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騰訊確認將撤回對“差評”的投資,你怎麼看?

史國宏


5月23號,以微信公眾號起家的“差評”宣佈獲得由騰訊興趣內容基金領投的3000萬A輪融資。

關於“差評”

“差評”創辦於2015年7月,定位於科技熱點資訊的青年文化媒體平臺,內容主要為分享科技互聯網知識,用通俗的方式讓讀者瞭解科技互聯網事件。根據“差評”提供的數據。目前微信公眾號擁有600萬的訂閱用戶,公眾號內容全網閱讀量以將近6億次。

雖然影響力不小,但“差評”的爭議頗大。最大的爭議就是“差評”對其他平臺的原創作品的內容的抄襲和洗稿。公眾號pingwest(品玩)多次質疑它洗稿,並於去年發佈一篇《差評君、陳楊輝和千千萬萬的抄襲號們,請撿起你們的羞恥心》公開進行抨擊。

但洗稿的問題在於,“差評”是看了別家的文章以後。用自己的文筆將別家的中心思想轉述出來。這樣的“脫胎換骨”的文章想要在法庭上去告“差評”抄襲,勝訴的難度相對高。

雖然文稿洗到讓其他媒體抓不到把柄。但“差評”抄襲的惡名已落在在自媒體圈。

此次騰訊投資“差評”,馬上就招來自媒體人的一致質疑。5月24日下午,公眾號“三表龍門陣”發佈《騰訊大如藏獒,說到底還是狗》在文中質疑了騰訊的投資行為,之後多家自媒體公眾號發文,如以《騰訊喜提差評》、《騰訊投資差評引發惡評如潮:沒了夢想又丟了價值觀》、《騰訊何以被差評》等,一致抨擊騰訊投資“差評”之行為。

騰訊對輿論的態度作出了及時的反饋

5月24日晚上,馬化騰就此事發布朋友圈表示:將重啟更加嚴格的盡職調查程序,如與騰訊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不符,將協商退股。

騰訊公關總監張軍於5月24日在朋友圈回應稱,“騰訊的內容平臺支持原創,而洗稿是業內難題,如何判定還在想辦法。差評只是騰訊業務部門的TOPIC(騰訊興趣內容基金)投資的,而非公司級投資,不代表騰訊立場。”

後5月24日晚些時候,騰訊發佈公告了一則聲明:

我不知道大家對於此時做和評價。我想到了前幾天聯想的“5G投票門事件”結合起來談談危機公關這件事情。

首先這批投資對於騰訊來說是小錢。騰訊現在更看重自己的在互聯網圈中的聲譽。

領投3000萬,對於市值近5000億美元的騰訊來說真的是一筆小錢。投與不投在騰訊來說根本不值得驚動馬化騰。但看的出騰訊和馬化騰對此時都非常重視,當天針對下午輿論的風波,晚間就作出了應對措施。這體現了騰訊對網絡輿論的重視。

騰訊對於社交平臺的公平態度

看到有很多文章抨擊騰訊“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但在我看來,大部分抨擊騰訊的文章都來自微信公眾號。公眾號的傳播和擴散是在微信裡進行。騰訊並沒有對此採取一禁了之的做法。也沒有干涉輿論走向的跡象,而是通過社交媒體表明立場自證清白。

這也表明了騰訊對社交媒體平臺公正性的態度。雖然是自己搭建起來的社交平臺。但騰訊在中間並沒有去做裁判員的角色。

前段時間有一篇很熱門的質疑騰訊的文章《騰訊沒有夢想》,在微信公眾號中收到了百萬的閱讀量。騰訊官方並沒有反駁或者澄清作者的質疑。反而在某些方面肯定了作者的觀點,稱自己值得自省。

大如騰訊的體量,對於別人的質疑和不好聽的說辭能有如此中肯的態度。還是值得肯定的。要知道在馬化騰這樣的財富和地位。還有如此的胸懷和態度,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的。

原本不善於和直面於媒體的馬化騰,現在出聲次數越來越多

讀過《騰訊傳》,瞭解馬化騰原本是一個不善言談的人。在騰訊初創的十年時間,馬化騰公眾場合露面不多,且不善言辭。但最近兩年,馬化騰對於社交媒體的回覆是越來越積極了。前端時間和張一鳴互懟,昨天的對於騰訊投資“差評”的回覆。

雖然回覆的並不精彩,但也體現到了馬化騰開始積極回應社交媒體的態度。

和騰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聯想

我們再看看聯想對於社交媒體上的質疑的回覆是怎樣的?

