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是什麼心態?

罕默德


朋友圈人的表現狀態基本與現實生活中人的本真面目相差不大,平時愛社交的人,性格活潑的人,朋友多的人愛發朋友圈。平時生活朋友總聯絡。不發朋友圈的人生活本來面目也差不多,平時不活潑,不擅社交,朋友少,一慣生活也低調。平日與人也不大來往。這是性格不同有的發有的不發。

朋友圈基本都是朋友,親人,同事,同學,大家平時不大來往,彼此關係不錯,各自印象挺好。有湊到一起的時候,你發點什麼,他發點什麼,有時因為一兩句話心生疑惑,嫌隙心生隔痎。友不親,親不親,都相互忌誨。尤其說教似的文字更是引人反感,無心針對人卻刺痛人犯不上。各種曬有可曬的,還有一份曬,曬曬心情。有的人基本不靠這活著,生活是自己的,悄然過,幸福自己品味。


青木皮


隔壁老王就從來不發朋友圈。

但隔壁老王看朋友圈,有段時間他特別樂意刷,看別人的生活打發自己的無聊,他覺得很過癮。

直到有一天,他發現鄰居小陳,明明窮得飯都吃不上了,要找他借錢上沙縣小吃,還拼命在朋友圈曬X.O,說昨晚和兄弟們幹了三瓶。

同事老黃,明明被老闆K了一頓,朋友圈裡卻在吹自己剛剛簽了一份大單,老闆就差和他稱兄道弟了。

還有樓下的小崔姑娘,昨天看她在樓下地攤買了一根口紅,今天在朋友圈裡說剛換了新款雅絲蘭黛。

原來朋友圈是用來拉風的啊。

以前看報紙評論說:在朋友圈曬LV包,那包可能是地攤貨;貼雞湯文的人,可能下一秒就在罵街。他還不認同,這下他信了,再也不看朋友圈,戒了。

週末回鄉下老家赴親戚的喜宴,一年難得回來一趟,鄉親們都問他過得如何?

隔壁老王說:還湊和吧,反正家庭美滿,人脈順溜,你們要是上城裡辦事,記得找我,我能直接和市長搭上話。

哥,我怎麼聽說你把別人給綠了,結果被打了一頓。有一個小道消息靈通的鄉親說。

胡說,是我揍了對方一頓,真的,揍得他滿地找牙。

那就是說把別人綠了是真的嘍?

呵——,哪個大老爺們不有點風流啊。隔壁老王滿是謙虛的得意。

其實,隔壁老王想把別人綠了不假,就是隔壁那空虛寂寞冷的少婦,可惜沒得逞,他不行,搞得對方難受,一恨起來跟老公說隔壁老王想非禮她。

結果隔壁老王真被打了一頓,還從此給自己的姓氏抹了黑,讓“隔壁老王”成為專用名詞。

隔壁老王在鄉親們面前吹著牛,心裡突然感慨:我這心態和發朋友圈的人沒什麼兩樣啊。

從來不發朋友圈和天天發朋友圈的人,心態確實沒什麼兩樣啊。

呵呵。


私大叔


不愛發朋友圈,可能是刪的比較頻繁或者本身內向,有以下幾種情況:
1.極度不自信之人

他們大多數內心敏感,充滿焦慮。雖然內心渴望受到別人的稱讚與認可,但是由於極度缺乏自信,所以哪怕發了朋友圈,也會每隔幾分鐘就去刷新一遍,生怕沒有人給自己點贊。他們在發朋友圈之前,都會反覆斟酌語氣和精心選擇圖片。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發朋友圈就會,內心的不安會達到頂點,從而產生後悔的心情,於是他們選擇了刪除朋友圈。

分析:如果你在朋友圈經常看到有朋友曬完日常過不到幾分鐘就刪除,那麼他可能就有點點小自卑哦,生活中多關心他多認可他,你的一句關心會給他帶來無窮的力量。

2.對自己高要求之人

他們大多數生活充實而精彩。人生永遠都在進步和變得更好,這類人通常對自己要求極高,過不了多久就會對過去的自己產生厭惡之感,覺得過去的人生經歷,根本配不上現在那麼完美的自己。

