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劉邦為什麼要殺韓信?

回眸百媚聲


首先有一點是必須要明確的那就是韓信不是被劉邦殺死的,而是被劉邦的妻子呂后給殺死的,公元前196年,韓信在長樂宮被呂后給誘殺。韓信之死是中國古代開國功臣之死的一個縮影,而韓信本人的死實際上與他本人缺乏足夠的政治智慧有很大關係。在中國歷史上,但凡功高蓋主的權臣結局一般都不怎麼好,韓信就是犯了這樣的一個錯誤。

在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毫無疑問,韓信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的。鴻門救主、漢中練兵、智計降燕、廣武之戰,每一次關鍵的戰役中幾乎都會出現韓信的身影,所以可以這樣說沒有韓信就沒有後來的大漢天下。不過韓信雖然功勞巨大,但是韓信的身上卻有著很多克服不了的缺點和缺陷,有些是致命的。比如韓信非常在意名利,封侯的時候,韓信被封為淮陰侯,因為自恃功高,所以稱病不朝。韓信在平定齊地後,曾經要求劉邦封他為齊王,不過劉邦沒有同意,後來劉邦追擊項羽到固陵後,韓信沒有如約準時出兵,在張良的建議下,劉邦封韓信為齊王,韓信果然出兵了。不過劉邦對韓信的印象卻是進一步下降。

不過因為仍然需要韓信來完成稱帝大業,所以劉邦還是選擇了忍,但是韓信卻沒有自制,而是得寸進尺。項羽勢力被剷除後,韓信被調離齊地,改封為楚王,實際上是劉邦在有計劃的削弱韓信的勢力。隨後又發生了韓信收留項羽部將鍾離昧的事件,劉邦追問韓信到底有沒有此事,但是韓信矢口否認,最後韓信為了自保而逼鍾離昧自殺,韓信不僅得罪了劉邦,還在天下人面前喪失了信用。

不過劉邦終究還是沒有殺韓信,把韓信降為了淮陰侯,實際上是軟禁韓信。到了呂后的時候,為了立威,於是決定拿一個早就該殺的人韓信開刀。


青年史學家


韓信是被呂后和蕭何,騙到宮裡殺掉的。當時的劉邦並不在都城,而是去平叛陳曦的戰亂去了。

我們說一下,當劉邦得知韓信去世後的表現吧。

當呂后告訴劉邦韓信被自己殺後,劉邦表現出來的是“且喜且憐之”。也就是說他聽到韓信死的消息,先是高興,然後才是覺得韓信死的有點可憐。畢竟這麼一個功勞大的臣子,最後竟然死在了女人之手。

通過劉邦的表現,可以看出,劉邦其實早就有想害死韓信的想法了,只不過他不願意揹負殺韓信的罪名。

這件事呂后肯定是知道,所以,呂后就趁著劉邦外出的時候,把韓信給殺了死了。呂后之所以敢殺韓信,是他知道若是自己殺了韓信後,劉邦是不會處置自己的。

所以,呂后殺韓信可以說是劉邦默許的。後來,很多人也就把韓信的死,安插在了劉邦的頭上。

那麼劉邦為何要殺韓信呢?我覺得理由如下:

韓信的功勞太大,不服管教

劉邦統一天下,想要秋後算賬,通緝原來為項羽效力的將領。其中有一個叫鍾離昧的大將,讓劉邦吃盡了苦頭,他就是藏在了韓信那裡。

劉邦特意給韓信去信,問這鐘離昧是否在他那裡,這件事韓信裝傻充愣,說沒見過鍾離昧。若是知道鍾離昧在哪裡,他肯定會把鍾離昧綁了送給劉邦的。

你說劉邦對這樣的韓信能不恨嗎?