“聯想5G投票門”事件是5月10號在知乎上傳出來的,有答主質疑了聯想在3GPP 86次大會上的投票。稱是因為聯想投票給了高通致使華為失去了5G的數據通道短碼標準。

對此,5月11號聯想副總裁王傳東在社交媒體上回應:聯想對華為投的是贊成票。但王傳東指的是87次會議上聯想的投票。並沒有回應86次會議上聯想為什麼沒有投給華為。

5月13號左右,聯想現任總裁楊元慶也回應媒體稱“不要給技術貼上愛國標籤,愛國咱絕對經得起考驗”依然沒有正面去會議聯想的投票的真相。反而往火堆裡扔了一桶汽油。這時社交媒體上的輿論口徑一直瞄準了聯想。連一些中立的自媒體站出來為聯想辯解了幾句都被罵了。此時“聯想不愛國”的輿論已成排山倒海之勢拍向聯想。

最後到了5月16日 聯想再也頂不住輿論的壓力了,聯想的“太上皇”退休多年的柳傳志也站出來,稱要“聯想不能容許有人潑髒水,甚至冠以“賣國”的帽子”還稱“誓死打贏這場聯想榮譽保衛戰”。

但事實是什麼呢?其實並沒有人可以來抹黑聯想。只是聯想並沒有重視社交媒體而已。

用戶會用腳投票,態度決定一切

同為科技公司, 騰訊目前的市值接近5000億美元,而聯想市值只有60億左右。兩家公司市值差距如此巨大其中緣由可能頗多。但單從兩家公司對待社交媒體的態度上,也可以找出一些差距來:聯想對於社交媒體只漠視,危機公關之業餘。對社交媒體的認識幾乎還停留在二十年前的水平。而騰訊對此做法和處理就基本算是合格。

中國之所以能出諸如騰訊,阿里,百度,京東這樣的大市值公司,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十億級的用戶市場。而如今在網絡社交媒體不斷的公開化和透明化的今天。大公司的任何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任何事情都逃不過用戶的眼睛。只有用平等的心態在媒體上用誠懇和公開的態度對待用戶,用戶才會支持你。

否則,用戶自然會選擇用腳投票,離你而去。


有態度的土豆


  騰訊投資差評這個事情,要從兩個維度來看。單純從投資的角度來說,作為一個投資機構,差評是一個優秀的投資對象。不過,騰訊投資差評,絕對不是一樁好生意。

  微信是騰訊旗下的一個資訊平臺,並且以“原創”著稱。由於微信公眾號一直有保護原創的機制,並且打擊那些抄襲的公眾號作者。對此,騰訊也一再聲稱,保護原創是騰訊的價值觀。而差評這個自媒體平臺,在業內是以“洗稿”出名的,臭名昭著。不難看出,差評的價值觀,與騰訊保護原創的價值觀是背道而馳的。

  雖說騰訊投資差評能夠帶來豐厚的利潤回報,可價值觀的衝突,意味著騰訊投資差評是一個不穩妥的方案。對此,三表撰文指責騰訊的投資行為:

  “差評”一家以“洗稿”起家的自媒體,毫無原創力可言,是科技圈最勤勞的搬運工,長期蹲守知乎、微博、公眾號等各平臺,東扒西扒,改頭換面,甫以“廣點通”的流量加持,迅速成長為粉絲眾多的大號。
  這是一個在騰訊判定“洗稿”無力,“廣點通”流量血汗工廠導入的背景下成長為“頭部自媒體”的最好範本。

  從這一角度來說,騰訊確實不應該投資差評。因為騰訊投資差評,就意味著騰訊變相支持差評的這種“洗稿”作法。嚴格來說,洗稿是被業內不恥的。或因於此,在多家媒體批判騰訊投資差評後,馬化騰發朋友圈聲明,表示騰訊將為此事負責。