所以,他們有很大的可能性會定時刪除以前的朋友圈,並展示出眼前更棒的自己。

分析:若是你看到一個人的朋友圈內容全部是奮發前進的,那不如可以多向他學習學習,朋友圈中有這樣的人,也會讓正能量充滿你的生活吧。

3.感情經歷豐富之人

他們大多數沉溺於感情無法自拔,或者是受到了感情上的創傷,需要用刪除曾經的記憶來眼不見為淨,直到找到下一任;或者是情場老手,則是對你不可見,或者刪除過去的輝煌戰績來追求下一個目標。

前者,大家可以給予寬慰和祝福,後者請將他廣而告之以免禍害到我們的小仙女小仙男。

分析:這也是最常見的理由之一了吧,不管是為了以上哪個原因,但徹底告別一段感情,不就是從刪除朋友圈開始的麼?

4.內心真正充盈之人

這類人你在朋友圈壓根兒見不著他,因為ta忙於自己的充實生活沒時間發朋友圈。這類人大多低調內斂,不喜張揚,在我們都見不著的地方暗落落的就過著幸福人生。

分析:他們可能平時神龍見首不見尾,但一旦發朋友圈,那一定就是重大消息。你就會在他稀有的朋友圈看到:

“咦?他居然結婚了?”

“咦?兒子都上幼兒園了。”

“咦?他什麼時候就過上這神仙般的日子了?”

你為什麼不發朋友圈呢?你又是哪一種人呢?歡迎留言區評論


動容交友


回想在互聯網剛剛出現的那幾年裡,我們格外熱衷於發說說,微博,寫博客,而現在開始有不少人已經疲於在網絡上進行表達,比如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他們也許對著屏幕發呆已經無法訴說自己。是什麼使我們失去了表達?

我們覺得,有以下三個主要原因:

  1. 當網絡變成公共空間,我們更加在意自己說過的話

通過發朋友圏來進行自我表達,往往是在我們認為是安全的情境下才會發生:當我們感到訴說的對象、所處的環境都是令人放心的時候,才更容易打開自己。初接觸網絡時之所以樂於表達,也正是因為那時的網絡還是一個匿名性、私密性很高的場所,我們能夠藉此逃離現實,安全地表達自己。

但變化已經悄悄發生:網絡從一個相對私密、封閉的空間,變成了比三次元世界更加開放、透明的公共空間。我們在朋友圈的一舉一動,其實都是備受“監視”的。在網絡上,我們可以人肉搜索一個人。有時,一張圖片、一段文字可能帶來的風險,甚於一場幾百人規模的公開演講。

2. 網絡上美化過的自我讓真實自我無處安放

社交網絡和一系列工具的發展,縱容了我們每個人的脆弱和退縮,使我們越來越遠離真實的人際關係。

現代化的工具為我們提供了安全的藏身之所,幫助我們避免“暴露弱點”。美圖軟件已經足夠發達並且成為許多人的標配,你可以很方便地展現一個美化過的“虛擬自我”;我們有充分的工具幫助,使我們在朋友圈裡展示 出“別人喜歡看到”的樣子。

也許在塑造一個美化過的自我時,人們可以收穫一些當下的快感。但這樣的快感和對真實自己的滿足感是截然不同的。快感會在人們必須面對真實自我的時候消失殆盡。甚至會進一步提醒,他們的真實的自己有多讓令人失望。

3. 碎片化的網絡生活降低了我們表達的慾望

現代人推崇“多任務管理”。十幾年前的大學課堂裡,學生拿著紙質筆記本聽講;現在的課桌上則擺滿了筆記本電腦。一邊參加會議,一邊查收郵件、回覆工作信息也似乎成為司空見慣的行為,彷彿不這麼做反而是不夠高效的表現。

與此同時,無處不在的推送、彈窗,都有可能在任何時候將我們寶貴的注意力吸引走。比如,在我們工作過程中會被不斷彈出的消息所打擾,有時是突然彈出的微信消息,或者是查找資料的時候被其他的新聞吸引了注意。

