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我國古代政治受宗教影響較小?

假面阿瑟


中國在商代,還在盛行大規模的人殉,動輒數百人的殉葬坑被髮掘出來不少。當時盛行鬼神崇拜,國家大事都要先進行占卜。



周王朝開始後,周公制定禮樂制度,開始廢除活人殉葬,用人俑代替。因此,可以說周公是中華人文始祖。後世的孔子雖然是商人後裔,但他說:

鬱郁乎文哉,吾從周。

自周王朝開始的人文精神在春秋戰國時期得到思想上的繼承和發展,很多思想家都把人民作為國家和社稷根本。隨著封建制度的發展,自耕農的平民逐漸成了主流。孔子見到馬鵬失火,不問馬,先問人。馬在當時是非常貴重的財產,因此孔子的思想實際反映了人的地位的提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國人感性的思考方式,讓我們生活在經驗之中,生活在人情關係之中,所以中國人就特別講究中庸的“中”字。

閻錫山說:“事物是時變的,萬變的,中是不變的,但不能執中,要求時中。唯心偏,唯物也偏,摞了物的心,等於腐物的微菌。摞了心的物,就是毒害人的蛇蠍。咱不唯心,也不唯物,咱是唯中。”

這些古樸的人文思想,反映了我們的先民們的感性的思維方式和務實的生活態度,充滿了煙火氣,且傳承千年。中國的社會發展,突然就過渡到禮儀之邦,而且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兩條是敬天法祖。

天即道,道法自然,是規律,是無處不在而不可見者。祖先崇拜則為了解決人們的立身之基的問題,為此,又演化出了姓氏制度。

有了“老天爺”這個最高的精神寄託,還有一個人間的代理-天子,中國人的塵世生活的多數問題基本都解決了,不再需要另外的一套思想來指導生產生活。

在公元前221年,中國建成了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此後,中國的世俗政治勢力一直很大強大,並通過制度把人們都組織起來了。宗教和一些異端邪說稱為了政治勢力清除的目標,難有發展的空間。

此後,宗教勢力也偶有抬頭,但是世俗政權根基太深,勢力太強,宗教勢力已經難以匹敵,最終偃旗息鼓,成為政治勢力的附庸。

希臘人在地中海溫暖的海風吹拂下,在海灘上漫步時,他們的思緒漂向了遠方。他們人少,土地少,社會制度也不復雜,有很多希臘人中的智者就開始了思考。他們思考生命的本源,用他們慣常的做法將世間萬物分拆解析,由此形成了邏輯思維和理性哲學。


理性哲學在窮究世間萬物時慣用演繹法,成為了純粹的智力遊戲,而在古希臘時代,有太多的未知因素,希臘人也沒辦法用他們認為的分析方法給出解釋,他們的做法就是把這一切超出常規所理解的事物,歸因於神秘的造物者。後世也有一個很有名的例子,大物理學家牛頓後半生就成了一個神棍。

羅馬人在意氣風發的年代,是信仰萬物有靈的,不管征服到哪裡,就把當地的神靈給請回來,建了個萬神殿。後來國家衰敗,一次偶然的因素,基督教的人幫助羅馬皇帝打贏了一場仗,作為回報,基督教才擁有了合法的身份。

羅馬帝國滅亡後,西方出現了眾多的蠻族國家。這些國家實力弱小,且互相攻擊不斷,他們處在封建社會的初級狀態,沒有能力建立起來一套生活準則,基督教成為了他們的選擇。

基督教牧首擁有那個時代的最多的知識,成了智慧和上帝的代言人,地位穩固且舉足輕重。尤其是因為歐洲的小國眾多,互相攻擊,難以形成中央集權,對抗宗教勢力。到了法國中央集權時,不就發生了阿維尼翁之囚嗎?