  如無意外,騰訊投資差評這樁生意會黃。雖說馬化騰出面平息了風波,但騰訊的品牌形象,因為投資差評這一事情而受損。這一事件背後,折射出騰訊內部管理的問題。


賈敬華


看起來騰訊還是有點節操的,並不想因為投資一個“差評”而獲得無數差評。

騰訊在3Q大戰之後,逐漸走向開放,不再想著什麼都自己做,開始向平臺型公司轉變。在此之前,騰訊一直頂著中國互聯網界最大的抄襲者的大帽子,走向開放之後,很多非核心業務都交給合作伙伴去做了,騰訊負責提供資金和流量,抄襲者這頂帽子漸漸地也被摘掉了。投資“差評”這事一出來,有人評價說這是一個抄襲者投資了另一個抄襲者,臭味相投,很合適,眼看著公眾快要幫騰訊把抄襲者這頂帽子撿起來了。


這時候公關該出來幹活了,騰訊公關總監回應了一大段,但是大家只看到一句“洗稿在法理上行得通”,這下更糟了,騰訊你什麼意思,就是隻要不違法那麼不管多麼不要臉的事都可以隨便做是嗎?本來是做負面公關,結果越公關越負面。輿論越鬧越大,可能傳到高層耳朵裡了,高層還是比較清醒的,及時叫停了這個案子。

騰訊的聲明裡說將會重啟更加嚴格的盡職調查程序,如果與騰訊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不符,將會協商退股。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是自己給自己找個臺階下,總不能直接說這事確實做錯了,騰訊也是要面子的。這看起來是公佈了一個解決方案,其實直接就是宣佈結果了,肯定要退股。為啥呢?再次盡職調查之後如果還是堅持投資,那就是說投資“差評”和騰訊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是相符的,到時候肯定有媒體拿現在這個聲明出來說事,那騰訊公關就又得出來幹活了。

馬化騰回覆的重點是他不知道這個case,這真的沒什麼好驚訝的,騰訊從2017年初到2018年3月14日,對外共進行了167筆投資,總投資額超過2600億元,平均每筆16個億。這次差評的3000萬融資,騰訊只是領投,可能最多也就投了一千多萬吧,幾百萬也有可能,這種投資馬化騰可能確實沒時間過問,而且本來是放給下面團隊去做的。

騰訊的聲明和馬化騰的表態應該可以讓昨天還群情激憤的自媒體從業者們平復一下了,不管騰訊有沒有夢想,起碼節操還是有的。


時代科技漫談


差評!

人吶,不能一邊吃果,一邊甩鍋。

就在外界紛紛控訴自媒體大號“差評”洗稿,騰訊的投資行為與此前聲稱“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不符時,騰訊公關總監回應稱,“投資差評是業務部門一個topic基金主導,佔很小比例的股份,並非公司級投資,請大家不要以一個團隊的一次決策來斷定為騰訊立場。”

這句話背後的邏輯是“即使topic基金投資價值觀出現偏差,那也不代表騰訊價值觀出現偏差。”那麼反過來講,“微信公眾平臺面向全平臺運營者的版權保護計劃,是不是也應該只代表微信價值觀,而不代表騰訊價值觀?”

(騰訊公關總監回應)

事情馬上又出現了反轉。24日,馬化騰親自在朋友圈回應,“目前看業務團隊並沒有做好盡責調查。”

當天深夜23點,騰訊官方微信公眾號發佈《一則聲明》,稱:“公司將重啟更加嚴格的盡職調查程序,如與騰訊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不符,我們將協商退股。”

從“喜提”騰訊TOPIC基金3000萬人民幣融資,到可能面臨協商退股,“差評”從直衝雲霄到墜入潭底。

“差評”洗稿的實錘,想必大家這兩天也看了不少。去年5月4日,品玩編輯lianzi發表《差評君、陳楊輝和千千萬萬的抄襲號們,請撿起你們的羞恥心》,直指品玩的文章《神秘照片連續曝光,“鋼鐵俠”伊隆·馬斯克從科技頭條火到娛樂頭條》《上天就算了現在還要挖地?馬斯克是要變孫猴麼?》被差評抄襲,其中一篇還標註了原創,品玩只能以轉載方式在公眾號上發佈。

