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金庸小說中首創《九陰真經》的黃裳是什麼來歷?

博書


黃裳在歷史上是確有其人的,而且也確實是為朝廷校勘刊印過《萬壽道藏》的文官。金庸先生的小說裡屬於江湖傳說中的人物,在郭靖桃花島遇到周伯通後,通過周伯通講解《九陰真經》的來歷,把他的事蹟還原了出來,按周伯通所講,《九陰真經》為黃裳所創。



小說裡周伯通口中的黃裳跟歷史上的差不多,黃裳是北宋徽宗年代的一名文官(歷史上是福建人,做過福州知州),徽宗皇帝是個狂熱的道教信徒,他自稱為“教主道君皇帝”,多次下詔搜訪道書,設立經局,並在他倡導下於政和年間整理校勘的道籍《政和萬壽道藏》橫空出世,受命這項浩大工程校勘工作的官員正是黃裳。黃裳受命之後,不敢辜負皇恩,可謂嘔心瀝血,為了防止出現紕漏,竟然一字一句的把所有道籍全部校對,熟讀了所有道籍經卷。而且為了應付這個浩大工程所需要的精力,效仿經卷上的強身健體,運氣調息等方法,邊讀邊練,專注之下,無形之中無師自通,竟然練就了一身強勁內力。《道藏》書成之日,除了自己精通道義,還修煉出了一身武功。



這時候,從波斯傳入的明教開始生根發芽並有大力發展之勢。徽宗皇帝作為天下道教的“教主”,豈容其他異教在自己的地盤上拉搶教徒,蠱惑人心。於是以朝廷名義,派出精通道義的黃裳領兵前去明教總壇,想讓黃裳以精妙道義歸化誤入迷途的教眾,如果不聽言教就順便把他們給滅了。誰知道明教那些江湖中人武林人士,以為朝廷派兵純粹就是為了來剿滅他們,憑藉各門武藝組織反抗。黃裳還沒開口,明教眾徒就即殺來,黃裳軍隊根本不是武林人士的對手,所以黃裳只能單槍匹馬,施展自己在道藏練來的武功,一戰之下便殺死明教的幾大法王,光明使者等知名人物。然後發瘋起來,見人就殺,又不知殺了多少。哪知道這些死者當中有些根本就不是明教中人,又或者是師出有門的武林名門弟子。頃刻間,黃裳就變成了武林公敵。



那些死在黃裳手下的同門紛紛上門尋仇(周伯通說的是什麼師傅師孃師伯師叔師兄師弟等等),黃裳武功之高尚能護全自己,但卻保護不了自己家人,家人皆都喪命於那些名門正派刀劍之下。落敗的黃裳為躲避江湖仇殺只得隱姓埋名隱居起來,伺機報仇。他知道自己勢單力薄,根本就不是這些武林門派合力的對手。於是他想到破解所有門派的武功招數,以增加自己對戰時的勝數。因此他潛心研究,把跟他有仇的所有名門武學通通都研究了個遍,然後又根據道籍經卷的記載和自己的理解,把所有的招式全部破解。



可是這一破解卻花費了四十年的時間,在他功成之日,覺得自己能夠報仇雪恨之時,他的仇家們早就已經掛掉了。他瞬間覺得所有的深仇大恨都消逝得無影無蹤,空存了自己一身武藝。他不想就這樣枉費了自己半生心血,於是把自己所有武學見解重新歸納整理,編寫出了一部武學秘笈。因為自己所有套路都是為報仇所來,殺氣太重,陰險毒惡,乃是極陰之作,根據易經原理取名《九陰真經》。這部武學秘笈在他死後引起對武林長達兩百年的影響,江湖中為了爭奪它更是欣起無數腥風血雨。

我是羽菱君,一名歷史愛好者,個人觀點,不正之處敬請指出,羽菱君洗耳恭聽,歡迎互關,一起交流!


