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大梦春秋083|从云梦到震泽:吴国与楚国冲突的时代来临了

大梦春秋083|从云梦到震泽:吴国与楚国冲突的时代来临了

长江赤壁段

南方诸水之父的浩荡长江,发源于海拔高峻的青藏高原,为中国第一大河。它穿越山脉纵横、水急滩多的上游和曲流发达、湖泊密布的中游以后,进入地势渐趋平缓的下游,江面顿时宽阔起来,两岸也多是湿润肥美的平原以及散布其中的丘陵、水泽、湿地。

春秋时期南方最重要的国家楚国,就位于长江及其最重要的支流之一汉江交汇形成的江汉平原上。从流域范围而言,这是长江中游的尾端,再往前,便进入下游。一片巨大的湖泊群落星罗散布于楚国南部,古书称之为“云梦泽”。据说这片大泽曾经横跨长江两岸,若果真如此,云梦泽恐怕与长江南岸的洞庭湖连为一体。不过,这一说法缺乏证据,不足信。春秋时期的云梦泽应该就位于长江以北,在郢都东南与长江之间。至于其东西所跨之区域,则可能远为宽广。

这片平原、湖沼相间的巨大水泽,是各种野生动物的天堂,所以历代楚王都把其作为狩猎区。公元前539年十月,子产相郑简公姬嘉朝楚,楚灵王熊围便邀请他们一同到云梦打猎。

一个楚国人,如果从这片大泽出发,沿着长江入海的方向一路东行,将近一千公里后,即可抵达另一片大泽——太湖。

太湖,古称“震泽”,一派浩淼烟波的广阔水域。大约五六千年前,此地尚非一片泽国,而是如云梦泽一般湖泊与陆地相间的低洼平原。此后由于新构造运动的作用,太湖周边地区不断抬升,又加之沿海地区泥沙日渐堆积,入海河流淤塞,终使低洼平原彻底变为洼地,形成了先秦地理书中所谓的“震泽”。

大梦春秋083|从云梦到震泽:吴国与楚国冲突的时代来临了

太湖

这旅人一路所见,必定多是蛮荒,人烟稀少,野兽出没,危险重重。若他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中期,若他继续前行,在太湖东北岸,就会抵达吴太伯后人所统治的国家——吴国。当然,如果他声明自己是楚国人,很可能会迎来更大的危险——那时,吴与楚之间的冲突已经日趋激烈,他很难从吴国人那里得到礼遇。

事实上,那时吴国与楚国之间的交往几乎只有一种方式:战争。

在不看重所谓“礼仪”“德行”而追求弱肉强食的南方,仅仅地缘相近,已经足够引起无数争端。若再加上“争霸”这个已经盛行几百年的时代主题,争端遂不可避免地演化为战争。

吴、楚两国的往来,不知起于何时,但它们之间发生正式的交往,至迟是在楚庄王熊侣在位时。公元前601年,熊侣率军平定群舒之乱,连灭舒、蓼两国,而后引兵北上,至于滑汭(在今安徽省合肥市与庐江县之间),与吴、越两国盟誓。三个国家所订之盟约,内容不详,但很可能与疆界有关。

大梦春秋083|从云梦到震泽:吴国与楚国冲突的时代来临了

《左传·成公七年》书影

滑汭之方位,正在吴、楚两国的中间地带,或者说是交界带。这一带,以及更往南的长江两岸的大片区域,历史上有“吴头楚尾”之称,南北东西皆有通道相连,是以吴、楚两国交兵多发生在这一带。当时的长江,风大浪急,而古人驾驭舟船的技术不够发达,难以有效利用长江航道。所以吴国攻打楚国时,不能沿江而上,而是从“吴头楚尾”处渡过长江,入淮,再西行至荆楚。

在春秋中期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里,吴国一直僻处于太湖之畔,无心也无力东向、北上,融入到大国争霸的时代潮流中去。直到公元前584年,当流亡晋国的楚亡臣屈巫历尽艰难来到吴国时,一切才陡然发生了变化。


从屈巫通吴到季札北上,不多不少,恰好四十年。对吴国而言,四十年的时光足够它慢慢成长,从太湖之滨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国,变成一个堪与楚国抗衡的强国。

实际上,吴国的成长速度并不慢,它带着新兴国家无所顾忌的锐气,让不可一世的楚国迅速感觉到了巨大的威胁。

屈巫通吴当年,吴国即开始向楚国发起强有力的挑战,连续伐楚、伐巢、伐徐,一番征战下来,江淮间原本归属楚国的蛮夷小国竟然多数被吴国征服。楚国为了应对吴国连番不断的攻击和袭扰,一年时间,竟然发兵七次,令尹子重疲于奔命。

这一年,是楚共王熊审在位第七年,吴王寿梦在位第二年。

十四年后,公元前570年春天,吴、楚之间再次爆发大战。楚令尹子重率军伐吴,攻陷吴之鸠兹(在今安徽省芜湖市东南),驻军于衡山(吴地,即今安徽省当涂县之横山)。子重令大将邓廖率组甲(即车兵)三百、被练(即步兵)三千继续东进,结果遭到吴国军队的拦腰截击,邓廖被俘,士兵侥幸逃脱者,仅只组甲八十、被练三百。而后,吴军乘胜进击,夺取楚之驾邑(在今安徽省无为县)。那时,提前回国的令尹子重刚刚在楚国太庙里举行完凯旋仪式三天。邓廖被俘及驾邑失陷的消息传来,楚国内部顿时一片责难之声。子重心中恚恨,不久即心疾发作而死。

大梦春秋083|从云梦到震泽:吴国与楚国冲突的时代来临了

楚王子午鼎

十四年前,屈巫曾经从晋国给子重寄来一封信,弥留之际的子重想必仍然记得信中那些满含诅咒的语言:

“尔以谗慝贪惏事君,而多杀不辜,余必使尔疲于奔命以死!”

从总体上来说,在楚共王熊审与吴王寿梦对抗的时代,吴国占了上风,其中原因,一是吴国作为新兴国家的锐气,再则是楚国没有把吴国当做主要对手,仍然致力于经营北方,把大部分精力用于争霸中原。

十年后,两位对抗近三十年的君王相继离世。吴王寿梦卒于公元前561年九月,其长子诸樊即位;楚共王熊审死于公元前560年九月,其子熊昭即位,是为楚康王。

吴王诸樊听闻熊审去世,料想楚国忙于丧事,不能整军抗敌,遂起兵侵楚——乘丧伐国,为讲究礼仪的中原诸侯所不齿,所以很少发生,但吴国没有这种心理负担。楚国抓住吴国轻敌的心理,由大将养由基和司马熊午诱之深入,于庸浦(楚地,在今安徽省无为县南长江北岸)大败吴师,擒获吴公子党。

第二年春天,吴国将战败的消息告知晋国,希望得到晋国的援助。结果求援不成,反被晋国执政士匄一番痛斥,指责吴乘楚丧而伐之,为不德之举。

大梦春秋083|从云梦到震泽:吴国与楚国冲突的时代来临了

淮河

吴国的恶行激怒了楚国,公元前559年秋天,除去丧服的楚康王熊昭派军伐吴。吴国去年新败,今年又没有得到晋国的援助,缩起脖子,不敢出战。楚军返回时,负责殿后的令尹熊贞(字子囊)也犯了轻敌的毛病,不设防备。吴军再次演出拦腰截击的老戏路,自皋舟险隘杀出,将楚军分作两段。楚军前后不能相救,大败,公子宜谷做了俘虏。

子囊返国不久后去世,司马熊午继任为令尹。

(《大梦春秋》083,待续。文图原创,盗用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