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氣血兩虛如何調理

臨床中總有氣血兩虛的患者(未必是貧血),證候,舌苔,脈象無一不附。

可是,凡事都有個為什麼,每每遇到此種患者,我都要反覆詢問其生活狀況,絕大多數患者生活條件也都不錯。
氣血兩虛如何調理

問題來了,食物攝入品種,數量,結構都沒問題,那麼為什麼會出現氣血兩虛的證候呢?

多次把握患者的身體狀況,發現其中多數患者脾胃功能虛弱,也就是“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的道理,氣血無以生化,導致了氣血兩虛的產生。

所以,臨床治療此種情況,我都用健脾和胃,醒脾開胃,理氣和中等方法,從脾胃論治,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細想也是,現在有幾個因為飲食不足而發氣血兩虛。基本都是先天體質較弱,脾胃功能虛弱,生活習慣不好,情志不舒傷脾等,甚至有暴飲暴食,肆食肥甘,飲食無節律等多種原因導致脾胃功能下降,運化無權,無以生化氣血導致。

①那些藥可以補益氣血,確定主要用藥,如黃芪,但有時單一用藥,藥力單薄,則需增加藥力。方法有三:⑴增大藥量,黃芪一般30克,為增大藥力則可加到100-500克。⑵增加藥味。每個藥都不可能無休止增加藥量,聯合用藥(藥對)應運而生。這可以既增加藥力,又不至於出現毒副作用。⑶換藥。如黃芪藥力不夠,可以換人參,紅芪等。也是個辦法。


氣血兩虛如何調理

②則需考慮主要用藥如何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相使,相需)。這也是為了增加藥力。⑴如“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用了黃芪,還需要補血活血。這樣,當歸就需要加入。附子無干姜不熱,乾薑就出現了。等等等等,十分普遍。⑵脾胃運化需要有氣的推動,這樣,就需要加入行氣藥,如木香,香附,枳殼等。⑶脾胃吸收功能需要提升,健脾和胃藥物也要加入,要不吸收不了還是沒用。白朮,茯苓,山藥等也需要加入。
氣血兩虛如何調理

③副作用的消除(相殺,相畏),黃芪甘溫,易於上火,體質偏熱之人使用則需:⑴使用生黃芪(溫而不熱),以減少藥物本身副作用。⑵可以佐以少量梔子,黃連等苦寒藥物,即可燥溼增加藥物療效,又可剋制黃芪的溫性,降低副作用。

④藥物歸經與升降浮沉。是哪條經脈的疾病,就把藥物引到哪裡去。還有升降浮沉,是藥物以及五臟的基本特徵表現。如治療肺經疾病,非輕清不可,可謂“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治下焦如權,非重不沉”。就是此意。

總之,氣血兩虛不僅是氣血兩虛,而是脾胃,肝腎的多臟腑功能減退的綜合體現。

方藥:黃芪30克,白朮10克,陳皮12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太子參12 克,炙甘草10克,當歸10克,焦三仙各12克,枳殼15 克,木香10克,厚朴10克,大棗12克。

水煎服,每日兩次服。

我是中醫隨感,如果您喜歡,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