羽菱君


郭靖到了桃花島,周伯通向他詳細講述了《九陰真經》的來歷。相傳道君皇帝宋徽宗趙佶於政和年間遍搜天下道家之書雕版印行,一共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稱為《萬壽道藏》。具體負責此事的官員名叫黃裳,他生怕這部大道藏刻錯了字,宋徽宗發覺之後要殺他的頭,因此一卷一卷細心校讀。不料想這麼讀得幾年,他居然悟得了武功中的高深道理,無師自通,修習內功外功,竟成一位武功大高手。

有一年他治下忽然出了一個希奇古怪的教門,叫作明教,據說是西域波斯胡人傳來的。這些明教徒一不拜太上老君,二不拜至聖先師,三不拜如來佛祖,卻拜外國的老魔,可是又不吃肉,只是吃菜。徽宗皇帝只信道教,他知道之後,便下了一道聖旨,要黃裳派兵去剿滅這些邪魔外道。不料明教徒之中著實有不少武功高手,眾教徒打起仗來又人人不怕死,黃裳於是親自挑戰,一口氣殺了幾個法王、使者。哪知道所殺的人中,有幾個竟然是武林中名門大派的弟子,於是他們的師伯、師叔、師兄、師弟、師姊、師妹、師姑、師姨、師乾爹、師乾媽,一古腦兒出來,又約了別派許多好手來向他為難,罵他行事不按武林中的規矩。雙方一動上手,黃裳當場又打死了幾人,但是寡不敵眾,也受了傷,拚命逃走了。那些人氣不過,將他家裡的父母妻兒殺了個乾乾淨淨。黃裳逃到一處窮荒絕地將自創的武功秘訣寫成了上下兩卷書,就是《九陰真經》。

《九陰真經》作者黃裳確有其人。黃裳生於公元1044年,時為北宋仁宗慶曆四年,就是滕子京蓋岳陽樓那年。宋徽宗讓他剿滅明教時是1120年,時為北宋宣和二年,這一年明教徒在教主方臘的領導下大舉起事。宋徽宗命童貫為宣撫使率領剛剛歸順朝廷的梁山好漢前去鎮壓,後來的抗金名將韓世忠時任裨將,負責情報偵察。由於方臘已經練成“乾坤大挪移”第五重神功,因此所向披靡,梁山好漢死傷殆盡,黃裳殺死好幾個明教的光明使者和護教法王,同時將方臘打成重傷,最終方臘被少林出家弟子魯智深(也有說俗家弟子武松)擒獲,抓到汴京砍了頭。

黃裳萬萬沒想到的是,被他殺死的這幾個光明使者和護教法王中竟然有名門正派的弟子。宋徽宗時期的名門正派只有丐幫和少林,由於少林派門規森嚴,而且正邪不兩立,所以高級弟子加入明教的幾率很小。而丐幫在蕭峰死後群龍無首,汙衣幫和淨衣幫內鬥激烈,所以高層弟子加入明教的幾率極大。因此黃裳殺死的名門正派弟子就是丐幫弟子,這從他幫助少林弟子擒獲方臘可以反證。丐幫弟子被黃裳打死後,幫主糾結幫手前來報仇,當時丐幫能請的幫手就是靈鷲宮的人。丐幫前幫主莊聚賢下落不明之後,丐幫於1110年(宋徽宗大觀四年)曾選出一名少年英雄去靈鷲宮向虛竹學武,繼任幫主之位。因此向黃裳尋仇的就是這位丐幫幫主和靈鷲宮高手。結果黃裳被打成重傷逃走了,這位丐幫幫主也被打死,繼任者姓錢,再後來就是洪七公。黃裳一直活到1130年,享年86歲。此時北宋已經滅亡,這一年是南宋高宗建炎四年。曾經和黃裳一起鎮壓方臘起義的韓世忠在黃天蕩大勝金兀朮,保住了南宋半壁江山。

參考書目:《射鵰英雄傳》《宋史》


唐風宋月


黃裳和《九陰真經》雖然是在金老的小說中出現的,但其實在歷史上這兩者都是真實存在的。黃裳是宋朝人,出生於宋仁宗時期,黃裳的出生地在現在的福建南平市,所以黃裳算是福建省的一位歷史名人吧。黃裳是一位很有才華的人,他是北宋的一位科舉狀元,而且是著名的詞人,官至禮部尚書,是一位文官。看來黃裳的一些作品,辭藻華麗,真算的上膾炙人口。

至於《九陰真經》這部作品,確實是黃裳所著。北宋徽宗時期,因為皇帝是信奉道教的,所以宋徽宗曾經下旨由黃裳主持在全國範圍內蒐集道家經典並刊印成冊,書名叫《萬壽道藏》。因為是皇帝下達而且重視的任務,黃裳絲毫不敢怠慢,多次校對這些道家經典,就這樣經過了幾年的時間,黃裳居然精通了道家經典,並由此悟出了武學的奧秘。加上後期宋徽宗派黃裳去征剿明教,黃裳在征剿明教的過程中武學理論得到了實踐。黃裳晚年就是根據他領悟到的武學奧秘以及實戰經驗,寫出了這部《九陰真經》。這就是黃裳以及《九陰真經》的來歷。


歷史守望者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

這就是《九陰真經》的首句!這句是取自《老子》: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這說明《九陰真經》就是“道家”武學,貫徹始終是道家思想,“虛勝實,不足勝有餘”,而老頑童的“空明拳”也是完全符合這個思想,故而老頑童學《九陰真經》那麼迅速!