所以,宗教之所以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生活影響較小,有幾個人做出了貢獻:周公、孔子、秦始皇。

然而,話分兩頭,因為中國逐漸形成了小農經濟的封建社會,使得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有著穩固的階級基礎,中國在幾千年來都沒有能夠出現思想啟蒙家的土壤。而歐洲,因為農奴們的悲慘遭遇,一旦思想啟蒙完成,革命的發生就如黃河氾濫一發不可收拾。

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偏保守的宗教態度,使得中國整體上趨於“中”。


而知而行的歷史


說實話這個命題好大,我只能說說說我個人的理解。

中國古代政治生活受到宗教的影響比較小,或者說沒有形成政教合一的社會體系,大概首先得說民族的邏輯思維方式不太一樣。

中國幾乎自古以來便是一個世俗社會,人民對於社會生活的功能性有強烈的訴求。作為這種訴求的證據,我們可以看到當佛教從天竺傳到漢地後,中國人對它進行大量的本土化改造,這導致現在在漢地流傳的漢傳佛教幾乎成了一個獨立的宗教體系。

在這種改造的過程中,歷代漢人將大量的需求加入其中,比如說因為需要一個自己的代言人,而將觀音菩薩變性。以及將各位菩薩區分了各自的職能,觀音菩薩負責疾病、送子,文殊菩薩負責教育等等。這足以說明世俗社會的需求,強烈到可以修正信仰的地步了。

在這種情況下,真正掌控世俗權利的政權顯然地位要在宗教之上,這是中國頭腦中固有的定義。畢竟,你去寺裡求佛祖保佑,還不如去找具體的管理者塞點錢來的簡單便捷,而且馬上就能見效。

這種效應的反覆洗刷,導致民眾頭腦中對於世俗權力的重視越發強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教權向上拓展之路。

其次,中國古代政治有一套自己獨立的思想體系。

這套獨立的思想體系便是“儒”,儒家的思想和政權之間是種雙向選擇的結果,而且為了雙方能夠良好合作,二者之間還各自進行修正和磨合。

當這兩者之間的互相利用,達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後,任何其他信仰體系都難以成為政權系統的臂助。要知道,一個宗教體系,如果沒有政權的支持,想要發展起來不可能的。

所以在中國的歷史上,崇佛的皇帝有很多,但皇帝崇佛之餘,朝政大權依舊掌握在儒生的手裡,這一點就是再英明神武的皇帝也不能扭轉,畢竟皇帝不可能把整個國家的政務全都自己掄了!

最後,中國腦子中還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這就是祖宗和家族傳承。

不要小看這兩種東西的作用,中國人對於祖先的崇拜甚至將其稱為信仰也不算太過分。

現在因為社會生活的改變,導致大家族群落開始離散,社會逐漸向小家庭方向轉移。因此,讓很多人對大家族族長、祖訓的威力並不瞭解。要知道古時,大族族長和祖訓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在對抗王權政令的,面對由族長們組成的鄉紳集團,即便是縣令也得忌憚三分。而且,這些族長們在一定情況下,有權依照祖訓處置家族成員,所以他們是擁有司法權的,而他們司的法便是祖訓。

當某種宗教的教義與家族祖訓向違背,除非你叛出家門,否則你是不可能在二者之間尋求妥協的。這便導致宗教傳播的基礎受到了抑制,因而在中國很難形成全民信教的傳統。(特指漢族)

我大概能夠想到的就是以上三點,總結起來:

1、中國是一個強度極高的世俗社會;2、儒家思想已經佔據了政權的高點;3、祖宗和家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宗教的傳播。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更多的在於東西方文化上所呈現的差異。

宗教的出現是為了解決人們無法解釋的事情,也就是未知的事情。

所謂未知,就是人類不得不面對的三個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

只要弄清楚了這三個問題,一切都不是問題。

中國古代政治為何受宗教影響較小

中國古代的思想對這三個問題的解答是,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是女媧造的,我們死後去地府。

長期以來,我們祖先就是這樣認為的,大家的思想達成了一致,因此,我們的矛盾爭奪點在,家庭財產分配不均,都是炎黃子孫,分封的時候極度不均,為什麼你分平原,我分山丘,N多諸侯國打來打去,最後被秦統一。

於是,在戰爭時期逐漸形成的王權在秦朝以皇帝的形式得以最終確認,到漢朝的時候,儒家思想借助道教原理,董仲舒提出“君權神授”的理念。皇上就是天子,天子就是天在人間的代理人,因此,傳國玉璽上的幾個字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藉助“外法內儒”的治國理念,

如果,出現不一樣的聲音,比如南北朝的時候佛教傳入中國,佛教有干預統治的傾向,於是北朝時北魏太武帝北周周武帝兩次滅佛運動。佛教就不得不放棄對政治的參與,此後逐漸與道教和儒家思想相融合。所以,只要有不一樣的聲音,直接幹掉。

宗教思想,只能為政治服務,在中國宗教思想最昌盛的時期,離權力中心最近的一次,應該就是武則天登基,於道法上說不通,於是拉攏佛教,才讓佛教在中國立穩腳跟,此後,宗教基本就遠離權力中樞了。

之所以,宗教在中國無法形成凌駕於王權的深層次的原因,在於,中國是封建大一統的國家,加上有道教精神上的寄託,儒家積極入世,倡導修身治國平天下的理念,很好的解決了統治的問題。

為什麼宗教能夠在西方凌駕於王權!