注意力被切分地四分五裂,表達欲似乎也隨之被碎片化了。有時候忽然有想要表達的衝動,也會很快被八卦消息、微信彈窗、app推送打擾。等回過神來,剛剛想要表達的東西似乎已經消失了:想要表達的情緒消失了

也許,失去網絡上的表達不失為一件好事情,我們可以有更多的空間探索真實的人際關係,體驗或紛擾或寧靜的線下生活。但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策略性地、適度地使用朋友圈,在某些時候能夠幫助我們給一些商業或職業夥伴留下更好的第一印象。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獲得者,4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知我心理學


人都是虛榮的,都喜歡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優點,從而獲取心理上的優越感。在網絡沒有盛行之前,人與人之間的“炫耀”只能通過面對面的方式進行。

但是自從微信朋友圈出現後,人們慢慢的開始熱衷於在朋友圈展示自己。這是一個成本低廉、效率極高的“炫耀”方式,你可以足不出戶,每天發無數條朋友圈,展示自己的方方面面,從學業到工作,從旅遊到美食,從奢侈品到自己的美照......

當我們沉迷於發各種關於自己的信息後,我們發現,通訊錄裡的某些人,一直都是悄無聲息的躺在手機裡,朋友圈裡從來看不見他們的動態,翻看他們的朋友圈,一片空白,即便有更新也是過了半年以上,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有些人,從來不發朋友圈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討論另外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發朋友圈??

發朋友圈,無外乎有以下幾種情況:

1、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

這個很好理解,比如我買了一個1萬塊錢的包包,我需要讓我的朋友們都知道這件事,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感,那麼發朋友圈就是一個效率極高但是又相對含蓄一點的方式。

2、塑造自己的形象

如果我需要在我的朋友面前塑造一個勤奮、努力的形象,那麼在朋友圈發一張我凌晨5點背英語的照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我想讓大家認為我很愛家,那麼我就經常發一些做家務的視頻。

3、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

我們發朋友圈,往往都是發過之後不斷的刷新,希望有人為我們點贊、評論。如果我們發的某些心情、感受,有人特別贊同,那麼頓時就有一種“遇知音”的感受,這種感覺是物質無法給予的,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為什麼有些人會發朋友圈上癮。

4、分享的心態

這種心理是最常見的,例如:下雪了,我們發朋友圈分享雪景,希望我們在南方的朋友們也能看到這麼美麗的雪景;所在的城市限行了,發個朋友圈分享這一消息,提醒大家要注意,不能違章。


知道了為什麼要發朋友圈,就能理解為什麼有些人從來不發朋友圈↓↓

  1. 作風低調,不需要通過炫耀來滿足自己的虛榮,這些人可能家境富裕,也可能自認為沒什麼可以拿出來炫耀的東西;

  2. 不需要塑造自己在朋友、親人間的形象,或許是因為對自己比較自信,又或許是不關心自己的形象;

  3. 懶!對就是懶得發!他們也願意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也願意在朋友當中在刷新自己的存在感,但是他們就是很懶,覺得這種事情很麻煩,不僅發朋友圈麻煩,發朋友圈後回覆評論更麻煩。相比之下,他們更願意默默的刷朋友圈;

  4. 沒什麼可發的。不用奇怪,有些人的感觸就是很少,即便是有感觸,可能自己的寫作、拍照水平比較差,寫不出來或者拍不出來,所以乾脆就不發;


你身邊有這種人嗎?


會裝Westrong


我就是一個不發朋友圈的人。上一條朋友圈是2017年1月20日,小年那一天,當時發了一張在-10°的室外吃冰淇淋的照片。算一下,距今已經快兩年。

記得16年我幫朋友發了一條“出售一臺筆記本電腦”的廣告,還有人特地來問我是不是被盜號了。為此我又在評論區寫道:“幫朋友發”。

其實,朋友圈對於我這類人而言,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地方。因為朋友圈打開實在乾淨,就有朋友說我的朋友圈還不如70歲論文導師朋友圈的信息多。。。。

我朋友圈的信息無非就幾類:自拍,娛樂,生活,追星,生活感悟,計劃打卡,廣告。

根據這幾方面,我總結了自己不發朋友圈的原因:

