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武則天殺朝廷大官,為什麼放過程咬金了呢?

feigary


武則天雖然不是歷史上第一個獨攬大權的女人物,但她卻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是個為了權利不擇手段,她的功過很難評判,她的手上沾滿了淋漓的鮮血。為了登上皇位,殺了無數的大臣,但是有一人她卻動都不敢動,那就是混世魔王—程咬金。可是為什麼權勢傾天的武則天不敢殺程咬金呢?



第一,做事比較低調

雖然程咬金有混熟魔王的稱號,但是此人一點也不混,程咬金可以說是十分低調的一個人物,程咬金做事一直比較小心,武則天稱帝,他也不附和別人反對武則天,不過也不說支持 。從來不公開挑釁武則天的權威,這也讓武則天抓不住程咬金的把柄,畢竟程咬金是四朝元老,也不能給個莫須有的藉口將其殺掉,如果這樣肯定會引起朝中諸多大臣的不滿。


第二,功勞較大

程咬金跟著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戰功無數,死後還進入了凌煙閣,成為二十四功臣之一。程咬金還是四朝元老,在朝中聲望巨大,不是那種可以隨隨便便殺掉的人物,就憑他的功勞,在老百姓心中都是神一樣的存在,因此這樣一位功臣,武則天也不會隨便殺掉這樣一位功臣。

程咬金在唐朝是少有的長壽名將,程咬金差不多活了七十多歲,程咬金在李世民在世的時候就曾救過李世民多次,在大唐的危難之際,也一次有一次的幫助大唐化險為夷,可以說是大唐不可多的的福將。

本文由樓笙發佈


樓笙侃史


林語堂先生在《武則天正傳》裡說到:武則天一共謀殺了93個人,這93個人基本都是有名的李唐宗室、自己的親屬和朝中大臣,其中還不包括受株連的親屬。

從各類文獻記載可知,武則天是一個霸道女總裁,膽大心狠,為了達到目的,遇佛殺佛。她那性格,像是王莽和呂后的合體。

事實上,武則天從來就沒有放過誰,是程咬金自己通關先走了。

程咬金是大唐開國元勳,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九的盧國公。

程咬金王者榮耀拜盧國公那年,武則天還是個十三、四歲剛進入職場的黃毛小丫頭咧!

武則天比程咬金嫩了整整35年。等媚娘熬成婆那年,武則天已經32歲了,作為皇后,此時才是她的王者時刻。

這一年正好是公元656年,67歲高齡的程咬金為了發揮餘熱,臨退休前最後摟一把,他以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的身份,帶兵討伐西突厥。

沒想到正是這最後一次出征,讓程老總陰溝裡翻船,晚節不保了。

出征勝利還朝後,朝廷論功行賞時,以逗留不進、不努力追敵、殺降利財的罪名,將程咬金減死免官。

也不知程老總是不是故意的,自此以後,他遠離了朝堂,完全不給逐漸膨脹的武則天弄他的機會。後來,40歲的武則天與高宗二聖臨朝,50歲時當天後,60歲當皇太后,67歲稱皇,成了真正的榮耀王者,可以想殺誰就殺誰了。

而我們的“三板斧”程老總在武則天41歲那年就在家中悄悄去逝了,享年76歲。

程咬金在《隋唐英雄傳》中的形象特別鮮活,是一員“福將”,武功不足,搞笑有餘,深受大眾喜愛。

事實上,程咬金還圓滑得很,是有名的老滑頭,年老的他,沒了年輕的莽撞與銳氣,是不會和大權在握的武則天對著幹的。

這麼來說,即使他倆碰見,武則天也不會對程咬金下狠手,畢竟人家還是功在千秋的開國元老呢!

這題目,應該是題主玩《王者榮耀》被程咬金虐後,突發奇想含憤而提出來的吧?