後來劉邦要去韓信那裡遊玩,韓信才害怕把鍾離昧給殺掉的。

劉邦表示很生氣,就把韓信由楚王貶為了淮陰侯,還把他給看慣在了都城長安。

韓信在長安的時候,劉邦想讓他跟隨自己去平叛陳曦,韓信還是裝身上有病,說自己還是不去。

這樣的韓信,不服管教的韓信,對於劉邦來說留著基本上是沒有用的了。

所以不如殺了痛快。

韓信功高蓋主,劉邦怕自己去世後,沒有人能管的了。

要知道大漢三分之二的國土是韓信打下來的。可以說沒有韓信,就沒有大漢江山,這也是韓信可以驕傲的資本。

但是,正是因為韓信的功勞太大了。沒有人敢管束他,他也不服任何人管教,所以劉邦才要對他痛下殺手的。

你看劉邦在找他討要鍾離昧的時候,他不給,讓他帶兵出軍的時候,他不去。可以說連劉邦都管不了他了。萬一劉邦去世了,那韓信還不造反呀。

為了子孫江山的安慰,這就是劉邦不得不除去韓信的又一個理由。

韓信的軍事才能令劉邦忌憚

韓信是個軍事奇才,只要他手裡有兵,他就能把兵調教成銳不可當的部隊。想當年韓信打背水之戰的時候,大部分士兵都是他自己新訓練的。

可是,就是這麼一支不足三萬的軍隊,愣是把趙國二十萬精銳部隊給打了一個打敗。你說有韓信這樣的將領,存活在世上,劉邦怎麼能不怕。

說實話即使韓信相當皇帝,公然給劉邦叫板,只要韓信手裡有兵,劉邦也只能選擇被動應戰。能不能打敗韓信,還真的不好說。

劉邦都這樣忌憚韓信,更何況劉邦的子孫後代了。


史學達人


劉邦在當了皇帝之後,為了穩固他們劉家的江山,他就開始屠殺功臣了。這時候能對劉邦造成威脅的,也就是各地的諸侯王了。

畢竟,那時候的王爵是有統兵權的。

很不幸的是,韓信是楚王,他也在劉邦要除去的死亡名單上。只不過劉邦一直沒有說出來,他一定要把韓信給殺了。

事實上韓信的死,也不是劉邦殺的。而是呂后殺的,呂后和蕭何商量了一個計策,就把韓信給騙到了長樂宮,然後,韓信就被呂后滅了族,殺死在了長樂宮。

不過,呂后之所以敢這樣做,肯定是得到了劉邦的授意的。畢竟韓信這樣重要的臣子,沒有劉邦的同意,呂后是萬萬不敢對他動手的。

那麼,下面的問題就來了,劉邦和呂后為何非要置韓信與死地呢?

我想原因如下吧:

