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認為“窮不過三代,富也不過三代”這句話有道理嗎?

朱淑誼


“富不過三代”是經濟規律。

“富不過三代”不是說所有家族都富不過三代,有些家族甚至富過4代、7代、10代。古代的皇帝,就有不少傳承過10代的。

只能說,“富不過三代”是比較普遍的現象。

當然有人說了,像美國的洛克菲勒家族、肯尼迪家族,都富過三代了啊。

當然有。前面也說了,“富不過三代”不是絕對的。

有人說,富人家有更多的教育資源,懂得經營,懂得利用金融,富過三代很容易啊。

這種說法是不理解市場經濟、企業家的作用。

企業家,簡單地說,就是拿自己的資本去冒風險的人。公司管理層不是企業家,因為他們不承擔資本的風險。股東才是企業家。

企業家投資之前,會對市場有一個預測、判斷,但是,世界始終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企業家並不能消滅這種不確定性。如果企業家能消滅不確定性,這世界就不需要企業家了。

簡單地說,企業家就是靠運氣吃飯的人。

是消費者在決定企業家的成敗。

企業家迎合對了消費者的口味,生產的產品更好、成本更低,就能賺取利潤,發家致富。

但是,消費者的口味是多變的。

做BP機成功的企業家,在手機普及之後就會徹底失去市場。

由於企業家的特徵是冒風險,所以企業家的才能是無法遺傳的。不要說遺傳,同一個企業家本人,可能前半生是成功的,後半生就失敗了。這不是因為他的才能變了,而是運氣變了。

他的後代們也只能靠自己去冒風險。但幸運很難長期光顧一個家族,所以,慢慢,一個家族的財富會相對衰落、

即使積累了再多財富,如果後代什麼都不幹,那也會被通脹侵蝕。後代去投資的話,就要取決於運氣。

所以說,“富不過三代”是經濟規律。

只要堅持去冒險,當然總有一代人能冒出頭來,所以,“窮不過三代”也有道理。但是問題是,如果處在不好的制度環境下,壓抑企業家精神,那麼,“窮不過三代”就會被打破了。窮N代都有可能。

所以你要支持市場經濟。因為市場經濟鼓勵企業家精神,窮人更有機會出頭。你覺得呢?


腦洞經濟學


富人富不過三代,窮人窮不過三代。這古話說得很現實。我村莊的李大叔今年七十五歲,二十五歲開始工作,由村長提拔為鄉鎮長,後又靠人脈當上了副縣長,在市裡有房有車,而他的父親原來也參加過志願軍,在世的也享受國家待遇。一家人生活過得風聲水起,在當地是人人皆知的富裕戶。一九八0年他身體有病提前離休了。他的兒子李大兵,仗著父親的權勢,不務正業,在城裡開棋牌室和美容院掙錢,父親在職時旅客盈門,生意火紅,父親離職了,他的棋牌室因賭博,美容院因留宿男女嫖娼多次被查封。先後多次被處罰,自己負債累累,老婆見家貧如洗,和他離婚了,五十五歲的他現在過著單身生活。這就是富人富不過三代。在我身邊還有一戶王姓人家,他的上輩很窮只留下三間舊瓦房給他。,他人生得忠厚老實,只能勞動生產維持生活,幾十年來仍然住著上輩留下的三間瓦房。在這種情況下,他省吃儉用讓兩個兒子讀書。兩個兒子從小學到高中成績優秀,先後考入了名牌大學。現一個在蘇州開公司,另一個在上海房地產上班。現在在一線城市都是房子和車子,年收入上百萬,成了當地的首富。2015年2月,他為農村的父母建了別墅。窮人窮不過三代也有道理。(文中均化名)。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有道里,因為我家以前窮的飯都沒得吃,想找個朋友都沒人裡我,後來從十三歲那年我離開了我的家鄉,跑到江西武寧,在山上幫人做筷子買,三毛錢一百雙,一天我要做二千雙,六元錢一天我很開心,一個月有一百八十元,那是八十年代,工作單高新也只有六十四元一月,所以我在江西武寧嚴陽鄉生活了兩年,吃在山裡吃,住在山裡住,有一天,有一輛拉木材的車來到山腳下,聽口音是我同鄉,我上前間道,果原是老鄉,是老鄉把我帶出武寧大山,來到了江西九江市,當時我身上有了二千七百錢,從九江座船來到江蘇餘東縣,與上海正對面,什麼事也沒幹,沒文化水平,當時我在想,做重活我幹不動,幹輕活我不懂,只有反回座船上游到武漢,在一家建築工學木工裝飾,每月給我二百元錢,對於我十五歲來說有二百元一月以今就很開心,就這樣做了一年,老闆看我能吃苦,學習上進心強給我報了多,就邊在工地做工,邊去武漢治金科技大學,學習,一個小學沒讀完的我,進入大學很多學生都笑我,在一次考試中我以450分考到這好,所以來到鋼廠上班,我學的就是鋼鐵。到現在不是很有錢,比起當年好一百備。