《九陰真經》的原著是黃裳,他本是宮廷官員,但閱讀道家典藏,武功超群!奉命征討明教,而明教中有很多武林高手,他與江湖人士大戰一場,互有損傷,但後來江湖人士向他復仇,他的家人被殺的一乾二淨,他自己為了復仇隱居深山,潛心修煉,總結一生所學,破解所有的武功招式,創造絕世武功的《九陰真經》,而當他重出江湖以後,卻發現仇人都死光了,因為他不知不覺潛心苦練了四十年!

《九陰真經》的出世引發武林的轟動,最終影響了江湖幾百年!而這一切都是黃裳的影響力!

首先,黃裳絕頂聰明!

作為一名文官,他只是在校對《萬壽道藏》的過程中,熟讀道家典藏,並且能夠將道家思想融會貫通,自己能領悟道家的高深境界,將其轉化為武功,這種領悟能力就黃裳的聰明才智。不是每個人看道家典藏就能夠領悟到武學至理的,而且黃裳是沒有武學基礎的情況下,自己完全通過一些書籍能夠轉化為武學,這份天資古今絕無僅有!

像王語嫣是一本天下武功的百科全書,但看了那麼多武學秘籍,她並沒有轉化為自己的武功;像老頑童周伯通對道家有一定的領悟,意識到“虛勝實”的道理,就讓他創造一套高明的拳法“空明拳”,但他有練武的基礎!所以,我覺得黃裳就是王語嫣和老頑童兩個人智慧的相加,把理論直接轉化為實踐,並且非常成功的典型!


第二,黃裳武學奇才!

一個文官,完全沒有接觸過武功,就看了道家典藏,能夠成為一個絕世高手,這絕不僅僅是聰明,更是非常具有天生的武學天賦,就像是“老天爺賞飯吃”那個意思!就像一個文官,看了一些行軍佈陣的書籍,立馬就成為一個百戰百勝的將軍,這也是極其少見的,後世的王陽明可能算是一個!

如果他沒有天生的武學天賦,黃裳最多就是“紙上談兵”的趙括,或者和覺遠大師差不多,把《九陽真經》融會貫通,卻只是強身健體!所以,黃裳的武學天賦是從孃胎帶出來的,他能把經書變成武功,這個過程首先要領會,然後在用肢體呈現出來,再成為一招一式!

並且,他從來沒有與人動手的情況下,在面對高手之時,他能擊敗別人,手足不僵化,這是極為難得的!

第三,黃裳善於總結!

總結上萬卷經書,他成為武功高手;總結其他人的所有招式武功,他尋求破解之法,他天下無敵;總結一生所學所見所悟,他撰寫《九陰真經》!他的天賦是與生俱來的,但他的總結能力和融會貫通的能力更是恐怖,他能用四十年把見過所有的武功招數全部破解,他的大腦在不斷的運轉,思索尋找更有利的方式!

而具備這種能力的就是獨孤求敗了,他的“獨孤九劍”也是破盡天下武功,他必須要想到每種武器發來的方向和路子,這是及其需要不斷思考總結的!

第四,黃裳影響深遠!

作為一名官員,他不應該捲入江湖紛爭,但黃裳不斷捲入了,而且大殺四方,這讓江湖人都感覺到很恐怖。隨後他自己苦心孤詣創作的《九陰真經》,一經問世,就引發江湖紛爭。

第一次華山論劍,王重陽奪魁,奪得《九陰真經》;而西毒歐陽鋒一直在江湖上興風作浪作惡多端,其根源也是想奪得《九陰真經》;老頑童和瑛姑的孽緣也是源於《九陰真經》;桃花島弟子被黃藥師全部打斷雙腿逐出師門也是源於《九陰真經》;後世的屠龍刀倚天劍秘密也是《九陰真經》………

一本武學秘籍,影響了一個江湖,這個江湖不屬於黃裳,卻深深刻下黃裳的烙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