玩過《王者榮耀》的都知道,程咬金就是個浪貨,回血速度奇快,聽說還愛摟武則天的裙底。

武則天是個脆皮法師,程咬金是個重裝戰士,武則天還沒成型時,程咬金就嗖嗖的通關了。臨通關出門前,程咬金不忘丟下一句:想殺我,門都沒有。

武則天不禁嘆道:是啊,想殺程咬金是不可能了,這輩子都不可能。

嘆罷,武后留詩一首: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時,看我把你削。

南宮尋歡


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殺了一些擋路的是不假。

但武則天再怎麼說也是個正常人,正常人有一個特徵就是不會無緣無故去針對跟自己沒什麼利益衝突的人。

程咬金,就是這樣一個跟武則天沒什麼牽扯的人。何況他還是名列凌煙閣的開過老臣,心智正常的武則天是不會無緣無故樹此強敵的。

根據程咬金的本傳

顯慶二年,授蔥山道行軍大總管以討賀魯。師次怛篤城,有胡人數千家開門出降,知節屠城而去,賀魯遂即遠遁。軍還,坐免官。未幾,授岐州刺史。表請乞骸骨,許之。

顯慶二年是公元657年,在此之後程咬金就強烈要求辭官,高宗皇帝也允許了。

之後在大唐政治場上,程咬金就基本沒有亮過相,一直到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去世。

而武則天當上皇后是在永徽六年(公元655),離程咬金最後一場軍事秀都沒兩年了,而且她當皇后前幾年還是挺安分的,沒怎麼故意搞事兒。

一個剛剛好不容易當上皇后,一個已經是要退出政治場的老人,兩人之間沒有衝突,武則天為什麼要對付程咬金呢?

題目用放過這個詞,讓人很難接受,程咬金又不是那種直臣得罪過武則天,談不上放過不放過。


總之就一句話,這兩人壓根沒仇,武則天沒必要害老程。


鳳妖




縱觀武媚娘萬丈光茫,盛世凌雲,威風凜凜,享盡榮光,天上人間獨一無二的女王皇權。



但武媚娘揹負李治對她無比的信任和誓愛,義務反顧背叛了李家復興的大唐王朝,開闢了新城帝國名號,所以武媚娘揹負很多爭議,她一身為了自身政治視野,推翻了大唐,同時背叛了最愛他無數寵愛的李治。

武媚娘為攫王位,都能夠做到抺殺結束李治家王朝,試想,武媚娘殺無數政敵開國功臣殘忍又何仿,親兒子他也不懼傷痕累累沾滿血跡,如媚娘所生弘兒聰明至極,656年時改立弘為太子,殿下資質敏睿,精通於禮,深得民心,在與武則天奪權失敗被女皇賜死。



武媚娘天孑之路,讀來讓人掩面驚歎,所思憂痛。從古到今,為爭皇位無不用盡殘忍,限殺忠良不留餘地,那麼武媚娘為何沒動手程老幹歲一家了,以媚娘嬌橫撒野之態勢,有一個活政黨,一個也不會放手不顧,那麼是什麼原因促進武媚娘不殺程老千歲的直接因素了,下段充分言表。

而根本恰是程老幹歲聰明,做人謙虛有禮,也不會冒然公堂反抗武氏天下,程咬金小心行事,避免與武氏利益發起直接衝突,所以程咬金自身衛護被殺惡運,而程老幹歲對政權莫不上心,這也正是正是老幹歲幸勉遇難原理所在,程老更沒成為武媚娘政敵主客。在武后鋒芒畢露時,程逐慚隱身遠離事非之地,歸田園生活,所以沒衝突便沒殺身之禍。


蔚風清雲上青天


武則天為了皇位,確實對許多大臣痛下殺手,長孫無忌,上官儀,褚遂良等人都直接或間接死於武則天之手。

程咬金在我們的印象中是一個有勇無謀的“粗人”,作為唐朝的開國功臣,手握重兵卻得以善終確實讓人覺得比較意外。

那麼武則天為什麼放過程咬金呢?