1.不自拍

這一點源於“不上相+懶”,在我的世界裡,只有全身照才是最美的(當然,也可能是本來就醜,只是被自己的內心矇蔽了)。

我一直認為:朋友圈裡見過我的都知道我長什麼樣子,沒見過的就是不熟,所以沒必要發自拍。

其次,拍照要很久,P圖又要很久,這些時間不如做別的。

(其實我也發過自拍,只是那是QQ空間的非主流年代。)

2. 生活

我的生活是比較單調乏味的。偶爾也和朋友出去嗨皮,嗨皮時也會拍照,但是照片通常會保存在不會丟失的文件中,並且要寫好時間分類,這樣以後看大批量照片回憶時會爽歪歪。

3. 生活感悟

生活感悟對於我來說是“矯情”的東西,有感悟我通常會寫下來,但是不會發朋友圈。

4. 娛樂

一般參加娛樂活動時,當時有很強烈的發朋友圈的想法,但是回家整理相片,挑選好看的又要很久,合照還要選出大家都好看的,就這樣放棄了發朋友圈。

5. 計劃打卡

其實我做過背單詞打卡,但是每次“分享到朋友圈”這個框彈出來,我就會默默地關掉。

原因就是:萬一沒堅持下來,好尷尬。。。

其餘的追星,廣告我都不涉及,所以以上原因導致朋友圈乾乾淨淨。

其實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點贊,評論的人少會很尷尬,畢竟有那麼多共同好友。


嗶嗶聊趣


就好像同樣的一個症狀,頭疼,有些人可能是因為睡眠不足而引起的,有些人可能是因為用腦過度而引起的,還有些人可能是因為發燒感冒而引起的……因此,不發或者極少發朋友圈的這一行為,也可能會是有很多種不同的心態導致的。

有可能是因為這個人內心特別富足。就像我們常說的“一瓶不響,半瓶晃盪”,如果一個人的內心就像一個已經被幸福裝滿了的瓶子一樣,那他就沒有什麼新衣、包包、愛情、禮物、孩子好拿出來曬的,也沒有什麼思想、感慨、信息好拿出來奪人眼球的,因為“我本具足”,根本就不需要外力加持。那些在朋友圈裡面曬秀炫的人,無非就是想要通過追求評論數和點贊量,來給自己營造一種“我備受關注”的氛圍。豈不知亦舒師太早在小說《圓舞》裡寫道“真正有氣質的淑女,從不炫耀她所擁有的一切,她不告訴人她讀過什麼書,去過什麼地方,有多少件衣服,買過什麼珠寶……”

有可能是因為這個人內心特別的空洞。就是有時候想在朋友圈裡去發一些東西,但是不知道發什麼內容,頭腦裡空空如也,沒啥特別想說的。

有可能是因為這個人感到自己的內心特別的黑暗和陰鬱,不敢展示真實的自己,你害怕朋友圈裡面的隻言片語會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索性不發。這種人之中,有一部分並不是不發朋友圈,而是選擇了私密分組,僅僅設置為自己可見。隨著現在大家微信好友數量的擴張,有時候一些不想加的領導或者父母親戚非要加進來,很多人被迫多多少少都發過僅為自己可見的朋友圈。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趙咪咪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這個能有什麼心態呢?

我就是一個很少發朋友圈得人,朋友圈現在設置了三天可以觀看 但是我都忘記了什麼時候沒有發過了,如果不去看朋友圈得記錄。我得這個話題曾經朋友流傳 刷屏了朋友圈叫做《為什麼很多人朋友圈設置三天可見?》

下列是網友截圖

但是我特別喜歡一句話 《把不太美好的自己留在身後,永遠只給別人最好的自己》

我們在社會總會面臨很多得煩惱 很多得不開心 開心得,但是唯獨我擔心一些不好給別人傳染 我擔心一些不好得形象被別人看見。

我曾經有一個朋友,我問:為什麼也把朋友圈設置三天可看。但是三天之內基本都是空空如也 什麼也沒有。他告訴我 他是從事銷售得,我們在接觸得客戶的時候 基本上都是給客戶傳遞一個比較專業 比較正值的形象。但是在朋友圈 我有很多客戶 親人 朋友等 其實我內心是孤獨的 我很想去傳遞一些內心的想法 但是我又怕 我怕客戶看到我脆弱的一面 我怕親人看到我在外面不好而擔心我,所以我朋友圈一般只發送一些專業的信息。因為這樣才能更好的保留自己的形象。

