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虧損近百億的觀致汽車,如今銷量暴漲400%,對此你怎麼看?

明天壞女人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如果對車比較瞭解的同學應該知道,觀致是2007年由奇瑞汽車和一家以色列公司合資創辦的汽車品牌,定位在高端車的品牌。

由此,觀致也成為了第一家國產合資車高端品牌,以此來對抗國外的高端品牌汽車。但最終觀致的遠景未能得以實現,銷售量一直處於低迷狀態,甚至品牌也沒打起來。

據統計,2014年到2016年觀致就虧損了66億人民幣,無奈之下,兩家合資公司只能把觀致賣給了寶能集團。

而這也成了觀致的分叉點,寶能集團收購觀致後,銷量一路直線上升。如今更是以銷量暴漲400%的成績令業界震驚。

那為什麼曾今無人問津的品牌易主後能如此暢銷呢?這很大程度上就要從品牌定位說起了。曾今奇瑞汽車將觀致定位為高端品牌汽車,但以中國消費者的心裡接受能力來講,這個定位絕對是錯的。首先作為國產合資汽車,觀致並未有什麼亮眼的地方,其次,如果購買價格高昂的高端汽車中國的消費者更願意購買國外的寶馬、奧迪等品牌,所以觀致自然做不起來。

而寶能收購了觀致後進行了降價的策略,將定位改成中低端車型,當性價比上來了,銷量自然開始快速增長。

所以,對於企業來說,產品定位至關重要。


正商參閱


關於這個問題,目前百分之九十的答案都是在胡扯!事實上我在另一個問題裡已經詳細的闡述了為什麼觀致最近的銷量出現暴漲。既不是什麼品牌定位,也不是消費者突然識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新東家寶能的企業採購!

我從來沒有否認觀致是一個非常值得尊敬的自主品牌。潛心研發,踏實造車,以質量為出發點。這對於目前整體浮躁的自主汽車品牌來講,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品質。但是正所謂,劣幣驅逐良幣,用心造車的觀致沒有得到市場認可,反倒是眾泰這種依靠皮尺打天下的企業活得滋潤。

所以,觀致品牌不會在長期不受市場待見的情況下,突然市場銷量暴漲。這背後的推手,就是前些時日正式收購觀致51%股份的寶能集團。

收購之初,寶能就給觀致下了一個3萬輛的採購大單。要知道,觀致前幾年的年銷量都沒有3萬輛。可見這個採購大單夠觀致消化好一陣子。

另外在正式完成收購的協議中,寶能未來3年還將每年有10萬輛的企業採購。所以說,觀致未來三年的銷量基本上已經不用太擔心,光是企業採購就能夠觀致活得很滋潤。更何況每年還有來自寶能的100億研發資金。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觀致肯定是死不了。隨著寶能的企業採購,以及在寶能助力下新的營銷網點的鋪開,觀致的整體銷量肯定會越來越好。

目前我們唯一要擔心的就是:隨著寶能的進駐,那個曾經以質量為造車出發點的觀致,會不會因為資本的介入而變味。畢竟我們要的是一個有責任心觀致,而不是一個唯利是圖的汽車企業!


車無定論


壹車熱評,用最簡單直白的語言讓你瞭解更多的汽車知識!

觀致,這是一個上市伊始風光無限,誓要將一杆合資車拉下馬,而現在卻徹底淪落成二三流的汽車品牌。2018年4月,觀致全系車型的銷量達到驚人的5355臺,創下了這個品牌上市以來單月銷量的最高紀錄。

老實說,一個品牌汽車的所有車型單月銷量5300多臺的成績單,換做其他恐怕早就拉響警報了,但放在已經虧損上百億的觀致身上,則的確是件值得慶賀的事情。自從寶能全面接盤觀致品牌之後,觀致似乎就迎來了自己嶄新的生命,而期待觀致的人則都把寶能當做觀致最後的救命稻草。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寶能的接盤的確給觀致帶來了不小的改變,最起碼銷量不再徘徊在個位數了。

觀致自成立以來,一直以高端品牌的身段向世人展現著自己的孤傲,觀致的研發團隊也不可謂不厲害,它的產品力也足夠的強悍,但從最開始的尷尬定位開始,觀致就讓自己處於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之中,這就是所謂的“沒有合資車的命,卻得了合資車的病”。

但任憑你如何的孤芳自賞,市場永遠是殘酷的,虧損百億,被奇瑞全面拋棄就是最響亮的一記耳光。

目前觀致汽車能獲得如此成績,是它的產品競爭力和影響力有了質的飛躍嗎?

在壹車熱評看來,非也,實乃降價使然!

