家熱衷於給孩子補鈣,那現在益生菌代替了鈣劑成為補充劑的老大(VD除外)。

有事兒沒事兒整兩包,什麼促進消化、緩解腹瀉、治療溼疹的宣傳,感覺益生菌無所不能。事實真的如此嗎?

| 益生菌到底有沒有用?

作為有利於健康的活的微生物,益生菌與身體已有的微生物相同,並經過安全性評估。

在循證醫學Cochrane官網上,對益生菌的各個作用進行了綜述,乾媽摘取了幾個和寶寶有關的結論:

結論一:沒有足夠的證據推薦益生菌用於溼疹的治療

結論二:有限的證據表明益生菌在治療兒童持續性腹瀉上,可能是有效的

結論三:益生菌可能比安慰劑更有效地預防急性蕁麻疹,但證據質量很低

結論四:益生菌證明可降低早產兒(出生體重小雨1.5kg)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和死亡率的水平。

結論五: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在嬰兒食品中添加益生菌可以預防過敏性疾病或食物過敏。

美國國立醫學研究院有一段對益生菌的中肯評價:

儘管一些益生菌在研究研究中顯示出前景,但缺乏強有力的科學證據來支持益生菌對大多數健康狀況的特定用途。

可見,益生菌並不是完全無用,但也不是像商家吹的那麼神。而且,不同的益生菌可能具有不同的效果。

目前益生菌公認的作用主要有兩個方面:

1、促進免疫力

2、可能有助於預防由感染或抗生素引起的腹瀉

我國目前申報和批准的含益生菌的保健食品,主要為調節腸道菌群、增強免疫力、通便等功能。

梅奧診所提到,服用益生菌可以預防偶爾的便秘,注意,這裡是預防。

而北美和歐洲兒科胃腸病學會、肝病學和營養學會在《嬰幼兒功能性便秘的評估和治療》中提到,不支持使用益生菌或益生元來治療兒童便秘。

這個結論真的顛覆三觀。

綜上,希望大家要清楚一點,保健品並不是藥物。藥物可以治療疾病,保健品只能預防和輔助治療,並不能治療疾病。所以我國批准保健品的功能並不在於預防和調節,並不是治療。

| 益生菌有副作用嗎?

關於益生菌長期安全性的信息是有限的,目前認為,益生菌是否安全,取決於你的健康狀況。

對於健康人群,安全性很高。一般不容易出現副作用。即使有,也主要是一些輕度的脹氣。

但對於經常感染或免疫力減弱的人群,服用益生菌可能會有嚴重的併發症。

一般益生菌產品的推薦攝入量為10^8~10^11CFU/d,建議最多不超過10^11CFU/d。

| 有沒有必要給寶寶補益生菌?

乾媽覺得,健康狀態下沒必要。寶寶需要通過飲食等逐步建立自己的腸道菌群,額外引入不利於自身正常菌群的建立。

那疾病狀態下,要不要吃點益生菌?

根據權威醫學機構的建議,乾媽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是沒必要吃的。不過在腹瀉時,容易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兒科醫生往往會建議使用益生菌產品。

| 給寶寶選擇什麼樣的益生菌?

我國前衛生部經過安全性評估,確定了《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藥品益生菌除外)

在給0-3歲寶寶選益生菌保健品時,要注意是不是含有以下菌株↓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給娃選益生菌,攏共分三步

第一步:看清菌種、菌株號

一些海淘產品,菌種及菌株號不在上述名單內的,不建議選購。

第二步:看菌活總數,在10^11CFU/d下越多越好。

我國規定益生菌類保健食品在其保質期內的活菌數量不得少於10^6CFU/mg(g)。具體可參考我們的活菌數量檢測結果,沒測過的品牌,建議選生產日期新鮮的,越近越好。

第三步:看配料表

含有添加糖(0-2歲)、香精(0-2歲)、木糖醇、乳糖醇、硅酸鈣、三氯蔗糖等成分不建議3歲以下寶寶選用。此外,如果你的寶寶有牛奶過敏等症狀,要留心配料表裡的奶粉、乳粉等牛奶成分。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Q:要不要給寶寶做微量元素檢查?

A:不建議將微量元素檢查作為常規的體檢項目。

別再問寶寶補充劑了!讀完這篇攻略,你也是半個營養師

不過如果家長懷疑寶寶微量元素缺乏或者已經出現了相應的症狀,建議有針對性地去檢查。

例如嬰幼兒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如果家長覺得寶寶鐵攝入較少或者出現了相應的症狀,建議帶寶寶去做檢查。

你可能還想看↓

寶寶輔食水挺深,營養師私藏筆記拯救你

1.Baker RD, Greer FR.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iron deficiency and iron-deficiency anemia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0-3 years of age). Pediatrics 2010;126:1040-50. [PubMed abstract]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ron Deficiency Anaemia: Assess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1.

3.《兒童缺鐵和缺鐵性貧血防治建議》中華兒科雜誌2008年7月第46卷第7期

4.Iron Requirements of Infants and Toddlers. http://www.espghan.org

5.《補鋅治療腹瀉病》世界衛生組織中文官網

6.《保健食品註冊管理辦法(施行)》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申報與評審規定(試行)

7.Oral zinc supplementation for treating diarrhoea in children. http://www.cochrane.org

8.《中國兒童急性感染性腹瀉病臨床實踐指南》中華兒科雜誌

9.《中國0-6歲兒童營養髮展報告(2012)》

10.《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國務院辦公廳

11.《指南:6-59月齡嬰兒和兒童補充維生素A》世界衛生組織中文官網

12.《指南:0-5月齡嬰兒補充維生素A》世界衛生組織中文官網

13.《營養功能成分應用指南》楊月欣、李寧著

14.《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第8版)》孫長顥著

15.《中國營養成分表(第2版)》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著

16.《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中國營養學會著

17.DIETARY SUPPLEMENT FACT SHEET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18.Vitamin D & Iron Supplements for Babies: AAP Recommendations.AAP

19.孩子需要服用鈣片嗎?香港衛生署

20.Vitamin D deficiency: migrant health guide.英國衛生部

21.WS/T 553—2017. 人群維生素 A 缺乏篩查方法

22.《中國0-6歲兒童營養髮展報告(2012)》

23.《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

最後絮叨

養娃是個體力活更是個腦力活,媽媽們殫精竭慮卻依然有可能選錯,乾媽能做的就是為你們排坑解憂。

科學的育兒方法、正確的選購姿勢,我想遠遠比推薦商品要更有意義。如果認可我們,就轉個發,點個贊,給乾媽一點小小的鼓勵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