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如此“專一” 馬克思一生的三個“不變”,你知道嗎?

摘 要:馬克思為人類的完美和人民的幸福而工作甚至犧牲的志向一生不變,他寧願“苦幹半個世紀了,可還是一個窮叫化子”,也不改初心。對馬克思來說,他的主義可以說是一生不變的,其間的一些誤差是可以忽略不計的。而他的主義之所以一生不變,與他的志向、嚴謹、審慎和勤奮有很大關係。馬克思一生的愛人是他的夫人燕妮。一切馬克思主義的信奉者都有義務像習近平總書記那樣實事求是地維護馬克思的榮譽,並用無產階級事業的成績來補償馬克思一家所經受的種種苦難。


關鍵詞:馬克思誕辰;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事業;志向;實事求是

如此“專一” 馬克思一生的三個“不變”,你知道嗎?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今天,我們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在這裡隆重集會,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緬懷馬克思的偉大人格和歷史功績,重溫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輝思想。”馬克思的一生有三個“不變”,體現他的人格和思想的偉大。

一、一生不變的志向

習近平同志指出,早在中學時代,馬克思就樹立了為人類幸福而工作的志向。這是指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一文中寫下的志向:“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馬克思的這個為人類幸福而工作的志向一生不變。

中學畢業後,馬克思起初在大學裡攻讀法學,但不久就專心致力於研究歷史和哲學,並且在1842年曾準備爭取當大學哲學教師,但當時普魯士的政治運動,卻使他走上了另一條生活道路。在他的協助下,萊茵省自由派資產階級領袖康普豪森和漢澤曼等人,在科隆創辦了《萊茵報》,1842年秋馬克思被聘為該報的主筆。

康普豪森、漢澤曼以及馬克思夫人燕妮的哥哥馮·威斯特華倫都做過普魯士的高官,如果馬克思當時肯追隨他們投靠普魯士政府的話,榮華富貴是少不了的,但是,馬克思秉持自己的志向沒有這樣做。

在《萊茵報》被封閉後,馬克思遷居巴黎,堅持抨擊普魯士政府,普魯士政府對他進行了報復,1845年春天,它促使基佐內閣下令把馬克思驅逐出法國。馬克思移居布魯塞爾,1848年二月革命前不久,馬克思與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產黨宣言》發表。當布魯塞爾由於二月革命影響也開始發生民眾運動時,比利時政府便毫不客氣地把馬克思逮捕起來並把他驅逐出境了。這時法國臨時政府通過弗洛孔,邀請他重返巴黎,他接受了這個邀請。三月革命以後,馬克思遷到科隆,在那裡創辦了《新萊茵報》。這家報紙從1848年6月1日出版到1849年5月19日,是當時民主運動中唯一代表無產階級觀點的報紙,並對1848年6月巴黎起義者表示無條件聲援,為此,差不多全體股東都脫離了這家報紙。為了使報紙能辦下去,馬克思不得不在金錢方面做出巨大的犧牲和忍耐,他投資了七千塔勒以上,他的妻子的最後一件首飾也已經送到當鋪裡去了。《新萊茵報》被強行關閉令馬克思損失慘重,但他不改初心。

1867年馬克思為了儘快出版《資本論》第一卷,親自到離印刷廠較近的地方等候校對。為此,經濟上拮据的馬克思應庫格曼醫生的堅決邀請到他那裡作客來度過這段時間。在此期間,普魯士首相俾斯麥派了他的一名爪牙瓦爾內博耳德律師找到馬克思,希望“利用馬克思和他的大才為德國人民謀福利”。當地統計局局長梅爾克耳訪問了馬克思,說他研究貨幣流通問題多年,但徒勞無功,而馬克思卻一下子就把問題徹底搞清楚了。當地鐵路管理局局長也邀請馬克思到他家作客。在離開的時候,他感謝馬克思給與他的“無上的光榮”。當地一個合股經營的鑄造廠的經理邀請馬克思到該廠去參觀。庫格曼醫生甚至強迫替漢諾威王處理財政事務的歐洲首富家族——路特希爾德家族(即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一個表兄弟鑽研馬克思的書。有意思的是,恩格斯也告訴馬克思,“你的書對資產階級也發生了實際的作用。”“格拉德巴赫的棉紡織業廠主們承認工作日過長,他們自己成立了一個協會,要把工作日首先從十三小時縮減為十二小時”。顯然,馬克思在1848年革命20年後又有機會倒向德國的上流社會,獲取榮華富貴。但是,馬克思寧願“苦幹半個世紀了,可還是一個窮叫化子”,堅持不改初心,矢志不渝。

二、一生不變的主義

一些西方學者企圖用分割馬克思的方式來否定馬克思主義。他們“高度重視早年的馬克思,高度重視早期馬克思的著作,而忽視或貶低中年、晚年的馬克思及其著作;拔高青年馬克思人道主義的一面,而忽視或貶低中晚年成熟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一面;重視青年馬克思表現出的批判精神,而忽視或貶低中晚年馬克思的科學精神;重視馬克思提出的異化範疇,忽視或貶低後來馬克思正式提出的社會實踐等範疇。”