但是西方就不一樣了,歐洲國家割據眾多,民眾愚昧,宗教是最好的統治方式,由於政權太多,種族複雜,因此聲音就不一樣,在回答人類必須面對的三個問題時,由於各自不同的回答,導致西方出現了很多的宗教,如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而這些宗教思想又不像中國的道教思想講究出世,相反,是積極干預國家權力,從而達到宗教的強大,為了宗教信仰,甚至發生了十字軍東征這樣宗教戰爭。

一部西方史,一部宗教史。


史論縱橫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相對於世界其他國家,中國古代的世俗王權過於強大。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誕生封建制度的國家,也是最典型的大一統國家。中國的世俗君權擁有十分強大的根基,是非常難以撼動的。而其他地區與國家就很難有這樣的條件,比如歐洲的政治版圖就非常支離破碎。與在思想領域大一統的基督教相比,歐洲零零碎碎的世俗王權實在不值一哂,尤其是在羅馬帝國滅亡後,根本沒有辦法與教皇相抗衡。


第二,中國古代始終奉行“宗教服從於政治”的原則。

除了中國本土誕生的道教,其他宗教傳入中國後,都是統治者按照統治需要而進行推廣的,比如佛教。佛教從東漢時代傳入中土以後,影響力越來越大,但始終都無法逃離統治者的控制。需要佛教的時候,統治階級就會大力倡導佛教,比如“南朝四百八十寺”、比如武則天大崇佛教等;然而當統治者認為佛教坐大妨礙到了天下安定,就會採取措施——比如扶持道教,更甚者直接“滅佛”,比如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三武滅佛”。


與歐洲教皇教廷決定世俗王權相比,中原王朝覺不允許任何宗教做出這種行為。

第三,中國始終有自己的文化思想與祖先信仰。

中東宗教混亂,而被伊斯蘭教統一;基督教藉助羅馬帝國的強權而統治了西方的思想領域;然而中國古代,百家爭鳴宗教尚處於原始狀態的時候,思想被“儒家思想”統一。雖然儒家思想並非宗教,但是它的出現,的確對中華抵禦外來宗教入侵,發揮了巨大作用,任何外來宗教都不能夠違背中國的傳統思想,也不能夠破壞中國人固有的祖先崇拜。

不過這也與中國宗教的特性有關,基督教以上帝的名義強行干涉世俗政治,而伊斯蘭教更加露骨地以“真主的使者”名義統治人間,但是佛教主張普度眾生,教義本身就一種與世無爭的感覺;而道教作為中國本土宗教,與佛教也非常相似,對世俗沒有興趣。


澹奕


對中國古代影響最深的宗教即是佛教,至今仍然是影響我國最深的宗教。

都知道西方古代有教皇,權利等於國王甚至大於國王,連國王的冊封都必須有教皇批准,那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就多虧了中國古代有幾次由皇帝發動的滅佛運動。

這就要講為什麼要滅佛了。也許有人會講佛家弟子與世無爭,為什麼要滅佛,可古代皇帝不這麼認為。

佛教自晉朝開始飛速發展,南北朝達到登盛,唐朝又達到第二次登盛。由於戰亂,僧人大量膨脹,寺廟裡有他們自己的法律,僧人犯法政府無法插手,寺院還有武裝力量,經濟實力也雄厚,天下良田大量劃到寺院內,導致很多普通百姓無田可耕,並且僧人不用交稅,不服兵役,也不出勞役,社會上出現很多罪犯逃入寺廟中放下屠刀削髮為僧,還出現很多假和尚,打著出家人的名義,吃喝嫖賭無惡不作,政府也無可奈何,實際上寺廟成了國中之國,用總部有分部,社會上還有俗家弟子。很多皇帝也信奉佛教,政府官員就更多了,甚至還有出家的皇帝。加之佛教又是外來宗教,總部在“西天”。在南北朝時期,當時僧尼佔全國人口的七之一,有的高僧通過社會關係甚至能左右國家朝政。如果一直髮展下去,後果可想而知。