騰訊投資差評後,知名自媒體人keso發佈《給騰訊一個差評》:“一邊在微信平臺上公然侵犯著大量原創作者的權利,一邊竟然拿了由騰訊TOPIC基金(騰訊興趣內容基金)領投的三千萬元,明白無誤地向世界傳遞出一種寡廉鮮恥的價值觀——洗稿沒問題,洗得成功同樣是成功。”

(keso的文章)

事件不斷髮酵,更是將“騰訊價值觀”釘在了恥辱架上。自媒體人“正義青年三表”認為:騰訊慨激昂喊捉賊(打擊洗稿者),卻暗地裡與“賊”喝起了交杯酒,跳起了收割韭菜的交誼舞。

騰訊早年也多被詬病“抄襲”,比如QQ涉嫌抄襲ICQ,QQ音樂涉嫌抄襲酷狗音樂,QQ西遊涉嫌抄襲夢幻西遊等等。於是,坊間有個段子,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都要面臨著三件事兒:生、死和騰訊。

可這樣下去怎麼能行,騰訊決定改變。於是,近年來,微信《微信公眾平臺運營規範》出臺,騰訊明確表示反對微信公眾號侵權他人知識產權,之後上線的微信公眾號原創聲明功能,更是彰顯出騰訊對抄襲、假冒等侵權行為會採取“零容忍”態度。

不過,這一筆3000萬的投資,將巨頭騰訊多年來竭力樹立的“版權保護者”形象,再次擊穿。


新零售智庫


自媒體時代,媒體的價值被最大化的展示出來了,差評投資的事情出現了馬化騰的回覆或造成差評3000萬投資泡湯,甚至影響產品之後的投融資。在自媒體時代,人的影響力太大了。

而差評的朋友圈也在晚間就此時發表了評論,要談之外也頗為不忿。

我們先來看事件的原委。今天新聞爆出自媒體賬號差評獲得騰訊3000萬融資,然而此時輿論開始變化,主要的原因是差評曾有洗稿嫌疑,此前也有霍炬起訴差評,2016年,該案在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正式開庭,據悉這也是國內自媒體首個關於“高級抄襲”公開庭審的案子,但霍炬敗訴,但對於自媒體行業從業者來說,大家認為差評是被實錘洗稿的。

洗稿更可怕的是他的高技術性,很難取證,這也讓被洗稿者抓狂。左林右狸評論是:差評”算是個大號,運營嗅覺不錯,經常能夠抓熱點。但他沒有原創能力,或者說根本不屑於原創。對待熱點,就是把一些寫這個熱點的稿子拿過來重新編輯,句子段落打亂重組的那種,也就是業界俗稱的洗稿。結果呢,洗稿在法律上你很難判他抄襲,因為文字他都重新編輯過了。

而馬化騰的聲明正是在輿論愈演愈烈的基礎上發生的,甚至有公眾號文章寫《騰訊為什麼被差評》,這對於好不容易摘掉抄襲大王稱呼的騰訊來說,無疑是不能承受之重,所以馬化騰以雷霆手段進行更正。




而這件事,對於差評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如果騰訊撤訴,那差評以後的融資會面臨巨大的問題,因為差評被最大投資機構騰訊蓋戳為“洗稿大王”。

你怎麼看差評這件事呢?一起評論聊啦


毛琳Michael


差評的編輯我接觸過一些,簡單說兩句公道話吧。文人相輕在哪朝哪代都是這個傳統,更別說涉嫌抄襲的了,看看就行了。

這兩天我的朋友圈被聲討差評的自媒體刷屏了,羨慕的、嫉妒的、憤怒的、氣紅了眼的等等,有好多好多,但就是沒祝福的。很奇怪,這在其他公司融資後,總有一棒子人拍馬屁的情況不同。

當年我做某科技公司做小編時,和差評的某個副主編有過接觸,很年輕的一小夥子,人很踏實也很謙虛。他想轉載一篇文章,上來就是老師老師的叫,絲毫沒把自己作為大v來看,其實我也是毛頭小子,算不得上老師。

