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贾宝玉和林黛玉,前生今世注定的爱情悲剧

在封建社会里,由于封建专制统治和家长压制的原因,可以说,在婚姻法律制度方面,婚姻从来就无关乎男女个人的爱情和意志,古代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寻常人家尚且如此,官家子弟多的是政治联姻,自由恋爱是绝不可能的。

贾宝玉与林黛玉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表兄妹,他们之间的爱情无疑是纯真深切的。但是迫于家庭礼教,他们徒劳地反抗,但又无可奈何,两人为情所伤,为情所迷。最后,一个命赴黄泉,一个出家沦落在外。

贾宝玉和林黛玉,前生今世注定的爱情悲剧

两人相爱,困难重重

  • 贾宝玉无婚姻决定权

相对于自己的婚姻,贾宝玉没有决定权。古代直系尊亲属,尤其是男性的直系尊亲属,有绝对的主婚权。结婚必须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合法,只有父母和其它其它尊亲属才有权决定婚事,卑幼无权自行决定婚姻。

因此,贾宝玉的婚姻决定权在其的尊亲属,即贾母、贾政、王夫人三人手里。

  • 尊长的阻挠

贾母是贾宝玉的祖母,同时又是林黛玉的外祖母。黛玉其母贾敏是贾母唯一的最为疼爱的女儿,贾敏死后,贾母对其女儿的疼爱,自然全部转移到林黛玉身上,贾母对黛玉的宠爱也是有目共睹的。贾母虽是贾府的最高权威人物,但对“隔辈人”的婚姻,祖父母终究是要尊重孙子父母的意见。

较之于祖父母,父母对于子女婚姻具有更为直接的决定权,这是由当时的社会文化与生活背景决定的。在夫家亲属中媳妇与舅姑的关系是最密切的、最主要的。

贾政是个不管事的人,他酷喜读书,家务皆交侄儿贾琏料理。但是对贾宝玉是恨铁不成钢,一心想让其读书出仕,最为恼怒的就是贾宝玉色迷心窍,贾宝玉与林黛玉耳鬓厮磨,谈情说爱的作风,自然是贾政所反对的。

而林黛玉和晴雯有几分相像,晴雯是王夫人厌恶的对象,可见王夫人势必也是不喜欢林黛玉的。况且王夫人母凭子贵,当然不想大权旁落,她先是把自己的侄女儿王熙凤娶到贾府占上“琏二奶奶”位置后,为了巩固现有的地位,她怎么肯轻易“挪动”?这就是她要把另一个侄女薛宝钗弄到贾府来的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是可想而知了。

中表婚的禁忌

贾宝玉之父贾政与林黛玉之母贾敏为亲兄妹,贾宝玉与林黛玉是姑舅表兄妹;贾宝玉之母王夫人与贾宝钗之母薛姨妈为亲姐妹,贾宝玉与贾宝钗是两姨表姐弟,他们之间如果缔结婚姻,民间称为“中表婚”。

古代,由于“亲上加亲”的社会习俗心态,民间的中表婚自唐宋时期就已非常普遍与盛行。民间对于中表婚,大有区别与讲究。这种文化心理,亦影响了贾宝玉的婚姻。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姑表姊妹,他们之间的婚姻,民间俗称“姑舅婚”。

姑舅婚在民间又被分两种:舅舅的女儿与姑姑的儿子结婚,谓之“侄女随姑”,意味着家庭兴旺发达,这种婚姻中的女孩被称为“上山丫头”。

而姑姑的女儿与舅舅的儿子结婚,则称为“骨肉还乡”,民谚有“骨肉还乡,家败人亡”之说,这种婚姻中的女孩子被称为“下山丫头”。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在第一种类型即“上山丫头”的婚姻中,姑姑与内侄女成为婆媳,由于她们之间本来就有密切的血缘、亲缘关系(儿媳妇是婆婆的内侄女),一般而言,相互信任少猜忌,相处起来会比较亲热、谐顺。

在第二种类型即“下山丫头”的婚姻中,婆婆与儿媳妇之间只是外姻亲关系,婆婆与儿媳妇的母亲是姑嫂关系,而婆媳、姑嫂关系向来是千古难题,错综复杂,难以调处,最易滋生矛盾猜忌。因此民间普遍存在对这类“姑舅婚”的惧怕和禁忌。两姨姊妹婚却不存在这些讲究与禁忌。

而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婚姻关系,正是姑舅婚中的第二种类型。以贾母的阅历与智慧,贾母纵然疼爱黛玉,却也不可能完全无视这等忌讳。她作为贾家的家长,也断不会置贾家家族利益于不顾,逆众人之意,在贾家风雨飘摇之时为贾家娶进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

贾宝玉和林黛玉,前生今世注定的爱情悲剧

林黛玉体弱多病,父母早逝,已成绝户,无依无傍,从家族利益而言,林黛玉显然并不是宝玉妻子的理想人选。

纵然贾宝玉和林黛玉互相相爱,但是那种花前月下的浪漫,卿卿我我的浓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相互之间恋恋不舍,相互之间火热的恋情,在古代的婚姻制度下是很不现实的。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假如贾宝玉和林黛玉出生在平凡人家,或许就能成就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奈何出生在贾府,前生今世注定的爱情悲剧。

贾宝玉和林黛玉,前生今世注定的爱情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