無論是老款的優惠力度,還是新款的起步售價,觀致總算開始看清自己的位置,開始放下自己的“公主”身段,向市場和利潤妥協。

不過,觀致汽車這幾個月的銷量增長似乎和背後某家租賃公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那就是聯動雲租賃公司。這家成立於2016年,連百度都很少能搜到相關信息的公司,計劃在未來5年時間內投資1000億在汽車市場,是該說它狂呢?還是說它背後金主的實力過於強大?而外界紛紛猜測這可能就是寶能集團裡的一家戰略投資子公司。

總而言之,銷量的不斷上漲,對觀致來說是件好事,雖然觀致汽車的口碑還不錯,用料、做工及品質都上乘,但觀致汽車依舊存在很多亟待解決問題,例如觀致5的變速箱,就飽受批評。

而且如果真如民間所猜測的那樣,觀致的大量訂單都是由寶能集團的這家公司所消化,那麼對於觀致來說,這就是個左口袋進右口袋的事。觀致未來的路就行能否繼續獨立走下去,還得由時間來檢驗,畢竟虧了百億,這得賣多少車才能賺回來啊!

關注壹車熱評,在這裡可以瞭解到更多的汽車知識及推薦!


壹車熱評


可以用這樣一句話形容觀致目前的處境:“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以下內容僅代表小編的個人看法,如果您有什麼想法,歡迎在評論區跟大家互動。


觀致汽車成立於2007年十二月,第一款量產車型觀致3於2013年11月上市,這中間隔了六年的時間,六年的時間可以說是合資品牌一款車型的換代週期了。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觀致的第一款車型研發週期很長,也不是基於某一款奇瑞的產品二次開發的,而是獨立研發的,這一點本身就很讓人佩服了。而這樣的做法也導致了觀致的第一款車型售價的確不低。


觀致3上市的時候售價為11.99萬元至17.19萬元,要知道這是一款緊湊型的產品,跟高爾夫,卡羅拉屬於一個級別,這樣的價格自然招來了一片非議。當時中國品牌的緊湊型車連十萬元的天花板都難以突破,觀致上來就瞄準了高爾夫,但是平心而論,觀致3這款車從設計,做工,用料,供應商都是業界數一數二的,如果換個合資品牌的LOGO,我不覺得這個價格有任何問題。


可是他雖然宣傳是奇瑞和外資的合資品牌,但是從血統上來講,他還是自主品牌,有多少人覺得合資品牌就活該賣的便宜?我們先來看一下觀致3獲得過哪些獎項:2013年歐洲新車安全評鑑協會最高五星評級,2015年4月,觀致3轎車獲得C-NACP五星+評級,並拿到了當時的歷史最高分,觀致3還拿到了紅點設計大獎的榮譽獎。這幾個獎項放在任何一個合資品牌身上都夠吹好幾年的。


如果說這些數據和獎項不足以證明觀致的用料和質量,那麼上面那張圖片相比關注觀致的朋友們都看到過,根據當時司機的介紹,這輛觀致5從百米高的懸崖上面滾落,最終司機只收了輕傷。到現在你去搜索這件事情還有大量的報道,我認為各大門戶網站沒有必要造這個假,而且觀致是出了名的爛營銷,所以這件事的真實性還是很高的。這件事無異於給觀致打了活廣告。可以說很多人會吐槽觀致的售價,但是質量和用料觀致一直以來都是很有口碑的。

我寫這麼多並不是說想要為觀致分辨什麼,如果接觸過實車的話,你會發現這個牌子除了定價自信,其實是完全值得這個價格的,不管是做工,材料,內飾的質感都不輸給國內的合資品牌。再加上現在很多車型優惠之後也很有性價比,銷量自然水漲船高了。所以對於觀致來說,口碑是他目前最大的財富,也是很多消費者願意選擇它的理由,再加上近兩年國人對自主高端品牌的接受度進一步上升,所以我認為觀致的未來還是一片光明的。


淡墨車事


深夜看到頭條的問答,禁不住回答

不吹不黑

觀點是支持的

放眼中國市場世界第一,捫心自問,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品牌有幾個?安心正向研發的有幾個?獨立專利不搞代工的有幾個?不能說長城吉利長安眾泰不好,出發點不同,和合資車放一起,世界級三個字拿出來,還剩下幾個?比比世界大獎的話,又剩下幾個?

中國的槍炮可以引進,最後還得看自己

經濟模式還得學習,最後還得搞一帶一路

所以,兩任觀致車主飄過,留下一點不同的觀點

觀致產品有缺點,哪個產品沒有?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支持國產,像支持華為,小米,小天鵝一樣,老百姓的錢也是錢,對的,但也要給一些時間給我們自己的民族工業

拿一個儘儘十年有餘的企業,上市產品不過四年的企業和百年企業比品牌?

拿一個招募經銷商不足四年的品牌和進住市場二十三十年的品牌比市場經銷商佔有量?

拿一個只有四五個車型的新品牌和一個品牌把子品牌都有20-30款車型的品牌比銷量?

你們這些自以為的專業怎麼體現?