正是因為如此,南北朝出現兩次大規模滅佛,唐朝又滅一次,五代十國又滅一次,一共這四次,俗稱“三武一宗”,自此佛教在中國已經威脅不了統治者了。

其他還有道教,道教因為是本土宗教,也不存在首領,都是要修仙的,和普通百姓生活相悖,不如佛教來的實際,教眾也不太多,並且道家門牌也雜,有的還小武裝割據,也不低調,被消滅也就沒有了。

這裡講的東西沒有對任何宗教不敬,如問答裡有信仰者,請手下留情。


曹老師xixi


嚴格說,我國古代歷來都是政治利用宗教,而非宗教影響政治,比如信佛,以南北朝最盛,然而皇供佛是有條件的,就是我供奉你,你得保佑我,不保佑,不供奉了。有意思吧,南北朝時就有一皇供佛,出去打仗前拜佛,然而很不幸仗打敗了,於是這皇帝回來後就大燒寺廟,佛象,並說我供奉你,你不保佑我勝仗,供你何用,燒了,不供了,不信了。我們古代都是人本位的,不是神本位的。

今天西方一些人常指責我們不民主,沒人權,都是瞎掰,我們是沒神權而有人權,神在我們這裡得聽人的話的,如果不聽,則不供奉,不拜祭。你看多有人權!

所以在我們這裡政治是不太受宗教影響滴!

先哲老子在《道德經》早就說過: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話難理解點,得說個通俗的。就是:聖人設神道以化民,你看明白了嗎?神道在咱這兒是咱們的聖人自己設置的馭民工具,他得聽人的話ll


太行墨客


中國的宗教永遠是屈服於政治勢力的。統治階級出於目的可以大興佛法。看佛教不順眼也可以三武滅佛。

中國一直都是政治勢力決定一切,沒有出現基督教的教皇。伊斯蘭教的蘇丹。沒出現十字軍東征,和政教合一的奧斯曼帝國。


旅行青年說


我國古代政治受宗教影響較小,但受儒家思想非常非常的重。和西方的宗教思想類似,儒家思想的影響對中國也是非常深遠的,從董仲舒焚書坑儒以後,儒家思想一直深遠到現在。

也正是因為儒家思想長期居於主導地位,宗教思想很難對其發生顛覆性的挑戰,雖然道教和佛教也動搖過,但通過不斷的改造,依然也無法影響其正統地位。

所以我想,如果要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回到先秦甚至還早,要去探尋中華文化思想的核心。我們與西方信仰神不同,我們真正信仰的是我們的祖先,我們也是唯一相信人能成神的民族,我們認同的不是政權,而是認同我們的中華文化,無論如何朝代更替,她都叫中國,不會因時代而更替。

這或許就是為何佛教道教這些在中國存在了幾千年的宗教,也依然無法影響中華民族共同的信仰——我們驕傲的中華文化!這是無論哪一種宗教也無法動搖的!



浪雙丨無雙


中國長期處於大一統,王權沒有必要向神權求些什麼,自然不必受宗教影響。歐洲長期處於分裂,國與國之間處於戰爭,有時候就需要教皇去調解一下,比如西班牙和葡萄牙對殖民地進行分地盤,就需要教皇做公證人。

1.因為儒家提供了一整套生活倫理道德行為規範,其他宗教很難與他搶地盤,也就很難影響到大量的民眾,自然很難影響到政治。

2.歷朝歷代政權都對宗教進行管控,對涉及到他們利益的宗教進行打壓。如白蓮教、明教……

3.其實宗教在王朝末期都有影響到政治,新的王朝建立之後,又會被打壓。如朱元璋他就是明教教徒,但他當了皇帝之後,為了鞏固統治,打壓明教。


安靜的池塘


自漢武帝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我國古代政治和儒緊緊相連。 孔夫子於鬼神存而不論。子曰:素隱行怪,吾弗為之矣。 儒家敬“天地君親師”。 中國古代政治是精英政治。 中庸: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君子們都是察乎天地的牛人。 宗教是君子們治國的工具之一。 導之在我。 中國人拜祖宗。 可祖宗的血脈傳承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