1、韓信在當了楚王之後,做了讓劉邦不放心的事情。

當時劉邦統一了天下,當上了皇帝之後,他就開始通緝項羽的部下,尤其是項羽最為倚重的一個叫鍾離眜的將領了。

很不湊巧的是,這個鍾離眜恰恰是韓信的發小。

所以,在項羽自殺烏江之後,鍾離眜就逃到了好哥們韓信這裡。韓信對他當然是好吃好喝的招待了。

但是,這件事還是被劉邦知道了。

劉邦寫信問韓信,有沒有見過他要通緝的頭號犯人鍾離眜。韓信的回答是沒有,劉邦對韓信這樣的答覆失望透頂。

正是因為韓信包庇鍾離眜,劉邦才藉故抓了韓信, 把他從楚王貶為淮陰侯,然後軟禁到長安,不讓他有兵權的。

2、劉邦平叛陳曦的叛亂的時候,讓韓信一起去,韓信裝病,這讓劉邦生了除去韓信的心。

劉邦晚年,大肆屠殺功臣。代國宰相陳曦也害怕了,所以,他就主動的站出來反叛劉邦了。

這時候劉邦通知韓信一起去參與平叛陳曦,畢竟有韓信在,想要滅神那頂多也就是一句話的事。

可是,韓信接到劉邦的通知之後,他說自己有病,起不了身, 就沒有和劉邦一起去。

很顯然韓信這是對劉邦不滿,不願意在位劉邦賣命了。

對於劉邦來說,這樣的韓信,留著不能為己所用,還不如殺了好。

正是在劉邦平叛陳曦的時候,呂后聽說韓信要趁著劉邦外出,搞謀反的勾當。所以,她就把蕭何給叫了來,一起商量了一個策略,就把韓信給殺了。

所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成語也就是從這裡來的。

3、韓信的死,主要是和他的功勞大,以及軍事才能有關。

要知道劉邦在建立大漢的過程中,三分之二的國土,都是韓信幫他打下來的。他對韓信的軍事才能,是一點都不會懷疑的。

可以說只要韓信手裡有兵,就沒有他打不勝的仗。

正是因為韓信用兵如神,所以,劉邦在他晚年的時候,才要除去韓信的,畢竟留著韓信在,對他們漢家的江山,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韓信連劉邦都不放在眼裡,更何況劉邦的兒子了當了皇帝。所以,為了以絕後患,他只有把韓信給除掉了。

這也就為韓信悲慘命運埋下了伏筆。

所以,對於劉邦來說,韓信這樣頭上長有反骨的將領是一定要殺的。


漢史趣聞


劉邦殺的韓信嗎?恐怕不是吧?!

韓信,劉邦的確欲除之而後快,事實上卻是蕭何的計謀,呂后最終出的手。

退一萬步講,在第一次接到密報,聲稱韓信謀反。劉邦確實是打算殺韓信的,而且準備“坑殺”。卻遭到了陳平的反對,陳平提出的反對的意見並非是不殺韓信,而是質問劉邦有沒有能力殺掉韓信?韓信的將兵能力在當時是無人能敵。

這才有了以“雲遊”為名的計策出籠,劉邦因此智擒楚王韓信,將韓信貶為淮陰侯,韓信自此閒居且不上朝。

直到公元前197年,呂后再次接到密報,此次的密報內容比上次的舉報更為急迫,稱韓信已經在聚攏家奴和賓客,隨時準備起兵作亂。

此時,劉邦出征在外,無人決策。

呂后左思右想後挺身而出,與蕭何在短時間內商議出一個對策,以劉邦征討陳豨大獲成功為藉口,召群臣“入賀”。

韓信已經是多日不上朝,而且他在私下與陳豨有書信來往,懼怕劉邦平叛之後,搜出有關於他的書面證據,便託辭“有病”,拒不入朝。

蕭何力請,韓信只得硬著頭皮入朝“慶賀”。

一進入朝堂,呂后便下令將韓信捆綁,而後在長樂宮鍾室殺之。

死前韓信留下的遺言為“悔不聽蒯通之計……”

說到這裡,就會生出疑問。

呂后為什麼敢擅做主張殺掉一代功臣韓信?有沒有依據?劉邦態度究竟是什麼?

在劉邦平定陳豨之亂後,呂后將自作主張殺掉曾經的齊王、楚王,如今的淮陰侯韓信的事情說了出來。(據文獻通考記載,慎陽侯樂說,淮陰侯韓信舍人,告信反,侯,二千戶。)

此時完全可以想見呂后的身形和表情,並非是以討好的笑顏來述說這件事情的,而是邊說邊在張望,觀察劉邦的一舉一動。

劉邦的態度在記載中是“且喜且憐之”。

將劉邦複雜難名的態度,表現的淋漓盡致,從中能夠感受到劉邦既高興開心,又為如此天降將才死狀如此屈辱感到可惜,進而展現出劉邦甚至不能相信韓信如此簡單的便束手就擒,其中暗含的一絲悔意,也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

從這裡看出,劉邦對殺死韓信的決心並沒有完全定下,畢竟難堵悠悠眾口,其他異姓王必定惴惴不安。

所以,他十分迫切的想知道韓信,對待必死的局面會有如何的反應。

呂后將韓信的遺言,一一道出。

劉邦聽後,完全沉浸在憤怒中。

而忽略了呂后。

忽略了呂后在其中以什麼身份,以什麼目的痛下殺手。

一、呂后的痛點。

過往的時間,正是劉邦為自己的大漢帝國四處滅火的關鍵時期,更是戚姬隨軍出征的時間,也是太子離皇位越來越遠的時間,更是呂后獨處一室,暗自憤恨而在蛻變的時間。

二、呂后的目的。

美貌,對於年近四十的且飽經風霜的古代女人來說,根本就是奢望。在皇家,美貌就是權勢的代名詞。這一點在戚夫人身上可以證明。

作為一國之後,她需要的不僅僅是美貌,而是智謀。安撫六宮粉黛,協助君王處理政務。

既然美貌不在,那智謀會隨著時間的流淌,煥發出誘人的魅力,那以往的飽經風霜就成了智慧的,

如果在加上善解人意呢?