微笑飄過

如果,我是說如果,你是這樣比的

產品同價位比一比,故障數比一比,安全比一比,獲獎數量比一比,空氣質量比一比,用材用料比一比,你卻比銷量,好的,那就說銷量

經銷商銷量佔比,人家三百家到四百家,觀致一百家還在發展,你不比單一經銷商銷量,你卻看總排行

總銷量排行看不成,你看看單車銷量排行,你拿人家24款車型總銷量和一個觀致只有5款車型的不比單車銷量,比品牌總銷量,你是數學學的太好還是不太明白這不是等量值!

好!你說定價太高,你知道品質三年的質量排行調查了麼?

你說價位太高,你看安全評測數據了麼?

你說品牌發展不行?和觀致同期的汽車品牌哪個發展的比觀致好?長安諦艾仕?福田寶沃?廣汽傳祺?本田理念?起亞斯丁格?日產啟辰?北汽幻速?眾泰大邁?眾泰漢騰?還有的自己度娘,我寬度有限

好,你比虧損

汽車本是長戰線,賣面麼?今天開門明天有人吃麵?上汽一直在收購,榮威mg,觀致是創立的新品牌,上市總要有個過程,認識自己和大家的過程,比產品,上汽一直喊叫把國人都知道的上海牌復活!試試啊,有魄力麼?看看銷量麼?好,撲朔迷離的不說,看看北汽…自己評價,起碼認可觀致的不怕死精神。就是敢創立品牌,如果奇瑞當年收購,自己百度去,看看這些收購案例能省多少錢

最後說一個觀點,支持國有企業,無論民營國企,吉利有被罵大街的時候,比亞迪有讓人笑大牙的曾經,長城有被爭議的歷史,觀致還是要自強,消費者還是要儘量客觀,不要人云亦云

談不上多愛觀致,最多看不慣一瓶不滿半瓶晃盪自認為很瞭解的“網友”

飄過,不喜勿噴,自我觀點,認同甚慰


張春升2


謝@大林青年1 的邀請!

在我看來,四月銷量暴漲400%對於車企來說是強心針,但對於整個車市和同級別車型中的影響並不大,只是基數有點低了。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個好的開端。


觀致汽車的這個暴漲貌似是寶能收購後的牛逼,這幾千輛的銷量對於寶能集團的影響力來說也的確是不值一提的事情,但不能否認,之前奇瑞對於定位和價格的堅守,才造就了消費者對於觀致汽車的定位有了模糊的認知,現在只是有了新的資金加入,降低一下價格,收到這幾千銷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觀致汽車之前的頹勢也有一方面是生不逢時,不可否認,觀致的出生正值中國汽車品牌的發力期,在並沒有標誌性的亮點被認知前,定位的確有點虛高,產品力和認知度以及後期的維護網這些因素都不如一眾國產品牌裡的高端子品牌有群眾基礎。而眾多的有著歷史地位的合資品牌也在不斷下探入門價格,兩邊夾擊下,新生品牌就不應該過於傲嬌,所以,我也認為降低售價,儘快獲取群眾基礎才是正道。


個人看法,如果你有不同意見請你堅持己見,更多分享請右上角點擊關注我的頭條號!


愛孤獨怕寂寞


觀致5頂配車主來答一個。之前是沒有外企的命,得了外企的病。再加上奇瑞是出了名的自己玩死自己的高手,觀致沒死在手裡已經算萬幸了。觀致走在自主‘高端’這條路上,真的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銷量不好的主要原因還是價格。當時國人對於國產品質的認知以及觀致的品牌難以支撐定價。迴歸到車子,絕對是可以和同價位合資對飆的。唯一能吐槽的就是變速箱了,但觀致之前也很難拿到更好的產品了吧!寶能入主後,18年下半年據說大改款有8速自動了。買觀致就是看中了他造車理念,正向研發,還有一份難得的堅持。這樣的車企,即便暫時虧損,也是中國自主車企裡的一股清流!希望他未來成功逆襲!


victory1945


一開始以色列量子和奇瑞合資..本身就是一個外國資金注入奇瑞而已..請來一些設計師又怎樣..用料高端又怎樣??早這樣價格賣..早就擄獲最初一批奇瑞換車車主的心了..型把自己位置抬高..拼命撇清奇瑞關係..甚至4S也不通用..導致沒地方買車更沒地方保養..自己把自己搞死


嗨屁的小雞


被姚員外打了雞血,而且是直接掛了一大袋子!效果能持續多久,還得看產品,沒有研發根基的和延續產品線的一家年輕公司,是曇花一現還是月季常盛?都把寶壓在新能源汽車上!技術才是核心競爭力,鋰電池技術?石墨烯技術?還是有氫動力技術?難道又去把李河君的太陽能曲面柔性薄膜技術收購了?


詩詞不精and形象不英


只能說是金子遲早要發光的,貴那幾萬塊錢肯定是有原因的!作為一個企業生產成本與市場定價是息息相關的,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估計老百姓都明白!只是很多人抱著懷疑的態度不願意去嘗試,這也沒法老百姓這麼多年被坑怕了!所以說作為企業的產品來說這個時候很尷尬,堅持吧會慢慢變好的,現在需要做的是如何讓消費者接受你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