科技圈類說差評愛洗稿,確實是真的,這沒得說,因為差評起家就是在搬國外網站內容,編輯再加工做出來的流水線產品。只是因為差評君文風新奇,搞怪賣萌,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吸引了很多科技愛好者關注。

文人相輕在哪朝哪代都是這個樣子,文仁一張嘴,既能空口吐蓮花,也能血口噴人。差評恰好在自媒體走下坡路,大家都過得不好的時候拿到了騰訊的投資,惹的文人們眼紅,口誅筆伐,再所難免。即使你屁股下屎擦乾淨,也能給你爆點黑料,更何況你還擦不乾淨。

騰訊在反思,差評也要反思。這一場看似不起眼的風波,可能就會葬送差評美好的前景,以後誰還敢投資一家沒有創新精神,靠洗稿活著的公司,除了轉型或者改頭換馬甲,就能自力更生好好盈利了。但問題是,一旦品牌美譽度下降,圈內名氣臭了,公關公司、廣告金主也不敢上門了呀。

差評這家公司挺惹人喜歡的,就是樹大招風,嘴角犀利罵過不少人,如今趁火打劫的,煽風點火的,有仇報仇的,有怨報怨的,一窩蜂上了。不過,這也能理解,出了混的始終是要還的。

也有可能經此一役,騰訊出臺了相關判斷洗稿的規則,淨化了媒體圈環境也說不定。總之差評洗稿是不好的,但也不至於一棒子打死,它帶給很多科技小白的科普知識,帶來了許多真相和笑料是應該被認可的。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不是不扒你,是因為你還沒紅。差評,混了這麼多年網絡的老江湖,居然栽在了這上面,有點可惜。不過,我相信差評能挺過去的。加油。


張知悅


騰訊創始人 馬化騰

5月24日消息,騰訊投資差評之後,引起了一些媒體人的質疑,因為差評此前曾經受到過一些媒體的洗稿質疑,現在反而獲得了騰訊的投資,那是在說騰訊支持洗稿嗎?

今天晚上,這件事引起了騰訊創始人馬化騰的注意,馬化騰在自己的社交賬號上回應道:

之前不知道這個case。原為效率而下放一些小額投資權給業務部門。目前看業務團隊並沒有做好盡責調查,我們會負責任解決好。

看來馬化騰確實認為是騰訊投資部門在投前的盡責調查沒有做好,傾向於認為差評存在一些問題。而業務部門的小額投資權會不會被收走呢?馬化騰並沒有明確表示,不過既然他說了“我們會負責人解決好”,根據以往馬化騰辦事的效率,估計這兩天就會有正式的處理結果出來。

差評的投資會被撤掉嗎?這個明確很難說。

此前騰訊出品一款軟件與合作伙伴的APP業務邏輯非常像,遭到吐槽時,在馬化騰的過問下,直接取消了騰訊內部那款軟件的開發和推廣。

希望這次,騰訊也能給出更多的處理結果。

騰訊這次如果能夠處理好差評的投資,那就能得到好評,否則它將會得到許多媒體人的差評!

在馬化騰回應之前,騰訊的公關總監張軍已經回應過一次了,張軍說這件投資案子是Topic基金的投資,一個業務團隊的決定不能被認為是騰訊公司的立場。而且差評在被投資之後也不會得到任何的特殊待遇。

總之,這件事已經驚動了騰訊的最高層,馬化騰的表態應該會對這件事的處理起到決定性作用。


CEO來信


我們不得不再次對騰訊投資差評的差評輿論做出的反應給與差評。

首先,作為公關部門的負責人,對外發聲應該是代表騰訊公司的,而不是所謂的創始人CEO,出現公關負責人與公司老闆嚴重不符的對外聲音,對騰訊的未來傷害很大。

這件事情將騰訊內部矛盾大白於天下,決策流程和人事關係複雜,以後其他公司與騰訊合作的時候難道都需要得到馬化騰出面應答才敢相信?很多人認為,外界被人傳言的騰訊內部本土派與投資派之間的不可調和的矛盾逐漸大白於天下。我們還可以看到,上一次夢想,作為騰訊公關總監的張軍也沒有於馬化騰互動,而是與劉熾平溝通的火熱,至於馬化騰那個神奇的PS回應更是差不多一天的時間才被張軍“闢謠”,飛機坐這麼久?

