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源於孟姜女哭長城徒手疊起九張桌,九層樓上炫技的民俗活動翻九樓

九樓又稱“洪樓”,多在浙江省東陽市流傳。據傳最早與秦朝孟姜女長城祭夫相關,是民間道教施儀形式的一部分。舉行這一活動的目的:一為祈求太平,二為超度亡魂,三為祛兇辟邪。

源於孟姜女哭長城徒手疊起九張桌,九層樓上炫技的民俗活動翻九樓

“九樓臺”一般提前一天進場佈置,在施儀場地上豎起兩根13米高(9層)的粗杉木,稱為“九龍柱”,然後用高1米、長1.5米、寬0.7米的“九樓桌”11或13張(分9層、11層等)緊靠九龍柱疊上,形成九樓臺。場內設神壇、仙橋,用水竹拱建“九重門”,用大毛竹豎立“星竹”,上懸“照妖鏡”。九樓臺最高可由23張九龍桌疊成。

源於孟姜女哭長城徒手疊起九張桌,九層樓上炫技的民俗活動翻九樓

活動時先由“山人”(道士)舉行一系列施儀形式,接著正式開始翻九樓。兩名“九樓先師”自下而上騰翻到頂上的九樓臺,焚燒超度文書,復又自上而下翻下九樓。待“山人”佈道後,“九樓先師”第二次騰翻九樓,上到九樓臺,表演過“開扇”、“拋贈”以後,開始做一些驚險的高難度動作,如豎蜻蜓(倒立)、滾叉、舞流星錘、溜五張(溜索)等,然後自上翻下。而後召巫官滅災收耗(災難),最後“山人”吹響龍角,免煞送神。

源於孟姜女哭長城徒手疊起九張桌,九層樓上炫技的民俗活動翻九樓

翻九樓技巧性、觀賞性較強,它的演出套路對現代雜技有一定影響,具有較高的民俗學、宗教學研究價值。

隨著現存藝人年齡的增長,翻九樓這項長期存在於民間的活動後繼無人,已逐步走向衰亡,亟待搶救保護。


源於孟姜女哭長城徒手疊起九張桌,九層樓上炫技的民俗活動翻九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