她理解劉邦對什麼最渴望。

權勢,對於劉邦來說是大過一切的。

過往女婿張敖也不是因為家臣的謀反,而被牽連,甚至打算就此誅殺。還咆哮出一句她至死不能忘記,最能展現劉邦的內心的話。

"使張敖據天下,豈少而女乎!"

所以,她要集智慧與善解人意於一身,做劉邦猶豫不決的事。

當然,她還能立威於朝堂之中,保護魯元及張敖,還有柔弱的劉盈,以及還有同樣擁有軍權的呂氏一門。


唐代丹藥


劉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韓信的受人一飯之恩必千金以報,受辱於胯下而不計前嫌的這種大忍之心是劉邦永遠都不能理解的。當時韓信在自己三分天下可得其一的情況下心裡想的卻是劉邦對自己的知遇之恩。韓信在自己固若金湯的重兵圍護中任由劉邦隻身一人數次奪其兵權。有人說劉邦冒充特使才進入韓信帳中,這種說法簡直無知到可笑,咱們翻遍所有的歷史記載都不會有這樣可笑的事情在軍營中發生,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在戰神韓信的身上發生。這隻有一種可能,韓信是自願的,他對劉邦沒有二心。



韓信太厲害了!劉邦感到了害怕!任何劉邦打不過的人在韓信面前都是束手就擒,根本就沒有一點反抗的餘地。劉邦非常的害怕!劉邦帶的兵馬損失殆盡之後,得到韓信大軍,讓韓信再去招兵買馬,而韓信隨便招了一些百姓之後就可以把趙王歇的幾萬大軍打的大敗,劉邦在韓信面前真的是很不自信。


劉邦其實一直都是在防著韓信。在楚漢戰爭中劉邦根本不是項羽的對手,他不能不依靠韓信。爭得天下之後,韓信對劉邦來說已沒有利用的價值,劉邦一直在找機會殺掉韓信。在陳豨叛亂的時候,劉邦感到機會來了。其實我們想一想,當時身為帝王的劉邦為什麼要御駕親征去打仗呢?他想殺韓信,但是又不想背上殺功臣的罪名,所以就把這一切推到了呂后的身上。

劉邦,小人也!殺韓信正是一個小人本性的大展露!


德盛堂-燒酒部落


首先糾正一下題目中的一個小瑕疵,韓信是被呂雉所殺,而非劉邦所殺。劉邦和韓信之間的關係很微妙,劉邦既信任韓信,又猜忌韓信。而韓信既忠於劉邦又看不起劉邦,所以,兩人之間始終是若即若離的關係。那麼韓信為什麼最後被誅殺呢?我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許多人都認為,張良、蕭何、陳平、韓信此四人對劉邦最重要,正是他們的鼎立輔助,才使劉邦擊敗項羽,問鼎天下的。其實實際情況要複雜的多,在我看來,有這麼二個人,正是由於他們的幫助,才使劉邦最後破局,擊敗了項羽。他們是誰呢?一個是袁生,一個是韓信。袁生提供了理論,而韓信實現了預想。那麼這一切是怎麼回事呢?韓信為什麼因此而被劉邦猜忌呢?