此外,只有幾千萬這樣數量的投資,顯然馬化騰是不會參與的,也不應該參與,一家市值5000億美元的公司老闆,應該是有夢想的,應該是看到遠方的,而不是忙於處理公司爛攤子。

大公司要有信用,不能出爾反爾,更不應因為輿論罵戰而將幾千萬的投資事項說反悔就反悔,這是商業,不是過家家。雖然因為騰訊在行業的地位,即便差評拿不到錢也不敢作聲,甚至還會很配合的對外宣佈,但這已經大大傷害了騰訊的商業信譽,也讓以後的與騰訊的合作事項蒙上陰影?

是不是以後與騰訊合作,都需要一個公示期,然後看輿論反應等馬化騰發言,才能確定?

不管怎麼說,騰訊投資差評這個事情已經重新把騰訊抄襲的傷疤揭開了,從前幾天的騰訊沒有夢想,到現在的騰訊沒有價值觀,這分明就是騰訊發展到頂的標誌。一家沒有夢想沒有價值觀沒有信仰的只想著賺錢的公司,如何能不沒落?


馬繼華


近日,騰訊投資自媒體賬號“差評”一事引發軒然大波,消息顯示,24日馬化騰親自在朋友圈回應,表示這項投資目前看業務團隊並沒有做好盡責調查。

騰訊官方發表《一則聲明》也表態:公司將重啟更加嚴格的盡職調查程序,如與騰訊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不符,我們將協商退股。

馬化騰和騰訊官方的表態和聲明首先是為這件事找到了直接的“背鍋俠”——騰訊興趣內容基金,包括之前騰訊公關總監張軍的表態也非常直白的說出:業務部門一個topic基金主導的,並非公司級投資,不代表騰訊整體的立場。

這樣算是把騰訊的主要立場扶正,並且兩次聲明中都表達了要對這個投資項目進行進一步調查的意思,說明騰訊自身也意識到,要在投資“差評”給自己帶來的負面輿論和可能帶來的正面投資收益之間進行權衡。

騰訊誕生以來,在很多項目和產品的設計上都曾揹負過“抄襲”的罵名,這次選擇同樣有“抄襲”嫌疑的“差評”進行投資,不得不讓人質疑,騰訊在投資決策中,收益的導向已經高於樂知識產權保護的原則,如果騰訊公開以投資的方式支持有同樣“抄襲”醜聞的媒體,對於騰訊的名聲是不利的。

騰訊投資“差評”對於微信公眾號內容立場和原創原則帶來的負面影響也要考慮在內,畢竟差評是一個自媒體,微信是其生存的土壤,無論如何標榜公正,一旦差評再次上演“洗稿”戲碼,騰訊作為背後的金主免不了被拉出來一起接受批判。

騰訊到底作何選擇,還是拭目以待吧。


AI財經社


講真,無論是騰訊,還是宣佈獲得騰訊投資的差評,恐怕都完全沒有想到這件事情的影響會這麼大。

對騰訊topic基金的投資人來說,可能只是把差評當作了一個規模運作成熟、商業化做得不錯的新媒體來考慮的,從差評平日的文章來看,單純在數據上,差評的表現應該是絕對超過大多數新媒體的。

但問題在於,在媒體行業內,差評的名聲一直不好,多次被發現“洗”別的媒體或自媒體的稿子。

洗稿這個事情,不做媒體的朋友可能不是太瞭解。就是看過別人的文章後,不申請轉載,而是換一種語句表達,把原作者的故事和意思重新寫一遍,並且還標了“原創”標籤。

這在媒體行業內是被非常鄙視的行為。因為對於創作者來說,最重要也最困難的部分,就是文章的思維,而不是語句的表達方式。洗稿等於變相的抄襲,但由於它改變了一些表述方式,這種抄襲在法律上就變得比較難認定。

騰訊近些年來一直在保護原創版權,所以投資差評的事情,在行業內引起的憤怒就比較大。不過,騰訊內部確實有很多部門有一定的投資權限,topic基金的投資,也並不完全等於騰訊官方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