程咬金沒有反對武則天

首先這些被武則天懲處的大臣,大多是公開反對武則天的人,像長孫無忌,上官儀等人。而看似粗魯的程咬金卻表現得非常低調,自始至終都沒有反對過武則天,所以武則天也沒有殺他的理由。

程咬金懂得急流勇退

在征討突厥之時,程咬金默認手下屠城劫財,因此被免官,程咬金更是利用這次機會徹底告別了政治舞臺,雖然此後朝廷表示再度啟用程咬金,但是程咬金卻上書“乞骸骨”,拼命推辭。

大唐開國功臣餘威猶在

程咬金在武則天掌權時期已經七十餘歲,作為大唐開國元勳,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在沒有“實錘”的前提下,想撼動程咬金也非易事。

武則天前期主要和反對她的人鬥爭,而當他真正掌權的時候程咬金已經死了,都沒有給武則天留下動手的機會。


一點點歷史


如果細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會發現程咬金是倒數第二個去世的,在他後面只有一個徐茂公。而且按活得年歲來看,他應該是活得最長久的一個,活了77歲,難怪後面演義小說裡把他塑造成一個百歲開外的老壽星。

演義裡的程咬金,外表粗獷,是個混世魔王,又是個福將,看著粗魯實則精明,他武藝平平卻絕少吃虧,足見其手段。這點如果對比歷史上來看,還真有點接近呢。

程咬金初隨李密,是瓦崗軍一員,瓦崗軍失敗以後,跟隨王世充。程咬金很快就發現王世充毫無君王氣度,心胸狹隘,就拉著秦瓊奔向唐王。而後程咬金追隨李世民,李世民跟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矛盾越來越深,後來李淵派程咬金到外地當刺史,程咬金對李世民說,這是去掉您臂膀,請您快點自保。足見程咬金的政治敏銳性。李世民當皇帝以後,程咬金封盧國公,後來李治當皇帝時,程咬金還親自護衛李治登基。李治在位期間,程咬金曾討伐賀魯,因討伐不力被免官,後雖被任用,但早已遠離權力中心。



而那武則天呢,本來只是唐太宗一個小小才人,因和李治交好,李治登基以後,服孝期一滿,武則天就再度進宮,一年時間九升為二品昭儀,沒過幾年,李治就想廢王皇后,立她為後,於是就有了與長孫無忌、諸遂良等的爭鬥。

表面看,長孫無忌他們的死,武則天確實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真正拍板的還是李治,李治恰好需要除掉前朝重臣的影響力,武則天又恰好可以幫忙。很多影視作品把李治塑造成一個軟弱的形象,在我看來,李治弱是弱了一點,但是早期時候絲毫不軟。

李治雖然也是李世民嫡子,但是這皇位來的有點意外。本來太子是他大哥李承乾,而李世民最喜歡是喜歡老四李泰,但是這兩人相繼作死。李承乾受李泰挑撥造反,李泰急於上位說了不該說的話,接連被廢掉了。這時候嫡子就只剩下李治了,本來李世民覺得李治個性太過溫和,還有所猶豫,是長孫無忌、諸遂良等一致力薦,李治太子之位才穩固下來。

要說這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哥哥,李治舅舅,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在李世民期間是十分懂得收斂的,曾經還主動要求請辭相位以避嫌。可是到了李治時期就不同了,估計一來看李治相比李世民軟弱,二來他又是李治舅舅,三來可能覺得自己擁立有功,四來是李世民欽點的顧命大臣。他接連處置了與自己有舊怨的李恪、李道宗等王公大臣,在朝中也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之上之勢。

如果這樣倒也罷了,李治心裡雖然有想法,也不會拿他怎樣。可是後面李治廢王皇后想立武則天為後,兩人知道長孫無忌威望,請他宴飲並給予他厚賜,結果他假裝聽不懂。後來更是支持激烈反對立後武則天的諸遂良。可以說他和李治武則天的矛盾已經十分表面化了。而後反對武則天的諸遂良、來濟、韓瑗相繼被貶,沒過幾年,長孫無忌被人告要謀反,直接免官,被賜自縊,抄家。這之後一年,李治風疾發作,武則天經常代為處理朝政,這時候才有了實質的權力。



而在這一系列鬥爭中,都沒有看到程咬金影子,倒是他在瓦崗就結識的老朋友徐茂公一直參與其中,並且支持立武則天為後。就憑程咬金的政治敏銳性,他還會去瞎參活這些事嘛。長孫無忌死了以後,前朝元老碩果僅存就剩下徐茂公跟程咬金了。這程咬金又沒整什麼么蛾子,李治幹嘛要對一位老功臣下手呢,武則天跟他就更沒有什麼矛盾了,留著一位年老德高又沒權的元老彰顯皇帝恩德,不挺好的嘛。


一覽眾河小


這個問題有兩個方面,一是武則天殺朝庭大官。二是為什麼放過了程咬金?