當初劉邦出漢中,定三秦,東擊彭城,差點端了項羽的老巢,後來,項羽率領三萬精騎馳援彭城,擊潰劉邦六十萬部眾。雙方於滎陽對峙,長達兩年,誰也戰勝不了誰。

在這個關鍵時刻,袁生給劉邦出計,指出戰勝項羽的策略。袁生對劉邦說:楚、漢相爭已經數年,雙方勢均力敵。而我軍數次被項羽斷絕糧草,攻破城池,形勢很危機。如今之際,想要破局,只有您領兵出武關,在南陽進兵,那麼項羽則必然領兵南下攻擊。這樣的話滎陽、成皋的形勢將會得到緩解,然後派韓信北上,攻取燕、趙之地,聯合齊國。然後您再領兵返回滎陽。這時項羽北有強敵燕、趙、齊,對面有強大的漢軍,這樣的話很快就會被打敗。袁生的計策可行嗎?非常可行。

劉邦立刻按照袁生的建議,兵出武關進至南陽,項羽果然前去阻擊,然後韓信率兵北上,擒魏擊趙,攻陷齊國,成功的實現原先的設想,從大局勢上對項羽形成包圍。而這時韓信另外一面顯露出來,致使劉邦開始猜忌他。

韓信用兵如神,但是性格卻有很大的缺陷,什麼缺陷呢?那就是自傲。韓信攻取齊國後,派使者通知劉邦,請劉邦封他為假齊王。劉邦這邊正和項羽打的難解難分,焦頭爛額,韓信不來支援,反而據功請賞,這讓劉邦很惱火。劉邦第一次對韓信產生懷疑,這僅僅是第一次,很快又有了第二次。

劉邦和項羽鴻溝盟誓之後,項羽率軍返回楚國。劉邦趁機尾隨,然後約韓信一起攻擊項羽,結果韓信失約,沒有前來助戰。造成劉邦被項羽擊潰,圍困於固陵。這時劉邦聽從張良的建議,將陳地至大海的全部地區作為韓信的封地,才搬動韓信前來助戰。而韓信明顯要的更多,為什麼這樣講呢?

韓信來到後,直接取代劉邦,成為全軍主帥,佈置圍殲項羽的行動,最後成功擊敗項羽。戰役結束後,劉邦立即馳入韓信軍營,奪走了他的帥印,並且取消韓信的齊王封號,改封韓信為楚王。那麼劉邦為什麼會翻臉這麼快呢?

韓信要最高指揮權,明顯是看不起劉邦,他覺得自己歸劉邦指揮,肯定越指揮越亂。而劉邦為了戰勝項羽,暫時將軍權交給韓信,戰役結束後迅速奪走,說明劉邦怕韓信有更大的野心,所以先下手為強。那麼既然兩人都幾乎撕破臉皮了,韓信有收斂嗎?沒有。

韓信被封為楚王后,每次出行都要很多士兵相隨。陣勢很大,頗有賣弄富貴的嫌疑。這還不算什麼,後來一件事情惹怒了劉邦。什麼事情呢?

項羽戰敗後,其最得力的手下鍾離眛沒有投降劉邦,而是偷偷投降了韓信。鍾離眛和韓信是老鄉,兩人曾經同時投靠項羽,關係很好。所以韓信處於同情,幾乎是公然的包庇鍾離眛。而此時劉邦正張榜捉拿鍾離眛,韓信卻在這時挑戰王權,私自包庇犯人,劉邦知道後異常憤怒,但是劉邦忍了。

後來,有人誣告韓信謀反,這讓劉邦神經很緊張。劉邦對於如何處理韓信感到很棘手,韓信功高,但是自傲。所以唯一能合理處置他的方法只有是打壓和限制。於是劉邦採取陳平的建議,假裝巡幸陳地,在雲夢澤將韓信抓住。到達洛陽後,沒有審理,直接判了降職,降為淮陰侯。

韓信這時才醒悟,劉邦忌憚自己的實力,所以才如此對待自己。韓信很寒心,於是從此稱病不再上朝。韓信恥於和周勃、灌嬰等人同為諸侯,連對他十分尊敬的樊噲也是嗤之以鼻,覺得和他們交往很失身份。慢慢的,許多人開始叛亂,韓信既擔心自己被誅殺,也擔心被劉邦再次降職,於是開始考慮反叛。那麼韓信是如何行動的呢?

