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老乾媽(現代故事)

我和妻子正在家中賦閒,一個親切的問候聲不期而至:“這是小姚的家麼?小姚在家嗎?”我和妻子同時聞聲奔去開門。 “劉阿姨您好!”妻子首先招呼並介紹:“這是我現在的老公小張。”她還緊接著對我說:“這就是我的乾媽!”

原來是老乾媽來了,我立即反應過來。對於這位乾媽我們在私下裡稱呼為老乾媽,一是因為妻子與她交往20年了,她整整年長我妻子20歲;二是這位乾媽也是老資格的公務人員,她見多識廣且熱心助人。但畢竟這是我和現在的妻子結婚重組家庭後的首次與她相見,一番寒暄後我就識趣地躲進房間玩電腦去了,以便妻子能與乾媽說說悄悄話。

可是沒過多久,老乾媽就在客廳招呼:“小張你過來!我今天就是特地來看你的!”我豈敢怠慢,屁顛屁顛進入客廳,我說:“小姚叫你乾媽,那麼我也得叫你好聽一點的不是?”

“你就叫我阿姨吧,小姚其實一直也這麼叫我的。”劉阿姨快人快語:“我是最近、也就是年裡小姚給我電話拜年才知道的,知道你倆3年前就結婚了。同時我還得知你是老幹部張部長的兒子,我與令尊可是早就熟識的。我與小姚的認識純屬偶然,但認識以後發現,她是個十分能幹的人,她的廚藝、女紅等樣樣拿得出手!”老乾媽的意思我明白了,其含義就是我可不能怠慢了妻子。

說到妻子結識老乾媽確實也是偶然。妻子表妹的嫂子的弟弟曾經在蘇州當兵,那一批贛州兵在蘇州一共100多人,恰巧老乾媽的第三個女婿就是這批贛州兵的連長。與我妻子沾親帶故的那位倒是按期復原回了老家贛州,但有一位贛州籍的賴姓駕駛兵復原時卻想賴在蘇州不走,老乾媽於是幫小賴在蘇州安排了工作。小賴因為攀得上贛州老鄉,於是就常去看望當時住在玉蘭新村的我現在的妻子,有一次小賴說:“我連長的母親(就是我們現在的老乾媽)也住在玉蘭新村,我來介紹你們認識!”於是乎,我妻子就有了這位老乾媽。

老乾媽雖說也是江蘇籍人士,但她早年在廈門工作。後來,隨著調任蘇州建設部門當領導的丈夫,老乾媽這才也來到蘇州並進入市級機關工作。文革後組建市政協,作為年輕幹部,老乾媽被抽調進入市政協工作直至退休。退休後她繼續發揮餘熱,受聘擔任本市高檔服裝城的常務副總。“那時熟人要打折優惠,必須由我簽字批覆才行啊,哈哈哈哈……”老乾媽中氣十足。

老乾媽有4個女兒,都出息了;她的女婿也是給她長臉,其中大女婿多年從軍後轉幹到了地方工作,3女婿是現任的區府土地局長(也就是那位曾經的贛州兵的連長)。

“當時要是我第一時間知道小姚你要重組家庭了,我一定勸導你不要急著登記!”老乾媽竟然當著我的面如此直陳己見:“小張你可知道,我曾經好心沒辦成好事以至於至今深深地留有愧疚?!”我當然聽說了,妻子那時候因為與前夫在工作調動中遭遇難以逾越的坎兒而想到了假離婚,就是這位老乾媽一腔熱心幫著托熟人、找門路促成了假戲真做,可結果卻是弄假成真。老乾媽從此就一直無法擺脫內心的自責,可我現在的妻子卻從來也未曾責怪過她。

我似乎感覺到了,老乾媽雖說有點事後諸葛亮,但這次真是要為乾女兒把好婚姻關來了。“要是早知道這事,我必定勸阻她不要急著婚姻登記!”老乾媽還是念念有詞:“要知道我這幹閨女可是好人並且真是太能幹了,再不能叫她吃虧了!”

從老乾媽嘴裡以及妻子以往的介紹,我當然明白老乾媽所說的能幹的指向。有一回老乾媽搬了新居,她買回了許多材料準備自己製作一批拖鞋,但是搞著搞著怎麼也搞不起來,於是一個電話,就叫乾女兒幫她完成了近20雙好看又好用的新拖鞋。每每過年過節,老乾媽都會將子女送來的大魚及桶裝油送到乾女兒處,請乾女兒加工成上佳的魚丸及燻魚而後與乾女兒分享。要是家裡聚餐的人多了,老乾媽還會請乾女兒上門烹製一桌齊整的佳餚。家裡有多餘的食材、果品等,乾媽也會毫不吝嗇地分給乾女兒一份。還有一回乾媽要去廈門探親,臨走時她說:“我在廈門的兩個女兒都喜歡吃你做的魚丸!”於是乾女兒就用乾媽拿來的魚和油連夜加工出成品……

“我長期在政協工作,見得多了。”老乾媽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曾經有一位阿姨再婚後說得好好的,說是老伴的房子會讓她一直住到終結。可是當丈夫辭世後,丈夫的子女就讓那位阿姨居無定所了……”

“劉阿姨您是擔心這個啊!”我必須給出定心丸了:“關於這個方面,我向您彙報兩點。一是去年小姚被我評為家庭先進,獎品兌現了,分別是金手鐲和意大利進口的瑪可曼可品牌服裝及其它物件;今年的年度先進獎品是翡翠鐲子,結果情人節時我就提前兌現了,因為我對小姚說她的先進已經終身制了。二是,我已經留下書面遺囑,遺囑在顧及孩子權益的同時,首當其衝的是要確保我妻子的正當權益。遺囑寫明,我現在的住房小姚具有永久居住權,且子女只有確保該項權益落到實處時方可涉及房屋的繼承;我自籌的養老基金只有我和妻子可以享用、其他任何人不得佔用,此外另有結存的現金也歸小姚全權處置,原則上用於孫子、孫女們的教育基金。”

老乾媽聽得頻頻點頭:“你都考慮這麼周到了!”我說:“我還是拿出來請您過目吧!”“不必、不必了!”老乾媽確實相信了。“還是看看吧,或許還能讓您有了推廣的作用呢!”我於是出示遺囑原件。

老乾媽看得那真叫仔細啊!她把本來戴得好好的眼鏡推到額頭上(也許是近視加老花的原因吧),逐字逐句地琢磨品味:“嗯、嗯,這個好,這個我就放心了!現在老年人再婚是要解決後顧之憂。”直至妻子送她去返程公交站臺的途中,老乾媽還在一個勁說:“小姚你好人有好報啊!”

好人有好報!這也是我現在的岳母給女兒的結論性評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