武則天殺朝庭大官這事,本質上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爭奪權利,也就是對國家政治的主導權,誰影響了她掌握國家權力,主導國家政治,她就殺誰。但這個問題。隨著時間的不同,情況也有所不同。

高宗主政的時候,武則天所殺之人,或是所排擠打擊的人,與高宗實際上是一致的。只不過是在後世小說家的演義之下,把貞觀之後的政治鬥爭演義成武則天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而打擊貞觀舊臣。但實際的情況恐怕與此有此不同。高宗上臺之後,輔助他的大臣太宗的顧命大臣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為代表,他們的政治傾向肯定是延續貞觀政治。但李治上臺之後,他需要自己掌權,因為權利掌握在誰的手裡,也不如掌在自己的手裡。

所以,高宗繼位之後,長孫無忌以及褚遂良的倒黴,是歷史的必然。與康熙皇帝整倒鰲拜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雖然長孫無忌是高宗的舅舅,但舅舅終歸不如老婆親。這一段時間的鬥爭,是上層核心的權力爭奪,程咬金做為武將,不在上層核心圈子之內。所以,也波及不到他。在高宗執政的這一段時間內,無論武則的行為多麼猖狂,多麼為儒學之士看不慣,但他是皇帝的老婆,只要皇帝慣著她,別人沒辦法。對武則天來說,只要不和我做對,我也沒必要把所有人都拿下。這不是一個精明的政治家的選擇。

武則天從貞觀朝的才人爬到高宗朝的皇后以至最終奪了李家的權,一路走來,都是有人反對的。但是,當她與高宗聯手收拾了長孫無忌與褚遂良等人之後,與她做對的就沒有重量級的選手了。當收拾李世民的子孫的時候,他所收拾的,其實也是她自己的子孫。在儒家重視人倫親情的文化背景之下,反對她更成為不可能成功的事。

這是簡單的說一下武則天殺大臣。下面,我們就說一說程咬金。其實前面已經提到過,武則天殺的人,都是擋她道的。程咬金沒有擋著她的道,所以,她也沒有必要去找程咬金的麻煩。

唐高宗繼位之後的第三個年頭,也就是永徽二年,李治為唐太宗李世民服孝期滿,武則天進入後宮。五年之後,武則天弄死自己的女兒汙諂王皇后。高宗李治以此為藉口欲“廢王立武”,這是武則天向權力邁進的關鍵一步。朝庭上的鬥爭由此展開。這個時候,程咬金還是朝庭重臣。但做為武將,立皇后之事,大概與他關係不大。他也沒有去趟這個混水。因立皇后而倒黴的人有長孫無忌,于志寧,韓諼,來濟等。史書上雖然沒說他的態度,但當時名將李靖的態度卻是可以參考的。當李治問李靖對於“廢王立武”的意見時,李靖說:“此陛下家事,何必問人?”李治的詢問,當然是摸他們的態度,而李靖的答覆,明確的是置身事外。於是,李治就可以動手收拾反對的人了。

當上皇后之後,武則天在權力的路上誰也擋不住了。此後到麟德二年的665年程咬金去世,武則天也就是皇后。李治還沒有去世,誅殺李世民後代的事情還沒有發生。所以,在程咬金生前,他對武則天的態度大概與李靖相同。“此陛下家事,與我無關。”他既沒反對武則天,武也沒有必要找他的麻煩。而武則天臨朝稱制,是在程咬金死後19年的事了,到她稱帝時,程咬金已經死了25年了。

現在認為武則天可能與程咬金髮生衝突的看法,不是從正史中解讀中得出的結論,大概是看演義小說的結果。在演義小說中,程咬金一直活到很大年紀,歷仕三四朝。這其實是小說家言。與歷史上的程咬金是不一樣的。

小說中的程咬金是一個勇武質樸,又有點聰明滑頭的人物。這與歷史上的他,大體相似,又有點不同。程咬金與秦叔寶常常被相提並論。秦叔寶在小說中被描述的大仁大義,武功高強,程咬金的水平似乎比他要差了些。但歷史上的程咬金,大概比秦叔寶是要厲害些的。演義上秦叔寶的兒子招了駙馬,生了個兒子叫秦應,還有秦應掃北的故事。但這是假的。而程咬金的兒子卻是歷史上真實的駙馬。而且他的三個兒子都是高官。長子叫程處默,襲封為盧國公,二子程處亮,娶了李世民的女兒清河長公主為妻。小兒子叫程處弼,官至右金吾大將軍。