1142722087唯一在意


先謝你激請!從前有一位地主家裡很富,老富婆生了兩個兒子。很嬌疼慣養,因為這位地主弟兄三個,只有老三生了兩個兒子,也就是這位地主。初力家階段,這位三少爺把他祖上炮竹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可到了晚年有了錢,他吃喝嫖賭,對他兩個兒不聞不問,最後,生意未傳,這兩個兒子把他老爸晚年壞的生活作風接了下來。他祖父祖母創下的百萬家業就敗在他兩個孫子之手。所以說富不一定能富三代。

再說我的家鄉,有一對夫妻結婚時只有一間十五平米的泥草房,因為這位男哥家庭弟兄四個,只分了這一間草屋;這位女姐也不嫌棄他家窮,和這位貌不驚人的男哥結成夫妻。當時他家的生活特別艱難,但是夫妻之間很恩愛。

這位哥因在中學時特別喜歡無線電,因家庭三代都很窮,中學未畢業就回家了。回家後,他省吃艱用買了很多無線電知識書籍;他沒日沒夜的鑽研,那時,對一般電視、錄音機、收音機不但會修,還會自買材料給當地人家新裝電視機。從此他的維修無線電技術在我們當地無人不曉;他家的經濟條件隨著他的經營維修,生話日見此高。他們夫妻兩生了一男一女,都很聰明。

他的兒子考上了大學到研究生一至到博士現在中國三十八所工作,徹底改變了他們家很窮的面貌。這就叫“窮不過三代”!謝謝!


宋洋一宋邦文


我的理解,此話有催人奮進,也有警醒人的意思,是有些理的。世界都是運動的,一切都在變,變是必然的,不變是暫時的,變有變好,也有變壞的,有小變大變突變快變慢變先變後變量變質變等等。窮不過三輩,富不過三代,說到底也是一個變字。窮則思變,人窮力就出,窮了總想變富變有的。如果有智慧謀略又肯努力拼搏,便不會一直窮下去,就會一步一步好起來富有起來,不必祖孫三代都窮,無數事實都說明了這一點,且這個三並非確指三而含有多而久的意思。富有之後,如果驕傲學懶起來,再不勤奮努力,還驕奢淫逸,揮霍無度,很快就要由富變窮,爺富而孫貧不過三代了。創業不易,守業更難。為人謀世,應有清醒頭腦,有努力勤奮,好學上世,有智有德有謀為,窮不卑富不驕,時刻清醒不迷糊,謙恭好學有恆,能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有備無患,防患於未



然,醫於未病,治了未亂,制於未發,讓其保證一定的恆態,在量變可控範圍內不生突變質變就好,如此,富便可超三代。




樹德漢碩


一半一半吧,前半句說的很對,後半句嘛。。。

先說說窮不過三輩,因為窮,你在第二輩的時候就找不到媳婦了,也就沒有第三輩了。

為什麼說富不過三代呢?因為富足的生活會讓人變得無心奮鬥,安享富貴,不過這並不能說明只能夠三代。王思聰作為王健林的二代,很富有,也是享受生活語音奮鬥,可是個人覺得這樣的財富,十代也是可以的吧。