陳豨被劉邦封為鉅鹿太守後到韓信處拜別,韓信拉著他的手進行策反。韓信說:你所守衛的地方鉅鹿非常重要,精兵彙集,劉邦肯定會猜忌你。別人說你謀反,劉邦一開始肯定不會相信。但是說第二次劉邦就會起疑,等說到第三次劉邦必然會大怒而殺了你。

其實劉邦就是這樣的人,耳根子軟,猜忌心強。因此,陳豨擔心自己的處境,遂決定和韓信聯合,發動叛變。兩人決定,由陳豨率兵在外造反,韓信在內奪取京城,內外夾擊,取代劉邦。後來,陳豨依約起兵,這邊韓信也加緊謀劃,誰知道出了紕漏。

韓信本計劃釋放宮奴,然後率領他們襲擊呂雉和太子,佔據京城。誰知道韓信的一個手下得罪韓信,被韓信囚禁。他的弟弟為了救哥哥,將韓信的計劃洩露給了呂雉。呂雉感到形勢危急,於是找蕭何商量對策。

後兩人定下計策,派人假傳劉邦已經擊潰了陳豨,然後在宮裡舉行宴會慶祝,邀請韓信前來。為了能騙過韓信,蕭何親自給韓信寫信邀請,韓信不知道情況,赴約,於是被呂雉當場緝拿,然後誅殺。

所以,韓信之死跟劉邦有關,但不是劉邦動的手。依照劉邦的性格,他會將韓信的職位一降再降,或者囚禁起來,應該不會殺了韓信。因為如果想殺,劉邦早就殺了。而呂雉不一樣,韓信想動手解決呂雉,而呂雉也 不是善茬。逮住韓信就地斬殺,不留一絲餘地。這就是呂雉後來能夠取代劉邦,震懾諸侯的原因。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韓信功高被劉邦所嫉妒,但是劉邦礙於韓信的功勞,沒有要殺他的打算。韓信卻怕劉邦誅殺他,先動手發動叛變,被呂雉及時發現,隨之被誅殺於未央宮。韓信可憐嗎?不可憐,不懂得功成身退是他招致殺身之禍的最終原因,而張良則聰明的多。所以韓信死的不冤,大家就不要為他鳴不平了。


每日趣評


韓信是西漢三傑之一,是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是西漢的開國功臣,劉邦的得力戰將,是為西漢的建立出了大,可以說劉邦的成功,有很大的因素要歸功於韓信,沒有韓信劉邦的天下就沒那麼容易打下來,既如此,那為何又會被劉邦所殺?

這就離不開歷史的原因了,縱觀歷史,每朝的開國功臣都是沒好下場的,那些貪功,自以為是的往往都是以悲劇收場的,只有那些真正知道急流勇退,能夠做到功臣身的,才是能夠安享富貴的。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原因呢?這裡面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那這裡面最主要的應該還是這些功臣,自持功高,目中無人,沒有做臣子覺悟,完全沒意識到,站在自己面前的皇帝,已不再是當初帶領大家上陣殺敵的,性格豪放的老大了,他現在已是一國之君,一言一行都要維護作為皇帝的威嚴。

而這些農民兄弟卻完全認識不到這一點,自持功高,不把一切放在眼裡,這無疑也就觸怒了帝王的威嚴,下場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麼對於西漢這個第一功臣被殺的原因又是為何呢?其實也就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向劉邦要封王

話說當時,韓信在攻下齊國的時候,內心就彭脹了,在剛打下齊國的時候,他就上書劉邦,說為安定剛打下的齊國,需要一個齊王來治理齊國,並希望劉邦能封他做這個代理齊王,做個“假”齊王。劉邦在收到上書後大怒,認為韓信只為個人利益,天下未定就急著封王了,這無疑是觸怒了劉邦。但在當時情況下,韓信對於劉邦至關重要,劉邦也不敢隨意拒他,所以也就同意了他的封賞,並回復他說,男子漢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麼假王啊。這無疑也是劉邦後來會殺韓信的原因之一。

二、垓下決戰前夕對三分天下稱王的遊說動心

垓下之戰,韓信就是起到絕對性的作用,可以說韓信戰在哪一邊,哪一方就必勝。所以在決戰前夕韓信就被遊說了,而且動搖了對劉邦的忠心,這就使得劉邦十分被動,雖說後來韓信並沒有背叛劉邦,但這次的事件無疑也就使得劉邦對韓信失去了信任。