我突然明白 是呀 我們不知道自己從什麼時候喜歡了偽裝,我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對語言不負責任,可以隨便去評定一個人 ,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看一個朋友圈來決定那個人的形象和性格。

設置朋友圈 有的人害怕自己被人誤解,有的人害怕別人的擔心,也有人害怕自己形象被人形容虛偽。

其實設置朋友圈,每個人都有不想透露自己內心的秘密的時候。只是我們都習慣了用自己的方法,是沒有任何錯誤。我們更多希望別人也一起來保護自己內心脆弱的心靈。


仁脈圈交流中心


自從微信誕生以來,人們除了在上面聊天以外,還喜歡把自己的動態發上朋友圈,有時候一天會發好幾條,但有些人是從來都不發朋友圈的,那麼他們是什麼心態呢?

一、嫌麻煩,懶得發

如果你是發自己的照片的話,發上去之前,會利用各種修圖軟件把自己的照片修的美美的才會發。

如果你是想發一件什麼事,可是不想讓某一個人或者某幾個人看到,在發之前,你還要設置誰不能看。發出去之後,還得看一下評論,看到評論不好的,你還得出來解釋一番。

這些事情是有點花費時間,又有點麻煩的,有些人就不想做這麼麻煩的事,也懶得發,所以乾脆就不發了。

二、不需要通過朋友圈來求認同

有些人生活的很好,但也不會發朋友圈的,只想安安靜靜地享受自己美好的生活,這是很成熟的表現。因此,就算自己有多少輛豪車、多少棟豪宅、今天吃了什麼大餐也不會發朋友圈,因為人家不想炫耀自己所獲得的成就。

朋友圈只是一個外在,有些人只會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發上朋友圈,但實際卻過得很艱難,天天發朋友圈就是想刷存在感,怕自己會被別人遺忘,可能是因為實力不夠,所以缺乏安全感吧。你過的美好生活,不需要別人知道,別人知道了又會怎麼樣呢?還不是照樣過日子。

三、沒什麼好發的

除了工作的需要,要發朋友圈外,其他的事情就是完全沒有什麼必要發了。學生每天都是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工人和家庭主婦就是兩點一線,每天都是做著重複的事,過著重複的生活,可能剛發朋友圈的時候,還是有一些新鮮的事發的,但久而久之,也沒什麼好發的了。

最後,發不發朋友圈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我們無從干涉,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

——END——

你喜歡發朋友圈嗎?你對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是什麼看法,歡迎在下面留言交流。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如今的朋友圈感覺分為幾大累,秀自拍照。秀家庭幸福。秀旅遊。秀美食,聯絡業務。心靈雞湯……。每天成批的發,自己比較得意,他人也不愛看。

而往往不怎麼發朋友圈的人也有這麼幾種情況。

首先,喜歡做神秘客,不願意分享自己的事,不願意他人知道自己近況。

其次,沒啥好發。自己的生活比較簡單。平凡之人,生活簡單,枯燥,乏味,不值得在朋友圈宣揚。

其三,忙,自己事業忙得不可開交,沒有閒暇時間做這勞什子事。

其四,長得醜,文筆也不好。有自知之明,不願意丟人。所以,不發朋友圈。

其五,怕留蛛絲馬跡讓自己的愛人發現。自己吃喝玩樂若是發了朋友圈,好事總不帶人玩,人家能沒意見,不鬧矛盾嗎。

其六,注重在現實中的各種交流,對於這種朋友圈內的轉發覺得無聊,沒意思。

時間長了,你會發現朋友圈太多沒價值信息飄來飄去,讓人眼花眼暈。而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安靜的守護這自己的那份不入世的淡定也真是不錯的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