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前拋殼的槍械有哪些?槍械前拋彈殼有什麼優勢?

廢土少年


採用前置拋殼口的槍械有前蘇聯的TKB-022突擊步槍、TKB-0112M突擊步槍和比利時FN公司的F2000突擊步槍。

F2000突擊步槍射擊,可以看到槍口有彈殼被拋出

下面來說一下什麼是前置拋殼口。大多數槍械的拋殼口(例如AK-47突擊步槍、M-16突擊步槍),都是設置在套筒或機匣蓋上,比較靠近槍身後部。而前置拋殼口,就是設置在槍身前方的拋殼口。採用這種設計的槍械在發射第一發子彈之後,彈殼並不會立即被拋出槍外,而是被推入槍身內的一個彈殼槽,等到發射幾發子彈後,第一發子彈的彈殼,才會被後面頂上來彈殼從拋殼口推出。

TKB-011 2M突擊步槍

例如TKB-0112M突擊步槍,這是第一種使用前置拋殼口的突擊步槍。這種步槍在射擊後,彈殼會被抽到機匣內部的彈殼槽中,然後導引至槍口上拋殼口並向右自然排出。

前置拋殼口對於無託結構的步槍來說優勢非常明顯。在這種結構出現之前,因為無託步槍的拋殼口離得士兵臉部非常近,所以士兵只能選擇其中一邊(左側或者右側,不過大多數是右側)進行射擊。如果強行切換另一邊進行射擊的話,滾燙的彈殼會打中士兵的臉部,所以這也成為無託步槍的一個缺點。

TKB-022突擊步槍

雖然在後面,出現了許多辦法,例如配備改變拋殼口位置的工具,但這些辦法治標不治本。而前置拋殼口這一設計出現之後,徹底解決了無託結構突擊步槍無法左右手互換射擊的問題(對於士兵來說,不能左右手互換射擊,看似是個小問題,但是在戰場上卻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士兵很多時候需要根據掩體工事的位置來決定以什麼姿勢進行射擊)。


鼎盛成寧


現在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現役武器的出殼口都是都是在後部或者套筒上,都設計在槍身的中後部,比如AK47,M4,以及我國的56式步槍等等。由於這類拋殼的機械原理比較簡單,而且比較安全。

相較於前拋殼,第一次見前拋殼的槍械是在一款戰爭遊戲《使命召喚》中,有一款無託結構的前拋殼步槍--RFB,這也是在現實中存在的一把步槍,該槍發射7.62子彈,全槍採用可拆卸彈匣,彈匣設計在後部,自身裝配消焰器,還可以加裝消音器,可以在前部添加支架和握把來增加穩定性,因為這種槍的性能比原美軍的SUB16要好得多,直到現在美國陸軍還在使用。這把槍的整體大小來講還是比較小的,看起來有一種短小精悍的感覺。

還有一把前拋殼式的槍F2000,外形很奇特,為了特種作戰的需要,F2000採用了模塊化的設計理念,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現在都是十分新穎有科技感的工業設計。F2000也是採用的無託的結構,槍體結構簡單平滑,整體大小較小,可以搭配榴彈發射器。F2000在經過十幾年的改進之後,更像科幻小說裡的那種槍械一樣,質量小,易攜帶,搭配光學的目鏡,物品成像清晰。前拋殼也不會擋住視線,減小了後坐力。F2000可以講是十分先進的一把武器在槍體的防護方面也是十分突出。


楠竹一


比利時FN公司著名的無託步槍F2000採用的就是前拋殼,F2000自動步槍內部有一個獨特的“搖臂系統”,能夠“抓”著彈殼將它塞入槍管上部的一根管子中,這跟管子用於拋殼,彈殼會一枚頂著一枚被塞進管子裡,最頭上的那一枚彈殼就會被後面的彈殼定出來,實現前拋殼。

這麼一個複雜的系統有什麼好處呢,對於F2000這種無託步槍而言,左撇子使用的時候容易出現彈殼打臉的問題,所有有不少無託步槍設計了可以左右互換的拋殼窗,比如法國的FAMAS和奧地利的AUG步槍等。而F2000採用前拋殼,可以直接避免這個問題,甚至都不需要拆卸槍械,進行更換拋殼窗方向的操作。但是有舍也會有得,熊和魚掌不可兼得,據說這種系統比較挑子彈,如果使用公差不配的彈藥容易出現故障。

當然前拋殼系統的優勢還不止如此,對於一些車載機槍而言,拋出的彈殼很容易落得一車都是,清理起來麻煩不說,射手還有可能被滾燙的彈殼燙傷。解決這個問題的第一個方法是懸掛一個彈殼收集帶。但是如果採用前拋殼的話,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或者更方便地收集彈殼。比如蘇聯/俄羅斯的兩代12.7mm重機槍Kord和NSV採用的都是前拋殼結構,原理和F2000類似,也是彈殼擠在一根管子裡,後一發頂著前一發拋殼。

前拋殼不但能避免彈殼燙到自己,還能避免傷及戰友,在戰場上被彈殼燙到的情況屢見不鮮。雖然前拋殼有優點,但是也有結構複雜,部分可靠性不佳的問題。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