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只養水不養泥,只能“新塘旺三年”這些錯誤你犯過嗎

養魚先養水,對水產養殖戶來說並不陌生,很多人都很認可這個關鍵,民間也有新塘旺三年的說法,因為新塘的水質好、病害少、魚蝦生長速度也較快。

但是隨著養殖年限的增長,水質變的差了,病害也會增加,魚蝦生長的速度也會下降。

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林文輝老師介紹,池塘養殖存在連作障礙,大多數魚蝦病害與池塘的土壤有關,池塘土壤的修復是病害控制的基礎。

池塘土壤是池塘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泥與水之間的關係是唇齒相依的關係。

長期以來,我們水產養殖者只關注水質管理,而嚴重忽視池塘土壤的管理。加上目前養殖模式對池塘環境諸多破壞,導致池塘土壤的生產性能嚴重退化,產生連作障礙。

如果池塘象個茶壺,池塘底質就象茶葉,想用變質的茶葉泡出好的茶水,是絕對不能的。"新塘旺三年",這是我們目前池塘養殖存在的普遍現象。

這種現象的本質就是池塘養殖的連作障礙。

只养水不养泥,只能“新塘旺三年”这些错误你犯过吗

池塘土壤衰退主要表現就是生長速度降低和病害嚴重。由池塘土壤衰退所導致的病害單靠藥物是無法解決的。

這也是池塘養殖業過去二十幾年來病越多、藥越多;藥越多、病越多的根本原因。

"養魚先養水 養水先養泥",池塘土壤的健康才是安全生產的保證。池塘土壤的修復可以通過常規修復、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高溫修復,最後再將土壤整平、壓實。

池塘底質常規修復,是通過乾燥、清淤或推塘的方法來進行。檢測土壤中的pH、交換酸度、有機物、N、P、K、Ca等。

然後根據檢測的結果使用石灰和化肥調整。再用犁耙將土壤翻耕破碎。將池塘過量的淤泥清除,一般池塘底泥深度為一個耕作層,即10——15釐米,過深或過淺都不利於生產。

另外土壤乾燥過之後必須保持一定的水分,否則微生物失活,不能有效分解有機物質。最後就是推搪了。

另外施肥需要根據檢測結果對土壤營養素進行調節,尤其是補充微生物激活物質或土壤改良製劑。

微生物修復通過開溝、根據土壤檢測數據採用相應的微生物種群以及選擇適當的土壤修復製劑和確定使用劑量。

植物修復是在休耕期間種植植物,如草類或蔬菜,本身就是一種十分理想的輪作手段,對土壤具有良好的修復作用。

對於受重金屬汙染的池塘土壤,最有效的解毒修復就是種植能吸收重金屬的植物。採用植物清楚重金屬時,必須將植物連根清除,並作適當處理,避免二次汙染。

種植植物作為輪作的,可採用乾燥的方法,讓植物自然死亡,再用犁耙或者其他方法清理,乾燥後,埋入土壤悶燒。

這種熱處理的作用時提高土壤的氧化態、鹼化土壤、補充鉀肥、殺滅不良生物、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和提高地溫的作用。(轉自:中國水產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