然而,儘管一個人的思想存在不斷成熟的過程,甚至有時會出現翻然悔悟或晚節不保的情況,但是,對馬克思來說,他的主義可以說是一生不變的,其間的一些誤差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也正因為如此,馬克思才會把他的手稿和書信一直保留下來,而恩格斯在馬克思逝世後得到這些資料時十分欣喜,極力要把它們保存好,並原樣而不是刪改或挑揀出版全集。

在馬克思去世後再版的馬克思所著《僱傭勞動與資本》的1891年單行本的導言中,恩格斯指出:“在40年代,馬克思還沒有完成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工作。這個工作只是到50年代末才告完成。因此,他在《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出版(1859年)以前發表的那些著作,有個別地方與他在1859年以後寫的著作不盡一致,有些用語和整個語句如果用後來的著作中的觀點來衡量,是不妥當的,甚至是不正確的。因而不言而喻:在供一般讀者閱讀的普通版本中,作者的思想發展進程中所包含的這種早期的觀點,也應該得到反映;作者和讀者都有無可爭議的權利要求不加修改地重印這些早期著作。在這種情況下,重印這些早期著作,我連想也不會想到要更改這些著作中的任何一個字。但是,新刊行的版本可以說是專為在工人中進行宣傳工作用的,這與上面所說的情況不同。在這種場合,馬克思一定會使這個發表於1849年的舊的論述同他的新的觀點一致起來。所以我確信,我在這個版本中為了在一切要點上達到這種一致而作的一些必要的修改和補充,是完全符合他的心願的。因此,我要預先告訴讀者:這本小冊子現在已經不是像馬克思在1849年寫成的那個樣子,而大致有些像在1891年寫成的。況且原本已經大量發行,在我將來有機會把它不加修改地編入全集重印以前,這已經夠了。”在這裡,我們看到,恩格斯(並且認為馬克思同樣)絲毫不在乎不加修改地重印馬克思的早期著作,而且他認定馬克思早期的有些用語和整個語句是不妥當的。由此可見,那些死抱著馬克思早期的一些不成熟的手稿特別是其中的用語如“人道主義”和“異化”,並以此反對馬克思後期思想的人是多麼的膚淺和缺乏思維能力。

而恩格斯在上述單行本“所作的全部修改,都歸結為一點。在原稿上是,工人為取得工資向資本家出賣自己的勞動,在現在這一版本中則是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在這裡,我們的確看到了馬克思早期的用語存在“不妥當的,甚至是不正確的”問題,但是,這並不妨礙馬克思的早期演講對工人的鼓動作用。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整個學說,它看重的不是名詞和用語,儘管這些也十分重要所以後期要修正,但更重要的是,這些名詞和用語所表達的含義和邏輯。事實上,在早期的版本中,馬克思明確指出勞動本身的生產費用就是“為了使工人保持其為工人並把他訓練成為工人所需要的費用”時,不妥當的“勞動本身”一詞已經比較清楚地在起著“勞動力”一詞所要表達的思想的作用了。

與之相對立的,一些人因為馬克思在未公開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誇了幾句費爾巴哈的具有特定含義的人道主義,就死摳字眼,大讚青年馬克思的人道主義觀,企圖為資產階級虛偽的人道主義張目,進而以此消解真正的馬克思主義。但是,這些人敢證明他們所講的“人道主義”與馬克思手稿中寫下的“人道主義”是完全相同的含義嗎?事實上,馬克思在同樣是青年時期與恩格斯共同創作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和《共產黨宣言》中就對所謂人道主義者進行了批判,所以馬克思後來不使用“人道主義”這個極容易被人混亂的詞語來表示他的關於“人的本質”“人的全面發展”等觀點就是十分正常的,決不代表其主義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同樣地,馬克思在後期對“異化”一詞用得少,也是因為這個詞不僅被當時的一些人濫用,而且它所能表達的東西十分有限。如今一些人大講特講異化範疇而不講造成異化的政治經濟因素,只會陷入歷史唯心主義,不知今夕是何夕。

馬克思的主義之所以一生不變,與他的志向、嚴謹、審慎和勤奮有很大關係。按照他的志向,馬克思決不會趨炎附勢,也就不會隨著時勢的變化,而變化自己的言行和主義。馬克思的嚴謹和審慎也使得他的觀點儘管存在一些由於資料掌握不夠而導致的不足,但從已有的資料出發決不會存在根本的缺陷。眾所周知,馬克思晚年為了給查蘇利奇回信答覆俄國發展道路的前景,他數易其稿,草稿寫了很長,但實際覆信的篇幅並不長。這就是出於他一貫的嚴謹和審慎。更何況,馬克思的勤奮也使其掌握的資料遠比一般人多得多,因而不足之處極少,從而到後期需要修訂的地方也很少,不僅不足以構成其主義的變化,也使其主義在他生前身後的100多年裡雖然無數資產階級代理人一直企圖駁倒但都沒能成功。