程咬金是非常有政治眼光的人。看人也很準,當初在王世充手下的時候,是他勸秦叔寶一起投奔李淵的。在“玄武門之變”中,他是勸過李世民動手的少數幾個人之一(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這一點上,可以看出,他比秦叔寶更有政治眼光。

唐之前,武將和文臣還是有分別的。聰明的武將懂得保身之道,就就是儘量不參與到政治的旋渦中去。李靖和程咬金大概都是這樣的聰明人。


七月流火140400643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殺戮,武則天是殺過一些朝廷大官,那為什麼放過程咬金了呢?

有書君認為程咬金是兩朝元老,一是武則天不是殺臣狂魔,被殺者大多是她權欲路上的攔路虎。

而程咬金一沒擋武則天再次進宮做李治妻子之道,二沒參與反對李治立武則天為後之事,武則天沒必要殺他。

二是程咬金表面是混世魔王,實則老謀深算,懂得保全自己,武則天沒理由殺他。

一、武則天不是殺臣狂魔,被殺者大多是她權欲路上的攔路虎,武則天沒必要殺程咬金

武則天是一代女皇,是精明強幹的政治家,性巧慧,善權術,但絕不是殺臣狂魔,她是殺過不少大官。

如長孫無忌支持褚遂良竭力阻止高宗廢后,又阻撓武則天為後,成了武則天稱後的攔路虎,當有人告發時,武后借高宗之手,讓長孫無忌自縊身亡。

上官儀起草廢后詔書,要廢了武則天的皇后之位,這些權臣都是因為成了武則天爭權奪利的擋路石,逼得武則天對他們動手,因為政治鬥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今天我不清算你,明天可能就是被清算的對象。

反觀程咬金,是個武將,對皇家的家事從不趟這渾水,程咬金一沒擋武則天再次進宮做李治妻子之道,唐朝有鮮卑族血統,父死子娶母為妻的傳統,皇上愛娶誰娶誰。

程咬金沒參與反對李治立武則天為後之事,一個武將自然只管前朝打仗之事。

武則天又是個弄權高手,自是不會無端樹敵,對不反對自己的中立的開國老臣,沒必要多此一舉去惹眾怒。害人害己的事,武則天是絕對不會犯此低級錯誤的。

因而從武則天的立場看,程咬金對她不構成任何威脅,不是她的政敵,她沒必要殺程咬金,自惹麻煩,所以放過了程咬金。

二、程咬金表面上是混世魔王,實則老謀深算,懂得保全自己。武則天沒理由殺程咬金

程咬金其實是個識實務之臣,是個有政治遠見之人,當年棄王世充,投奔李唐,成為開國元勳,又在玄武門之變中為李世民衝鋒陷陣,成為凌煙閣24功臣之一。

程咬金表面看似混世魔王一個,其實懂得避其鋒芒,對天下形勢看得透亮。

656年,67歲的程咬金征討賀魯大獲全勝,任由副大總管王文度以密旨為名殺降敵奪財物而分之,誰知王文度卻是矯旨,回朝後被殺。

程咬金也因此事受牽連,被罷官。

難道程咬金真老糊塗了,皇上任他出剿賀魯,會相信另由副總管拿了密旨,奪他的指揮權。

應該是程咬金嗅到了政治鬥爭的氣味,要知道此時武則天已為皇后,長孫無忌、褚遂良等老臣已被武則天視為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程咬金身為老臣,感到兔死狐悲,需要離政治權利中心遠一點,自己露個破綻,正好被貶,好請辭回鄉養老。

不能不說程咬金是個老謀深算的權臣,懂得離權力越遠,越能保全自己,功高蓋主才是死路一條,伴君如伴虎,遠離虎穴則安全係數高。

程咬金對高宗與武后唯有服從,盡君臣之道,盡人臣之禮,高宗和武則天留下這位德高望重而又俯首帖耳的老臣,以示皇恩,程咬金留住自己的性命,得以善終,此事雙贏,所以武則天沒理由殺程咬金。

