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國內豆粕在兩難中做何選擇?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本週初USDA發佈6月大豆供需報告,數據如下,維持美豆新季播種面積8900萬英畝不變,上月預期8900萬英畝,上年實際種植9010萬英畝;預期單產48.5蒲式耳不變,上月預期48.5蒲式耳,上年實際單產49.1樸實額;預期產量42.80億蒲式耳不變,上月預期42.80億蒲式耳,上年預期43.92億蒲式耳,預期出口22.90億蒲式耳不變,上月預期22.90億蒲式耳,預期壓榨20.00億蒲式耳,高於上月預期的19.95億蒲式耳;預期新作期末庫存3.85億蒲式耳,低於上月預期的4.17億蒲式耳;預期陳豆期末庫存為5.05億蒲式耳,上月預期5.30億蒲式耳;預期巴西大豆產量11900萬噸,上月預期11700萬噸,去年產量11410萬噸;預期阿根廷產量3700萬噸,上月預期3900萬噸,去年預期5780萬噸。

在供需上,阿根廷減產將近兩千萬噸,巴西增加500萬噸,南美出現了1400萬噸的供應減少量,大約4.5億蒲式耳,但美豆相關數據並沒有出現增量,所以報告數據整體是利多的,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美豆還是跌,而且止不住的跌,只能說是大豆需求變差或者貿易摩擦對美豆價格的影響超過了其供需基本面本身,前者的話個人認為可能性不大,除非經濟危機爆發,否則飲食一直在升級的背景下蛋白需求也是一直在增加的,這點毫無疑問。至於後者還是之前的邏輯,貿易摩擦無論最終結果如何,對於國內豆粕來說都是好事情,就怕磨磨唧唧沒結果,鈍刀子割肉,持續給人下跌後慣性下的悲觀想象空間。

國內豆粕現貨方面,豆粕庫存依舊高位,全國油廠總庫存大約在120萬噸左右,較上週增加4萬噸。在市場氛圍上,上週的暴跌導致悲觀情緒瀰漫,貿易商做多被套現在被動裝死,本週隨著盤面反彈,終端在採貨,但是非常謹慎,從榨利角度來說,利潤隨著美豆跌國內漲相對轉好,但並不樂觀。從市場現狀看,目前油廠庫存大+終端庫存不高,意味著6-9月甚至6-7月的時間裡,現貨物流也不能出現大問題。

對於貿易摩擦,筆者認為若開打則多說無益,9月之前搶貨是必然的,飼料廠和終端起碼要在9月之前備夠1/3甚至更多的10-1月豆粕用量,注意是物理庫存。2017/18年度10-1月中國進口大豆3255萬噸,摺合豆粕大約2500萬噸,1/3用量是830萬噸豆粕,2017年6-9月中國進口大豆3433萬噸,摺合豆粕大約2700萬噸。今天是6月14日,6月剛過半旬,所以貿易戰一旦開打,830噸豆粕平均每個月要分到210萬噸豆粕,換句話說在默認今年需求和去年相差不大的情況下貿易戰一旦開打,2018年6-9月每月起碼要進口1100萬噸大豆以上才能滿足國內基本需求。當然這個只是保守預估值,因為貿易戰一旦開打,會引發貿易商、終端和飼料廠等中間庫存的累積——上半年所謂的需求不好主要也是因為價格下跌後貿易商去庫存引發踩踏,若貿易戰不打那麼價格上美豆起碼要補漲50-80美分,剩下的50-80美分是交易的天氣貼水。從目前榨利看,豆粕價格會偏弱,但不會太弱,甚至會隨著美豆拉昇慢慢走強。

關於豆粕9、1合約的價差,個人以為是正套的大好時機,因為作為9月之後的合約,1月畢竟是遠期的,貿易戰開打,作為終端實體企業的決策者只要腦子沒進水,肯定會在6-9月期間囤10-1月的貨啊,甚至可能會引發9月合約的逼倉(雖然現在工廠是脹庫的),也就是說1月走勢肯定不會比9月強。貿易戰不打,那作為美豆交貨合約的1月大連豆粕,這麼強交易的是撒子?美豆減產預期?可是現在美豆風調雨順預期豐產啊。(農產品期貨網特約撰稿人旭堯,轉載請註明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