一個小寶


窮不過三代,富也不過三代,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確實不少,因此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絕對不是很正確,凡事只能相對來說,絕對不能以一概全。農村有諺語:一代雞哩,一代鷹,富家子弟出傻子,討米供養出狀元,窮家子弟出宰相,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古往今來,富豪官紳人家,只要教育方法得當,管教嚴格,處罰有方,憑藉學習的環境,成才的條件優越,比窮家子弟成功之路畢竟更寬廣,富豪官紳子弟後繼有人,發揚光大,更上一層樓的也不乏其例,當然也有不少官紳富豪人家的後代因疏於管教成為紈絝子弟、敗家子,導致了家道中落、衰退直至破產淪為可憐小兒。窮人家的孩子耳聞目睹家庭窘境,生活在窮困潦倒的環境下,幹什麼都能吃苦耐勞,適應各種環境下生存,深知要改變現狀必須自強不息,努力奮鬥,這樣環境下成長的人稍微碰到機遇就會脫穎而出,成為棟樑之材。窮人後代也不乏自甘沉淪,甘於滿足現狀,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願通過自身努力、艱苦奮鬥去改變落後面貌、去創造新的生活,這樣的人只能是窮苦下去。所以說窮富不過三代不是很正確,是片面的說法。





祖強


題主你自己說窮六代了,這不正確的,因為你還不算窮,或者說還不夠窮,當你窮到連傳宗接代都成問題時,自然就不會有下一代,到第四代。

為什麼“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 這話估計你多少都有聽過,可能是長輩告訴你的,可能是網絡上看到的。我一直以來對這說法也很好奇,可如今看來—— 它頂多算個說法,並不是現象。



一、窮不過三代 可能只是個願望

有一部很著名的英國BBC紀錄片叫《人生七年》(《56UP》),團隊對14位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蹤拍攝,每7年記錄一次,從7歲一直到56歲。

結果是:只有1個窮人實現了翻盤,其他的人依然生活在底層社會。

網絡上有很多故事:

農家子弟奮鬥了18年,才取得和大都市同齡人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權利。窮學生靠助學貸款艱難完成學業,卻難以在一線城市維持生活。21歲女孩北京拆遷獲11套房,從此衣食無憂。

逆襲確實不易,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通道也從未關閉。


真正讓“窮”變成不可逆轉的,是一個人沒有能力在後續漫長的道路上,降低它對自己的負面作用。過於強調原生家庭、強調窮困對其影響,是比窮本身更加消磨意志的事。

我大學時期,班上有位家境不太好的同學K。他的自卑,幾乎無處不在地體現在每個瑣碎細節。有一次期末考後班級聚餐,大家商量時提了幾個地點吃飯,K估計是覺得費用過高,一開始默不作聲,突然說了句:“我們農村人沒啥錢參加這種活動。”


所有人面面相覷,場面一度尷尬得快要凝固。最後還是班長打圓場說,沒事沒事,可以換個更便宜的地方。

K聽完就一個人走出了教室。平心而論,K非常吃苦耐勞,只是他過於頻繁地感慨社會不公。畢業後也經常在群裡說,公司誰誰靠關係入司、誰誰又通過什麼關係拿到晉升名額。

K談過一任女友,對方收入比他高不少,家境也不錯,沒交往多久他就要求女友結婚後必須辭職當家庭主婦。分手後,K在朋友圈淡淡地發了句:本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前陣子K依然在抱怨,農村人在城市買房的種種艱辛。全然沒看到,不少當初家境平平的同學已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城市安居樂業。為什麼說“窮不過三代”?無法擺脫窮困的人,一代比一代窮,假如窮到連娶媳婦都困難,自然沒有第四代了。

有能力擺脫窮困的人,他們不會處處強調階層對自身的影響,而是咬緊牙關一步一步地改變現狀。他們不會把“窮不過三代”當做安慰,更不會把它當做消極處世的藉口。


二、富不過三代 可能是個警示

我在B站上關注了一個視頻up主,她在美國長大,然後回到北京做主持人。家境不錯的她從小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從外表到思想都非常出眾,遇到從事金融行業、同樣優秀的老公後,順理成章地建立家庭。可想而知,他們未來的孩子大概率也是很優秀的。