由此可見,武則天馭權有術,程咬金不與自己為敵,沒必要殺之。

程咬金老謀深算,遠離權力中心,唯皇上皇后馬首是瞻,沒理由被殺,因而得以壽終正寢,享年77歲,死後陪葬昭陵。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首先,當時的程咬金並不是什麼實權人物,對他的使用,高宗和武則天有絕對的選擇權。說用就用,說廢就廢,程咬金本不是他們奪取權力的阻礙。

其次,程咬金是一個純粹的武人,縱觀史書,程咬金除了當了一段時間刺史,其他時間要麼賦閒,要麼打仗,而且沒有自己的親軍,對於高宗和武則天來說,沒什麼威脅。

第三,在高宗和武則天從關隴集團爭奪權力的最後時刻,程咬金早已經退休回家了。他在此之前,被封為左屯衛大將軍,帶軍征討叛亂的賀魯,結果到了那裡,當地人獻城投降,程咬金反而黑心黑肺下令屠城,並將城內金銀珠寶洗劫一空而返,因此朝廷怪罪他打仗時長期逗留該地,將他免官,因為當時程咬金只是五路人馬中的一路,其他幾路已經跟突厥人接上火了,他的軍隊還在屠城,搜刮金銀財寶。

被免官以後,沒多久,接著朝廷又給了他一個岐州刺史做,他卻表乞骸骨,也就是申請退休,朝廷也准許了。

這是顯慶二年的事。到了顯慶三年,高宗和武則天就對關隴集團動手了。你也可以說程咬金事前得到了什麼風聲,躲了。

但是,程咬金在打仗過程中做出屠城這種事,在高宗和武則天眼裡,也只是一個莽夫吧。而且程咬金好好的幹嘛屠城?也是一個令人費解的事,也許他是故意為之?從而故意獲罪,躲過即將到來的對關隴集團的清洗?

總之,在武則天對太宗功臣大加撻伐的時候,程咬金已經是閒人一個,年老力衰,沒什麼太大威脅了,除不除已經沒什麼影響。


西堤君


簡單說,高宗、武則天對長孫無忌集團等出手(659年)前,程咬金就已經離開軍隊,退休回家了。

這裡我是為了強調兩點。

一是對長孫無忌集團出手,是高宗、武則天共同決策的。高宗一開始又不知道武則天的野心會越來越大,最終危害唐室;對他來說,長孫無忌這個舅舅才是更大的威脅。高宗649年即位,653年長孫無忌就把吳王李恪、房遺愛、高陽公主等親貴一鍋端了。之後又直接干涉高宗的皇后問題。當時明眼人一看,都知道整個一大家子誰說了算。

所以,高宗將武則天立為皇后的過程,首先是自己尋求與勳貴的合作,確立自己的權威。當時大多數勳貴的態度也很明確,李世勣講得很清楚:這是你家裡的事,我們無權過問。表面上是不置可否,但實際是在說:皇上你自己決定,我們支持你。

程咬金的態度,我們不知道。但他當時是禁軍的高級將領,本來就不應該參與這個的敏感的事情;從他後來的經歷及子孫在武則天朝的仕宦來看,對武則天立後一事,他完全沒有立場。

二是高宗·武則天似乎注意到了程咬金的軍權,及可能構成的威脅。657年,西突厥犯塞,程咬金出師。一方面當然是請老將出馬,另一方面,程咬金已經主持禁軍14年之久,以這個機會調離京師,也給高宗·武則天重構禁軍領導權提供了機會。剛好此戰,程咬金無功,索性被免職了。朝廷照顧重臣,才給他一個岐州刺史養老。這就到了658年,程咬金已經70歲了。古人七十致仕,就是要退休了。於是,程咬金索性申請退休,解甲歸田了。

表面上雖然波瀾不驚,高宗·武則天就解除程咬金的禁軍軍權,第二年就直接出手,剷除長孫無忌集團了。不難看出,高宗·武則天對長孫無忌出手時是非常慎重的——畢竟程咬金和長孫無忌常年共事,玄武門之變時就已經生死與共了……萬一有所舉動,就有重現玄武門之變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