三、功高震主

打下天下後,就到了論功行賞了,韓信這個人功高蓋主,而且為人又自持功高,這無疑也就把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到後來也就有人舉報說韓信謀反了,這時不管韓信是不是真的謀反,劉邦也肯定會在這件事上做文章的,到後來韓信也就以悲劇收場了。


鷹志


歷史上韓信被劉邦設計擒獲,解除兵權貶為淮陰侯後,其實對劉邦已經沒多大實際威脅了。但韓信有一個極大的優勢,比劉邦年紀小太多,劉邦肯定會擔心韓信威脅到自己後世的繼承人而殺了他。

漢六年(前201年),距離劉邦在韓信幫助下在垓下之戰中擊敗項羽大致一統天下僅僅一年後。劉邦採用陳平的計策,以雲遊雲夢澤為名設計擒拿了當時被封為楚王的韓信,解除韓信的兵權,貶韓信為淮陰侯。

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後,失去了權力,只能在長安閒居,做個富貴閒人。

(韓信)

韓信被貶為淮陰侯的這一年,僅僅只有30歲。韓信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垓下全殲楚軍的種種偉大戰績,都是在二十多歲時取得的。

這一年,劉邦已經55歲。

韓信沒有了權力,但巨大的威望依舊存在。當漢帝國遇到大的軍事難題時,人們肯定會第一時間想到無可爭議的當代第一名將韓信。只要他活著,就還有被漢帝國遇到困難重新啟用的機會。

劉邦比韓信年齡大了25歲,在劉邦死後,韓信依舊有可能再活幾十年。即使失去兵權的韓信,劉邦也沒有信心自己的繼承人能夠駕驅。

最終在韓信35歲時,被呂后殺於長樂宮,隨後夷滅三族。

韓信死後一年,劉邦去世。


仁勇校尉


劉邦登基第二年,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用陳平計,以巡遊雲夢為藉口抓住韓信。而韓信為表忠心,還獻上了好友、原項羽大將鍾離昧的頭顱,但還是被誣。由於沒有確鑿證據,韓信被降宮淮陰侯。

遭貶後被軟禁的韓信無法禁嘴。有一次,韓信向前來看望他的部下陳豨講了賭氣話、怨恨話和反叛話,致使漢高帝11年劉邦外出評判時,韓信被呂后誘捕,殺於長樂宮,年僅36歲,而且還滅韓信三族!

韓信之死,劉邦難辭其咎。但劉邦把"將相王侯"都給韓信幹過,他們幹長久,自己也要負責。比如他向劉邦要官,不給好處,不出援兵;比如它該反時不願反,不該反時卻想反;比如他不能團結同仁,被降為淮陰侯後,仍然放言看不起樊噲、周勃和灌嬰……


紅爐一點雪559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


早年家裡比較貧窮,常常從人寄食。正好趕上一個好時機,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剛好在秦末參加反秦鬥爭去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因為沒得到重用。正好又被慧眼識人的蕭何看上,於是便向劉邦介紹韓信,劉邦特別賞識韓信,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立下汗馬功勞,為漢朝的建立做出很大貢獻,漢高祖劉邦滅掉項羽稱帝后,曾總結取得勝利的原因是用了張良、蕭何、韓信這三個傑出的人才。但最後韓信仍被誅殺。


那麼問題來了韓信被殺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其中原因,一直有著不同的說法。一種觀點認為韓信確實是因為謀反被殺。他一直懷有野心,曾在楚漢戰爭的緊要關頭逼劉邦封他為齊王。後來,韓信對劉邦奪掉他的兵權心懷不滿,被降為準陰侯後更加怨恨,又勾結握有重兵的陳稀陰謀造反,因而被呂后、蕭何設計誅殺。


另一種觀點則與之相反,認為韓信被殺,真正原因是劉邦為鞏固劉氏天下而枉殺功臣,說韓信企圖謀評價是完全是藉口,是誣陷。這兩種觀點長期並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