這個世界上的富二代大致分為兩種。

第1種,躺在父輩打拼的財富上好逸惡勞,三兩下把家底敗光,生生斷送了老天塞給他的一副好牌。


第2種,擁有令人羨慕的起跑線,不僅站得高,而且擁有優質的教育資源可讓其飛得更遠。

不管哪一種,“富X代”的標籤都將逐漸消褪。尤其是第2種。



電影《1942》裡,老東家的家產被人搶光後,在逃荒路上說:只要我們逃到陝西就好辦了。我知道怎麼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不出10年,我還是東家。


許多富人真正富的不是擁有多少錢,而是變富的能力。

他們恰恰會用“富不過三代”這句話來警醒自己,不要過分在意眼前的財富


鹹蛋超人動漫


“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是由“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演變而來。而這句話有很多種解釋,至於到底符合哪種解釋就要看各位的理解了,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此我就先給出兩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 在古代的時候,富人會娶很多老婆。老婆多了子女也就多了,這些子女就會分家產。所以富不過三代。而窮不過三代是因為,在爺爺輩時候就很窮,花了很多錢娶妻生子。到了兒子輩也能將就的娶一位妻子,而到了孫子輩家裡就沒有積蓄娶媳婦了。因此到了孫子輩就絕戶了……

第二種解釋:

第二種解釋是最主流的一種說法;“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中的“三”,其實並不是指數字“三”,而是指“多”。因此可以理解為富不過多代,窮不過多代。在解釋這句話之前先講個小故事:

郭子儀的孫子由於揮霍無度使家財散盡,從此開始了沿街乞討的生活。當他來到了河西莊不知怎麼地就想起當年的奶媽了。他便開始在河西莊找奶媽的家,他找了很長時間也問了很多人,可是沒有得到有用的消息。天黑之時有個農夫,他上前打聽後竟然得知這個農夫是奶媽的兒子。當郭子儀之孫來到這個農夫家時,他發現這個農夫家竟然牛馬成群。當時他就問農夫為什麼你這麼有錢還要自己操勞。這個農夫就解釋道:這個是母親的意思,家再大也會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因此要勤儉持家。郭子儀的孫子聽罷那真的是羞愧難當。

農夫不忘舊情,就讓郭子儀的孫子管賬,只可惜他不會管賬。主人不經嘆息到“真是三十年河東享不盡榮華寶貴,四十年河西寄人籬下”。



如果一個人富有,多代以後的子孫就會處在養尊處優的環境裡,而這些公子覺得家大業大,即便我這一輩不幹活也不會餓死街頭。然而這種的驕奢無度必會招致家財散盡。但是一個家族從一開始就很窮,這種人的後代子孫就會有衝勁,因為他們想改變現狀。就如同陳勝吳廣不想任人擺佈,不想任社會擺佈,就說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豪言壯志!

不僅如此,其實第二種解釋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和“寧欺白鬚公,莫欺少年窮,終須有日龍穿鳳,唔信一世褲穿窿”的意味。在這裡提醒富貴之人不要小看比自己社會地位低的人。風水輪流轉,誰又能知道你今天看不起的一個人,明日就可能會飛黃騰達。而社會地位低的人也不要放棄,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成功的一天。

這世間因果輪迴,天道循環往復不曾更改。誰又能知道以後的事情呢?


書目推天下


我覺得這句話沒有問題是對的。

富一般到三代的還真不多,再多的錢也會敗光,當然家教特別好的除外,例如曾氏家族,榮氏家族等等。

窮不過三代的意思是很多人理解錯了,不是說窮三代就富了。窮三代可能出現的結果是要麼沒有媳婦,家族直接絕種。要麼是生女兒嫁給別家,跟別家姓,也是絕種。

所以我覺得這句話是對的,沒有任何毛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