三、一生不變的情感

馬克思一生的愛人是他的夫人燕妮。馬克思與夫人從小在一塊兒長大,青梅竹馬。當馬克思進大學的時候,他們兩人就已經決定把未來的命運永遠連結在一起了。馬克思給燕妮寫過不少情詩,稱其為《愛之書》。從他們私自約定終身到結合,燕妮等待了漫長的七個年頭。在這七年中,她除了曾與未婚夫馬克思有過少數的幾次相聚之外,就只能從遠處用自己的思念和書信陪伴他了。在她給馬克思的一封信中寫道:“你的形象在我面前是多麼光輝燦爛,多麼威武堂皇啊!我從內心裡多麼渴望著你能常在我的身旁。我的心啊,是如何滿懷喜悅的歡欣為你跳動,我的心啊,是何等焦慮地在你走過的道路上跟隨著你。……處處有我在陪伴著你,走在你的前頭,也跟在你的後面。但願我能把你要走的道路填平,掃清阻擋你前進的一切障礙。”同時,燕妮還不得不同她的幾個貴族親戚進行十分折磨人的鬥爭。馬克思與燕妮的愛情經受了時間的考驗,1843年,在馬克思主編過一段時期的舊《萊茵報》被查封以後,他們就結婚了。從此以後,燕妮·馬克思不僅和她的丈夫共患難、同辛勞、同鬥爭,而且以高度的自覺和熾烈的熱情投身在中間。馬克思對夫人的感情也是十分深厚的。馬克思夫人去世的時候,馬克思正在病痛之中,根本不能走出自己的房門,他在妻子去世5天后給大女兒的信中寫道:“對付精神上的痛苦只有一種有效的解毒劑——肉體上的疼痛。”一週之後在寫給左爾格的信中,馬克思又寫道:“最近這場病之後,我已是雙重殘廢了:精神上是由於失去了我的妻子,生理上是由於病後胸膜硬結和支氣管應激性增強。”而在馬克思夫人去世3個多月後,馬克思在給恩格斯的信中還寫道:“你知道,沒有人比我更討厭隨便動感情的了;但如果不承認我的思想大部分沉浸在對我的妻子——她同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切是分不開的——的懷念之中,那是騙人的。”對此,習近平同志指出:“馬克思和妻子燕妮患難與共,譜寫了理想和愛情的命運交響曲。”

恩格斯在談到馬克思夫人燕妮的時候指出:“物質上的困苦,她還可以忍受,雖然由於這種困苦,她的兩個男孩和一個女孩都死去了。但是,政府勾結著資產階級反對派,從庸俗的自由派到民主派,對他的丈夫策劃了一個大陰謀。他們用最卑鄙最下流的誹謗來誣衊馬克思,所有報紙都不登載他的文章,他失去了自衛的一切手段,他在敵人面前突然陷於手無寸鐵的境地,他和他的夫人唯一可以用來對付敵人的就是蔑視。這使她蒙受了很深的創傷。這種情況繼續了很長時間。但這並不是沒有盡頭的。歐洲無產階級重新獲得了在一定程度上進行獨立活動的生存條件。國際成立了。無產階級的階級鬥爭席捲了一個又一個國家,而她的丈夫便是先進戰士中間的最先進者。補償她所經受的種種苦難的時刻來到了。她生前終於看到,曾經落在馬克思身上的那些流言蜚語已經煙消雲散了,他那曾經遭受封建派和民主派等反動黨派百般扼殺的學說,現在已經在各個文明國家用各種優美的語言廣為傳播了。她生前終於看到,與她畢生血肉相連的無產階級運動,已經從根本上震撼了從俄羅斯到美洲的舊世界,並摧毀著一切阻力,越來越充滿勝利的信心,為自己開闢前進的道路。”

小結

馬克思是歷史上第一個為人類的完美和人民的幸福而工作甚至犧牲的聖人,也是使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從玄學成為科學的天才智者,還是一個一生不變的完人。他前無古人,後來者能夠達到他那個高度的也是寥寥無幾,但追隨他的志向和主義的後來者則有千百萬無產階級先鋒隊的戰士和投身於無產階級事業的知識分子。

資產階級及其代理人出於自私自利的階級利益誣衊和誹謗他,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則嫉妒他的崇高和威望,在他面前自慚形穢,也企圖或縱容其他人把他從聖壇上拉下來,以掩飾他們“在這個塵世上和一切壞人壞事一起鬼混” 的卑劣行徑。與之相對立的,一切馬克思主義的信奉者都有義務實事求是地維護馬克思的榮譽,並用無產階級事業的成績來補償馬克思一家所經受的種種苦難。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19、27、29、31、32、3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963、1972、1972、1972、1974、1971年。

[4]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8年5月5日。

[5]楊志臣:《超越與確立:馬克思“人生全程”研究視野——馬克思新唯物主義發展史再研究》,載《科學·經濟·社會》2015年第3期。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2018年創新工程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關係研究”(項目編號MYYCX201803)

原標題:一生不變的馬克思——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